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平面交叉口:是道路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形成的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是道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形成的立体交叉。它将互相冲突的车流分别安排在不同高程的道路上,既保证了交通的通畅,也保障了交通安全。第八章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平面交叉设计概述平面交叉设计概述一、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点: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点:分流点:分流点:合流点:合流
2、点: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 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十字交叉冲突示意图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交错点数量交错点交错点类型类型相交道路条数相交道路条数345分流点分流点3815合流点合流点3815冲突点冲突点31650合计合计93280分析:分析: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直行与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直行与左转之间产生的左转之间产生的冲突点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车的安全影响最大。交叉口设计时,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交叉口设计时,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突点。二、交叉口的形式二、交叉口的形式三、平面交叉设
3、计的原则三、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1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位置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公路网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公路网现状和规划、地形和地物等因素。现状和规划、地形和地物等因素。2 平面交叉的平面交叉的型式型式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地形、用地条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地形、用地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而确定。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而确定。3 平面交叉选型和设计中,应平面交叉选型和设计中,应优先优先保证主保证主要公路或主要交通流的畅通,尽量减少要公路或主要交通流的畅通,尽量减少冲突点,缩小冲突区,并分散和分隔冲冲突点,缩小冲突区,并分散和分隔冲突区。突区。4 平面交叉的几何平面
4、交叉的几何设计设计应结合交通应结合交通管理管理方方式及其有关设施一并考虑。式及其有关设施一并考虑。5 平面交叉及其引道上,应保证安全所需平面交叉及其引道上,应保证安全所需的各种的各种视距视距。6 相交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段宜相交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段宜采用直线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宜采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当采用曲线时,宜采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纵面应力求平缓,并设置符合交叉处立面所需纵面应力求平缓,并设置符合交叉处立面所需的纵坡。的纵坡。7 平面交叉的平面交叉的间距间距应尽量地大。应尽量地大。8 平面交叉设计应以预测的交通量为平面交叉设计应以预测的交通量为基本依据基本依据。设计所采
5、用的交通量应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当设计所采用的交通量应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当缺乏交通量预测资料缺乏交通量预测资料(特别是与次要公路有关特别是与次要公路有关部分部分)时,其交通量可参考附近类似功能的交时,其交通量可参考附近类似功能的交叉的交通量进行推算。叉的交通量进行推算。四、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内容四、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的几何尺寸;(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4)交叉口立面设计,
6、布置雨水和排水管道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和排水管道。五、交叉口的冲突点分析五、交叉口的冲突点分析1.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左转弯车辆。3、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实行交通管制实行交通管制 采用渠化交通采用渠化交通 修建立体交叉修建立体交叉六、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六、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平面交叉应根据相交公路的等级、相对功平面交叉应根据相交公路的等级、相对功能地位、交通量等的不同而采用能地位、交通量等的不同而采用信号交信号交叉叉、主路优先主路优先和和无优先交叉无优先交叉三种
7、不同方式三种不同方式的交通管理。的交通管理。无优先交叉:无优先交叉:相交两条公路的等级均低且相交两条公路的等级均低且交通量较小时,应采用无优先交叉。能保交通量较小时,应采用无优先交叉。能保证通视三角区的岔路上均实行证通视三角区的岔路上均实行“减速让行减速让行”管理;条件受限而只能保证安全交叉停车管理;条件受限而只能保证安全交叉停车视距的岔路上,实行视距的岔路上,实行“停车让行停车让行”管理。管理。主路优先:主路优先:公路等级和交通量有明显差别公路等级和交通量有明显差别的两条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的两条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交形交叉,应采用主路优先交叉。次要公路上采叉,应采用主路优先交叉
8、。次要公路上采用让行管理。用让行管理。下述交叉应采用信号交叉下述交叉应采用信号交叉1)两条交通量均大且等级或功能地位相同的公两条交通量均大且等级或功能地位相同的公路相交的交叉,难以用路相交的交叉,难以用“主路优先主路优先”的规则管的规则管理时,应设置信号。理时,应设置信号。2)两相交公路虽有主次之别,但交通量均大两相交公路虽有主次之别,但交通量均大(如如主要公路双向交通量为主要公路双向交通量为600辆辆/h,次要公路一,次要公路一向交通量为向交通量为200辆辆/h)时,采用时,采用“主路优先主路优先”规规则管理会出现较频繁的交通事故和过分的交通则管理会出现较频繁的交通事故和过分的交通延误,则应
