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论述题.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7754131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学论述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音韵学论述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韵学论述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学论述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音韵学研究的材料与方法但凡含有语音信息的材料都可以作为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最为常用。1.韵书是最典型的音韵学研究材料,它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如?切韵?广韵?集韵?等。2.韵图是古代的一种语音表,是人们对韵书加以分析后绘制而成的声、韵、调的配合表,为人们了解古代音系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材料,现存最古的韵图是?韵镜?。3.押韵与韵文,包括诗、词、曲、赋、民歌、话本等所有用韵律格式写成的,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韵脚为研究当时汉语的音系提供重要证据。4.谐声与形声也是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谐声系统了解古音。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材料也被用来研究

2、音韵学,经籍注疏中的直音、读假设、读如、声训、异文、重文以及文献中保存下来的对音材料等如反切、通假、异文、声训及与汉语有亲属关系的其他语言如藏语、壮语等。传统音韵学研究方法主要有1反切系联法,将所有属于同一声母的切上字归类,所有属于同一韵类的切下字归类,得出某个音系的全部声母、韵类2韵脚字归纳法,考察一个时代诗歌与其他韵文的用韵情况,发现当时的韵部系统3谐声推演法,运用汉字谐声材料来推究的方法,对不同系列的谐声字作分类研究,构成了谐声系统4直证式方法,用多例证证明一个语言现象5排他法,一种语言现象有几种可能性,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方法找到答案。其他有音注类比、异文通假声训集证等方法。现代音韵学

3、研究方法有1历史比拟法,通过两种或几种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异的比拟,找出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构拟语音的历史面貌2译音对勘法,用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音材料,分析汉语3内部拟测法,着眼于一个语言系统内部,研究矛盾、不规那么、不系统的语音现象,发现历史变化痕迹,找出古音线索。二、切韵音系性质?切韵?音系是指?切韵?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具体有三点:切韵音系是单音系还是综合音系的争论;关于切韵音系根底方言的争论;切韵音系与现代汉语方言关系的争论。“单一说支持?切韵?音系代表单一的方言音,是对一种确定的方言音的呈现,学者高本汉就认为?切韵?是长安音系

4、的代表。而相反,“综合说那么认为?切韵?音系并非呈现出某一方言,而是综合音系,学者王力、罗常培等人支持这一观点。对于切韵音系的根底方言也有不同说法,罗常培认为有多种根底音,一般不认同此观点,王显、赵振铎、陈寅恪认为切韵音系以洛阳方言为根底音,周祖谟认为是通语,其他学者还有以金陵、长安音为根底方言的观点,目前尚无定论。关于切韵音系与现代汉语方言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方言的语音由切韵音系开展而来,但也有学者提出现代汉语方言中有比切韵音系更古老的语音,如闽方言中的语音,这个问题也没有定论。切韵在汉语语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切韵?的问世标志着汉语音韵学的成熟,它第一次全面研究了汉语的音韵构造,是沟

5、通现代汉语语音与上古音的桥梁,后来的韵书都是在它的根底上扩大而成,在汉语语音史上占据具有权威性的核心地位。三、反切前的注音方式1. 譬况法:就是用描写性、说明性的表达指示个汉字的发音状况,如?公羊传?“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展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这种方法不能清楚、准确地注音,实际上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标音方法。2. 直音法:直接利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同音字注音的注音方法,如?说文?中“材,才声。 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字没有同音字如“丢,或同音字也很生僻,即使注了也很难识读。3

6、读假设法:用一个读音一样或相近的字来提示要注音的字的读音。如?说文?中“哙,读假设快,“珣,读假设宣,这种方法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不十分准确。4声训:用声音一样或相近的字来注音释义,一般有同音、双声、叠韵、音转相近四种声音关系。四、反切原理反切法是通过两个汉字拼合出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前一个字称反切上字,后一个字称为反切下字,拼出的另一个字称为被切字,它的拼读根本规那么是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与声调,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与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假设、直音注音方法的缺乏,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

7、学的开场。五、中古声母系统到现在的变化音韵学上通常将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作中古音,中古音又可以分为中古前期与中古后期,前期以?广韵?音系为代表,后期以三十六字母为代表。?广韵?有三十五个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1?广韵?唇音只有重唇音,没有轻唇音,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非“敷“奉“微 2?广韵?庄初崇生与章昌船书禅九个声母在三十六字母合并为正齿音“照“穿“船“审“禅3?广韵?“匣母“于母字在三十六字母中与“喻母合并4?广韵?没有“娘母,三十六字母有“娘母。中古声母系统到现代声母系统的变化表现在五个方面。1.全浊声母清化。中古末期36个声母中有10个全浊声母,它们是並、奉、

