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7754632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姓名:刘作林 考号:210110100112 考区:昭通市昭阳区摘要:牡丹亭是中国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它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曲反对封建主义,歌颂妇女个性解放的赞歌。剧中的女主角不仅外貌端庄,而且具有过人的才学和智慧。杜丽娘从小就在被培养成世人眼中的大家闺秀,那个时代女子具有的一切优良品质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而她性格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痴情”。关键词:杜丽娘 ;美貌 ;一往情深 ; 睿智 牡丹亭成功的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剧本我们了解一个至情至深的杜丽娘。曾有人把杜丽娘的形象概括为“妖”。我十分的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杜丽娘

2、做出了那个时代很多“人”不敢为之的事情,她勇敢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坚持不懈地与封建制度抗争,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那么,大剧作家汤显祖是怎样塑造这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呢? 我将重点从“聪明美丽”、“一往情深”、“因痴而亡”、“因情而生”来论述她的性格。一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杜丽娘的美貌和才智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绝无仅有。有人曾赞誉为“西施之貌、文姬之才”。而如今的茫茫人海中实难再有这样的绝世才女。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

3、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

4、女。剧中对杜丽娘才貌首次描写是从她的父亲杜宝口中得知的,杜宝说“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从杜丽娘父亲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她确实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杜丽娘的母亲也说过一段夸耀杜丽娘的话,她说“娇养她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我们从杜丽娘父母的描述中就了解到杜丽娘的美貌。而在剧本的的第五出中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也对她的貌美进行了适当的描述。当杜丽娘从自己闺房出来走进客厅拜老师时。陈最良这样说道“添眉脆,摇配珠,绣屏中生成士女图”。从他的话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美丽大方的女子正向我们走来。而这一切都是从其他人的角度来述说杜丽娘的美。在惊梦这一出中,丽娘要去

5、花园游玩之前,在自己的闺房里打扮时,她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美,情不自已的对着镜子细细品味一番。不由自主的发出“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得羞花闭月花愁颤。”杜丽娘用前人们的典故和春色来比喻自己的美丽动人。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杜丽娘确实美得出众。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中华名族都是比较谦虚的,一般都不会当众夸耀自己的亲人。更不会说自己多么的出众。尤其在封建时期。女子都是羞答答的,从不敢轻言。我们的圣人经常教导人们“慎言”。那么通过杜丽娘及她父母、老师的话。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一个楚楚动人的美女就在眼前。杜丽娘的美丽在她病死后依然存在,地狱判官见到她的亡魂时也由衷的惊叹道:“这女鬼

6、到有几分颜色”。由于杜丽娘是因病而亡的,因而她的面容早已憔悴不堪。而地狱判官还发出如此的感叹。那当她脸色红润有光泽时是多么迷人就可想而知了。在二十六出柳梦梅在梅花观中捡到杜丽娘的自画像时,觉得像观音又觉得像嫦娥像。他觉得画中的女子异常的貌美,不像人世间的人,到像仙女。那么从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杜丽娘确实外貌十分美丽动人的。而她的端庄容貌就是她外在美的体现。杜丽娘不仅外在美丽动人,而且她的才智也是十分超群的。杜丽娘的父亲为了让她识礼,就给她请来了十分稳重的老儒陈最良当老师。而杜丽娘从小就沐浴着封建礼教的熏陶,那些迂腐的封建礼教禁锢着丽娘的身心。但不管制度礼教多么坚不可摧,它们都无法遏制人的那份炽热真

7、情,处于情窦初开年龄的杜丽娘,更是对爱情充满了期待。当她的的老师给她讲关雎是宣扬“后妃之德”时,她却把书放在一边感叹说“圣人之情,尽在于此也。今古同怀、岂不然乎?”杜丽娘认为这首诗就是对男女爱情的歌颂。也正是因为这首诗才触动了她埋在心底的丝丝情愫。她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她有如此与众不同见解和她才智是分不开的。她敢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可以说是女中豪杰。杜丽娘的才智不单单表现在她有自己的见解和对知识的掌握。还表现在她的自学上。她的自学能力也是十分的突出。在剧中第七出写到,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见杜丽娘写的字,惊奇的问道“我从不曾见这样好的字。这什么风格?”有人可能就会说没有见过

