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途径与手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途径与手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的原则 “因地制
2、宜,统筹规划”以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指导,突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按“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布局; “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依靠科技,注重效益”以科技为支撑,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完善竞争立项等市场机制
3、,实现择优选项,提高产业化经营项目质量; “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任务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提高沿海经济较发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等地区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比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保证其它地区必要的投入力度,实现共同发展;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突出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同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要求,突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兼顾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较大的中小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集中投入,不留缺口”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严格选项,宁缺勿滥,同时,科学确定项目投入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保证项目
4、需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发挥效益一个; “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创新投入和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奖惩政策,打破基数,克服平均主义,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分类设置 1.种植养殖基地项目:主要扶持建设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发展畜牧水产养殖等。 2.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油、果蔬、畜禽等主要农副产品加工能力。 3.流通设施项目:主要扶持建设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市场流通设施。三、农业产业化实现途径分析 1、因地制宜、因地区特点不同,选择不同的途径 我国幅源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
5、资源与社会资源都存在极大的地方差异。因此,农业产业化的途径选择不应是千篇一律的。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业,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是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产业化形成规模效益的前提。当地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资源既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的自然物,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还包括无形的资产。区域开发就是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经过区域内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论证,从当地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出发,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大刀阔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好市场空间大、资源后备优、经济效益高的产品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 例如,湖北
6、省京山县地处江汉平原北部的丘陵地带,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生态农业计划以来,京山县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兴建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这些商品基地在全县16个乡镇已经形成了区域特色,构成了四大产业区。即以林牧特生产为主的山地产业区;以棉花、食用菌为主的平原产业区;以蔬菜生产、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郊产业区,北京郊区也根据资源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在大兴建设西瓜、甜瓜生产基地;在怀柔建设板栗、杏仁生产基地;在平谷建设大桃生产基地;在房山、门头沟建设绒山羊生产基地;在顺义建设100万头规模生产基地,同时发展专业乡、专业村,搞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多乡一业。逐步实现区域
7、化布局、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格局,体现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2、从市场出发,形成贸工农一体化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引导生产。任何一种产品生产或产业形成后,没有市场就实现不了价值,达不到价值的增值目的。市场对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牵动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建设好市场,发挥市场集散、流转、辐射功能是推动农业向深层开发,形成规模优势的必要条件,也是产业化的具体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者、农副产品经营者与其他有关广大贩行为主体通过某种方式结成的贸工农一体化组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改善农产品流转的运作机制、运作动力、协调方式,构建效率高、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农
8、产品流通体系,有利于推动农产品经营各环节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的科学性,并形成有效的经营动力与压力,激发各环节内在功能改头号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农产品经营的综合效益。 正确选择,从市场出发,确立主导产业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项目,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根据社会需求导向。社会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大最直接动力,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则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产业能不能迅速形成并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其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市场占有的能力。因此,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是确定主导产业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项目的重要前提和最高准则。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和预测,按照
9、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和确立贸工农一体化项目,开发优势产品,防止盲目选择和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二是资源优势原则。发挥资源优势是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里的关键是对优势把握得准确不准确。没有市场前景,再好的优势也无法形成产业;具有市场前景而没有规模开发价值也难以形成产业;既有市场前景,也有规模开发的优势和开发这种资源所必须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手段。例如承德市,作为河北省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充分发挥气候、地理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经过11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形成拥有2.67万公顷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和10万个制种农户,中国最大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先锋公司
