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系列讲座之九行为疗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系列讲座之九行为疗法.ppt(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系列讲座(九)本讲内容提要行为疗法概述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行为疗法的治疗方法1、行为疗法概述什么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的共同特点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与治疗原理行为疗法的适应症1.1什么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又叫行为治疗或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或冲击疗法、阳性强化疗法、发泄疗法、逆转意图疗法、阴性强化疗法、模枋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1.2行为疗法的共同特点(1)治疗只能针对来访者当前有关的问题而进行,至于揭示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通常是无关紧要的;(
2、2)治疗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那些要改变的行为常被看作是心理症状的表现;(3)治疗的技术通常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而来,即是以实验为基础的。(4)对于每个求治者,施治者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行为治疗技术。1.3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与治疗原理1.3.1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第一,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但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得来的。第二个,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1.3.2行为疗法的矫治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只有根据一个人的外显行为才能决定此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若人行为
3、不正常,则此人就是异常的。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训练后天培养而获得的,自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或消失。咨询人员可以通过对个体的再训练(再教育或重新建立条件反射)的方法(即教他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作新的适宜反应)和在某些方面改变他的环境的办法把不正常的行为变为正常。这就是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1.4行为疗法的适应症其适应症主要为:(1)神经症:首先是恐怖症,其次是强迫症和焦虑症等;(2)其他获得性适应不良性习惯,包括职业性肌肉痉挛、抽动症、口吃、拔毛、拔甲、咬手指(甲)、遗尿症、暴露发作等;(3)药物依赖,包括嗜食性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烟酒依赖及毒品成瘾等。(4)包括阳萎、早泄、
4、阴道痉挛与性乐缺乏、手淫等;(5)人格障碍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包括恋物癖、窥阴癖、露阴癖、异装癖、同性恋等;(6)包括考试综合症、学习障碍、电视迷综合症、电子游艺综合症、办公室心理压迫综合症等;(7)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律不齐、慢性便秘等。(8)精神分裂症等病人的获得性适应不良行为。(9)精神发育不全的行为问题。2、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反射原理社会学习的原理2.1经典条件反射原理人类的行为公式化为简单的刺激(S)-反应(R)公式。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的基本现象:(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这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获得过程;(2)泛化,这是人或动
5、物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扩展运用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3)消退,这是指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不再需要无条件刺激(如食物),仅由条件刺激物(如声音)就可引起条件反应(狗流唾液),但继续给予条件刺激物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这时消退即产生了。(4)经典条件作用原理还试图对条件反射与人类异常行为之间的关联系作出解释。实验研究表明,伴有强烈情感和情绪的许多过敏反应,如抑制不住的脾气爆发,内脏的反应等都可以理解为是习得的条件反应。2.2操作条件反射原理2.2.1桑代克尝试与错误学说。他把猫关在迷箱之中,它们可借助于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揿钮而逃出来,关在迷箱之中的猫一开始挤栅门
