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3.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7762201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3.ppt(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3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中医认为引起发热的原因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病因病机外感发热主要是四时气候不正,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外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发热是邪正相争的表现,往往具有六经传变或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其发病特点是较快、较急、变化较多,而且与季节时令关系较密切。因此,护理工作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辩证分型1.表证:(1)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

2、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或,脉浮紧等。(2)风热表证:恶寒轻,发热重,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辩证分型2.半表半里证:高热或寒热往来,面赤,目眩,心烦,胸胁满闷,口苦恶心,口渴纳呆,舌苔薄白或黄燥,脉弦。里热证为外感表邪内传人里,侵犯脏腑而成(1)热郁阳明:有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渴喜冷饮,苔黄而干燥,脉洪大等。(2)热入心包:发热甚,烦燥不安,神昏谵语或发斑疹,或见衄血,便血,口干燥而不多饮,舌红,脉洪大或细数。三护理1.护理评估a生命体征。b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c心理社会状况。d辨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发热的护理降温的护理物理降温药物降温2.护理要

3、点1一般护理a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b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c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d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e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2.护理要点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a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b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情况。c吐血、咯血、衄血、便血、溺血等情况。d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e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2.护理要点3.给药护理: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2.护理要点4.饮食护理a饮食宜清淡、细软、易

4、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b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c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2.护理要点5.情志护理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3.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2.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5.积极治疗原发病。6.坚持遵医嘱服

5、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临证(症)施护a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b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一、审因论治,辨清表里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对于外感发热的病人,首先辨明表热或里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施护中有其根本的不同之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审因论治,辨清表里表热证为六淫或疫毒之邪侵犯皮毛肌腠,使卫气受遏,肌表得不到正常温煦,邪气闭阻,营卫不得宣通所致。其发病的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一、审因论治,辨清表里里热证为外感表邪内传人里,侵犯脏腑而成。如果阴

6、分先虚为其根本,也可以出现热邪直入阳明或内传心包的里热证。可有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渴喜冷饮,苔黄而干燥,脉洪大等。进一步可出现烦燥不安,神昏谵语或发斑疹,或见衄血,便血,口干燥而不多饮,舌红,脉洪大或细数。二、发散解表,重在取汗素问。阴阳应象大沦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但在发汗的过程中,对汗的观察,护理得当与否,与表证的进退关系甚为密切。若服解表药后,汗出热退身凉,提示表邪已解,不必尽剂。若服药后,汗出不彻,寒热未退,说明表邪未解,药力不济,仍需继服,以出微汗热退为度。护理时应注意:1.汤药宜热服或温服,以利发散驱邪外出。2.服药后同时可鼓励病人进少量热饮料或热稀粥,并稍加衣被,以助

7、汗出。3扦出不能太过,以微汗为宜。若大汗淋漓,易耗气伤津,严重的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换衣,注意避风保暖。5.此期不可用物理降温法:如冰敷,酒精擦浴或注射退热药(西药),容易导致卫阳不达,腠理闭塞致汗闭不出,使邪遏而伏里。三、凉营透热,降温保津外感热病的极期,此时表证已无,转为里热,证见大热、大渴、大汗、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治疗上以寒凉清泄为主,护理上应根据热者凉之的原则,采取积极的降温及保津措施。1.物理降温:此期间可用冰袋置于头部、鼠鼷部冷敷,或用中药煎水擦浴(如石膏水、荆芥水),以利温经通络,解除血管痉挛;以及酒精擦浴,冰水灌肠,针刺降温等。降温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体温及病情变化,防止因体温骤降而发生虚脱。如果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脉转微细无力时,应立即停止降温,给子积极的保温及扶正措施。三、凉营透热,降温保津2.热盛伤津是发热最常见的后果,因邪热灼伤津液,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渴饮,如果仅微渴说明热邪在表阴津受损不严重;如果口渴喜冷饮或大渴引饮,说明热邪炽盛,津液大伤。还可以从皮肤的光泽、口唇舌苔的润燥、小便的情况去观察由于发热而致津液耗伤的程度,及时给予静脉补充液体,或多给清凉饮料及甘润多汗的瓜果。3.此阶段原则上不可发汗退热,因发汗可以伤津耗气,使热邪更甚。当热结大肠出现大便燥结时,可给予缓泻药物灌肠排便,以泻火排毒退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