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财政学串讲清华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年财政学串讲清华讲义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年财政学串讲清华讲义年财政学串讲清华讲义第一章第一章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一、内容回顾:一、内容回顾: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 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市场失灵的概念及表现市场失灵的概念及表现 公共物品及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及公共需要n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的或缺乏效率的。n主要表现: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n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n基本特征包括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n按支出用途分类,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
2、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村水利 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13项。按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归类,上述各项可分别归类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从动态的再生产角度来进行分类,可分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类支出。n费用类别的“类”,指国家职能的划分,故按费用类别所做的分类,又可称为按国家职能所做的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5大类。n按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前者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
3、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后者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性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财政支出规模:n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n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n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n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
4、与威斯曼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如战争)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n3、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发展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
5、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n4、官僚行为增长论。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美国经济学家尼斯克认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因此,官僚机构通常以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一是千方百计让政府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必要的;二是利用低效率的生产技术来增加生产既定的产出量所必须的投入量。官僚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n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概念 现
6、状 调整 n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从社会资源的配置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较财政支出规模更大。n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有两条标准:一是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该阶段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二是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n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不尽合理):1、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从财政支出角度来看,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投资。可是,三十年来,财政投资的规模虽然增加了,但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这种趋势必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2、在财政支出总额
7、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n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1、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2、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3、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效益:成本成本-效益分析法效益分析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最低费用选择法 公共定价法公共定价法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n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
8、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n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n公共定价法: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通讯和交通等公共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
9、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n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二、真题分析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政府采购制度(00)简答题简答题n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06)第三章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一、内容回顾一、内容回顾:财政投资支出财政投资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投资支出:财政投资支出: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基础设施投资 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资农村和农业
10、的财政投资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有三个:n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资本产出比率最低的投资项目,或者说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生最大产出的投资项目。主张理由是,即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率是既定的,但资本产出比率是可变的,在生产过程中,只要提高资本周转率或产出资本比率,就可以使产出最大化,实现预期增长率。n2、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支出应当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主张理由是,资本劳动力比率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因此,这种标准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n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
11、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政府在决定财政投资的支出时,要尽可能地估价这种投资支出可能产生的总就业机会。n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方式:1、政府直接投资,无偿提供的方式。2、政府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方式。3、财政投融资方式。4、建设-经营-转让方式(BOT)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重点: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重点:n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
12、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n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政府应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n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比如,扶持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推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特别要注重对粮棉油等农作物有明显的节工、增产、增效作用的良种应用
13、、科学用肥、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增加农业部门的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投入,使大多数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成为“熟练工人”。“十五十五”以来财政加大对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投入的主要措施:n 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n 2、实行“三补贴”政策。n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n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n 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存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 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n社会保障是指政府通过专款专用税筹集资金,向老
14、年人、无工作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病人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计划。n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由五项组成,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在社会保险制度中,养老保险又是最重要的。n养老保险制度从其筹资方式来说可分为三种模式: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n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度:统账结合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简称,即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设计的基本结构来看,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类似于部分基金制,即现收现付
15、和将来支付两种方式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内容上,我国的统账结合制与部分基金制又十分不同:(1)现收现付(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同。部分基金制用征税方式,我国的统账结合制用的是收费方式。(2)基金(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不同。在资金来源上,部分基金制的基金部分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税收入用于现付保险金后的余额,而我国的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来源是个人的直接缴费;在资金的运作上,部分基金制的基金部分的资金是以信托基金方式运作,而我国的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目前也用于现付保险金。n简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简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度,统帐结合是社会
16、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简称,即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设计的基本结构来看,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类似于部分基金制,即现收现付和将来支付两种方式相结合。n但是,在具体内容上,我国的统账结合制与部分基金制又十分不同:(1)现收现付(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同。部分基金制用征税方式,我国的统账结合制用的是收费方式。(2)基金(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不同。在资金来源上,部分基金制的基金部分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税收入用于现付保险金后的余额,而我国的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来源是个人的直接缴费;在资金的运作上,部分基金制的基金部分的资金是以信托
