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孙宇财政学第5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7760788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孙宇财政学第5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最新孙宇财政学第5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孙宇财政学第5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孙宇财政学第5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孙宇财政学第孙宇财政学第5 5章财政支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出规模及其控制学习目标:l1.财政支出的分类 l2.财政支出规模分析l3.财政支出结构分析2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l经常性支出l资本性支出9l理论分类按政府职能、支出目的、组织单位、支出利益等标准分类l统计分类职能分类法:l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保健、社会保障和福利、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分行业)、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公债利息和其他)经济分类法:l包括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10l财政支出,又称之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分配活动。112.财政支出

2、的规模l2.1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 l2.2 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l2.3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l2.4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l2.5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l2.6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122.1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l衡量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13l绝对指标用于考察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其特点是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缺陷:难以反映影响财政支出的各种复杂因素。14l相对指标指财政支出总额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如GDP、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的比值。将财政支出加以分类,通过主要支出项目与GDP之间的比值,考察财政支出增长的结构性特点。152.2 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l政府总支

3、出的计算16表5-2 中国的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1978-2000)年份GDP财政支出(亿元)财政支出/GDP(%)政府总支出(亿元)政府总支出/GDP(%)19783624.11122.0930.96%1122.0930.96%19794038.21281.7931.74%1281.7931.74%19804517.81228.8327.20%1235.4327.35%19814860.31138.4123.42%1149.2123.64%19825301.81229.9823.20%1975.4137.26%19835957.41409.5223.66%2294.933

4、8.52%19847206.71701.0223.60%2824.1639.19%19858989.12004.2522.30%3896.5043.35%198610201.42204.9121.61%4119.9640.39%17198711954.52262.1818.92%4491.5637.57%198814922.32491.2116.69%5095.7434.15%198916917.82823.7816.69%6058.2935.81%199018598.43083.5916.58%6568.8735.32%199121662.53386.6215.63%7232.1933.39

5、%199226651.93742.2014.04%8288.9731.10%199334560.54642.3013.43%6910.7720.00%199446670.05792.6212.41%8684.9818.61%199557494.96823.7211.87%10661.0318.54%199666850.57937.5511.87%13595.6520.34%199773142.79233.5612.62%14196.7419.41%199876967.210798.1814.03%16423.0721.34%199980579.413187.6716.37%19473.4624

6、.17%200088189.615886.5018.01%22079.8925.04%18l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规模变化的趋势由1978年的30.9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1.87%,之后回升至2000年的18.01%;由1978年的30.9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8.54%,之后回升至2000年的25.04%。l上述趋势表明在市场化进程中,传统的在国家财政范围内履行的政府职能逐步削弱;在原有的国家财政范围之外的新的政府职能,如社会保障职能、社区建设职能等得到很大加强。19l用政府支出衡量一国政府活动规模的局限政府支出只是对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额的近似反映;政府支出无法测算政府对

7、经济活动的全部影响:如管制使私人产品的提供成本增加。202.3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l5-3若干发达国家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年度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194018.430.023.119.2195021.339.022.119.9196022.731.929.717.7197027.533.231.221.3198029.141.837.829.3199130.6*39.143.033.6199828.3*40.242.1n.a.注:*1990年数据,*1999年数据21l5-4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年份低收入国家中下等收入国家中上等收入国家发达工业国家197219

8、15252819862327274022l尽管有些国家在有的时期出现政府支出负增长的情况,但从长期和整体看,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构成了发展的总趋势。232.4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l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政府活动扩张论偶然事件论非均衡增长论收入再分配论24l政府活动扩张论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A.)提出,故称“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l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l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

9、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l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25l偶然事件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andWiseman,1967)提出;也称时间型态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主要观点l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l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制度受到冲击时,人们才会审视过去,在心理上接受一个更高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审视效应),容忍政府支出更多地替代私人支出(置换效应)l审视效应和置换效应促使政府支出上新台阶l在冲击消失后,较高的支出水平因惯性而持续存在。26图5-1 偶然事件导致财政支出的增长 27l非均衡增长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1967

10、)提出,也称鲍莫尔法则。公共部门的活动为劳动密集型,私人部门的活动为资本密集型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私人部门工资水平上升为提供足够服务,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上升公共服务的相对价格上升公共支出增长28l收入再分配论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支出增长源于低收入者利用政治制度进行有利于他们的收入再分配;另一观点认为:收入再分配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而非低收入阶层。29l2.5 2.5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二)我国财政支出占(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

