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英雄主义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白诗歌的英雄主义精神.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李白诗歌的英雄主义精神摘 要中文摘要诗仙李白作为我国诗歌艺术的代表人物,是举世公认的中华诗坛第一人。李白生平好歌颂英雄人物、渴望建功立业一展宏图壮志,其诗歌中所展现出的无数英雄主义的风度和气派令人拍案叫绝。他在作品中融入理想和抱负,为大众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诗人形象。不光是是盛唐文化下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国封建社会那种个体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制的时代环境中最英雄的那个人。笔者按照时间从其渴望仕途、步入仕途、离开朝堂、为国效力的顺序,通过典型诗歌分析,详细分析李白作品的特点及英雄主义精神。关键词:诗仙李白;盛唐文化;诗歌作品 OntheheroismofLiBaisPoemsAbstractL
2、iBai,theimmortalofpoetry,isabrilliantpearlunderthecultureoftheTangDynasty.Hedespisesthepowerful,takesoffhisboots,grindshisconcubines,fightsforgoldeveryday,andhelpsthepoor.ThethousandsofpoemsandsongsleftbyLiBaiallhislifereflecthisinnerprideandheroicimage.Hedaredtoresistthefeudalauthority.Inthreewords
3、andtwowords,hecoulddescribeamagnificentvolumeofpoems.Intheerawhentheindividualconsciousnessinthefeudalsocietywassuppressedbytheorthodoxideology,LiBaiwasundoubtedlythemostheroicman.Keywords: Heroism,LiBai,Poetry目 录成果申明1论李白诗歌的英雄主义精神2摘 要2中文摘要2OntheheroismofLiBaisPoems2Abstract2目 录31 引 言32 李白诗歌的两大主题42.1
4、 英雄主义42.2 理想主义43 李白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53.1 慷慨自负、不拘一格的任侠风格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53.2 渴望仕途、国泰民安的豪杰壮志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63.3 不畏权贵、蔑视王权的时代诗仙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73.4 心系政治、忧国忧民的侠义精神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93.5 年过花甲、病死征途的热血壮志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104 形成李白诗歌具有英雄主义的原因114.1 盛唐文化的氛围作用114.2 社会习俗的作用114.3 诗人的鲜明个性124.3.1 自信豪迈124.3.2 自然天真125 结 语12参考文献13致 谢131 引 言李白的诗歌是整个盛唐时代中
5、最璀璨、最引人注目的,不光道出了一代热血男儿想要保家卫国的豪杰壮志,更集中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精神面貌。李白的诗富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读来让人欲罢不能,在古代封建的社会中,犹如一道耀眼夺目的光,开辟了诗歌历程上的里程碑,形成一种独特的风采,流芳百世。其诗歌中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笔者从其诗歌中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形成其英雄主义的原因两大部分入手,讴歌笔者心中对李白诗歌英雄主义的钦佩和赞赏之情。2 李白诗歌的两大主题在中国历史上,盛唐的诗歌空前绝后,优质的作者数量极多,而李白是首屈一指的浪漫主义诗人。据传,此人仙风道骨、侠肝义胆,跟其他的诗人截然不同。在
6、创作过程中,李白的诗风豪迈飘逸,令人为之心折。由于追捧者过多,李白便有了“诗仙”的称号。需要注意的是,李白的性格较为复杂,既有些深沉执着,又有浪漫与自由。由于李白自身性格和现实因素之间的冲突,导致其作品大多蕴含着孤独伤感、焦虑痛苦以及失望惆怅之感。不过,诗句的表面却透着飘逸与欢乐,象征着诗人坚韧的意志与不屈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其作品大多延续了这类风格,而这些心理活动也淋漓尽致地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英雄主义、二是理想主义。2.1 英雄主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从未停止行走,携一壶浊酒,游遍山河八万里。即使遭贬,他依旧获得畅快,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7、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年少时便立志要仗剑走天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面对朝堂之上的排挤,他请奏辞官。【1】始终心怀天下,人生末年也要为国从容远赴战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侠的最高境界,也是李白的英雄主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举杯畅饮。他舍弃 “ 钟鼓馔玉 ” ,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累月轻王侯,也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做一个形同虚设的御前文书。李白勇于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让贵妃研磨,力士脱靴。【2】 杨海波. 论大唐盛世文化氛围对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J.