17、基金方式运作,而我国的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目前也用于现付保险金。第四章第四章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 一、内容回顾一、内容回顾 税收的基本问题税收的基本问题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税收负担 最适课税理论最适课税理论 税收的基本问题:税收的基本问题:税收三性 税收术语 税收分类n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三个性质:1、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2、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3、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
18、统一的税率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n税收主要术语:纳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标准 税率 起征点与免征额 课税基础n一般来说,税率可以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
19、一征税。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税收分类: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分为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2、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3、按课税标准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5、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税收原则:税收原则:税收原则 税收的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n税收原则:是指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n税收原则的理论发展:斯密(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
20、瓦格纳(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n税收的经济效率1、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2、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无谓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化。3、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该理论是哈伯格首先利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作为超额负担的基本理论说明,后称之为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以图形表示即:在图中,D是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征税前的均衡点是E,产量为OG,价格为OB。假定政府对这种商
21、品课征FD的从量税,供给曲线S将向左上方移动至S+T,税后市场均衡点为F,产量减少至OH,价格上升至OA。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CD(销售量)乘以DF(税率),即ACDF的面积。消费者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是ABEF的面积,生产者因课税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是BCDE的面积。这两种损失合计为ACDEF的面积,其与税收收入(ACDF的面积)的差额即FDE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哈伯格三角。税收的制度效率n税收的制度效率是指税收制度的运行效率。衡量税收制度 效率的两个指标分别是质量指标和成本指标。n税收的公平原则:横向与纵向公平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 税负归宿
22、转嫁方式 转嫁条件 转嫁影响n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n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n税负转嫁的方式包括前传(顺转)、后转(逆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n税负转嫁的条件:税负转嫁的条件: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的有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税负转嫁与企业利润增减的关系等。1、供求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2、税种的性质不同。商品课税如增值税、消费税、
23、关税等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3、课税范围的宽窄。课税范围宽的商品较易转嫁。4、经营者的目标。经营者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此时,经营者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销量减少的损失,若商品售量减少的损失大于税负转嫁所得,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售量。n税负转嫁的影响:税负转嫁的影响:1、税负转嫁是税收负担的再分配。消费者往往会因税负转嫁而增加负担,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者会因税负转嫁而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2、税负转嫁与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由于税负转嫁可能会改变预定税负分配格局,抵消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或
24、造成税负的不公平,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有必要充分考虑各类商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并合理选择税种、税率及课征范围。3、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的逃税动机。当税负转嫁不易实现时,纳税人极有可能转向逃税来取代税负转嫁,破坏税收的严肃性。所以,税务机关在防止任意转嫁税负的同时,还必须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税收负担 拉弗曲线n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比例关系。可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前者指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率,也称税收比率;后者指纳税人的纳税额占计税依据的比率。n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
25、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n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存在过多的减免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第二,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基,反而有利于收入的增长;第三,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有组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
26、即最佳税率。最适课税理论:最适课税理论:概念 主要内容n最适课税理论是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理论。n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相互替代,因为这两大税系各自都有优缺点。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3、逆弹性命题。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这种逆弹性命题也称为拉姆斯法则。4
27、、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5、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6、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即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提高,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二、真题分析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税收转嫁(02、05)n税收中性(03、08)n价内税与价外税(09)简答题简答题n使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06)第五章第五章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 一、内容回顾一、内容回顾 税制类型与结构税制类型与结构 税制体系税制体系 税制改革税制改革 税制类型与结构:税制类型与结构:税制类型 税制结构及其决定因素 n税制类型:是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
28、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称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称为复合税制。(世界上并未有国家真正实施过单一税制,而是普遍采用复合税制,原因是无论就税制本身,还是从财政收入、税收政策和税收负担等角度而言,复合税制都是符合经济运行要求的。)n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n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
29、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工业化国家以所得税为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的原因。n2、征收管理能力。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课税在管理上要比所得课税更容易些。n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税专用情况下,如果某项财政支出的需求较大且所占份额较高,那么,为此融资的相应的税种的收入比重也会随之较高。n4、税收政策目标。理论上一般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
30、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所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的税制结构。n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这种示范效应涉及资本、劳动力、商品在相邻国家间的流动。税制体系:税制体系:商品课税(增值税)所得课税 财产课税n商品税包括所有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其基本特征有: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n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是我国现行税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税种
31、。它的优点表现在:1、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2、增值税采取道道课税的课征方式,并以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3、增值税的课征与商品流转环节相适应,但税收额的大小又不受流转环节多少的影响;4、企业的兼并和分立都不影响增值税额,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5、对于出口需要退税的商品可以实行零税率,将商品在国内已交纳的税收一次全部退还给企业,比退税不彻底的一般流转税更能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n增值税的主要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n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n所得税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2
3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课税有弹性。n所得税类型:1、分类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例如,把应税所得可分为薪酬所得、服务报酬所得、利息所得、财产出租所得、营利所得等,根据这些所得类别,分别规定高低不等的税率,分别依率计征。分类所得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这种税制的优点是征收简便、税源易控,可有效防止逃税行为,但其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此税制首创于英国,但目前实行纯粹分类所得税的国家已不多见;n2、综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