9、设置信号。延误,则应设置信号。3)两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虽未达到上述程度,两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虽未达到上述程度,但由于有相当数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穿但由于有相当数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穿越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甚至阻塞以及越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甚至阻塞以及交通事故时,应设置信号。交通事故时,应设置信号。4)环形交叉的某些入口因交通量大而会出环形交叉的某些入口因交通量大而会出现过多的交通延误时,应设置信号。现过多的交通延误时,应设置信号。七、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七、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按其构造组成分为平面交叉按其构造组成分为渠化交叉渠化交叉和和非非渠化交叉渠化交叉。渠化交通:渠化交通:在行车
10、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在行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速度的车辆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一)、非渠化平面交叉:非渠化平面交叉:设计速度较设计速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双车道公路相交,可采低,交通量较小的双车道公路相交,可采用非渠化交叉。用非渠化交叉。1、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60km/h,或设计速度为,或设计速度为80km/h,但交通量较小,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四级公,但交通量较小,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四级公路的路的T形交叉,当转弯交通量较小时可采用图形交叉,当转弯交通量较
11、小时可采用图a所示的所示的非非加宽加宽T形交叉。形交叉。a a、非加宽、非加宽T T形交叉形交叉2 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四级公路的或四级公路的T形交叉,当转弯交通量较大而会导致直行形交叉,当转弯交通量较大而会导致直行车辆的过分减速时,应采用车辆的过分减速时,应采用加宽式加宽式T形交叉形交叉。主要公路右。主要公路右转弯交通量较大者,采用图转弯交通量较大者,采用图b的型式;左转弯交通量较大的型式;左转弯交通量较大者,采用者,采用c的型式。的型式。c c、加宽式、加宽式T T形交叉形交叉(增辟左转减速车道增辟左转减速车道)b
12、b、加宽式、加宽式T T形交形交叉叉(增辟减速车道增辟减速车道)3、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图、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图d所示的所示的非加宽十字交叉非加宽十字交叉。d d、非加宽十字交叉、非加宽十字交叉4、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可采用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可采用图图e所示的所示的加宽十字交叉加宽十字交叉。e e、加宽式十字交、加宽式十字交叉叉(二)、渠化平面交叉:(二)、渠化平面交叉:相交公路等级较相交公路等级较高或交通
13、量较大的平面交叉,应采用由分高或交通量较大的平面交叉,应采用由分隔岛、导流岛来指定各向车流行迳的渠化隔岛、导流岛来指定各向车流行迳的渠化交叉。交叉。交通岛的类型a)分隔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快车与慢车、对向车b)安全岛:确保行人横穿安全c)中心岛:组织左转车辆和分隔对向车流d)导流岛1 主要公路为二级公路的主要公路为二级公路的T形交叉,当直行交通形交叉,当直行交通量不大,而与次要公路间的转弯交通量占相当量不大,而与次要公路间的转弯交通量占相当比例时,可采用图比例时,可采用图a所示的只在次要公路上设所示的只在次要公路上设分隔岛的分隔岛的渠化渠化T形交叉形交叉。当主要公路的直行交。当主要公路的直行
14、交通量较大时,则采用图通量较大时,则采用图b所示的在主要公路和所示的在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上均设分隔岛的次要公路上均设分隔岛的渠化渠化T形交叉形交叉。只设分隔岛的渠化只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形交叉 分道转弯式示意图分道转弯式示意图2、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或设计速度或设计速度60km/h且有且有相相当比例转弯交通量的二级当比例转弯交通量的二级公路,或是与互通式立交公路,或是与互通式立交直接沟通的双车道公路的直接沟通的双车道公路的T形交叉应采用图形交叉应采用图2所示的设所示的设置导流岛的渠化置导流岛的渠化T形交叉。形交叉。3、渠化的十字交叉、渠化的十字交叉(三)、环型交叉(
15、三)、环型交叉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八、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八、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1、平面交叉范围内相交公路的设计速度,原则、平面交叉范围内相交公路的设计速度,原则上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上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2、两相交公路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交、两相交公路等级相同或交通量相近时,平交范围内的直行行车道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范围内的直行行车道的
16、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的但不得低于路段的70%。3、转弯车道的速度应根据公路的设计速度、交、转弯车道的速度应根据公路的设计速度、交通量、交叉类型、交通管理方式和用地情况等通量、交叉类型、交通管理方式和用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因素合理确定。九、平面交叉的间距九、平面交叉的间距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公路等公路等级级一一 级级 公公 路路二二 级级 公公 路路公路功公路功能能干干线线公路公路集散集散公路公路干干线线公路公路集散集散公路公路一般一般值值最小最小值值间间距距(m)(m)2000200010001000500500500500300300十、平面交叉的岔数及交角十
17、、平面交叉的岔数及交角1 平面交叉岔路不得多于四条。平面交叉岔路不得多于四条。2 采用环形交叉时,岔路不宜多于五条。采用环形交叉时,岔路不宜多于五条。3 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锐角应不小于锐角应不小于70。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60。第二节第二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转弯设计交叉口的视距与转弯设计一、交叉口的视距一、交叉口的视距1、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区视距三角区停停车车视视距距停车视距停车视距通视三角区通视三角区2、识别距离、识别距离 识别距离:识别距离:驾驶员应在交叉口之前的一