8、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02) . 楚欣. 读李白J. 炎黄纵横, 2008,(01) .李白的存在,代表着一种洒脱与自信,即看破生活的本质,但仍旧不畏艰险,且勇于奋斗和抗争。2.2 理想主义李白是少年天才,饱读诗书,博览经典。不到二十岁,就要和朋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也只有他才能写出“渡远荆门外,从来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意气风发的诗作。李白恃才傲物,顾盼自雄,认为自己是旷世奇才。后来人也的确评价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是性情中人,爱喝酒,酒后吐露悲喜人生。他笔下的诗作如“君不
9、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无一不酣畅淋漓的表达着诗人的洒脱之情,李白是一位善于表达的人,没人陪喝酒,邀请月亮说说心里话也行,实在是有趣至极。李白深知人生在世不会一帆风顺,却可明朝散发弄扁舟,如此洒脱,令人敬佩。李白本意想做一名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做一名除暴安良的侠客,但确“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了中华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千万佳作,流传后世。3 李白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创作过程中,李白将洒脱、乐观以及豪放等元素融入诗句,使作品的意境得到升华,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恍然间,读者们仿佛看到李白手持长剑,傲然立于山巅,用一己
10、之力与整个黑暗的朝堂对抗,苦苦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充分体现了诗人所具有的英雄主义精神。3.1 慷慨自负、不拘一格的任侠风格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游历四方,他始终心怀家国大事,希望成为管仲、晏婴一样为皇帝江山社稷献出可贵建议的仁人志士,并留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样的诗句,以此表明自己为甘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3】那个时代的文人,都想靠着自己的一身才气,以笔为剑,在江湖上闯出自己的名号。在桀骜不逊的李白眼里,不屑于和众人同挤一条独木舟,只为博得一届官位。且中唐以后明文规
11、定:商贾子弟不得科考。所以李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另一条捷径:干谒。公元742年,唐玄宗从兢兢业业的明主变成听信小人的昏君,也代表着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李白于这一年,进宫面圣,从小立志为朝廷社稷献出自己绵薄之力的李白踌躇满志,挥毫落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抒发内心豪情壮志。但是“翰林供奉”的职位并不高,仅相当于秘书而已。在工作过程中,李白的主要任务是赞扬皇帝及大臣们的功绩。【4】他抱着贞观政要潜心苦读,想要为朝廷建设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但是皇帝却只沉溺于贵妃裙下,对其充耳不闻。李白本自比作一只豪情壮志的鲲鹏鸟,却认清现实成为笼中金丝雀。四十
12、来岁的李白,虽进入了理想中的朝堂,但现实的骨感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的李白,最终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现实,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从这点更能看出李白的与众不同。在诗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这四句写山下遇到斛斯山人,他热情相邀,挽着自己往家走,呼唤孩子打开了柴门,走进了他的小院。诗人写环境,是有选择性的,他们会捡取与人物特点相关的景物来写。比如孟浩然,用“鸡黍”、“场圃”、“桑麻”来表明故人是农夫。李白用“田家”、“荆扉”来表明斛斯山人行为朴实,又用“绿竹”、“青萝”来表明斛斯山人情趣高雅,这是一个坦诚朴实、有情趣有内涵的人。李白的朋友很多,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山野
13、村僧,他都有交往,而且,他对这些人是一视同仁的。李白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他的人格,其中一点就是不肯摧眉 杨海波. 论大唐盛世文化氛围对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02) .折腰事权贵,他平交王侯,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对那些小人物,平常百姓,李白坦诚相待,没有大诗人的架子,和他们一起喝酒,写诗送给他们。这种一视同仁,是有思想支撑的,是很高贵的人格。3.2 渴望仕途、国泰民安的豪杰壮志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以上诗句表达出李白倘若有贵人提携,领导提拔,即便是有峥嵘崔嵬如剑门关一般的重要关口,依然可以畅通无阻。否
