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语法概况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古汉语语法概况概述.ppt(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古汉语语法概况概述上古汉语语法概况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上古汉语语法概况上古汉语语法概况o汉语语法的主要特征:汉语语法的主要特征:o 其一,语序的固定。其一,语序的固定。o 主语主语+谓语;谓语;修饰语修饰语+中心语中心语o 其二,汉语的虚词。其二,汉语的虚词。o 汉语语序和虚词是实现汉语语法功能的汉语语序和虚词是实现汉语语法功能的重要手段。重要手段。一、词法一、词法 o上古汉语的词类:上古汉语的词类:o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1 1、名词、名词o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词的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
2、物名词的词。o 从甲骨卜辞所反映的商代汉语直到现代汉从甲骨卜辞所反映的商代汉语直到现代汉语,名词一直是汉语最发达的词类,数量最语,名词一直是汉语最发达的词类,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多,内容最丰富。o o在甲骨卜辞中,名词几乎占整个词类的在甲骨卜辞中,名词几乎占整个词类的70%70%。上古汉语名词的分类:上古汉语名词的分类:o普通名词,如:普通名词,如:“天、山、水、女天、山、水、女”等;等;o处所名词,如:处所名词,如:“国、邦、鄙、方国、邦、鄙、方”等;等;o时间名词,如:时间名词,如:“春、秋、月、日春、秋、月、日”等;等;o方位名词,如: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东、南、西、北”等;
3、等;o抽象名词,如:抽象名词,如:“祸、灾、败、事祸、灾、败、事”等;等;o专有名词,如:专有名词,如:“王亥、羌、大邑商王亥、羌、大邑商”等。等。上古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名词做状语上古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名词做状语o嫂嫂蛇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秦策一)o今而后知君之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犬马畜伋。(孟子畜伋。(孟子万章下)万章下)o乃下相国廷尉,乃下相国廷尉,械械击之。(史记击之。(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世家)o失期,失期,法法皆斩。(史记皆斩。(史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o舜勤民事而舜勤民事而野野死。(国语死。(国语鲁语上)鲁语上)o北北救赵而救赵而
4、西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魏公子列传)子列传)o 上古汉语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对人的态度、上古汉语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对人的态度、方式、工具、依据、地点、方位等。方式、工具、依据、地点、方位等。2 2、动词、动词o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存在、变化、心理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的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活动的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o远人不远人不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季氏)o子子有有酒食,何不日酒食,何不日鼓鼓瑟?(诗瑟?(诗唐风唐风山有枢)山有枢)o爱爱其母,其母,施施及庄公。(左传隐公元年)及庄公
5、。(左传隐公元年)o 上古汉语动词没有时体的区别,动作的上古汉语动词没有时体的区别,动作的时间由时间名词、副词、语气词来表示。时间由时间名词、副词、语气词来表示。如:如:o且君且君尝尝为晋君赐矣。(左传僖公三十年)为晋君赐矣。(左传僖公三十年)o齐师伐我,公齐师伐我,公将将战。(左传庄公十年)战。(左传庄公十年)o既既已已得之,又恐失之。(荀子得之,又恐失之。(荀子子道)子道)o故我有善则故我有善则立立誉我,我有过则誉我,我有过则立立毁我。毁我。(管子(管子小称)小称)3 3、形容词、形容词 o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性质和状态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性质和状态的词。o甲骨卜辞中的形容词:甲骨卜
6、辞中的形容词:o表示事物性质,如表示事物性质,如“吉、利、嘉、宁吉、利、嘉、宁”等;等;o表示事物状态,如表示事物状态,如“新、旧、大、小新、旧、大、小”等。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形容词的语法功能:o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宽,薄夫,薄夫敦敦。(孟子。(孟子万万章下)章下)o野夫野夫黄黄冠,黄冠草服也。(礼记冠,黄冠草服也。(礼记郊特牲)郊特牲)o庖有庖有肥肥肉,厩有肉,厩有肥肥马。(孟子马。(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o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新发于硎。(庄子发于硎。(庄子养生主)养生主)o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定语、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定语