6、,抓、咬放在迷箱里的东西,把爪子伸出来等,进行了多种尝试以逃出迷箱。最后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机关(如通过拉绳圈打开了迷箱的门)。以后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动物就这样通过“尝试与错误以及偶然的成功”,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桑代克由这些资料开始进行研究,后来提出了著名的效果律,即一种行为过程的发生次数受该行为的后果的影响而改变。(自我强化)2.2.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特别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行为的持续的作用。认为行为既可作用于环境以产生某种结果,又受控于环境中偶然出现的结果。任何一个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必然包含下列3个元素:(1)反应的偶然性;(2)反应本
7、身;(3)强化性的结果。使这3者结合在一起的是偶然性的强化。2.3社会学习原理2.3.1什么是社会学习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2.3.2社会学习的分类(1)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所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2)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青少年儿童的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地位就更为重要。因此,他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2.3.3社会学习中的观察
8、学习(1)观察学习的实验研究班杜拉以儿童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儿童的社会学习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经典实验:模仿学习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将被试儿童分为甲、乙两组,在实验的第一阶段让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甲组儿童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为了惩罚这个大孩子的不好的行为,打了他一顿。看完录像片后,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
9、玩具娃娃。这一阶段的实验说明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儿童避免榜样行为。在实验的第二阶段,班杜拉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谁学得象就给谁糖吃。结果两组儿童都争先恐后地使劲打玩具娃娃。这说明通过看录像,两组儿童都已经学会了攻击行为。第一阶段乙组儿童之所以没有人敢打玩具娃娃,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打了以后会受到惩罚,从而暂时抑制了攻击行为,而当条件许可,他们也象甲组儿童一样把学习到的攻击行为表现出(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首先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似,那么观察者就经常或容易学会榜样行为。如: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斗殴
10、分子则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其原因就在于此。其次,观察者的特征如觉醒水平、价值观念、态度定势、强化的经验也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例如,观察者对榜样行为价值的认识直接影响他是否集中注意观察榜样的行为。如果他认为榜样行为非常重要,注意就会集中;反之,注意则容易分散。这显然是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班杜拉称之为自我调节。第三,榜样的活动特征,如行为的效果和价值,榜样人物具有的魅力,示范行为的复杂性和生动性等,也影响注意过程。保持过程班杜拉认为这种保持过程是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记忆表象再转换为言语编码(形成动作观念),表象和言语编码同时贮存在头脑中,对学习者以后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11、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动机过程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部动力。动机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人的活动的动机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强化,第三种属于内部强化。(3)榜样示范的类型行为示范即通过榜样的行为来传递行为的方式,此方式在对榜样的观察学习中占重要地位。行为示范无论是对动作技能的习得,还是对行为方式习惯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言语示范即通过榜样的言语活动传递行为、技能的方式。言语示范在人的学习中应用范围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根据
12、教师的讲解学习定理和法则的应用,依靠说明书学习机器的操作技术,通过报纸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行为方式,都是言语示范所起的作用。象征示范即通过幻灯、电视、电影、戏剧、画册等象征性中介物呈示榜样的行为方式,优点在于可对同一榜样反复呈示给许多人,并加入放大、停顿等技术,从而提高感染力,扩大教育范围。抽象示范即通过榜样的各种行为事例,传递隐藏在行为事例背后的道理或规范的方式。榜样遵照一定的道理和规范作出反应,观察者按榜样的行为倾向进行类似但不完全一样的活动。就是说,观察者从各种示范反应中抽取出共性的东西,以后再应用到新的具体情境之中,例如,教师按照某个或某些定理、公式在黑板上演示几道例题后,学生就总结出这