8、定、澄、从、床、群、邪、禅、匣,现代声母中全浊声母都消失了,变成同部位的清音声母。分化条件为平声变成送气次清音,仄声变成同部位的不送气全清音。如定母本是浊塞音d,今天那么是平声字变为次清送气音t如堂、田,仄声字变为全清不送气音t,如电、杜。2.轻重唇分化,即从双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来,分化条件为在合口三等韵前唇音变轻唇,其他仍读重唇。3.尖团音合并。音韵学上将j、q、x与i、y相拼的音节叫团音,将z、c、s与i、y相拼的叫尖音,尖团音合并即把声母为z c s的齐摄呼的读音改为声母为j q x的舌面音。4.卷舌声母的产生。知、章、庄三组合并成卷舌音zh、ch、sh,日母演变成卷舌音r。5.零声母的

9、增加。疑母、喻母、微母声母脱落,与影母合并为零声母。六、中古韵母与等摄关系等韵图将广韵206个韵中韵尾一样主要元音相近的韵归并在一起,分成十六摄;还根据韵母元音的上下前后,在开合两呼根底上分成开口一二三四等与合口一二三四等,一二等韵是洪音即元音比拟后比拟低,三四等是细音即元音比拟前比拟高。摄与韵的关系:通东冬钟果歌戈江江假麻止支脂之微宕阳唐遇鱼虞模梗庚耕清青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废夬曾蒸登臻真臻谆欣文痕魂流尤侯幽山元寒桓山删先仙深侵效萧宵肴豪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等与韵的关系:四等齐先萧青添二等江佳皆夬山删耕肴咸衔一等冬模泰灰咍痕魂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臻谆欣文仙元宵阳清蒸尤幽侵盐严

10、凡一三等东戈二三等庚麻七、中古韵母到现在的变化由中古韵母到现代汉语韵母的演变总体上走简化合流的演变道路,206韵简化为37个韵母。1.韵头即介音的简化。中古汉语有i、u、w、iu、iw等介音,到现代汉语简化成i、u、y三个介音,简化的结果是韵母系统由中古二呼四等格局演变成了现代汉语的四呼格局,大体情况是:古代的开口一、二等韵母变成现代汉语的开口呼;合口一、二等演变成现代的合口呼;开口三、四等韵母演变成现代的齐齿呼;合口三、四等演变成现代汉语的撮口呼。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演变趋势,中间有大量的例外存在。2.韵尾简化,入声韵、-m韵韵尾消失。中古汉语的辅音韵尾有-m、-n、-三个鼻辅音韵尾与-p、-t

11、、-k三个塞音韵尾,演变到现代汉语,-p、-t、-k三个入声韵尾完全脱落,中古的入声韵与原来的阴声韵合流;中古的-m韵尾演变成-n尾,如中古汉语的咸摄与深摄是两个收-m尾的韵摄,演变到现代汉语咸摄与收-n尾的山摄合流,深摄与收-n尾的臻摄合流。3.主要元音的变化表现在元音高化以及卷舌元音的形成,er来源于中古指摄三等日母字。八、中古声调到现在的变化中古声调调类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现代汉语普通话调类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具体变化规律如下一平分阴阳:中古的平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阴平与阳平两个调类,平声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即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

12、声字,普通话中都读作阴平声(2)浊音变阳平,即声母为全浊、次浊的古平声字,普通话中都读作阳平声。如中古“通与“同本来都属平声,但“通是透母字,属清声母;“同是定母字,属浊声母,由于清浊音的影响 “同与“通的声调实际上并不完全一样,这个细微的差异逐渐显著,最后形成了两个调类:“通读阴平,“同读阳平。二全浊上声变去声:中古上声字中的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北京话中多数都读成了去声,如“舅、“皓等。北宋以后,这种变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到了现代北京话中,大局部全浊上声字都变成了去声。例如父(奉)、坐(从)、弟(定)。三入派三声:中古入声韵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其调类受声母清浊的影响也发生了分化:1全浊入声归阳平,如

13、“白、食;2次浊入声归去声,如“月、落;3声母为清音的中古入声字变化混乱,阴阳上去四声中都有清音入声派入,没有清楚的条理可循。九、中古声调的调值问题调值是指音节上下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具体可以从音高、音长、调形三方面讨论。中古声调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虽然它的具体调值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我们从古人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大致的情况:平声的调子是平直调形,调值为11或者22的低平调,音长较长;上声是上扬调形,调值为35或者24的高升调,音长较短;去声是降平调形,调值为311或422的中降调,音长较长;入声是音长极短的促调,音高难测定。十、清人上古声母研究的奉献1.古无轻唇音。