7、、状语。状语。4 4、数词、数词o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o o甲骨卜辞中最大的数词是甲骨卜辞中最大的数词是“万万”。o如:如:o “癸卯卜癸卯卜只鱼其只鱼其三万不三万不”(合合1047110471)。)。o周代出现了周代出现了“亿亿”以上的数词。以上的数词。上古汉语数词上古汉语数词“亿亿”指多少?指多少?o第一种是万万为亿。第一种是万万为亿。o 诗诗魏风魏风伐檀伐檀:“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亿兮?”毛毛传:传:“万万曰亿。万万曰亿。”o第二种是十万为亿。第二种是十万为亿。o 诗诗魏风魏风伐檀伐檀:“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亿兮?”郑郑笺:笺:“十万曰亿,三百亿,禾秉之数
8、。十万曰亿,三百亿,禾秉之数。”o 国语国语楚语下楚语下:“官有十丑,为亿丑。官有十丑,为亿丑。”韦昭注:韦昭注:“十万曰亿,古数也,今以万万为亿。十万曰亿,古数也,今以万万为亿。”o第三种是百万为亿。第三种是百万为亿。o 玄应玄应一切经音义一切经音义卷六卷六“亿载亿载”引引算经算经:“下数十万曰亿,中数百万曰下数十万曰亿,中数百万曰亿,上数万万曰亿。亿,上数万万曰亿。”上古汉语数词最初没有基数和序数的区别上古汉语数词最初没有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o一一鼓作气,鼓作气,再再而衰,而衰,三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而竭。(左传庄公十年)o初一初一曰五行,曰五行,次二次二曰敬用五事,曰敬用五事,次三次三
9、曰农用八曰农用八政,政,次四次四曰协用五纪,曰协用五纪,次五次五曰建用皇极。(书曰建用皇极。(书洪范)洪范)o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上上也;学而知之者,也;学而知之者,次次也;困而也;困而学之,又其学之,又其次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下矣。矣。(论语(论语季氏)季氏)o今郤今郤伯伯之语犯,之语犯,叔叔迂,迂,季季伐。(国语伐。(国语周语下)周语下)o直到汉代,表示序数的直到汉代,表示序数的“第第”产生,汉语产生,汉语才有了固定的序数形式。才有了固定的序数形式。o如:如:o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徙平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10、史记第一;徙平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史记陈丞相世家)陈丞相世家)上古汉语数词的语法功能:上古汉语数词的语法功能:o五行:五行:一一曰水,曰水,二二曰火,曰火,三三曰木,曰木,四四曰金,曰金,五五曰土。(书曰土。(书洪范)洪范)o天下之达道天下之达道五五,所以行之者,所以行之者三三。(礼记。(礼记中庸)中庸)o一一日不见,如日不见,如三三秋兮。(诗秋兮。(诗王风王风采葛)采葛)o桓公桓公九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语宪问)宪问)o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主语、谓语、定语、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宾语或补语。状语、宾语或补语。5 5
11、、量词、量词o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o甲骨卜辞的名量词,如甲骨卜辞的名量词,如“朋、卣、丙、升朋、卣、丙、升”:o惠贝十朋。(惠贝十朋。(甲甲777777)o其登新鬯二升一卣于其登新鬯二升一卣于。(。(合合3097330973)o车二丙。(车二丙。(合合3648136481)o马五十丙。(马五十丙。(合合1145911459)o周秦时期,随着度量衡制度的建立,名量词逐周秦时期,随着度量衡制度的建立,名量词逐渐发展起来。渐发展起来。o长度单位量词,如长度单位量词,如“寸、尺、丈、步、舍寸、尺、丈、步、舍”等;等;o面积单位量词,如面积单位量词,如“畝、井、丘
12、、畦、顷畝、井、丘、畦、顷”等;等;o容量单位量词,如容量单位量词,如“升、斗、豆、区、釜升、斗、豆、区、釜”等;等;o重量单位量词,如重量单位量词,如“两、斤、钧、镒、衡两、斤、钧、镒、衡”等;等;o借用器物量词,如借用器物量词,如“杯、车、爵、壶、盆杯、车、爵、壶、盆”等。等。上古汉语量词举例:上古汉语量词举例:o尺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孟子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孟子公公孙丑上)孙丑上)o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左传僖。(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二十三年)o十十畝畝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诗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诗魏风魏风十畝之间)十