11、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析30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图图5-5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比重发展变化趋势()31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年份年份Eg(系数)(系数)MGP()()年份年份Eg(系数)(系数)MGP()()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2.501.25-o.35-0.990.900.210.000.710.720.150.410.000.95663911262128241716381716

12、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979-2002平均平均0.590.450.800.710.711.011.683.254.652.282.622.450.6810711991220406437474823表表5-6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32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l2.6、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一)简略的回归分析模型(一)简略的回归分析模型(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三)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三)分析影

13、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四)完善政治决策程序(四)完善政治决策程序331.1.同国外横向对比同国外横向对比 :公式:公式:Gxt Gxta abGDP(3.1)bGDP(3.1)式中Gxt同一年各国的财政支出;GDP同一年各国的GDP;a、b待定系数 例1:从发达国家中选取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典七国(数据来源于OECD国家1995年发展报告以及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运用公式(3.1),代入各国财政支出和GDP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OLS方法,可求出GDP对财政支出的制约模型如下:七个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财政支出规模Gxt的制约模型:Gxt=1850802

14、4.9439+0.3174GDP R2=0.9584342.2.国内纵向对比国内纵向对比 公式:公式:Gxt Gxta abGDPbGDP 式中Gxt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不同年度的财政支出规模;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上述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应的不同年度的GDP规模;a、b待定系数 例2 2:选取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财政支出和GDP数据(数据来源见中国统计年鉴),利用(3.2)式和OLS方法,计算出我国GDP对财政支出的静态时序回归模型如下:Gxt=0.1379GDP+381.72(本模型的单位为亿元)R20.9374其中,R2为决定系数,其拟和情况较好(见表3.2),该回归模型能够反映发达我

15、国自80年以来,财政支出与GDP的制约影响关系。35l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363财政支出结构分析l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l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l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3738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图图5-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五五”时期经济建设费59.9%社会文教费14.4%国防费16.4%行政管理费5.3%其他4

16、.0%“九五”时期经济建设费38.3%社会文教费27.2%国防费8.3%行政管理费15.7%其他10.5%39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基本基本建设建设支出支出挖潜改造金挖潜改造金和科技三项和科技三项费费支农生产支农生产支出和农支出和农业事业事业费业费文教科学卫文教科学卫生生事业费事业费抚恤和抚恤和社会福社会福利利事业费事业费国防费国防费行政行政管理费管理费政策性政策性补贴补贴四五时期四五时期40.33.54.18.71.219.14.5/五五时期五五时期35.15.56.611.02.016.44.9/六五时期六五时期25.15.75.815.71.811.90.8/七五时期七五时期2

17、0.55.56.519.01.69.18.812.6八五时期八五时期12.17.16.821.32.19.511.96.9九五时期:九五时期:1996199719981999200013.211.411.112.916.113.26.06.69.15.95.85.55.56.47.15.85.14.819.121.520.620.018.317.21.51.61.51.61.41.48.39.18.88.78.27.612.013.112.312.311.611.36.15.76.06.65.36.6表表5-7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40两类国家购

18、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类别类别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合计合计100.0100.0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45.261.5其中:经常性支出其中:经常性支出34.950.1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10.311.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41.022.5其中:公债利息其中:公债利息5.65.5补助金补助金35.417.0其他其他13.816.0表表5-8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41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政策性补贴政策性补贴(价格补贴)(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债务支出债务支出抚恤与社会福抚恤与社会福利救助费利救助费

19、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合计合计绝对数绝对数比重比重(%)绝对数绝对数比重比重绝对数绝对数比重比重绝对绝对数数比重比重绝对数绝对数比重比重197811.21.018.91.730.12.71980117.79.328.62.320.31.6166.613.21985261.810.3507.019.939.61.631.21.2839.733.01990380.89.9578.915.0190.44.955.11.41205.231.21995364.94.6327.84.1878.410.9115.51.41686.621.01996453.94.7337.43.51311.913.7128.1

20、1.42231.323.31997551.94.8368.53.21918.416.7142.21.22981.025.91998712.16.4333.53.02352.921.1171.51.63570.032.11999697.64.5290.01.91910.512.4179.91.23078.020.020001042.35.9278.81.61579.88.9213.01.23114.017.5表表5-10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单位:亿元)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单位:亿元)42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