13、些例题所包含的定律,并按照教师的方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这就是抽象性示范的过程。参照示范即为了传授抽象的概念和操作,而附加呈现具体参考事物和动作的方式。比如在英语课上讲解前置词“on”的使用,一边说“onthedesk”一边也附加往桌子上放东西的动作。这种示范方式是对抽象示范的补充和强化,它对低年龄儿童的指导是特别重要的。(4)模仿学习的类型参与性模仿即把观察和模仿结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模仿学习方式。先观察榜样的示范,并立即让观察者进行实际的尝试性模仿操作,这种“观察模仿再观察再模仿”的学习形式,可以使观察学习与直接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创造性模仿在许多榜样示范的基础上,观察
14、者产生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观察者由于受不同模型的作用,在大脑建立若干暂时神经联系,这些暂时神经联系通过大脑的整合作用出现了不同于任何榜样示范的新的行为模式。例如,一个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从母校几位教师的教学方式中习得的,而又不与任何一位老师完全相同。这种新的行为模式凝结着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的土壤却在于各个榜样的示范。延迟性模仿在观察榜样之后,观察者并没有立即出现模仿行为,而经过一段时间后,模仿行为才出现。例如,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在入朝前观看了前苏联电影普通一兵,电影中的主人公马特洛索夫是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牺牲的,他的牺牲引起了战士黄继光强烈的情
15、感反应。入朝后,在那种特定的情境下,为了掩护冲锋中的战友,黄继光同志奋不顾身地用身体堵住敌人碉堡的枪眼而壮烈牺牲。这是典型的延迟性模仿。3、行为疗法的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满灌疗法代币制疗法强化疗法生物反馈疗法3.1系统脱敏法3.1.1什么是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法是通过系统训练,采取一定步骤,按照敏感事物,将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而逐渐训练其心理承受力,增强适应力,从而最后达到对敏感事物不产生“过敏”反应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3.1.2系统脱敏疗法的创立这一方法于19世纪50年代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沃尔普所创。最初,沃尔普是在动物实验中应用此法的。他把一只猫置于笼子里,每当食物出现引起猫的进
16、食反应时,即施以强烈电击。多次重复后,猫即产生强烈的恐惧反应,拒绝进食。最后发展到对笼子和实验室的整个环境都产生恐惧发言,即形成了所谓“实验性恐怖症”。然后,沃尔普用系统脱敏法对猫进行矫治,逐渐使猫消除恐惧反应,只要不再电击,最终回到笼中进食也不再产生恐惧。此后,沃尔普便把系统脱敏疗法广泛运用于人类的临床实践3.1.3治疗原理系统脱敏法就是将引起焦虑或恐惧的刺激分成不同等级、层次,然后让患者学会松弛反应,并将其放松的状态与恐惧状态或焦虑状态层次由低焦虑到高焦虑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或对抗情境,直到各刺激与焦虑反应的联结消除为止。3.1.4系统脱敏法的操作步骤第一步:深度的肌肉放松。第二步:建立
17、焦虑的主观量表。通过仔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沃尔普建立了一些包括问题情景在内的情节和情境,并要求患者对其中每一个情境在0100的量表上表达出他们所体验到的焦虑。例如:一个怕老鼠的患者可能把“在书上看见老鼠的照片”评定不愉快水平为10分(低分),而“一只老鼠爬到身上”时,他可能要评为95或100分(极端焦虑)。沃尔普把这种评定称为“不愉快的主观单位”(SubjectiveUnitsofDissatisfaction,缩写SUDS)。第三步:建立焦虑反应的等级。根据患者对前面提到的情境的主观评定,按SUDS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即从威胁最小到最大建立一种情节谱,即等级量表。第四步:重新学习:将焦虑等级
18、中引发焦虑的事件与放松反应真正对应起来(1)准备放松:在实际的治疗中,开始都进行放松训练;患者系统地使各肌肉紧张,然后放松。(2)自我想象抹去想象痕迹。当患者达到放松状态时,给他呈现一个中性事件,让其自我想象,以观察患者对情节形式的表象的能力以及消除杂念的能力。(3)指导语呈现刺激。经测试后,治疗者向患者呈现焦虑等级中引起最弱焦虑的项目。要求患者在形成表象以后抬起一个手指。通常在57秒以后,再要求患者除去这个表象,并按SUDS对这个表象进行评定,然后进行放松。放松30秒以后再重复前面的过程,直到患者达到SUDS的零水平。(4)依次出现刺激,逐步去条件化。最弱焦虑的项目去条件化后,然后再向或者患
19、者呈现等级中的第二个项目,重复前面的过程,直到他对等级中的所有项目都达到去条件化。如果患者不能达到SUDS的零水平,可以让他达到在SUDS下小于25的水平,这样这一过程就可以进行下去了。3.1.5系统脱敏法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1)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放松有困难,可以让患者想象一个有安静只有的情节,有时也交给他们另外的呼吸练习,也可以进行催眠或使用镇静剂,大镇静剂要在医生监督下使用。(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必须得到患者的合作。如果患者不愿意去注意或想象等级中的情节,那么整个治疗过程也就无用了。(3)如果焦虑等级中的第一个项目引发太多的焦虑,那么治疗者应呈现更微弱的刺激。(4)焦虑等级中的最后一