13、畝之间)o九夫为九夫为井井,四井为,四井为邑邑,四邑为,四邑为丘丘。(周礼。(周礼地官地官小司徒)小司徒)o齐旧四量:齐旧四量:豆,区,釜、锺。豆,区,釜、锺。四升为豆,各自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以釜,釜十则锺。(左传昭公三年)其四,以登以釜,釜十则锺。(左传昭公三年)o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斤,邑万家。,邑万家。(战国策(战国策燕策三)燕策三)o吾力足以举百吾力足以举百钧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o今之为仁者,犹以一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杯水救一水救一车车薪之火也。薪之火也。(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o一一箪箪食,一食
14、,一瓢瓢饮。(论语饮。(论语雍也)雍也)个体量词的出现个体量词的出现o 周秦至汉代,汉语产生了一些个体量词,如周秦至汉代,汉语产生了一些个体量词,如“介、个、匹、枚、封、具、件、片、把、发、介、个、匹、枚、封、具、件、片、把、发、枝枝”等,这是汉语所特有的,也是汉语语法的等,这是汉语所特有的,也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如:重要特征之一。如:o负服矢五十负服矢五十个个,置戈其上。(,置戈其上。(荀子荀子议兵议兵)o二步积石,石重中钧以上者五百二步积石,石重中钧以上者五百枚枚。(。(墨子墨子备城门备城门)o弓一弓一张张,矢四,矢四发发。(。(汉书汉书匈奴传匈奴传)o所作笔一所作笔一枝枝。(。(居
15、延汉简居延汉简)o羊韦五羊韦五件件,直六百,交钱六百。(,直六百,交钱六百。(居延汉简居延汉简)o关于动量词,上古汉语中还未产生,行为关于动量词,上古汉语中还未产生,行为次数的表示法是把数字放在动词的前面,次数的表示法是把数字放在动词的前面,即即“数数+动动”。o如:如:o 吾日吾日三三省吾身。(论语省吾身。(论语学而)学而)o 孔子行年六十而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六十化。(庄子化。(庄子寓言)寓言)6 6、代词、代词o代词是代替词、词组或句子的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是代替词、词组或句子的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代词的主要功能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代词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主语、宾语和定
16、语。是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o 我我未见力不足者。(论语未见力不足者。(论语里仁)里仁)o 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逝者如斯斯夫!不舍昼夜。夫!不舍昼夜。”(论语(论语子罕)子罕)o 大任有身,生大任有身,生此此文王。(诗文王。(诗大雅大雅大明)大明)o 奚奚以知其然也?(庄子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逍遥游)o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谁人不亲?(吕氏春人不亲?(吕氏春秋秋贵信)贵信)甲骨卜辞中的代词情况甲骨卜辞中的代词情况o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o甲骨卜辞第一人称代词有甲骨卜辞第一人称代词有“我、余、朕我、余、朕”,周代又产生了,周代又产生了“吾、卬、台、予吾
17、、卬、台、予”四个。四个。o甲骨卜辞中第二人称代词有甲骨卜辞中第二人称代词有“女、乃、尔女、乃、尔”,周代又产生了,周代又产生了“而、戎、若而、戎、若”。o甲骨卜辞中有一个由指示代词甲骨卜辞中有一个由指示代词“之之”字充字充当第三人称代词,周代又借用指示代词当第三人称代词,周代又借用指示代词“厥、其、彼厥、其、彼”充当第三人称代词。充当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代词:o甲骨卜辞中只有甲骨卜辞中只有“之、止、兹之、止、兹”三个指示代词。三个指示代词。o周秦时期代词大大丰富:周秦时期代词大大丰富:o 近指代词:之、兹、此、斯、是、实近指代词:之、兹、此、斯、是、实o 远指代词:其、彼、匪、夫远指
18、代词:其、彼、匪、夫o 泛指代词:尔、若、然泛指代词:尔、若、然o 无定代词:某、或、莫、无无定代词:某、或、莫、无o 旁指代词:他旁指代词:他o 特殊指代词:者、所特殊指代词:者、所 o疑问代词在甲骨卜辞中没有出现,直到周疑问代词在甲骨卜辞中没有出现,直到周代才产生。代才产生。o 询问人物:谁、孰、畴询问人物:谁、孰、畴o 询问事物:何、曷、胡、奚、盍、害询问事物:何、曷、胡、奚、盍、害o 询问处所:安、焉、恶询问处所:安、焉、恶 7 7、副词、副词o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情态、时间、语气的词。时间、语气的词。o o上古汉语中副词系统已非常丰富
19、,分类已上古汉语中副词系统已非常丰富,分类已很完善,有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很完善,有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谦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谦敬副词、指代性副词。敬副词、指代性副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副词的语法功能:o其语法功能是做状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如:其语法功能是做状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如:o父母父母俱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孟子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孟子尽心上)尽心上)o是故得地而权是故得地而权弥弥轻,兼人而兵轻,兼人而兵俞俞弱。(荀子弱。(荀子议议兵)兵)o初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隐公元年),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隐
