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pdf(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和掌握会计等式的原理和内容;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需要通过账户进行会计核算;了解复式记账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了解和掌握试算平衡的原理和内容。第一节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一、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成若干个要素,统称为会计要素。之所以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基本分类是由于会计对象比较抽象,要从整体上把握会计的内容,只有对会计对象进行恰当的分解,形成基本的、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几个部分,才能从质和量上准确地用文字与金额描述会
2、计对象,了解资金运动的变化及其价值增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将企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这六大要素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另一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要素会在利润表中列示。(一)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1、资产的特征从资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资产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
3、项则不形成资产。如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5 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行为要在12 月份才发生,则企业不能在5 月份就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第二,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即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租入企业对其不具有所有权,但该资产的全部风险和收益都已转嫁给了租入企业,在租入企业对该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企业应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己的资产入账。第三,资产一定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即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具有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它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
4、济利益。比如某企业某车间有两台设备,设备 A 型号较老,企业自从购入新的B设备后,A 设备就一直闲置未用;作为A 设备的替代品,B 设备目前承担该车间的全部生产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A 设备就不应该继续被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因它长期闲置,不再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确认条件以上是符合资产定义的经济资源的特征,但对于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点才能被确认为企业的资产:(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如企业于某日销售商品一批,收到购货单位签发并将在2 个月后承兑的,金额为 10 000 元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由于该张商业
5、承兑汇票在未来能够给该企业带来确定金额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它应该属于A 公司的资产。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照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可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是流动资产。正常营业周期通常是指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向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转变的期间。就企业而言,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但也存在长于一年的情况,如飞机或轮船等制造商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飞机和轮船,往往超过一年才能变现出售。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的,以一年作为一个正常营业周期。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
6、,下同)变现;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除符合流动资产条件以外的资产,都属于非流动资产,包括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商誉等。(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1、负债的特征从负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负债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负债必须是
7、由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也就是说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负债,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实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如企业未来的业务计划就不能确认为负债。第二,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法定义务是指企业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所形成的负债,比如根据借款合同形成的负债。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习惯、对客户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义务所形成的负债。如售后保修服务可以认为是一项负债,通常称之为或有负债。第三,义务的履行必须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2、负债的确认条件对于符合负债定义的项目,必须同时
8、符合以下两点才能被确认为企业的负债:(1)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已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如企业于某日购买3 000 元的原材料用于产品生产,经与供应商协商,货款将于下月支付。因该项业务导致企业下月经济利益流出,且该经济利益流出能可靠计量,为 3 000 元,应属于企业的负债。3、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3)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
9、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权益的特征主要有:(1)企业的所有者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所有者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可供企业长期使用,其出资额在企业依法登记后,不得随意抽回。(2)所有者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是企业清偿债务的物质保证。(3)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享有获取企业
10、利润的权利,但与此同时,也以出资额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的金额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留存收益是企业从逐年实现的净利润中形成的企业
11、内部尚未使用或分配的利润。3、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主体,股份制企业称其为“股本”;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资本或资产,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主要包括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两大类;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等;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尚未分配的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专栏 2-1:利得和损失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20
12、06)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则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利得和损失通常是在偶发的经济业务中产生,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获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支出。因此,利得和损失不能视同为收入和费用。另外,由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2006)可知,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类,其一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二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前者,如企业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指市场上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和自愿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
13、部分就属于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若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则属于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后者,如企业从政府无偿获得的货币或非货币型态的政府补助就属于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而企业在社会公益性救济性活动中所作的捐赠则属于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1、收入的特征从收入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收入的三个特征:第一,收入应该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