18、定驾驶员应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通标志,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1)、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可采用停车视距可采用停车视距(2)、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二、交叉口的转弯设计二、交叉口的转弯设计1、转弯曲线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车型及行驶速、转弯曲线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车型及行驶速 度度 设计车型:设计车型:以以16m总长的鞍式列车总长的鞍式列车 左转弯曲线:左转弯曲线:采用采用515km/h的行驶速度;的行驶速度;右转弯曲线:右转弯曲线:公路等级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
19、,右转弯不公路等级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右转弯不设专门的行车道,其速度可与左转弯的相同或略高一些。设设专门的行车道,其速度可与左转弯的相同或略高一些。设置分隔的右转弯行车道的情况下,转弯速度不宜大于置分隔的右转弯行车道的情况下,转弯速度不宜大于40km/h;当主要公路设计速度较低(如;当主要公路设计速度较低(如60km/h)时,右转)时,右转弯速度不宜低于设计速度的弯速度不宜低于设计速度的50%。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车辆车辆类型类型总长总长总宽总宽总高总高前悬前悬轴距轴距后悬后悬小客小客车车61.820.83.81.4载重载重汽车汽车122.541.56.54鞍式鞍式列车
20、列车162.541.24+8.822、转弯路面内缘的最小曲线半径和线形、转弯路面内缘的最小曲线半径和线形路面内缘的最小半径路面内缘的最小半径转弯速度转弯速度(km/h)(km/h)15152020252530304040505060607070最小半径最小半径(m)(m)1515151520202020303030304545606075759090最小超高最小超高(%)(%)2 22 22 22 23 34 45 56 6最大超高最大超高(%)(%)一般值:一般值:6 6,绝对值:绝对值:8 8。线形:线形:简单的非渠化交叉中,在半挂车比例很小简单的非渠化交叉中,在半挂车比例很小(小于小于1
21、0%)的情况下,可在相交的路面边缘设的情况下,可在相交的路面边缘设一半径为一半径为15m的圆曲线或在圆弧两端设缓和曲的圆曲线或在圆弧两端设缓和曲线。线。以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时,相交路面的边缘应以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时,相交路面的边缘应 采用复曲线。采用复曲线。渠化分隔的右转弯曲线车道,其路面内缘一渠化分隔的右转弯曲线车道,其路面内缘一般应采用三心圆复曲线。般应采用三心圆复曲线。第三节第三节 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交叉口的拓宽设计拓宽车道:右转车道和左转车道拓宽车道:右转车道和左转车道拓宽的车道数:一至两条拓宽的车道数:一至两条右转车道的设置方法:右转车道的设置方法:左转车道的设置方法左转车道的设置方法a)
22、压缩宽中间带b)原车道外移c)进口道扩宽第四节第四节 环形交叉口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一、环形交叉口的组成一、环形交叉口的组成二、中心岛的形状二、中心岛的形状 圆、椭圆、复合曲线有利于主要道路方向车辆。三、中心岛的半径三、中心岛的半径1.按设计速度的要求:2.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所谓交织所谓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四、环道的宽度:四、环道的宽度:3 3条车道为为宜,中心岛半径为条车道为为宜,中心岛半径为20-20-40m 40m时,环道机动车道宽为时,环道机动车道宽为15-16m15-16m
23、。五、交织角:五、交织角: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迹的平均相交角度。P232 图图8-23。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1.5m和中心岛边缘和中心岛边缘1.5m的的 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环道宽度越窄、交织段长度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环道宽度越窄、交织段长度越大,越大,交织角就越小,越安全。但交织段长,中心岛交织角就越小,越安全。但交织段长,中心岛半径增加。半径增加。交织角一般在交织角一般在2030之间为宜。之间为宜。第五节第五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交叉口的立面设计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
24、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度。通常是改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断面形状,将路脊线(路拱顶点的连线)逐渐向纵坡较大道路的车行道边线移动,使其横断面的横坡度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一致。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如遇特殊地形,所有道路纵坡方向都向着交叉口时,必须在交叉口内设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以保证排水要求。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
25、生积水。所以,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洼处。5.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以利于行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6.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二、交叉口立面设置的基本类型(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背离交叉口。(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叉口。(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背离而一条指向 交叉口。(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向交叉口而一条 背离。(5)处于斜坡地形上,相邻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两条 背离。(6)处于马鞍形地形上,相对两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两 条
26、背离。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一)收集资料1.测量资料:交叉口的控制标高和控制坐标;收集或实测1:5000或1:200地形图,详细标注附的地坪及建筑物标高。2.道路资料:相交道路的等级、宽度、半径、纵坡、横坡等平纵横设计或规划资料。3.交通资料:交通量及交通组成。4.排水资料:区域排水方式,已建或拟建地下、地上排水管渠的位置和尺寸。(二)绘制交叉口平面图(三)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四)确定立面设计图式或等高距(五)勾绘设计等高线1.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2.交叉口上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1)选定路脊线和控制标高方格网法圆心法等分法平行线法(3)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3.勾绘和调整等高线(六)计算施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