14、则,只能看人脸色,任人宰割。倘若不幸遇到那些用权利兑换金钱的“守关者”,他们往往如吃人的豺狼虎豹一般,张开血盆大口,漫天要价,对妄图实现阶层跃升、想要过关通行的人敲骨吸髓,而那些真的想要通过的人,也就不得不想法设法,满足其利益诉求,除此之外,又能如何呢?再如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认为:人生有多长,奋斗就有多久,目标就有多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以上这句诗,李白传达的意思是:人生最怕的是什么?最怕就是向上,还有不见顶的目标;向下,也有不见底的深渊。最怕的就是才华配不上自己的野心野心依旧,但
15、才华不够,心力憔悴,暗自忧愁。【5】诗歌意思是才华卓著的人都有不少在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瓶颈处烦恼忧愁,我李白又怎么会免俗呢?一路艰辛,行至长安,却又人微言轻,无人赏识。李白自认为似乎已经到了一个让人艳羡的高度,但他明白,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他想要飞得更高,但凭借他个人的努力可能已经很难达到了。李白本欲作翱翔天宇的“鲲鹏”,背负青天扶摇直上万里九霄,可惜却生不逢时只能怀才不遇,终其飘零孤高绝傲的一生,“赋临终歌而卒”孤独感自始至终都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直到其去世都没有能够逃脱得了。 “ 大鹏飞兮振分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兮谁为出涕”(临终歌)。混
16、浊的世界终究被李白隔阻在他的世界之外,其内心就是他的灵魂舞台,他亦是唯一的、孤独的演奏者、表演者、呻吟者以及构筑者,诗歌便成为证明其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李白商贾出身,没有资格科考的李白终于在道友吴筠的提携之下到了首都长安,在等待着天子召见的时间,他这样一个外来的政治素人积极通过各种机会,结识了京城众多达官显宦。从小立志建国立业,成为朝廷栋梁的他,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梦想真的照进了现实,这梦实现的并不容易。虽然很多人在有意无意地羡慕他现在的风光,但身居长安,他孤身一人之时,瞩目西望,心中油然而生从蜀地到长安的心酸与不易,现实的骨感,与理想中的仕途之路竟是如此的不同。李白就义无反顾投身这
17、样一个卧虎藏龙的大都会长安,身为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政治素人,想要被天子召见,想要被皇帝重用,这简直太难了,难于上青天。此时的李白虽然已经到了长安,但他明白他和天子之间,与孜孜追求的政治理想之间,真的横亘着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除非有像贺知章这样的神仙相助,贵人提携,帮他牵线搭桥,引荐推介。否则,凭借李白的一己努力永远不可能与皇帝的江山社稷相勾连,他的的仕进之路便会就此中断,不复有回转的可能。3.3 不畏权贵、蔑视王权的时代诗仙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长安,李白又结识了贺知章。两人倾心相交,而后者对李白的诗句极为推崇,“读未竟,称叹者数四”, “滴仙人”的称号也由此而来。公元744年三月,李白自愿请
18、奏还山,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抒发未来可期的壮志豪情,唐玄宗依了他 “ 赐金放还 ” ,此时的李白在诗歌上的造诣更为精妙,成为独一无二的诗仙。【6】安史之乱爆发,李唐江山岌岌可危。“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 (梁园吟)体现了李白目睹国家败落,恨不能拯救国家的百感交集的心情。蔑视权贵利益的他也决不向黑暗势力屈膝, “ 君失臣兮龙为鱼, 权归臣兮鼠变虎 ” “ 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 (梦游天姥吟留别),无一不体现了诗人所具有的高尚人格。 “ 欲以边功市宠 ” “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 等诗句也是李白忧国忧民时所作。【7】届时,李白并未居于庙
19、堂,但仍旧关心天下疾苦,并留下了“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的感叹。恰在此时,永王反复邀请李白出山,一同前往权力的风口浪尖。数月之间,李璘连战皆败,最终死于乱军之中。平叛之后,朝廷以“附逆”之罪将李白押入大牢。随后,李白遭到流放。此时,他已年近花甲,但仍要前往发配之地。再加上经济窘迫,导致李白的处境极为艰难。然而经过两年的流放,天下大赦,沧桑的李白立马又变回了那个阳光少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日千里,这种“快”,不单单是重获自由后的畅快,更是藐视所受苦难的快意。【8】认清生活的本质,并全力与之抗争,而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就是这样一个英雄,无