8、正常,世上字体众多,他没有见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点大家不要忘记陈最良是“老儒”。他都未曾了解的东西杜丽娘却能写的神采飞扬。可见杜丽娘确实才智卓越。二对爱情一往情深 丽娘在游玩花园时,园中姹紫嫣红的景物没有让她觉得赏心悦目,反而让她发出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感叹!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居然无人看管,如此明媚灿烂的自然风光,却无人欣赏,而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此景,触景生情,丽娘联想到自己如今仍旧孤身一人,不由眉头一皱,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心思绪澎

9、湃。歌德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每个少女怀春都渴望一个情人,这是人之常情,丝毫不足为奇。杜丽娘的怀春是始于生理自发的要求。于是她开始盼望着她情人的出现,也开始着她无休无止的自怜。在第十出惊梦中,丽娘唱到:“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此处丽娘提到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明她潜意识里已经萌发了像莺莺那样反对封建礼教的爱情意识,她对崔莺莺是肯定的,甚至是艳羡的。“与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相比较,她们虽然都是封建官僚之家的千金小姐,都受着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都完全被家长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10、但杜丽娘没有崔莺莺那么幸运,不存在普救寺里与一位青年才子偶然接触的机会,也不存在张生这样的人向她求爱,更遗憾的是她的丫鬟春香也不会像红娘那样给她无限的帮助,可以说,她所生存的封建环境比崔莺莺所在的时代更加令人窒息,她的命运掌握在更为严厉的封建家长手中,她在那种环境下所能接触的男人只有自己的父亲和老师。”杜丽娘此时内心萌发的爱情欲望仅仅是她生理上的一种自然需求,这就必然与当时社会产生矛盾,愿望当然难以实现,于是她只能借助梦境来帮她了却心愿。在游园中“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面眠” (第十出 惊梦),她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于花园的牡丹亭畔,享受鱼水之欢。后来才发现是一场春梦,而这个梦正是其正常合理的情欲

11、的象征,梦境中的杜丽娘对封建礼教大胆反叛,解除了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得到了无尽的满足。虽然梦中被母亲惊醒,梦中书生转瞬即逝,但至此,杜丽娘已经在生活当中找到了她具体的爱情对象。正是梦中那位书生让她陷入无边无际的相思海中。但是,梦终究只是梦,不是现实。当梦醒时,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悲伤,但杜丽娘不是逆来顺受的乖乖女,她不甘于现实的无赖,她大胆的再次来到后花园去寻找当初的那个让她醉生梦死的梦,她渴望再次见到梦中的意中人。她要寻找一种纯真的爱情。三因痴而病,因痴而亡当杜丽娘怀着重温旧梦的心情去寻梦,她有点大胆、紧张、还有一点兴奋,她对见到梦中的意中人是充满了希望,但来到牡丹亭畔只发出:“咳,寻来寻去,都

12、不见了。牡丹亭,芍药阑,怎生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好不伤心也”的叹息。荒凉的景致使她的心情顿时跌入低谷,伤透了心,此时,“无人之处,忽然大梅树一株,梅子磊磊可爱”,丽娘顿生感慨:“偏则他暗香清远,伞儿般盖的周全。他趁这春三月红绽雨肥天,叶儿青。偏迸著苦仁儿里撒圆。爱杀这书阴便,再得到罗浮梦边。罢了,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面对空地上的大梅树,她想到自己花容月貌却无人欣赏,空有好梦却难寻,空有中意之人却百般难寻,倒不如死了葬身于此梅树之下,还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于是喊出了“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拼香魂一片,月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13、。”这便是谋求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最强音。寻梦不成,杜丽娘倍感深闺寂寞,寝食不安,花容月貌也日渐憔悴,面对镜中人比黄花瘦的自己,她沉浸在深情的苦恋中,她吩咐春香拿出纸笔,边描摹边叹息:“普天乐这些时把少年人,如花貌,不多时憔悴了。不因她福分难销,可甚的红颜易老,论人间绝色偏不少,等把风光丢抹早。打灭起,离魂舍欲火三焦,摆列着昭容阁文房四宝,待画出西子湖眉月双高。”在这一曲中,丽娘说自己近来消瘦得如此厉害是因为感情冲动和对梦中情人的无限相思所致,但自己毕竟是一个美貌少女,天生爱美,红颜命薄,于是她决意要暂且扑灭心中的欲望之火,拿笔写真,把自己的真容留在世间,留给意中人,可见她心里仍然眷恋在那一场