14、产生的。如工业企业的收入应该是从其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工业性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处置固定资产等特殊的非正常活动中产生的。第二,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也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企业日常活动的营业收入总是产生于企业持续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其实质是净资产的增加。企业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资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由于代收款项既不增加所有者权益,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因而自然也就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第三,收入的增加应当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
15、合收入的定义,不应该确认为收入。比如企业向银行借入一笔贷款,虽然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该利益的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义务,所以对于因借入款项导致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该将其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2、收入的确认条件对于符合收入定义的项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才能予以确认:(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经济利益不可能流入企业,或者流入企业的可能性小于不能流入企业的可能性,则收入不能加以确认。(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可靠地计量。如某企业某日销售商品一批,售价30 000 元,货物已
16、经发出,款项与客户约定下月支付。在这笔业务中,能够被可靠计量的30 000 元的利益会于下月流入企业,该流入会导致企业资产(银行存款)的增加,所以我们可以在销售时把这 30 000 元确认为收入。3、收入的分类收入按照来源渠道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营业活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在主营业务之外不独立核算的或附营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的材料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等。(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
17、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1、费用的特征从费用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费用的三大特征。第一,费用应该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工业企业从事原材料采购活动、金融企业从事存贷款业务、服务性企业从事服务业务等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都属于费用。而有些交易或事项虽然也能使企业发生经济利益的流出,但由于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所以其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属于费用,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计入损失。第二,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
18、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费用的发生通常会引起资产的减少,如生产过程中消耗原材料;费用的发生也会引起负债的增加,如发生的应付而未付的工资、水电费等;有些费用的发生会同时引起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如在购买原材料时支付一部分款项而一部分欠付。可见,费用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经济利益的流出。第三,费用的发生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一般而言,企业的资金流入会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如销售商品获得收入款;相反,资金流出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即形成企业的费用,如支付企业本月的水电费。然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项目并不一定是费用,必须要同时符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条件。如企业用 1
19、00 万元银行存款购买生产用的原材料,该购买行为尽管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了100 万元,但并未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而是使企业增加了另外一项资产,因此,不应该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确认为费用。另一方面,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项目也并不一定就是费用,如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虽然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会减少所有者权益,但其不属于企业的费用。2、费用的确认条件对于符合费用定义的项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才能予以确认:(1)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2)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可靠地计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
20、、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3、费用的分类从广义上讲,费用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是指能予以对象化为产品成本的那部分费用,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费用虽已发生,但这部分费用的价值可以转移到新的产品,则这部分费用就成为生产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不能予以对象化为产品成本的支出,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费用真正耗费掉了,且无法将其价值转移到新产
21、品中,这部分费用就是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通常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等作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等的重要参考指标。1、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如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可见,利润往往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如企业当年实现了
22、30 万元的利润,会使得企业当年增加30 万元的所有者权益;但并非所有能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项目都是利润,如某投资者对企业追加投资100万元,这笔业务虽然也使得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但并不是利润。2、利润的计量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用公式表示如下: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二、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公式。(一)静态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用来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等式,其关系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如何理解这一等式?我们不妨
23、从创建一个企业谈起。企业要成立,首先要筹集到资金,然后用筹集到的资金准备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一些资产。这些资产分布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表现为不同的资金占用形态,如货币资金、原材料、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而筹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所有者和债权人,他们投入资金后就会对企业拥有一种要求权,我们称之为权益。所有者投入资金就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投入资金就形成企业的债权人权益。例 2-1:某企业于年 1 月 1 日正式成立,资金全部到位。其中投资者甲投入货币资金 20 万元以及价值 10 万元的设备;投资者乙投入货币资金10 万元以及价值 20 万元的办公用房;另外企业从银行借入40万元的五年期借
24、款。则该企业在成立当天的资产为:货币资金70 万元设备 10 万元办公用房 20 万元100 万元;所有者权益为:甲投资者 30 万元乙投资者 30 万元 60 万元;负债为:银行的长期借款40 万元。显然:资产 100 万元负债 40 万元所有者权益 60 万元因此,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资金运动的两个方面: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金来源,两者必然相等。从数量上看,拥有一定的资产,就必然拥有对该资产的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和权益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资产总额必然等于权益总额,即资产权益,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负债)。所以就有上述
25、所表示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称之为静态会计等式。上述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在整个会计核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动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是用来反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等式,其关系式为:收入费用利润如何理解这一等式?接着上面的分析,假设企业成立后即进入正常营业。随经营活动展开,企业会取得各项收入,同时也必然会发生相关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即为企业的利润。承例 2-1 的资料:该企业在成立后的一年内实现了各种收入100
26、 万元,又发生了各种费用 60 万元,则企业该年度的利润为100 万元 60万元 40 万元。显然这一等式反映的是一段时期内(一般为一个会计期间)利润的形成情况,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形式,所以我们称之为动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是利润表的编制基础。(三)综合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是用来反映全部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等式,其关系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会计等式。在任何一个会计期间的起始时刻,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会发生各种费用,并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同时,企业还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收入,并由此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
