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西省届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西省届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西省山西省20122012届高考地理届高考地理复习第复习第2 2章第章第2 2节森林的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版必修3 3 考点1:世界森林资源概述(2)湿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主要是指()A.降解污染物和涵养水源的功能B.提供渔业资源的功能C.吸烟除尘,美化环境的功能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A 第(1)题,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沿海地区主要是滩涂,东北平原的湿地主要是沼泽。第(2)题,这里要注意区分森林和湿地的生态功能的差别与共性。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
2、陆地上的自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提示:本小题有的同学可能会误选B项,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而B项是湿地在经济方面的功能。考点2:热带雨林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对策(1)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体,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使得这一生态系统又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其脆弱性的形成如下图所示:(2)雨林被毁坏的原因雨林被毁坏的原因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开辟大型
3、农牧场;商业性伐木;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人口剧增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开发(3)保护措施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抚育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建筑材料燃料农田水土流失文明衰落(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社会的农业用地是
4、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3)从图中得到另一个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作用(外力作用)非常严重。(4)当前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有哪些?(5)国际社会与巴西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这片原始森林?玛雅文明是农业文明,是一种典型的“刀耕火种”式“迁移农业”,其建筑材料(木材)和燃料取自森林,其农业的基础(农田)来自于毁林开荒。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人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后土壤丧失生产能力,尤其是由于严重的土壤侵
5、蚀(水土流失),几年之后不得不弃耕,再去毁掉新的森林,而废弃耕地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这必然使森林不断减少且土地肥力不断下降,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最后因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园,最终导致古文明消失。第(1)、(2)题,仔细阅读图上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第(3)题,在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的环境下,一旦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的肥力流失就会很强,最后导致土壤丧失生产能力。第(4)题,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回答。第(5)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为,、可互换位置。(2)20(3)水土流失流水侵蚀(4)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
6、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5)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规律技巧总结】(1)关联图的填空原则,可采用试填的方法,先将因果关系明显的选项填入,再斟酌余下的选项。因此要十分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2)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垦荒者首先选择适于耕作的小块土地,然后砍倒树木,烧毁开荒。连续耕作约13年后,因为作物生长的消耗和雨林地区的淋洗,土壤中的养分尽失
7、,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垦荒者只好弃耕土地,迁移到新的林地上,再砍树开垦。被弃耕的土地,经过1520年的时间慢慢恢复植被,但可能无法逃脱被再次焚烧的噩运。(3)对热带雨林的被砍伐而产生的其他作用的分析,必须结合区域特征。热带雨林地区,高温湿热条件下,淋溶作用强,流水的侵蚀作用强。这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有区别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降雨量(mm)331416降雨强度弱很强强混交林地径流量(L)1112928泥沙量(kg)0.10.50.3坡耕地径流量(L)155327113泥沙量(kg)41.3 39.41.2荒草地
8、径流量(L)153 7151泥沙量(kg)4.70.8 0.4油松幼林 地径流量(L)154 21252泥沙量(kg)18250.6(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好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B.C.D.B (1)相同降雨强度下,参考表中降雨强度“弱”、“很强”和“强”三项,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坡耕地泥沙量大,易导致生态破坏;油松幼林地保持水土的作用比荒草地小。所以是错误的。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