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治高中经济常识各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政治高中经济常识各全.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资料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经济常识基础知识前言部分1、 我国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目的:消费。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市场经济)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大、小、初次、再次)按劳、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管理要素,土地要素分配。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生产最终目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2、什么是以经济
2、建设为中心n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3、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n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4、怎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n (1)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
3、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n (2)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n (3)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时政: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粗放型,集中型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6、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n (1)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
4、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n (2)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n (3)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n (4)可持续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7、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8、如何理解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发展是解决中
5、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离开了经济发展,其他的目标都会变成一句空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指标,而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全面建设的目标,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最终目标。9、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4个文明协调发展
6、,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科教兴国的主战略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任何国家和任何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始终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2、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含义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劳动者生产力 劳动工具 生产对象 反作用 决定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关系 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地位及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的生产关
7、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生产关系就需要变革和调整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过程必须有许多要素的参与,任何一种要素的缺失和不足,都会影响社会生产的进行。1、劳动者的劳动(1)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1)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2)特点:是社会生产不可或
8、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其生产必须借助于土地才能进行。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朔到土地。3、资本 (1)包括 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2)特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4、经营管理(1)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2)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5、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2)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9、,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进行。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直接关系社会财富创造实体性要素资源不可或缺(自然/人力)资本必不可少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决定性渗透性要素各种要素只有合理而有效地搭配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的社会生产。三、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的信息化1、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提出背景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
10、信息化,是我国在全面分析自己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总结,顺应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大趋势做出的历史性选择。2、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和特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3、信息化的含义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4、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民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在一起。
1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四、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GDP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
12、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值。一个国家的GDP,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被称为地区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GDP反映人们的富裕程度GDP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比例变化反映经济结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2、统计范围:国土法/三大产业/有形产品,无形劳动3、统计方法:增加值法/最终产品/不变价格4、缺陷和不足:无法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无法反映生活质量等五、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目的: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1、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
13、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3、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1)依靠一套内部因素(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和外部条件(健全的法律和完备的制度)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使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4)要通过社会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积累基金
14、主要来源第一,政府的财政渠道。第二,企业的利润留成。第三,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第二课 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一、倡导适度消费1、可支配收入(1)含义:在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余下的收入是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2)公式: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在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则在当期减少消费,增加储蓄。(3)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
15、价水平等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3、适度消费及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适度消费的含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促进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
16、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二、提高生活质量和发扬艰苦朴素作风1、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物质消费水平密切相关之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1)与精神消费状况有关。(2)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3)与生活环境有关。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2、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提倡艰苦朴素:(1)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2)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3)有助
17、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三、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和恩格尔系数1、消费结构及其分类(1)含义: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2)分类: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2、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3)日常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
18、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5)消费结构的进步还突出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3、恩格尔系数(1)公式: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X100%。(2)意义:由于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四、学会合理消费1、含义:合理消费也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效益。要学会合理消费,就要顺应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中,相应调整消费项目,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提
19、高消费效益。2、如何进行合理消费?(1)合理安排不同的消费项目,了解消费需求的弹性和刚性。(2)保证刚性消费,合理安排弹性较大的消费项目,提高消费的整体效益。(3)学习消费知识,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要学习有关消费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五、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1、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支配。2、常见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1)含义(2)主要内容: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出动消费;缺乏自制力;把购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六
20、、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相互制约2、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要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信息不对称: 多少(2)地位处于弱势:强弱3、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也就是说,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仅对消费者自己有利,对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者也是有利的。4、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1)安全权(2)知情权(3)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受尊重权(6)获得赔偿权5、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权途径特点优点缺点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为必经程序与经营者协商最普遍及时、方便、经济、友好相处。
21、可以反悔否否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服务免费耗时耗精力少,经济负担轻。可以反悔否否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同上同上(相关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可以反悔否否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一经做出,不得再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经营者不履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不可以反悔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具权威性最终途径时间、费用、精力等负担比较重。是是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1、三大产业农业(基础)原料重要市场 重要市场、劳动力 劳动力服务业(标志)物质技术装备工业(主导)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吸纳劳动力就业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2、第一产业(
22、农业)(1)含义: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2)地位和作用:(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3)我国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提供大量的副食品。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3、第二产业(工业)(1)含义: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2)地位和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23、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4、第三产业(服务业)(1)含义: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2)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意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
24、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1、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的变化的。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崛起,并在各部门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3)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三、