20、论人生多艰,他自仰天大笑。李白坚韧的生命力,是整个时代的光辉,亦成为整个盛唐最响亮的长歌。李白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诗句表达出朝堂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多少人就在仕进之路上一路搏杀,多少人不是死于明抢(猛虎),就是死于暗箭(长蛇)。世人皆“怀利以相交”,读书人亦不例外。【9】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多少衣冠楚楚、饱读诗书的人,一次次丧失良知,变身为食人骨血的恶魔,牺牲别人,成就自己,他们一步步踩在失败者的骸骨之上,努力往上攀爬。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行百里者半九十 ”,以上这句诗的意思是,你看那从峰顶位置掉落下来,悬在峭壁上
21、的枯木,还有那攀上顶峰又瞬间飞落山崖的流水,以及从谷顶掉落,滚入谷底粉身碎骨的岩石他们都曾到达了高峰,他们兴许又是攀上山巅立足未稳就被挤下来的。李白明白,哪怕即将到达终点,也需万分小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历史只会记录成功者的笑脸,失败者只能堕入万丈深渊。3.4 心系政治、忧国忧民的侠义精神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元十四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作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聊表心中畅意,游出三峡后,他又继续游访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期间,留下数篇名言佳作。唐朝开元盛世,国泰民安,李白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渴望建功立业,在朝廷上有一番作为。这时他的抱
22、负可以从大鹏赋“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中探知。开元二十四年,李白隐居竹溪。他利用闲暇之余,创作了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在诗中,他明确指出自己仍在等待时机。【10】“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得知李白虽然身处朝堂之外,却始终将家国之情牢记于心。开元二十二年,李白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用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样雄伟的诗句表达出了自己身材矮小,但仍雄心万丈。与此同时,作品中也能体现出李白不畏权贵、平交王侯的潇洒性格。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23、(赤壁歌送别)在作品中,李白借着送别的机会,表达了内心深处的雄心壮志。而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体现出了作者壮年时代时代为国为民始终心怀天下的思想感情。李白边塞诗主要是歌颂边塞生活和普泛意义上的边塞战争,抒写立功边塞的时代豪情,歌颂杀敌报国的英雄壮志及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包括对安史之乱的批判,歌颂平叛战争的勇士。例如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这首诗前四句,描绘出了一副蕴含了天、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宏伟的边塞图景。将士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可以看到明月从
24、天山高高升起。这里所描述的天山虽然不临海,但却有天上如海般壮阔的云海。李白将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有在大海边才能看到的景象幻化为天空中的云海,并将其与雄厚伟岸的景物进行组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这两句诗磅礴大气,颇有浑然天成之感。这句扔是从将士的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每当夜幕降临,遥望故乡,总会感觉长风浩浩,仿佛掠过几万里辽阔国土,席卷玉门关而来。至此诗句中的景象连成一片,着实豪迈不易。需要注意的是,该作品看似描写景物,实则道出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如此感同身受的描写,更体现了李白心中对战守边疆的将士们的倾佩之情,歌颂了将士们英勇卫国的时代豪情。3.5
25、年过花甲、病死征途的热血壮志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安史之乱。叛军仅用三十天,便攻克了洛阳城。随后,安禄山以“燕”为国号,正式登基称帝,并起兵攻打长安。同年六月,歌舒翰战败,潼关被叛军攻克。玄宗带着禁军逃出长安,而叛军顺利攻下长安。李白举家迁往江南,并创作了许多作品,表达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 “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 (古风)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上元元年,李白与夫人重聚。在他的人生末年,李白一贫如洗,生活凄苦,生存条件艰难。但这也从未影响他本人对于时局变化的热忱之心。上元二年,东南战况不佳,61岁白发苍苍的李白,甚至还想远赴杀敌,计划前往临淮,