27、少;当然企业也可能因接受追加投资而使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可见,在整个会计期间,各个会计要素都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至会计期末,当企业取得了经营成果,形成了净利润,企业的总资产和总权益比期初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增加了一个量,这个增长的量就是本期取得的净利润(如为亏损则为减少量)。假设会计期内负债总额不变,也没有追加或减少投资,则会计期末会计等式为:期末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也就是:期末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在上述等式中,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归投资者所拥有,因此,净利润可并入所有者权益之中,于是综合的会计等式又回归原有的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只是等式两端各要素的
28、金额发生了变化。承前例:在企业实现了40 万元的利润后,年底企业的会计等式为:资产 140 万元负债 40 万元期初所有者权益60 万元利润 40 万元变形后:资产 140 万元负债 40 万元所有者权益100 万元显然,这一会计等式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从某一时刻看,可看到资金的静态运动规律;从某一时期看,则可看出资金的动态运动规律。因这一会计等式是能够综合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会计等式,故称之为综合会计等式。(四)会计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在经济社会中,企业每天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业务,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只有会计事项才需要由会计人员对其进行会计处理。所谓会计
29、事项,是指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如某企业召开工作会议,这一业务并不是会计事项,因它未引起任何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但若因会议需要而用库存现金200 元购买了水果和点心,则这笔业务就是会计事项了,因为它导致资产的减少和费用的增加。在会计实务和理论教学中,实际上我们经常把“会计事项”和“经济业务”作为同义语。虽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会计事项,但不管发生何种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1、只涉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关的业务,我们可以把这些业务归纳为如下表2-1 的 9种类型。
30、其中,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静态会计等式的平衡。现举例说明如下:表 2-1 各种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编号类型描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资产与负债同增增加增加2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增加增加3 资产与负债同减减少减少4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减少减少5 资产一增一减增加、减少6 负债一增一减增加、减少7 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增加、减少8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增加减少9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减一增减少增加例 2-2:Z 企业在年 1 月 1 日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如表2-2 所示:表 2-2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1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15 000
31、 短期借款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8 000 存货18 000 长期借款15000 流动资产合计43 000 负债合计33 000 固定资产40 000 实收资本35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50 000 资产合计83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83 000 从表 2-2 中,可知 Z 企业在年 1 月 1 日的资产总额为83 000 元,分别由货币资金 15 000元、应收账款 10 000元、存货 18 000元和固定资产 40 000元构成;权益总额也为83 000 元,分别由短期借款10 000 元、应付账款 8 000 元、长期借款 15
32、000元、实收资本 35 000元和未分配利润 15 000元构成。很显然,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保持平衡,这就是A 企业年初静态会计等式的平衡。假设 Z 企业该年 1 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业务 1:1 月 3 日,购入原材料,价款共计5 000 元,款项尚未支付。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原材料和应付账款同时增加5 000元。这笔业务属于表2-1 中的第一类业务,会计等式左右两边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增加,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 2-3:表 2-3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3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15 000 短期借款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
33、8 000+5 000 存货18000+5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48 000 负债合计38 000 固定资产40 000 实收资本35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50 000 资产合计88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88 000 业务 2:1 月 6 日,投资者甲给 Z 企业投入 50 000元,存入银行。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资产方面的货币资金增加50 000元;投资者甲投入 50 000元资本,意味着甲投资者对Z 企业拥有 50 000 元的权益,所以企业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实收资本同时增加 50 000元。这笔业务属于表 2-1 中的第二类业务,会计
34、等式左右两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2-4:表 2-4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6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15 000+50 000 短期借款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13 00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98 000 负债合计38 000 固定资产40 000 实收资本35 000+50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100 000 资产合计138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38 000 业务 3:1 月 10 日,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8 000 元。这笔经济业
35、务的发生使资产方面的货币资金减少了8 000元;由于归还了应付账款,所以使得负债方面的应付账款减少了8 000 元。这笔业务属于表2-1 中的第三类业务,会计等式左右两边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表2-5:表 2-5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10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65 000-8 000 短期借款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13 000-8 00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90 000 负债合计30 000 固定资产40 000 实收资本85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10
36、0 000 资产合计13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30 000 业务 4:1 月 16 日,Z 企业的投资者乙撤回投资10 000元,企业用银行存款予以支付。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资产方面的货币资金减少了10 000 元;同时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也同时减少了10 000元。这笔业务属于表 2-1 中的第四类业务,会计等式左右两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 2-6:表 2-6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16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57 000-10 000 短期借款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5 000 存货2
37、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80 000 负债合计30 000 固定资产40 000 实收资本85 000-10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90 000 资产合计12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20 000 业务 5:1 月 21 日,用银行存款购买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共计10 000元。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方面的货币资金这一项目减少了10 000元;而资产方面的另一项目固定资产增加了10 000 元,资产总额保持不变。这笔业务属于表 2-1 中的第五类业务,会计等式左边资产中一个项目增加而另一个项目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
38、下表2-7:表 2-7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21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47 000-10 000 短期借款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5 00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70 000 负债合计30 000 固定资产40 000+10 000 实收资本75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90 000 资产合计12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20 000 业务 6:1 月 23日,企业向工商银行借入期限为6 个月的短期借款 5 000 元,直接用于偿还应付账款。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负债方面的短期