33、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其优点是能够量能课税,公平税负。但这种税制需要纳税人纳税意识强、服从程度高、征收机关征管手段先进、工作效率高。综合所得税最先出现于德国,现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3、分类综合所得税。是把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综合起来,采用并行征收制。先按分类所得税课征,然后再对个人全年总所得超过规定数额以上的部分进行综合加总,另按累进税率计税。这种税制既能量能课税,又使征收简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n财产税: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通常具有课税比较公平、促进社会节约及课税不普遍、弹性差等特征。税制改革:税制改革:
34、税改的基本问题 1994年税制改革 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n税制改革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n1994年税制改革 n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体系。n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2、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4、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5、简化、规范税制;6、保持原有的税负总水平;7、严
35、格控制优惠减免。n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以推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流转税体系;2、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不再执行企业承包上缴所得税的包干制;3、统一个人所得税;4、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n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宽税基、低税率、差别待遇、严格管理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宽税基、低税率、差别待遇、严格管理。二、真题分析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01)n分类所得税(04)n综合所得税(07)第六章第六章 国债理论与管理国债理论与管理 一、内容回顾一、内容回顾 国债的功能与负担国债的功能与负担 国债制度与管理国债制度与
36、管理 国债的功能与负担国债的功能与负担:国债功能 国债负担 国债限度 n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n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2、筹集建设资金。首先,政府发行公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公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比如,我国1987年开始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建设债券、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增发的国债,都是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上。其次,即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没有具体规定用于经济建设上,但
37、财政赤字本身就可能具有生产性。因为,财政赤字通常是由资本预算不平衡造成的,也就是说资本性支出超支造成的。3、调节经济。国债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国债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国债发行规模也具有宏观经济稳定作用。n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1、债权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2、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
38、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也就是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马克思所说的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就是指国债与税收的这种关系。4、代际负担。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连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务转化为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负担的问题。如果转移债务的同时为后代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或奠定了创造财富的基础,则债务负担转移在某种意义上可认为正常;如果国债收入被用于当前的消费,或者使用效率低下,则留给后代的只能是净债务,并因此
39、影响其生产和生活。n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所谓债务规模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率;二是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国债制度与管理:国债制度与管理:国债种类与结构 国债市场 n国债的种类: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以筹借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以债券的流动行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n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相互搭配
40、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合理的期限结构应该是短期、中期、长期并存的期限结构。n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的层次或阶段可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个部分。n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n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为证券交易所交易,即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和场外交易,即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两类。n国债
41、市场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国家可以采取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的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和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和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二、真题分析简答题简答题n简述国债的功能(03)第七章第七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一、内容回顾一、
42、内容回顾 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原则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原则 国家预算法国家预算法 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原则: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原则:国家预算 预算原则 预算制度的完善 n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家预算包括多种预算形式和预算方法;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n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原则主要有五条:1、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
43、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帐、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n预算制度的完善:1、全面落实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即按部门编制预算,它彻底改
44、变了长期以来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可以清晰地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在提高预算透明度、实现依法理财和依法行政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2、大力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并不根本改变各部门各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但由财政部门集中掌握预算资金的支付权,从而可以考核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而决定是否予以支付,防止滥收滥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取得的政
45、府非税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支出通过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进行统筹安排,资金通过国库或财政专户收缴和拨付的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非税收入被执收单位截留、坐支,另一方面也便于财政部门摸清家底,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国家预算法:国家预算法:概念 指导思想n国家预算法: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它的主要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执行机关、中央与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系。n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1、强化预算的法律约束力,使预算收支真正成为法令性的刚性指标;2、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明确预算管理职权;3、把加强预算管理与促进改
46、革和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4、把法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分级分税预算管理 分税制改革n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n其基本内容包括: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在税收划分方法上,有的按税种划分,有的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有
47、的实行分成或共享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横向转移)两种形式。纵向调节的典型做法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金制度;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n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1)总体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对实行分级预算体制来说需要将原则具体化;(2)关于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规范的分级预算体制要求以法律形式具体
48、化,力求分工明确,依法办事;(3)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而言,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原则,但在具体事项上则不一定完全一致。n2、规范收入划分。(1)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连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调整;(2)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3)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n3、调整集权与分权关系。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1)从支出方看,多数支出项目是由接近基层并熟悉居民偏好的地方来执行和管理,所以地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较大的比重;(2)从收入来看,为了均衡横向不
49、平衡,贯彻中央的宏观政策,中央财政收入应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各国实行分级预算体制通行的分配格局,几乎没有例外。n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方式向目标模式逼近。二、真题分析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预算体制(99)n国家预算(01)第八章第八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内容回顾一、内容回顾 财政平衡财政平衡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财政平衡: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 财政不平衡 n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
50、;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n对财政平衡不能做绝对的理解:1、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2、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3、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4、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n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