14、春梦之中。第十四出写真中写道:“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似空花水月,影儿相照。画的来可爱人也!咳,情知画到中间好,再有似生成别样娇。只少个姐夫在身旁。若是因缘早,把风流婿招,少甚么美夫妻画在碧云高!”这里细致地描绘杜丽娘留真的心情,写足了杜丽娘对美的留恋,她不忍美被埋没,所以要留下青春的写照。对此有人感叹说:“丽娘千古情痴,惟在留真一节,若无此,后无可衍矣”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遥远,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达到了顶峰,而这个矛盾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得到解决之时,杜丽娘最终在中秋之夜带着遗憾,郁郁寡欢地离开了这个薄情寡义的世界,其实她又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在她临死之际,仍旧念念不忘梦中情人,特意嘱咐春香

15、:“我那春容(画像),题诗在上,外观不雅,盛着紫檀匣儿,藏在太湖石底。”将春容珍藏在她梦中与书生幽会过的地方,很显然是企盼死后能与梦中情人相逢,可见杜丽娘是一个死不忘情的女人。杜丽娘在中秋之夜孤独地死去。四因情而生 杜丽娘寻梦不成,因梦伤感,于中秋之夜一病而亡,魂魄来到了阴曹地府。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精神却还存在着。杜丽娘魂游阳间,一直在继续寻觅梦中情人,继续斗争着。无巧不成书,三年后她见到梦中情人柳梦梅上京赶考,途经梅花观并借宿于此,更巧的是他在太湖石底找到了杜丽娘的真容并深深地爱上了画中之人,捧着心爱的美人之画,他夜夜深情呼唤:“俺的姐姐呵!俺

16、的美人呵!”当杜丽娘魂游时听到这种呼唤,心想:“呀,怕不是梦人儿梅卿柳卿?”当她确定书房中对着自己的真容深情呼唤的的确是生前梦中的情人时,立即主动现身,大胆地与柳梦梅在房中幽会并以身相许。 杜丽娘历尽艰辛,终于在幽冥中找到了梦中的爱人。在这样一个阴阳合二为一、没有封建礼教压迫的境界中作为一个幽灵,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和柳梦梅尽情大胆地幽媾,但此时杜丽娘所要追求的已不仅仅是情欲的满足了,伴随而来的是要与柳梦梅生同室、死同穴地做对夫妻,可见杜丽娘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 死而复生,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可杜丽娘不仅可以慕色而亡之后还阳寻找梦中郎君,还可以与之尽情交欢,这就是爱情的伟大,这就是杜丽

17、娘追求生命,追求爱情的感人之处。她不再仅仅满足于与柳梦梅为了生理欲望的偷欢,而是要与柳梦梅一生一世做夫妻,他向柳梦梅说出了自己“生生死死总为情”的经历,包括自己如何慕色而亡,如何还魂寻意中郎,而今又是如何遇见了他,“昨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丽娘的一片痴情深深地感动了梦梅。在古代,一个女子向一个男子示爱,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意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而柳梦梅并未被丽娘的鬼魂吓到,在石道姑的帮助下,他开棺使杜丽娘重获新生。杜丽娘为了柳梦梅生生死死,这其中的艰辛令人肃然起敬。古往今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是“梁祝化蝶”、“罗密欧与朱丽叶殉情”的爱情佳话,令我们心跳的是主人公为情而

18、死的悲壮,只见过人为情而死,没见过人因情而生,杜丽娘为爱情起死回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由恋爱的伟大魅力。杜丽娘因情而死,终因情而生。这一切都围绕着“情”字。正如牡丹亭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奶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汤显祖也是十分肯定杜丽娘的痴情的。牡丹亭一出,便达到了“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艺术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古代妇女的光辉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当中,妇女的地位是最低下的,命运是最为悲惨的,这一现象到了明代更为严重。明代统治者鼓吹程朱理学,灭

19、绝人欲,纷纷著书立说,压制妇女身心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诱惑妇女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在牡丹亭这出情与理的残酷交战中,以杜丽娘为代表的“情”最终战胜了以杜宝等封建礼教恶势力的“理”。“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 总的来说,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从现实一一梦境一一幽冥再到现实四个阶段,从生而死,由死而生。这个过程就是杜丽娘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作者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有情人,并且是达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这种形象,是封建的礼教、理学排斥的,大胆否定了传统理学的“去人欲”荒谬思想。极具强烈时代特色的杜丽娘的形象反映了反礼教的普遍情绪的强烈的要求,歌颂了为争取合理的生活愿望得到满足而奋不顾身的坚持精神,执着的态度。参考文献:1金开诚 :汤显祖与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年2章颖:汤显祖说情 山东书报出版社 2007年3汤显祖:牡丹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 4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汤显祖曲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