10、的第二大种子产业集团-河北承德长城种子公司已累计生产农作物种子3.2亿公斤,创经济效益1.3亿元,为农民增收7730万元。 3、运用市场机制,培养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农业龙头企业不仅数量少、综合功能差,而且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必须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燕尾服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来抓。坚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放手发展、不断提高的方针。组建龙头企业,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优化配置、集约经营、规模发展、降低成本的思路,以拥有主导产品、名牌产品且经济技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企业,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
11、合同契约为载体,把相关的企业联合起来,最终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从各地成功经验来看,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要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应做到以下工作: (1)、积极鼓励创办龙头企业。对具备一定开发农副产品的能力,并能组织加工销售,开展服务的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均应给予鼓励和扶持,使其发展成为龙头企业。要鼓励和引导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或经营对象的大中型企业,利用自身的实力和业已形成的农业开发能力担当龙头企业,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作为第二次创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来抓。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合资企业,要利用其对外贸易的特点尽快形成龙头企
12、业。 (2)、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引进先进设备,增强加工能力,尤其是精深加工能力。在发达国家,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都已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和高档化转变,从而极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尤其是农产品的深加工更使产品的价值成倍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粮食初加工更使产品的价值成倍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粮食初加工可增值20%-100%,生产食品则可达到1-10倍;棉花初加工可增值80%,如算到白胚布,可增值3倍;生猪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蔬菜加工可增值2-4倍;水产品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工能力明显不足
13、,包装落后,销售渠道不畅,从而使农产品本该有的价值部分不能实现,若能实现这部分利润,农业产业的成本利润率就会成倍增长。这应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提高龙头企业的营销能力。树立名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销售服务,寻找并发挥自身的市场优势,对一个龙头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各地经验证明,培养好、用好一个能人,比如出色的销售人员,往往能盘活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个产业,因此,要十分注重发现、培养、启用这种营销人才,加快龙头企业的建设。建立健全销售体系,从扩展专业化流通载体出发,大力发展为龙头企业服务的专业市场和外埠窗口,组织流通大军,多层次、多渠道搞好产品流通。 (4)、龙头企业与农
14、户之间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至少要靠合同来取代外部市场的一系列一次交易,作为利益调节机制和连接纽带,以此来实现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和经营一体化。还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一种资产关系作为连接纽带和利益调节机制。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可以向龙头企业投资入股,成为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运销龙头企业的股东,这样,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除了合同关系这一纽带之外,又增加了一层资产关系纽带,从而加强了产业化经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实现形式1、专业市场+农户2、龙头企业+农户3、中介组织+农户4、专业合作社+农户5、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15、作为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和配置手段,是指在农业产业组织系统内,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结和影响所构成的一种一体化组织形态。目前,比较成熟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四种:1.“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为龙头,以分散的农户生产为基地,利用合同形式把农户生产与公司加工、销售联结起来。公司与农户的财产各自独立所有,完全分割,相应地对财产的管理也互不参与、互不干涉。对公司来说,对内(对农户)、对外(对市场) 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农户联结的唯一目的是获得比较稳定的原料市场,降低购进成本。2.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
16、按照合作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社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作为龙头的合作社是由农民创办的,与农民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对外 是盈利性经济实体,对内 是非盈利性服务组织,合作社的盈利在合作社成员间进行分配,其具体做法是合作社根据交易额大小把盈利返还于农户。3.商品基地带动型模式。这种模式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来, 开发一片山水, 建成一个商品基地, 培植一个拳头产品, 兴办一个骨干企业, 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 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4.“纵向一体化”模式。由单一的一个企业组织完成产业化经营各环节的投资运行,所有权属一体化的企业。这种
17、模式主要由大的企业或公司直接介入市场,从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并将农业生产同产品加工、贮运、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六、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龙头组织机制。即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利益联结吸引众多的小农户(专业户)加盟,形成庞大的产业群。所以,作为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另一方面又要强化与众多农户的联结,构建企业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要求是既要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又要有利于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的原则一是要确保产业群体内部各方面都有利可图,以增强凝聚力;二是在初创阶段,利益分配应适当向龙头企业倾斜,以增强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适当向农户倾斜,保证利益共享,真正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3合同约束机制。公司和农户之间是一种互为市场的关系,需要借助合同契约的形式加以确定,以明确各方面的经济责任和义务。4矛盾协调机制。在产业化群体中,公司和农户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需要在公司和农户之间有一个中介组织来协调二者关系,解决二者纠纷。5风险共担机制。产业群体中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鼓励农户参与企业股份,使农户与公司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