20、公元年)o不患人之不患人之不不己知,患己知,患不不知人也。(论语知人也。(论语学而)学而)o老臣老臣窃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赵策四)赵策四)8 8、介词、介词o介词是其标记作用的虚词,引进动作行为介词是其标记作用的虚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工具、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工具、根据、手段、目的、施动者等。根据、手段、目的、施动者等。o据统计甲骨卜辞中仅有据统计甲骨卜辞中仅有“于、乎、在、于、乎、在、自、从自、从”等十余个介词,等十余个介词,左传左传有介词有介词2020多个,多个,史记史记有介词有介词5050多个。多个
21、。o介词本身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宾语介词本身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后,才能充当状语或补语。构成介宾结构后,才能充当状语或补语。如:如:o己所不欲,勿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于人。(论语人。(论语卫灵公)卫灵公)o千里之行,始千里之行,始于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足下。(老子六十四章)o君子不君子不以以言举人,不言举人,不以以人废言。(论语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卫灵公)o天下熙熙,皆天下熙熙,皆为为利来;天下攘攘,皆利来;天下攘攘,皆为为利往。利往。(史记(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9 9、连词、连词o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虚词。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虚词。o时日曷丧,予时日曷丧,予及及汝
22、皆亡。(书汝皆亡。(书汤誓)汤誓)o我欲仁,我欲仁,斯斯仁至矣。(论语仁至矣。(论语述而)述而)o求也退,求也退,故故进之;由也兼人,进之;由也兼人,故故退之。(论语退之。(论语先进)先进)o纵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1010、语气词、语气词o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根据句中出现的位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根据句中出现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三类: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三类:o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语先进)先进)o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
23、子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o 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庄公十年)o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诗思皇多士,生此王国。(诗大雅大雅文王)毛传:文王)毛传:“思,辞也。思,辞也。”o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诗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诗周南周南汉广)汉广)二、句法二、句法o首先,汉语构词法的发展。首先,汉语构词法的发展。o 由于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发展,汉语构词由于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发展,汉语构词法出现了复合构词法和派生构词法,其中法出现了复合构词法和派生构词法,其中派生构词法很少,复合构词法是主流;在派生构词法很少,复合构词法是主流;在复合构词法中又以并列、偏正式
24、为主。复合构词法中又以并列、偏正式为主。o其次,词序是上古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其次,词序是上古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o如:如:左传左传宣公二年:秦师伐晋;宣公二年:秦师伐晋;o 襄公十年:晋师伐秦。襄公十年:晋师伐秦。o“动动+宾宾”词序在上古汉语中已基本固定。词序在上古汉语中已基本固定。o再次,上古汉语语法的又一特点是判断句再次,上古汉语语法的又一特点是判断句基本不用系词。基本不用系词。o o 常见格式是由语气词来构成的判断句式,常见格式是由语气词来构成的判断句式,如如“者,者,也也”等,用系词等,用系词“是是”构成的判断句先秦已出现,但应用并不普构成的判断句先秦已出现,但应用并不普遍,直到中