21、)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三)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的政策和措施43l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是: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实行重点倾斜政策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长政策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

22、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干预基地建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干预基地建设44l小结上述每一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但它们一般都只强调单一或少数几个因素对财政支出的独立影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单独解释整个现象。即使将这些理

23、论放在一起,也仍有解释不清的地方。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l经济因素:如人均收入增长、技术变化、公共服务相对成本提升、城市化等;l政治和社会因素:如政局稳定、人口状态、观念变化等。45案例一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案例一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原则余的财政原则l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然而,三代奴隶制时期,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

24、歉有严重影响。因此,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支出,即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出的规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据此达到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目的。46案例一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案例一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原则多有结余的财政原则l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结余。其原因在于早期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没有足够的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周代,财政遵循多有结余原则,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按“耕

25、三余一”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由此可见,三代时期“量人为出,多有结余”的重要地位。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是为保证国用的充足和社会生活的安定。47l简要分析:简要分析:中国“三代”时期在财政上强调“量人为出,多有结余”原则,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其基本内涵不仅重视“量入为出”,而且强调“多有结余”,这种理财思想,是与当时国民经济对农业的依赖,农业对自然的依赖一致的。事实上,在长期落后的农耕社会中,以丰补歉,多有结余一直是国家必须遵循的治国理财之策。这与亚当斯密时

26、期提倡的“量入为出”思想,以及现代社会的“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财政思想均有本质的区别。但从不同时期的“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分析,均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无不强调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限制,这对财政分配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稳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48案例二中国历史上的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案例二中国历史上的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l(一)中国历史上的量出为入财政原则始于三代时期l三代时期,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田赋,财政状况完全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然而三代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天灾人祸严重地影响到农业的收成,因此,其理财原则,只能是在已经取得收入的基础上,逐一安排支出,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出的规模,故有“量入

27、为出”的原则。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为增税开辟了财源。然而,三代时期由兼并、争霸和统一导致的战争连绵不断,军费开支浩大,支出增长惊人,财政入不敷出,国库捉襟见肘。为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各诸侯国不得不实行“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根据支出来确定收入。用调整收入来弥补支出,以求财政平衡。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竞相修订税制,纷纷提高税率,传统的什一税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鲁国的什二税,魏国的什三税,齐国的什六税,秦国则二十倍于古,加倍课征以积累财富,横征暴敛已成为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49l(二)唐朝的“两税法”与“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l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遭

28、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逃亡,国家财政所能课征的租庸调收入非常有限,而各地节度使在内地各占一方,形成藩镇割据,任意截留中央赋税,使国家财政收入雪上加霜。加上当时浩繁的军事开支,最终给唐政府造成了的财政危机。以至于京师官吏的俸禄也不能按时发放,令政府不得不“税天下地青苗钱(附加税)以充百官课料”。同时,京师粮价猛涨,已直接影响到唐王朝的政治经济稳定。为扭转这一局面,唐德宗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改革税制,实行两税法。l两税法是唐朝重要的税税制改革,但其指导思想是“量出为入”。据旧唐书杨炎传记载:“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两税法的“量出以制入”,即“量出为人”的原则。

29、是指根据国家的财政支出数,匡算财政收入总额,再分摊给各地,向民户征收。在具体的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纳税期限与纳税形态上都进行了改革,50l简要分析:简要分析:总体上讲,在农耕社会中,国家实现“量入为出”财政原则更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巩固与稳定。而“量入为出”财政原则的选择一般有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大多出于财政的巨大压力而采用,对国家政治经济基础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两税法”改革由于其适应了唐中期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因而对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一是简化了税制,减少了纳税项目,集中了纳税时间,简化了纳税手续,便于农民缴纳,便于政府征收;二是扩大了纳

30、税面,增加了财政收入。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都要纳税,不仅官吏世族地主要纳税,连同被其庇荫的客户,不定居的商贾,甚至世代享有免税特权的寺院僧尼都要负担税收。纳税户增加,从而扩大了纳税面,给国家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51l三是调节了税收负担,有利于税负公平。两税法以田亩资产为本,即“以贫富为差”。资产田亩多者则多征,资产田亩少者则少征,商人同农民一样纳税。这种按贫富等级课税的方法,符合公平的原则;四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两税法集财权于中央,整顿了以前混乱不堪的财政局面,打击了地主豪强势力,限制了税吏随意苛剥勒索农民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52l但是,两税法在实施的过程中,由