14、这是钱大昕提出的“凡轻唇之音,古皆为重唇即上古唇音无轻重之分,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读“帮滂并明,用现代汉语语音对照即上古只有b、p,没有f,今天读f的声母是中古才从b、p中分化出来的。证明材料:以“非为声符的形声字有两组,“菲匪斐绯翡等今音声母读f,“悲辈裴排徘等今音声母读b或p,用一样声符的形声字今音声母有重唇与轻唇两种读音,说明古音中二者不分。2.古无舌上音。这是钱大昕提出的,认为先秦两汉没有舌上音知彻澄,舌上音是后来从舌头音端透定中分化出来的,用现代汉语对照即今读zh、ch、sh的声母是中古才从d、t中分化演变出来。证明材料:“兆是中古澄母字,以他为声符的形声字“跳挑窕桃是定母字;“占

15、是知母字,以他为声符的形声字“站沾战是知母字,“点店玷是端母字,这样用一样声符的形声字今音声母有舌上音与舌头音两种读法,说明古音中二者不分。3.娘日归泥。这是章炳麟提出的,认为上古声母中没有娘日二母,娘日二母是从泥母分化出来的。证明材料:形声字泥屔中古在泥母,尼昵在娘母;仍扔中古在日母,乃鼐在泥母;女在泥母,如汝在日母。一样声符的形声字在中古归入泥日娘三母,说明上古娘日泥三母不分。4.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这是曾运乾提出的,认为喻母字有两个来源,喻母三等字由上古匣母分化出来,喻母四等字由上古定母分化出来,即上古没有零声母y,他一局部在上古读h,一局部读/d/。证明材料:形声字域是喻母三等字,其声

16、符或是匣母字;魂是匣母字,其声符云是喻母三等字;讳是匣母字,其声符韦是喻母三等字,这些都证明喻三归匣的论断。此外形声字与声符字代与弋、谈与炎、他与也、多与移、笛与由等,中古分别为喻母四等字与定母字,这些证明了喻四归定的论断。5.照二归精,照三归端。这是黄侃提出的,认为照系二等庄、初、崇、生四母上古音分別与精、清、从、心四母同类;照系三等照穿床审禅五母上古与端系同类。证明材料:那么中古是精母字,以那么为声符的测侧厕都是中古照系二等字;且中古是清母字,以且为声符的粗组祖徂是中古精系字,阻沮俎是中古照系二等字,这些证明了照二归精。照三归端的说法由于照三组字来源复杂,没有像照二归精一样得到普遍认同。十

17、一、李方桂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1.精组与庄组合一。精组可以拼一三四等韵,庄组可以拼二三等韵,他们都可以拼三等,而三等有rj、j两个韵头,因此就通过对韵头拟测分化声母。2.端、知、章三组合一。端知章三组在上古声母都是/t/,之后分化,端组与一四等韵相拼,知组与二三等韵相拼,章组与三等韵相拼。3.设立一套圆唇声母。有圆唇喉音hw、w及圆唇舌根音kw、khw、gw、hngw、ngw。4.清鼻音除hm外,还有hn、hng、hngw,此外还有清通音hl、h、hw。主要以谐声为理论证据,如墨以黑为谐声。十二、复辅声问题?切韵?声母与三十六字母都是单辅音声母,但现在多数学者认为上古汉语很可能是有复辅音声母存在

18、,主要理由是:1谐声材料说明上古可能有复辅音声母存在。如“路以“各字作声符,路属于来母,各属见母;廉谦用兼字作声符,廉属来母,兼属见母,谦属溪母;庞用龙作声符,龙属来母,庞属并母;丧用亡作声符,丧属心母,亡属明母。这些材料说明造字时代的汉语有Kl、Pl、Sm这样的复辅音声母存在。2读假设、又音以及古代文献中的其它注音材料也说明上古汉语可能有复辅音声母存在。“厱与“检同声符,?说文?“厱字读假设蓝,检属见母,蓝属来母。“又音就是一字多音,有许多“又音是古代复声母分化而成的,“辂字有“卢各“何格两个反切,卢属来母,何属匣母。3.异文材料、亲属语言材料也可以证明上古汉语可能有复辅音声母存在,一些与汉