25、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1、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措施: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措施: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工业的内部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措施: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积极发展国际服务业,带动服务业
26、整体水平的提高。2、产业结构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3、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3)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
27、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四、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1、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性(1)劳动就业是人们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是人民获得物质成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2)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3)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人们前途和职业生涯的重要问题。(4)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职业选择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正确选择职业将成为个人一生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2、就业的含义、方式(1)含义: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
28、男16-60,女1655)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2)方式: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3、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又要有精神追求;(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4、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五、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
29、益。(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2)取得劳动报酬(3)休息休假(4)获得劳动保护(5)接受职业培训(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2、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1)完成劳动任务最基本的义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六、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用工制度
30、。签订合同的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2)依法处理劳动争议含义:在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常常会因为劳动权利和义务问题产生矛盾引起争议。方式: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方式程序性质解决机构原则程序性质是否要选择效率协商选择程序当事人双方自愿平等选择程序非必经程序调解选择程序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民主协商法定程序非必经程序没有法律效力仲裁最重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法定程序必经程序最重要的环节一裁终裁诉讼最终程序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法定程序最终
31、程序两审终审第四课 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相关概念(考点1)1、什么是财政? 是指国家 收入 的活动。支出 2、国家为什么要组织财政?(1)财政是国家实现和履行其职能的物质保证。(2)国家要履行它的职能,完成它的任务,必定要有财力上的保证。国家如果不通过财政集中必要的财力,国家职能的实现也将得不到保证。3、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4、财政支出及主要形式有哪些?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5、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是什么?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财政收入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
32、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少收只能少支。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6、经济发展和财政的关系是什么?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积极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发展经济、厉行节约,才能广辟财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二、财政的重要作用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2)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3)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为了使财政
33、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三、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什么是税收?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行使税收的主体是政府,征税的对象是社会成员,征税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2、税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1)纳税人:纳税义务人,单位和个人。例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征税对象: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行为。例如:工厂生产的冰箱,买卖股票交易。(3)税率: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方向
34、。四、税收的种类和基本特征1、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税收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2)无偿性: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位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3)相对固定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征税的范围和标准等,非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改变。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五、我国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3)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六、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1、义
35、务:基本义务:依法纳税 主要义务:纳税申报义务、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按时纳税的义务2、权利:及时获得税法信息的权利 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的权利 纳税人信息资料保密的权利 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的权利七、依法诚信纳税诚信是基于人们共识的一种契约,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游戏规则”。它通过履行承诺而取得公众的信任。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增强依法纳税意识的同时,要树立诚信纳税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纳税光荣”的良好风尚。第五课 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一、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货币的功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二、从金银货币到纸币现代货币制度(纸币本位制度):纸币的优点:印
36、刷纸币的成本较低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损失较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三、货币借贷活动和利息1、什么是借贷活动?让渡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2、什么是利率?利率是一定时期中的利息和本金的比率。单利的计算公式:单利本金利率年数复利的计算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四、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1、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国家行政机关。2、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机构。它还经理国库,经营外汇和黄金储备,对外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可代表国家统一发行人民币,而且通过制定
37、和执行货币政策,负责维护货币币值的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也从事存贷款和资金划拨清算等业务,但服务对象是银行业其他金融机构,并不以盈利为目的。3、中央银行的地位: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活动的总枢纽,是银行业的核心,它促使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活动正常有序的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五、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1、什么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一样以盈利为目的。我国的商业银行是综合性银行。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进行贷款的其他业务的基础。)存款的种类:活期、定期
38、、定活、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吸收存款的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贷款业务:存贷款业务中银行充当了“信用中介”,它与存款人及贷款人分别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中间业务:在银行中间业务中最重要的是转账结算业务。买卖国库券,代理收付款项,买卖外汇,代理保险和基金业务,提供保险服务等也是银行的中间业务。3、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存贷款利息差是我国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的收入是发达国家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4、银行的作用:银行是货币流通和借贷活动的中枢神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是社会经济活
39、动顺利进行的纽带。六、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1、理财的目的:对企业来说,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财产的安全。而对于个人家庭来说,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一生衣食无忧,获得基本的保障。2、什么是保险?保险是指以集中起众人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补偿参与者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于个人死亡、人身伤害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和制度。3、保险的目的: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财产的增值。4、保险的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资金融通、防灾防损七、利用证券市场实现资产增值1、股票与债券不同点债券股票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股份公司发
40、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发行者国家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收益性到期可收回本金,获得利息,收益确定不得退股,红利、股息取决于公司经营状况,收益不确定表明关系债权、债务关系产权关系风险大小清偿在前清偿在后,风险大于债券参与程度不可过问企业经营参与企业的经营关系相同点都是为筹集资金发行的有价证券,都不能提前支取或退股,但可以在证券市场转让,都有一定风险2、 投资风险:在客观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所发生的收益不确定性。储蓄国债其他债券股票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八、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分散投资原则、长期投资原则、理性投资原则、个性投资原则第六课 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多
41、种实现形式1、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国有经济:(1)含义: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2)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原因:第一,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引导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
42、务的强大经济力量。第二,国有经济在为整个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金,是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第三,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沟通城乡经济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保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国有经济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集体经济(1)含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2)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农村集体经济:1、基本形式:家庭承包经济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2、作用: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
43、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混合所有制经济(1)含义:由几种所有制成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制形式。(2)具体形式:1、股份制经济2、合作经济3、合资经济 (3)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4)作用: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的增强。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为什么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要性)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
44、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的作用。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1)个体、私营经济及其作用含义: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济。私营经济是指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经济。作用: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二,有利于扩大就业,近期更是发展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 第三,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 第四,推动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外资经济及其作用含义:我国现阶段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通常称为“三资企业”。作用:外资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