25、古时期,由系词遍,直到中古时期,由系词“是是”构成的构成的判断句才普遍应用。判断句才普遍应用。上古汉语上古汉语“是是”的用法:的用法:o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是也。(孟子也。(孟子滕滕文公上)文公上)o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是知也。(论知也。(论语语为政)为政)o富与贵,富与贵,是是人之所欲也。(论语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里仁)o最后,上古汉语的另一特点是主动和被动最后,上古汉语的另一特点是主动和被动的界限逐渐分明。的界限逐渐分明。o公羊传公羊传闵公二年:闵公二年:“庄公死,子般弑,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闵公弑。”o 周秦之后,被动式逐渐丰富
26、,主要依靠周秦之后,被动式逐渐丰富,主要依靠介词介词“于、为于、为”或助动词或助动词“见、被见、被”等作等作为被动式的标志,被动式达十余种之多,为被动式的标志,被动式达十余种之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坐 义源流o“坐坐”字小篆字形从二人从土,像二人以字小篆字形从二人从土,像二人以“土土”为为o中相对跪坐形。中相对跪坐形。(跪坐,即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跪坐,即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o上,姿势与今天所说的上,姿势与今天所说的“跪跪”相似,故谓之跪坐。相似,故谓之跪坐。)那那o么,么,“二人以土为中相对跪坐二人以土为中相对跪坐”这一字形表不的是什这一字形表不的是什o么意义呢么意义呢
27、?土土”在在“坐坐”的字形结构及表达意义上的字形结构及表达意义上究究o竟起什么作用呢竟起什么作用呢?o公羊传嘻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诸侯祭o土。”何休注:“土谓社也。诸侯所祭,莫重于社。”礼o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o九州,故祀以为社。”王国维再与林博士论洛浩o书:“社,殷周古文作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o究:“甲骨文土为古社字。”山此可知,在甲骨文o中,“土”即“社”,即土地之神。o在上古的宗教意识中,土地神是管理一方之神,o因而与刑狱有关,例如,尚书甘誓:“用命赏于o祖,弗用命戮于社。”孔安国传:“天子亲征,必载迁o庙之祖主行,有功则赏祖主前,不不专。又载社o主,谓之社
28、。”“祖主”即祖先的神牌,“社主”即土地o神的神牌。古人在祖主前行赏,在社主前刑戮,可见o“社”与刑狱有关。墨予明鬼下中则说得更明白:o“故圣王其赏也必于祖,其戮也必于社。赏于祖者何o也?告分之均也;戮于社者何也?告听之中也。”王o焕1先生注:“听:听狱,处理刑事。”“坐”正是用二o人以“土(社)”为中相对跪坐之形,来表不“争讼、对o质”之义,此即“坐”字之本义。例如:o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蜡如晋,晋人执之,晋人使与郝大夫坐。”杜预注:“坐,讼曲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言不相坐,行不相反。”吴则虞案:“不相坐,谓不相争讼也。”o “坐”山二人面对面地争讼对质引申为“互相监o督并因此而承
29、担法律责任”之义。例如:o 韩非子定法:“公孙鞍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又韩非子八说:“明君之道,贱德贵义,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欺诈。”古法规定,不告发检举有罪者与有罪者同罪,此为同坐之罪;检举告发不真实者亦有罪,此为反坐之罪;同一什伍之中,一人有罪,其余因监督不严亦须获罪,此为连坐之罪。“同坐”、“反坐”、“连坐”皆为坐罪,坐罪的意义可概括为“因监督不严或诉讼有误而犯罪”,此意义乃从上义“互相监督并因此而承担法律责任”引申而来。这一意义进一步引申概括,就演变为“因获罪”或“犯罪”之义。例如:o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局为
30、者也?对曰:齐入也,坐盗。”“坐盗”即因偷盗而犯罪。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验,凭证,证件。“舍人无验者坐之”即意为“让没有证件的人留宿,让人留宿者因此而获罪”。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国除。”“坐不敬”即犯不敬之罪。o “获获罪罪”、“犯犯罪罪”的的结结果果便便是是判判罪罪,故故“坐坐”又又山山“因因一一获获罪罪”、“犯犯罪罪”之之义义引引申申演演变变为为“判判罪罪”之之义义。例例如如:旧旧唐唐书书徐徐有有功功传传:“季季7锻锻炼炼成成其其罪罪,庞庞氏氏当当坐坐斩斩,徐徐有有功功独独明明其其无无罪罪。”“
31、坐坐斩斩”即即“判判斩斩刑刑”。明明史史海海瑞瑞传传:“时时海海瑞瑞C耀耀嘉嘉兴兴通通判判,坐坐滴滴兴兴国国州州判判自自。”o “坐坐”的的“因因获罪获罪”之义除向之义除向“判罪判罪”演变引申演变引申外,还有另一演变引申方向。当外,还有另一演变引申方向。当“因因获罪获罪”中的动作中的动作行为意义成分行为意义成分“获罪获罪”进一步虚化消失后,进一步虚化消失后,“因因获罪获罪”之义就发展为之义就发展为“因为因为;山于山于”之义。例如之义。例如:史记史记白起王剪列传白起王剪列传:“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复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我不复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坐而疑我坐而疑我”即即“因而疑我因而疑我”。乐府诗集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相和歌辞三陌上桑陌上桑:“耕者忘其犁,锄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但坐观罗敷但坐观罗敷”即即“就因为看罗敷就因为看罗敷”。结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