20、个项目也应多次重复,以防止患者再次发生焦虑反应。在治疗接近结束时,对任何不能达到SUDS零水平的项目都应多次重复进行。如果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焦虑水平一直比较好,这时应暂时停止治疗程序,并鼓励患者进行放松。(5)系统脱敏包括对引发焦虑的情节的想象,而不是对真正的情境的体验,而治疗成功的标志却是对真实情境反应的改进。(6)系统脱敏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恐怖症、强迫神经症以及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3.2厌恶疗法3.2.1什么是厌恶疗法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
21、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如电击),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3.2.2厌恶疗法的特点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3.2.3厌恶疗法的适应症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癖、性行为变态、强迫观念等。3.2.3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3.2.4厌恶治疗的形式第一种是电击厌恶疗法。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
22、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第二种是药物厌恶疗法。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第三种是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为了改变性变态行为,有人也使用过此种疗法。如在恋物癖求治者头脑中出现窃取恋物的观念或出现此种行
23、为之际,令患者用通电或是用针刺痛自己,重复结合多次之后,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此类适应不良行为。此外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习惯性肌肉抽动症。医师在治疗强迫观念时,也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他用的不是疼痛刺激;而是当求治者每次出现强迫观念时即自动停止呼吸,用憋气导致的窘迫感来抑制强迫观念的涌现。第四种是在想象中主动呈现厌恶景象,并让这一景象与某种适应不良的冲动(或行为)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例如性变态患者,当其出现这方面的欲望或行为时,让自己立即闭上眼睛,想象面前站着一个高大警察,面孔冷峻,手里拿着镣铐在盯着他。或是回忆过去被拘留、被群众愤怒申斥的场面,以达到减少与控制此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效果。除此之外,
24、有心理医师还设计用想象恶心呕吐来抑制酒瘾或贪食症,但想象的方法究竟不如实际的、具体的给予的刺激那样有效。通过想象厌恶刺激来矫治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又称内隐致敏法()。对于隐入悲观失望状态的失恋青年,内隐致敏法对于痴情有一定的效果。有人说内隐致敏法所起的作用与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镜相同。运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求治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患者,用拉弹橡皮圈法进行治疗,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求治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当治疗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必要时最好取得其家人的配合,这样效果
25、会更好。3.2.5厌恶疗法注意事项1、厌恶疗法会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并且,施治者一般应把厌恶疗法作为最后一种选择。2、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求治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例如对一位同性恋者使用厌恶疗法,施治者应将呈现厌恶刺激,限制在求治者的同性间性行为表现的范围内;同时,让求治者形成对正常的异性间性活动的愉快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消除非适应性行为的同时,建立适应性行为。3、厌恶疗法会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并
26、且,施治者一般应把厌恶疗法作为最后一种选择。3.3满灌疗法3.3.1什么是满灌疗法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3.3.2满灌疗法的特点满灌治疗是一种快速脱敏疗法,如果求治者合作,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至多在个月内可取得明显疗效。3.3.3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化的
27、作用。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会减轻。3.3.4满灌疗法的操作步骤()确立主要治疗目标。要认真找出引起求治者恐怖焦虑的事物、人物或场景,以便安排系统的主攻方向。()向求治者讲明治疗的意义、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高度配合,树立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尤其要求求治者暴露在恐怖情景中不能有丝毫回避意向和行为,且最好取得家属配合。()治疗期间应布置“家庭作业”,不断训练,巩固治疗效果。()施治者可采用示范法,必要时随求治者共同进行治疗训练,鼓励求治者建立自信,大胆治疗,促进暴露。()学会系统肌肉放松法等训练方法,在作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满灌治疗。3.