19、语同源的藏语词有复辅音声母,说明与它们同源的汉语词在早期也可能是有复辅音声母的。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肯定上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主要类型有kl、pl,其他类型还没有定论。如今学界对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构造类型、复辅音声母与上古汉语语法形态的关系、复辅音声母简化的方式规律等问题都还存在分歧,需要深入的研究。十三、清人对上古韵部研究的奉献清代是上古韵部研究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的古韵学家有二三十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与江有诰等。上古韵部主要就是由他们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顾炎武:清代古音学开先河的人物,在古音学的研究中,一方面有理论的建树,另一方面有对大量材料的分

20、析,后来被学者誉为古音学的奠基者,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学五书?中。1.把古韵分为10部,奠定了上古音韵部的根底。其中歌部、阳部、耕部、蒸部4部成为定论,其余几部也都初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在顾氏分部的根底上加细加详。2.创造了借今音离合以求古音的考证方法,离析“唐韵研究古韵。他首先废弃平水韵,回到“唐韵,依照诗经押韵,把某些韵分成几个局部,然后重新与其他的韵部合并分类,既照顾了语音的系统性,又照顾了语音的历史开展。3. 改变了?广韵?的入声分配系统。最先提出以入声配阴声,提醒了上古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关系,反映了上古语音的实际。?诗经?常常有入声字跟阴声字押韵,以及一个字有去入两读的现象,顾炎

21、武从这些现象中认识到入声应该配阴声,因此在古韵十部中将入声韵与阴声韵归为一部。江永:1.确定以?诗经?为本证,其它先秦材料为旁证的选材原那么2.分古韵为十三部,分部不但基于考古,同时注重审音。 4主张入声独立,分出八个入声韵,提出“数韵共一入的理论,提醒了阴阳入三类韵母之间的关系与语音的系统性,对戴震、孔广森等人的阴阳对转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戴震:定古韵为九类二十五部,明确主张入声独立,首先设计出了阴、阳、入声韵相配的格局,后来对韵部的分类都继承了这种格局。段玉裁:系统地运用了谐声材料,分古韵为十七部,有之脂支分立、真文分立、尤侯分立几个创见。孔广森:提出了阴阳对转学说,将古韵十八局部为九类

22、,每一类中阴阳相配,即主要元音一样,另一个创见是东冬分立。清代学者对上古音韵学奉献巨大,但仍有缺憾,如没有预测音值等。十五、上古声调问题自沈约等人提出“四声说,汉语声调就成为历代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围绕上古声调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上古汉语有没有声调,如果有那么有几个调类,如果没有那么声调从什么时候如何产生的。考证上古声调,主要也是根据?诗经?的押韵,因为诗人用韵一般总是注意同声调的字相押,以求谐与。多数学者认为上古音有声调,但上古声调终究有几类说法不一。顾炎武对上古声调提出“四声一贯说,认为上古虽有四声,但每字声调并不固定,人们在诵读诗歌时可以临时改变韵脚字的声调以求相协。但上古韵文中的韵脚字

23、,其声调在中古看来不一样,并非意味着在上古也不一样,很可能在上古它们本来就属于同一声调的押韵,因此这种说法存在问题。段玉裁主张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去声是在汉晋时代由上、入声转来。这种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段玉裁以前的古音学家们都还围绕传统四声在分析推测,没有能打破传统声调的平、上、去、入格局而对上古声调系统有新的提法,而段玉裁的新观点新提法反映了清人对上古声调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后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上古声调开了先河。但此观点仍缺乏充分的论证。黄侃提出古无上声说,并赞成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由此得出了古无上去,只有平入的结论。但这种说法实际上否认了上古有声调。因因为平入的差別可以看

24、成是有无塞音韵尾或塞音韵尾清浊的不同,并不就是调值的差別。因此黄侃上古只有平入两声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另外还有王国维五声说、王力舒促长短说等,由于反映上古声调系统的文献资料不充分,研究方法也还停留在原来的尺度上,对上古声调系统的研究至今没有定论。从亲属语言来看,与汉语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如羌语至今没有声调,古代藏语、缅语也没有声调,藏缅语言声调的形成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辨义功能由弱到强的过程。由此可以设想,汉语与之类似,其声调也是后起的。汉语声调形成大约经历了以音色、音高、音长区别意义的开展过程,直至声调最终形成。中外学者在讨论汉语声调起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在学术界较有影响的是“汉语声调源于韵尾说,即早期汉语不是靠音高,而是靠辅音韵尾来区别意义的,音节的上下是韵尾的伴随特征,后来韵尾简化消失,音节原来的次余特征音高作为韵尾消失后的补偿手段成为具有辨义功能的声调。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声调,但汉语声调的产生应早于这个时期,具体时代仍无定论。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