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的诗赏析5篇_杨炯代表作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炯的诗赏析5篇_杨炯代表作鉴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杨炯的诗赏析5篇_杨炯代表作鉴赏 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杨炯反对宫体诗风,主见“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杨炯的诗赏析,来观赏一下吧。 从军行 朝代:唐朝|作者: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古诗简介 从军行是初唐诗人杨炯边塞诗的代表作,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实际为一首五言律诗,反映从军的辛苦。 翻译/译文
2、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安静。 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 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 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注释 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 3.西京:长安。 4.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5.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6.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7.凋:原意指草木枯败
3、凋零,此指失去了艳丽的色调 8.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战城南 朝代:唐朝|作者: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古诗简介 战城南是出于全唐诗:卷50_13,创作于初唐,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杨炯。诗中的主子公在叙述斗争时,豪情满怀,信念百倍,充溢了成功的希望,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翻译/译文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斗争,有很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安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安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
4、呢?” 澄澈透亮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人们连南北也分不清了。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 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 郭:外城。野死:战死荒野。 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豪:通“号”,大声喊叫。 激激:澄澈的样子。冥冥:深暗的样子。 枭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驽(n)马:劣马,此诗中指乏累的马。 夜送赵纵 朝代:唐朝|作者: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
5、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气魄宏大。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众所周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珍宝和氏璧比方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方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著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特别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愿,委婉地赞扬挚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原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
6、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福。诗人构思奇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想,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也许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怜悯、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
7、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挚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挚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躲避现实的心情。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显明可感。深化浅出,比方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这首诗详细创作时间已无法考证,从题目可知,这是诗人在某个夜晚送别友人赵纵去赵州而作的。 巫峡 朝代:唐朝|作者:杨炯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
8、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经巫峡时。诗人此次由太子詹事司直光崇文馆学士调出为梓州司法参军,是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带有贬谪的性质,因此心境郁悒,沿途写下的几首山水诗都有愁闷不平之气,而本诗是较典型地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敏捷动的一篇。 全诗十六句,分为两部分,前八句写所见,后八句写所思。首四句总写巫峡的气概,先化用古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盛弘之荆州记)之意,叙述
9、巫峡之长,然后通过对悬崖峭壁的描绘衬托巫峡之险:岩峦重叠一望无际,层层壁立的峭崖上摩云霄(苍苍,天色,出庄子)。三四两句用平视和仰视的角度呈现了巫峡的幽深窅远和两岸峭壁的险峻。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曾这样描写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杨炯这里明显是受其影响的,但诗人并没停留在这一般的描绘上,从第五句起先,诗人对巫峡的险状进行了详细刻划。“绝壁横天险”四句应是写一处详细的险要,它横立江中,上面长满青苔,就是在夜里也看得很清晰。下面流急浪险,哪怕没风也波涛喷激,令人心惊。这是诗人夜中乘舟途经、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看来诗人不知其地名。难以
10、称名指实,但这么一来,就使得它由实变虚,部分地超脱了现实,带上一种象征意义与诗人的境遇相衬托,成为仕途凶险的象征。 诗人遭到政治上的打击,远贬殊方。此刻面对巫峡风波之险,自然就联想到仕途的凶险莫测,于是一连串的感受油然而生。从第九句起先,诗转入后半部的心情抒写,与前面的景物描绘构成对称的格局。“忠信”四句承上用比方表达自己的信念:只要自己光明正大,恪守着以忠事君、以信处世的准则,象这样泛舟历险又有什么可忧惧?“砥柱”在河南三门峡,俗称三门山,黄河分流包山而过,是水流极险急之处。“吕梁”即吕梁山,在山西省西部,相传大禹治水曾闢吕梁洪通黄河。“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两句一言其险,一言其远,泛言可
11、以行于四方,化险为夷。诗人由行舟所历的天险联想到宦途所遭人祸,就信笔借行舟为喻,表达自己坚决的信念。虚实之间,过渡奇妙自然,了无痕迹。至此为止,诗中的情调始终是开朗自信的,前途充溢了希望。然而诗人终归身处逆境,当走上贬谪之途的此际,怎么可能没有一丝伤感呢,尤其是自己遭贬纯属无故株及,自不免怨愤不平。“美人”两句就表达了这种心情。古诗中美人常用来比方志向或君主、友人,这里是比方君王,而以灵芝自喻,两句意思说自己远离朝廷,空有忠贞和才能不能进用、报效。托词虽婉,心情却颇为激切,诗人对自己忠而见疏、怀才不用的遭际深觉不平,可是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情下,听到峡中凄厉哀绝的猿啸,他不由得一阵伤感,潸然泪
12、下了。水经注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在这里将典故与现实、环境与心情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情景交融、联想丰富的艺术境界,读来令人对作者的遭受产生深深的怜悯。 写山水而寄予自己的情思,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特色。在这样的山水诗中,山水景物不再是单纯的欣赏对象。而成为与作者的心境相感发相衬托的表现媒介。作者寄意于山水,是为了抒发情感,因此,诗中的景物描绘有时就不那么刻意求工。杨炯这首诗就是如此,它写景雄浑开阔而不求工细,为主体的情感活动构成了恰当的背景。 梅花落 朝代:唐朝|作者:杨炯 窗外一株梅,寒
13、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译文 庭院中有许很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牢固。其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牢固,不畏寒冷。 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抓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霜华:即前句 "霜中能作花" 的简称。 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实力,借喻反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杨炯的诗赏析5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