28、3.5满灌疗法的注意事项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以防发生意外。使用满灌疗法时应注意:()要向求治者说明满灌疗法带来的焦虑是无害的。只有求治者体验到严重紧张,面对害怕,并且忍耐至小时以上,恐惧焦虑情绪才会逐渐消失。经过一系列先易后难的渐进的满灌暴露作业后,就会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不允许有回避行为,否则会加重恐怖,导致至失败。()使用此法,必须对求治者的身心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否则不仅会影响疗效,而且有可能发生意外。3.4代币制疗法3.4.1
29、什么是代币制疗法代币制疗法(TokenEconomy)是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患者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以得到强化,从而使患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逍退。代币作为阳性强化物,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如用认分卡、筹码和证卷等象征性的方式。代币应该具有现实生活中“钱币”的功能,即可换取多种多样的奖励物品或患者所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获得价值。用代币作为强化物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起来极为便利,还可进行连续的强化;只要患者出现预期的行为,强化马上就能实现;用代币去换取不同的实物,从而可满足受奖者的某种偏好,可避免对实物本身作为强化物的那种
30、满足感,而不致于降低追求强化(奖励)的动机,并且在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还可扣回代币,使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同时起作用而造成双重强化的效果。3.4.2代币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所要矫治的目标行为。(2)、制定行为评分标准和等级。告知患者,哪些行为可得分或得到代币奖励,哪些行为将被扣分或扣除代币,并定出具体数目。患者表现良好行为越多,不良行为越少,他们得到的代币就越多,或得分越高。同时确定奖励时间及方式。(3)、确定代币的使用途径。与患者协商出奖励内容,即凭代币可参加哪些活动,获得哪些特别优待,或用代币可换取哪些物品。这一点很重要。奖励的项目应该是患者感兴趣的和孜孜以求的。不能引起动
31、机的奖励则失去了强化作用。(4)、基础行为评定。在实行代币制疗法之前,记录每个患者的行为情况,即治疗者在日常治疗情况下,观察记录患者的活动,包括对正常和异常行为的观察记录。(5)、矫治行为评定。指定或选出代币管理的实施者,在矫治期间,用所定标准,每日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评定,打分或发放代币。在打分时要告知患者为什么给他打这个分数,以及如何改进可得到满分,不允许患者在评定分数或发放代币时讨价还价。(6)、按时按约给予奖励。要让患者确信代币是可以兑现的。代币失去信誉则前功尽弃。代币制不仅用于个体,而且可在集体行为矫治中实施。可以在医院,也可在学校中广泛使用,甚至可在精神病医院,特殊教育的班级中以及工读
32、学校、管教所和监狱中使用。3.5强化疗法3.5.1什么是强化疗法强化疗法(Reineorcenttherapy)又称操作条件疗法,它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强化是指通过施加或呈现一定刺激来加强对某种行为的刺激。如一小女孩在公开场合唱歌,观众的掌声和赞扬声激发她唱得更欢;一小孩因撒谎而遭其家长训斥或挨打,使他不敢再撒谎了等。这些都是强化的结果。强化疗法是建立在操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操作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活动的结果会影响其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如果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个体获得奖励,那么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种行为在以后还会发生;如果行为