31、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执法者枉法而暴露出不少缺点和弊病,更重要的是在封建制度下,量出为入,直接导致横征暴敛(如春秋战国时期因“量出为入”而使横征暴敛成为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两税法以“量出以制入”的办法,来确定赋税收入总额,这个原则直接导致支出常无准则,故而收入日趋扩大。一遇军兴,政府财力匮乏,即任意加征税课,如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以军兴十一而税”,自建中三年(782年)起“两税钱每千增二百”。贞元八年(792年)两税征收额又增加了五分之一。既有政府明令加征,又有地方非法苛敛,各种横征暴敛,纷至沓来,苛捐杂税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两税法”归于失败。l53l应当说,“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以基本

32、财政支出来确定财政收入本身并没有理论上的障碍,但在实践中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的确可能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现代国家实施“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应当吸取历史教训,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54案例三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的一个观点案例三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的一个观点官僚行为官僚行为增长论增长论l这种理论从制度角度解释了财政支出规模与官僚行为的关系。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经济学家们经常假设个人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最大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官僚的行为追求的是什么目标最大化?尼斯克南认为,官僚竭力追求机构最

33、大化,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正因为官僚机构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55l由于交易成本很高,拨款机构很难控制官僚行为。因此,官僚机构通常以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第一,如上所述,他们千方百计让政府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必要的。第二,利用低效率的生产技术来增加生产既定的产出量所必需的投入量(增加预算、附加福利、工作保障,减少工作负荷),这时的效率损失不是由于官僚服务的过度提供,而是由投入的滥用所致。由此可见,官僚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56l简要分析:简要分析:自瓦格纳以

34、来,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问题为各国经济学家所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官僚行为增长论,是西方国家关于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四大实证性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将官僚作为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来看待,指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和权力最大化为目标,并因此通过其特殊地位对政府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公共支出规模不断膨胀。这种理论,尽管是对西方国家官僚制度的分析,但对研究公共支出的增长与控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7案例四案例四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历史变动情况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历史变动情况年份年份财财政支出政支出总额总额(亿亿元)元)各各类财类财政支出占政支出占财财政支出政支出总额总额的比重

35、(的比重(%)经济经济建建设设支出支出社会文教社会文教支出支出国防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支出支出其他支其他支出出1950196019701980198519901992199319951997199820002001681654164941212718448345223742246423682372923355107981815886518902 582557046055534854484313952 4185 395 3871 3618 342411113280164221214 2592 2538 2573 2674 2714 27627584118922416010484 101

36、917 9388866 76 7619348496,29312O1238 1366 146 1472 1482 17421858291O423,7757985 1226 847 1024 1068 11191197 58l简要分析:简要分析:上表的数据概括了我国建国后的财政支出在几十年间的巨大变化,这既反映出财政支出总额的大幅度增长,也表现出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从而表现出几个特点:l1经济建设费用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的主体。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比重通常在5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比重有所下降,这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及政府逐渐从一些生产领域退出有直接的关系。(国家的经济建设开支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

37、、流动资金拨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等等。其中基本建设费用支出又在经济建设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的1951年、1956年、1960年、1970年,基本建设拨款占到经济建设开支的7678。)59l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比重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仅次于经济建设支出的第二大支出项目。这反映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社会文教费用支出是国家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抚恤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l3国防费用稳中有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防支出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随财政支出总量的增长,其绝对额仍然有较大增加

38、,并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l4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的开支在改革以后呈增长趋势,甚至超过了同期国防费用开支,成为中国财政支出的第三大支出。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其合理的因素,也有行政机构过度膨胀的原因。60l因此,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考查,反映出我国财政基本上还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的财政。其为社会职能实现的支出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比起为经济建设提供支出仍然比较小。但是,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方式必须改变,政府应从原来经济的直接管理者和直接参与者变为经济的间接调控者,完成从直接行政管理到间接调控的转变。财政支出结构中的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应进一步下降,体现公共财政职能需要的其他支出项目将会上升。61本章小结l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一般用以衡量一国政府活动的规模。l各国财政支出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包括:(1)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公众对政府扩张有着潜在的需求;(2)偶然事件(如战争)加快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其返回以前的水平;(3)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非均衡增长导致政府的增长;(4)某些集团利用政府使收入再分配向自己倾斜。62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