26、参加李光弼的军队。【11】可惜他行到半路就因病无法从军。次年,李白病逝于安徽当涂。从实际情况来看,李白的政治生涯并不算成功,却以杰出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这一生留传下来的近千首诗词歌赋,脍炙人口的名篇比比皆是,其诗皆是慷慨豪迈,余韵绕梁的佳品。【12】在杜甫和李白的努力下,唐诗成为传诵千古的文学作品,并开创了最灿烂的诗歌殿堂。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4 形成李白诗歌具有英雄主义的原因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身个性和环境氛围的作用,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恰到好处的成就了李白,无论是盛唐文化、社会习俗还是诗人豪迈的个性,无一不体现着自由热血的个性,综合这些因素,才造就了诗仙李白,
27、其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是时代个性和诗人个人性格特色下的产物,经久不衰广为流传。4.1 盛唐文化的氛围作用唐代文化兴盛,儒释道并行,十分热闹,因为李唐尊奉老子为祖先,道教为老子所创,于是道教处于最高地位,佛教也很流行,但相比道教略逊一色,并且曾经有“会昌法难”的灾难。李白所处的唐玄宗时期,道教是绝对的国教。李白从小深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学富五车, “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可以说诸子百家皆有涉猎,儒释道经籍自然不在话下。李白年轻时立志“致君尧舜”,但是由于商贾身份,无法报名科举,但这也无法阻碍李白想要建功立业的伟大愿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现实的骨感,让中年
28、以后的李白转而追求玄幻的道家境界,这从多首诗词中可以看到,也可以这样说,李白的浪漫豪放的诗词,大多和道教有关。可是李白并不否定佛教,与佛教高僧也有交往。总的来说,李白是以儒家为基础,道教为辅,兼信佛教的充满玄幻色彩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者。4.2 社会习俗的作用李家虽然数代久居胡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十分自由,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生命的原始气息和自然的活力,这片仿若世外桃源的地方没有权利富贵的虚假和伪装。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生长环境注定李白就是一个向往自由与浪漫之人。之后,李白选定了四川广汉为迁居地。广汉这个地方位于四川北部,濒临涪江,是陇南入川的要道,古代为益州的一
29、部分。【13】这个地域位于古代唐朝全国盐、铁交易的重要中转地,且是盐铁北销陕、甘、西域的交通要道。李家定居广汉后,李白之父李客成了当地的盐商。当时,盐、铁属于官方专卖之物,但在专卖制度下,也默许少量盐商作此生意,那些盐商也因此可以收益丰厚,富甲一方。李客经商起家,但仍固执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世俗观念。认为自己的儿子李白一定要和文人一样出人头地,因此对李白的教育也极为严格。【14】且李客喜交朋友,李家与在西域一样,经常高朋满座,出入各种见识广博、阅历丰富的文人雅士,一起吟诗作赋、抚琴歌唱。李白也时常参与其中,并且在他们的启发和教导下,诗文方面的才艺突飞猛进。4.3 诗人的鲜明个性4.
30、3.1 自信豪迈李白一生追求个性独立、为人张扬。他的感情热烈,自信豪迈,他的诗歌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大部分的诗作都是自己有感而发,有很强的自我表达的主观色彩,读他的诗,如同看到他的人,诗歌往往可以显示出极其生动的个性化特性。李白为人潇洒畅快,追求生活的品质,认为生命当如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将进酒)。【15】这种不羁的写作手法,源于诗人自信豪迈的个性和洒脱不羁的人生。正是因为李白对各种词汇融会贯通的巧妙运用,才使得他的诗读来有极强的代入感,富有感染力。4.3.2 自然天真李白的诗中也有一部分带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我们带入一个天真无邪、如梦似幻的世界,代入
31、一个每个人都曾体验过,却未能欣赏到的世界。如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的惊艳或者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样的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的清新自然。李白个性的天真自然使他的诗作也充满了纯真之感。当现实与梦想产生冲突后,唯有勇者才能迎难而上。很显然,李白就是这样的勇者。因此,他的诗歌飘逸洒脱,堪称民族瑰宝。5 结 语纵观全文,笔者认为,李白的骨子里是反世俗的,李白是时代的异数:李白爱着的是前朝旧事,不是当朝儒生恪守礼教,李白爱着的是风流游侠,不是征伐无度以战邀功,李白爱着的是纵横之术,王霸之业,李白爱着的是山间清风,江上明月。他站在浪漫主义的云端,睥睨大千世界,不堪入目的金钱、权贵、腐肉像流水一般匆匆掠过他身边,李白只想驻足内心的伟业和酒肉间的豪爽,李白的至纯,至真,至烈的英雄豪杰主义精神,值得流芳百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