33、的结果是消极的个体受到惩罚,那么就只会产生消退作用,个人在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行为。因此,施治者可通过“操作”这种关系,以达到改变求治者行为的目的。3.5.2强化疗法的类型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一个胆小的学生突然在课堂上举手发言,马上给予表扬和肯定;一个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由上年的第名上升到第名,家长奖给他一台电子游戏机等。()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一位小学生仍有吸吮手指头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不再吸吮
34、手指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的指责。()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随地吐痰,当即罚款。在实行这种惩罚方式时必须注意,意义要明确,时间要适当。()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如小孩放学回家在路上贪玩,回家较迟则取消他当日:分看卡通片?的“权利”。使用强化疗法,可起到三个作用:增加适应性行为;提高期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过剩行为。3.5.3强化疗法的治疗技术()行为塑造技术。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技
35、术。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正强化的手段,即一旦所需的行为出现,就立即给予强化。这是行为疗法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行为塑造技术可用于许多行为领域,例如学生学习社交行为和运动行为,尤其在用于单一行为方式的建立时,则更为有效。下面是应用行为塑造技术治疗缄默儿童症的实例。洛瓦斯()及同事将行为塑造技术,应用于帮助有严重情绪障碍的缄默儿童,以建立起言语反应,如叫“爸爸”、“妈妈”。缄默儿童只会偶然发出一些类似于元音的声音。施治者先得寻找强化这些声音的机会,为以后将这些声音塑造成字、字连成句子打下基础。为了发现这样的机会,施治者有二种选择:一种是单纯地等待,另一种是主动帮助儿童发出声音。例如,施治者用手捏
36、住儿童的双唇,然后突然松开,从儿童嘴里冲出的气?流可能产生这种声音。如果声音果真出现了,施治者就立即用东西进行强化,如给儿童糖果吃等。如果孩子有看着施治者唇部的行为,也应给予强化。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后,孩子能在每秒钟发出一个声音,并且有的时间能注视着施治者或别人的嘴部。于是,施治者就可改变强化的目标,如果大人说出一个词,如“宝贝”,孩子能在秒钟内作出反应,如发出一个声音,便可得到食物强化;如果在秒钟之外,则不予强化。完成了这一步,强化的目标又可以进行改动。这一次应是强化孩子的言语模仿能力。如果大人说:“妈”,孩子也跟着说“妈”,则给予强化。达到这一行为目标的标准是,孩子能连续次准确无误地跟着说
37、“妈”。如果需要,还可以将这种行为塑造继续下去。例如,上面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说“妈妈”。大人先说一句,如果孩子跟着模仿,就得到强化。完成这一目标的标准,也可以定在连续次准确无误地跟着说“妈妈”。如果希望孩子在饿的时候能说“妈妈我饿”,而不是用哭或其他方式来表示,就得让孩子再学会“我”和“饿”。在孩子饿的时候,让他模仿着发出“饿”,等他学会后,再将目标改为“我饿”,最后,让孩子跟着说“妈妈我饿”。这样一步步地塑造儿童的新行为反应。使用行为塑造技术时还要注意:可利用的反应类型和持续时间等变量。即观察需要帮助的对象,弄清他什么反应出现最经常?其前因和后果是什么?根据观察到的资料,考虑一下需要塑造的最
38、终行为目标,是否能从求治者现有的行为反应中衍生出来。如果可行,便要考虑朝向最终目标的第一步应该是什么。假如要塑造孩子的利他行为,最终学会关心他人,第一步应做到,孩子吃他喜欢的东西时先询问大人要不要吃;第二步做到,真的将东西给大人吃;第三步再扩展到邻居的孩子。如此下去,才能一步步接近并达到期望的行为目标。确定达到第一步的评?估标准。在确定标准时,可以将行为反应分为两类:通过的和没有通过的。若孩子在第一步时询问了大人,虽然没真的把糖果给大人,也达到了第一步标准应予以表扬。在第二步时,若他只是问了父母、爷爷、奶奶要不要,没真的给时,不要再表扬他,只有在他真的把糖果给大人吃了时,才给予表扬。改变环境条