39、借款增加5 000 元;同时使得负债方面的应付账款减少了5 000 元。这笔业务属于2-1 表中的第六类业务,会计等式右边负债中一个项目减少而另一个项目等额增加,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2-8:表 2-8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23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37 000 短期借款10 000+5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5 000-5 00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70 000 负债合计30 000 固定资产50 000 实收资本75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90 000 资产合计120 000
4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20 000 业务 7:1月 25 日,企业实行分红方案,从本年利润中给投资者送5 000 元的红股。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会计等式右边一项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减少了 5 000 元;而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了5 000元。这笔业务属于 2-1 表中的第七类业务,会计等式右边所有者权益中一个项目减少而另一个项目等额增加,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2-9:表 2-9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25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37 000 短期借款15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
41、计70 000 负债合计30 000 固定资产50 000 实收资本75 000+5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90 000 资产合计12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20 000 业务 8:1月 26 日,Z 企业宣告在未来一个月内发放现金股利5 000 元。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会计等式右边负债中应付股利增加了5 000元;等式右边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也减少了5 000 元。这笔业务属于2-1 表中的第八类业务,会计等式右边负债增加,而所有者权益等额地减少,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 2-10:表 2-10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26 日单
42、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37 000 短期借款15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股利0+5 00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70 000 负债合计35 000 固定资产50 000 实收资本80 000 未分配利润10 000-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85 000 资产合计12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20 000 业务 9:1 月 31 日,投资者甲替 Z 企业偿还短期借款10 000 元,作为对企业投资的增加。这笔业务的发生使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实收资本增加了10 000元;而负债方面的短期借款减少了10 000元。这笔业务属于表2
43、-1 中的第九类业务,会计等式右边负债减少,同时会计等式右边的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2-11:表 2-11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31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37 000 短期借款15 000-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股利5 00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70 000 负债合计25 000 固定资产50 000 实收资本80 000+10 000 未分配利润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95 000 资产合计12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20 000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生产经
44、营活动中发生的只涉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2、涉及收入和费用的经济业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了只涉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还存在许多涉及收入和费用的经济业务。同样的,这些经济业务的发生也都不会破坏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平衡,且最终依旧会保持静态会计等式的平衡。承例 2-2 资料,假设在上述业务3 和业务 4 之间穿插了如下两笔涉及收入和费用的业务:业务 10:1 月 12日,Z 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40 000 元已经收到并存入银行。这笔业务的发生使得综合会计等式左边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增加了40 00
45、0元;同时使等式右边收入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40 000 元,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 2-12(接表 2-5):表 2-12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12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57 000+40 000 短期借款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5 00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130 000 负债合计30 000 固定资产40 000 主营业务收入0+40 000 实收资本85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100 000 等式左边合计170 000 等式右边合计170 000 业务 11:1 月
46、 13日,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销售产品的运输费用4 000元。为了分析方便,我们不妨把综合会计等式进行变形,变形后的综合会计等式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所以这笔业务的发生使得上述会计等式左边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减少了4 000元;同时使得等式左边费用中的销售费用增加了4 000元,会计等式仍然保持平衡。见下表 2-13:表 2-13 Z 企业资产负债表年 1 月 13 日单位:元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货币资金97 000-4 000 短期借款10 000 应收账款10 000 应付账款5 000 存货23 000 长期借款15 000 流动资产合计126 000 负债合计30 0
47、00 固定资产40 000 主营业务收入40 000 销售费用0+4 000 实收资本85 000 未分配利润15 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100 000 合计170 000 合计170 000 综上所述,企业发生的任何会计事项,不管它涉及哪个会计要素,最终都不会破坏企业会计等式的平衡。另外,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既不受任何会计事项的影响,也不受企业类型、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为此,会计等式通常也被称为会计恒等式。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设置的作用(一)会计科目的概念由第一节可知,会计对象被按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要素。但这样的分类比较粗糙,还
48、不能完整、系统、分类地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所以应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科学地进行再分类。如就资产要素而言,企业中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很多:企业存在银行的款项、企业购入的准备投入生产的材料、生产用的设备、出纳手中的库存现金等,显然它们都属于资产,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又如企业欠销货方的货款和向银行借入的款项同属于负债,但它们的经济内容不同,来源渠道也不同,前者是在赊购或结算中形成的;而后者则是向银行举债形成的。所以在会计核算时需要对这些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分别核算,需要用不同的名称来区别这些不同类别的项目,而这些不同的名称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会计科目。可见,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所作的
49、进一步分类,在整个会计课程的学习中也离不开会计科目的运用。其实,我们在前面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已经不自觉地用到了部分会计科目的名称,如资产类会计科目: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等;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负债类会计科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收入类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收入等;费用类会计科目:销售费用等。为了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会计要素比喻为会计王国的六大家族,则会计科目就是六大家族中的百家姓。假如我们把会计要素分得更细更为具体,每一具体的类别给予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
50、发生情况及由此引起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每个会计主体成立后,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前必须先设置会计科目。这犹如每个婴儿出生后首先得有个名字一样。(二)会计科目的作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主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制定。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将复杂众多的经济业务加以科学分类,转变为有规律的经济信息,为以后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奠定基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统一的会计信息创造条件。具体而言,会计科目有如下作用:1、会计科目是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科目作为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