39、件,造成求治者有表现被期望的反应的最大可能性。如果被期望的反应涉及到其他人员,在进行行为塑造时应该有他们在场。如上述小孩在第三步时,应在孩子拥有吃或玩的东西时,鼓励他参与户外活动,并取得邻里小孩的配合。强化那些通过的行为反应,不强化那些没有通过的行为反应;使用的强化物,对求治者来说,应该是最强有力的。不断地改变中间过程的行为目标,使其接近最终的行为目标。如果一个中间行为目标经过反复强化,总也不能通过标准,就应考虑适当降低或修改这个中间行为目标。假如上述小孩的第四步标准是主动给陌生人以各种帮助,小孩在经过多次强化后仍不能达到,就可将此标准降低为,当陌生人提出要求时希望他给予帮助。在行为塑造过程中
40、应重视使用言语、体态和手势进行指导,以加速学习的进程。()渐隐技术。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个体要想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就需要迅速而准确地抓住那些在此时此刻什么是适当行为的环境线索。例如:看见十字路口的红灯则停止前进;听见国歌应当立行注目礼;走进图书馆应压低话音;见门关着,进之前得敲门等。在社交场合中,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微妙线索指示着我们行动,对年长的、年幼的、同性的、异性的、朋友、领导及陌生人,都要求采用相应不同的交往方式。有些人由于不能准确抓住这些线索,产生刺激识别缺陷,最终导致行为障碍,或做出了与环境不相适应的举止,或对错误信息线索做出了反应。渐隐技术就是通过利用明显刺激(线索)改变非适应
41、性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渐隐技术先利用明显线索,帮助形成正确的反应,然后逐渐消退这些线索,使它们达到与自然环境相同的水平,再让行为者利用这些自然线索,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一个初学钢琴的人在琴键上写上、等阿拉伯数字,以帮助他击键正确。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手指不断敲击琴键,键上的数字便会慢慢褪去。尽管线索已隐去,但由于学习者在练习中熟悉了琴键的位置,数字也就不再需要了,即线索隐去了,但行为却仍保留着。(3)代币奖励法)代币奖励法它是用对来访者感兴趣或有价值的代币来强化来访者的适应性行它是用对来访者感兴趣或有价值的代币来强化来访者的适应性行为,而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为,而
42、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用作奖励的代币指的是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服务或权利用作奖励的代币指的是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服务或权利的票证、筹码、记分卡和粘贴纸等。来访者只要表现出预期的良好行的票证、筹码、记分卡和粘贴纸等。来访者只要表现出预期的良好行为,就可按规定得到相应的代币。持有代币的来访者可在规定的时间为,就可按规定得到相应的代币。持有代币的来访者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特定的兑换规则,去换取某种物品、活动或优惠待遇。和地点按特定的兑换规则,去换取某种物品、活动或优惠待遇。施行代币奖励法,一般做法如下:施行代币奖励法,一般做法如下:(1)确定目标行为。)确定目标行为。(
43、2)选定所使用的代币。)选定所使用的代币。(3)确定支持代币的强化物。)确定支持代币的强化物。(4)制定行为评分标准和等级。)制定行为评分标准和等级。(5)建立代币兑换规则、时间及地点。)建立代币兑换规则、时间及地点。(4).行为消退法行为消退法行为消退法就是通过停止对某种行为的行为消退法就是通过停止对某种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矫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正方法。实施行为消退法的具体步骤是:实施行为消退法的具体步骤是:(1)收集相关资料,识别不良行为的特)收集相关资料,识别不良行为的特定强化物。定强化物。(2)实施消退,并增加良好的替代行为。)实施消退,并增
44、加良好的替代行为。(3)促进替代行为的泛化和维持)促进替代行为的泛化和维持3.6生物反馈疗法3.6.1什么是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Bioedbacktherapy)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方法。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实验证明,心理(情绪)反应和生理(内脏)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心理社会因素通过意识影响情绪反应,使不受意识支配的内脏活动发生异常改变,
45、导致疾病的发生。生物反馈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和腺体的分泌。3.6.2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原理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由于此疗法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3.6.3生物反馈疗法适应症(1)神经系统功能性病变与某些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局部肌
46、肉集挛、抽动、不全麻痹,如嚼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磨牙、面肌抽动与瘫痪、口吃、职业性肌痉挛、遗尿症、大便失禁等;(2)焦虑症、恐怖症及与精神紧张有关的一些身心疾病;(3)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4)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心律不齐;(5)偏头痛;(6)其他,如雷诺氏病、消化性溃疡、哮喘病、性功能障碍等。能缓解紧张、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治疗失眠。临床中对酒癖、药瘾、咬指甲、*等给予行为矫正,对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哮喘、焦虑症、恐怖症、雷诺氏病、失眠症、癫痫、高血压、心律紊乱、腰背痛、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慢性疼痛、痛经、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书写痉挛、中风康复、痉挛性斜颈、儿童多动症、消化性溃疡
47、等有一定的疗效。3.6.4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步骤(1)在安静、光线柔和、温度26度左右的治疗室内,求治者坐在一张有扶手的靠椅、沙发或是呈45度角的躺椅上,解松紧束的领扣、腰带,穿换拖鞋或便鞋,坐时双腿不要交叉,以免受压。软灯宽椅使感觉舒服,头后有依托物更好。(2)第一次治疗与以后每次治疗前的5分钟,记录安装电极所获基线数据(baseineata)或检查患者“家庭作业”所获成绩。(3)训练病人收缩与放松前臂肌肉,训练面部肌肉活动令病人抬额、皱眉、咬牙、张嘴,然后一一放松,告诉病人观察肌表面电位微伏计上指针变化及偏转方向,与此同时,倾听反馈音调变化并理解其信号的含义。(4)给病人增加精神负荷,如连
48、续计算1007,回忆惊险和痛苦经历,同时观察肌电、皮肤电导、指端皮温、脉搏血压等的变化,找到最敏感的反应指标,作为下一步训练的选择指标;在精神负荷下无显著变化的生物反应指标,以后训练中亦无法判定疗效,故不宜选择。(5)全身肌肉放松程序。根据acobson方法,依次为上肢、下肢、躯干(腹部、腰部、肩背部)、颈部、面部肌肉。首先作收缩与放松交替的练习,最后作全身肌肉放松练习。(6)呼吸要求自然、缓慢、均匀。请受试者设想鼻孔下面有兔子,呼吸不能吹动兔毛。(7)尽量保持头脑清静。排除杂念,不考虑任何问题,使自己处于旁观者的地位,观察头脑中自发地涌现什么思想,出现什么情绪,这叫做被动集中注意(assiv
49、econcentration)。如无法排除杂念,可在每次呼吸时,反复简单数数字如“一、二”,或是默念:“我的胳膊和腿部很重,很温暖”,达到自我暗示作用(ason)法治疗时,也可想象躺在有温暖阳光的海滩或乡村草地上,由施治者描述视觉景象及鸟语、涛声与温暖感觉。入静好的可达思维停止,万念俱寂,使人可嗜睡,但应避免完全入睡。(8)施治者注意调节反馈信号,调节阳性强化的阈值,阈值上下的两种信息用红绿灯光或不同频率的音调反馈,务使阈值调整恰当,使病人获得自控生物指标的阳性信号占70,阴性信号占30左右。阳性信号达0以上甚至100时,即提高阈值的标准要求;当阳性信号只在50左右时,降低阈值标准的要求,使训
50、练循序渐进。每次练习完毕,指出所获成绩,布置家庭作业并提出下次实验室练习任务,例如额肌松弛的表面肌电指标,由开始治疗的5微伏,通过每次练习,达到如45、4、38、34微伏等。每一次练习的2030分钟内,反馈信息亦可中途关闭,只在开始与结束时检查肌电指标,每次治疗结束后,让病人做几次肢体屈伸运动,使病人感到轻松愉快,再离开治疗室。(9)在没有仪器监测的情况下,要求病人每日做“家庭作业”,你比较方便时(如中午、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自己练习,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并持之以恒。(10)治疗的一个疗程约10次左右,可以每周二次,其余5天都在自己家里练习,亦可在开始治疗时每周四次,以后每周一次,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