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兴趣特长培训教案本(校级)(共2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744566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兴趣特长培训教案本(校级)(共2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兴趣特长培训教案本(校级)(共2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兴趣特长培训教案本(校级)(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兴趣特长培训教案本(校级)(共23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泗阳县八集乡小学班级社团活动教案本 组 别 五年级 数学王国 活动地点 五(1)班教室 一、学期培训目标及方法:学期培训目标及方法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

2、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准备采取的教学步骤及措施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2、精心

3、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二、活动安排:活 动 内 容1一行程问题(一)2流水行船3行程问题( 二)4盈亏问题5加法原理6还原问题7智取火柴8逻辑问题9抽屉原理10高斯求和11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12定义新运算13奇偶性14列方程解应用题151617181920四、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一行程问题(一)活动过程例1 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115秒。已知

4、每辆车长5米,两车间隔10米。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分析与解:求车队有多少辆车,需要先求出车队的长度,而车队的长度等于车队115秒行的路程减去大桥的长度。由“路程=时间速度”可求出车队115秒行的路程为4115=460(米)。故车队长度为460-200=260(米)。再由植树问题可得车队共有车(260-5)(5+10)+1=18(辆)。例2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分析与解:这道题没有出发时间,没有甲、乙两地的距离,也就是说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路程,似乎无法求速度。这就需要通

5、过已知条件,求出时间和路程。练习:1.划船比赛前讨论了两个比赛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在比赛中分别以2.5米/秒和3.5米/秒的速度各划行赛程的一半;第二个方案是在比赛中分别以2.5米/秒和3.5米/秒的速度各划行比赛时间的一半。这两个方案哪个好?2.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爬行,如果它在三条边上每分钟分别爬行50,20,40厘米,那么蚂蚁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活动内容流水行船活动过程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此处的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分别指船在静水中、船顺流、船逆流的速度

6、。例6 两个码头相距418千米,汽艇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11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19时。求这条河的水流速度。解: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41811-41819)2=(38-22)2=8(千米/时)答: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8千米/时。练习:1.小燕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钟。若往返都步行,则全程需要70分钟。求往返都骑车需要多少时间。2.已知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3.某人要到60千米外的农场去,开始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后来有辆速度为18千米/时的拖拉机

7、把他送到了农场,总共用了5.5时。问:他步行了多远?活动内容行程问题( 二)活动过程本讲重点讲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表现为:在实际问题中,总是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两个,求另一个。例1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3时,甲车到达B地。求A,B两地的距离。分析与解:先画示意图如下:图中C点为相遇地点。因为从C点到B点,甲车行3时,所以C,B两地的距离为403=120(千米)。这120千米乙车行了12060=2(时),说明相遇时两车已各行驶了2时,所以A,B两地的距离是(40+60)2=200(千米)

8、。例2小明每天早晨按时从家出发上学,李大爷每天早晨也定时出门散步,两人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60米,李大爷每分钟行40米,他们每天都在同一时刻相遇。有一天小明提前出门,因此比平时早9分钟与李大爷相遇,这天小明比平时提前多少分钟出门?分析与解:因为提前9分钟相遇,说明李大爷出门时,小明已经比平时多走了两人9分钟合走的路,即多走了(60+40)9=900(米),所以小明比平时早出门90060=15(分)。例3小刚在铁路旁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他散步的速度是2米/秒,这时迎面开来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他身旁共用18秒。已知火车全长342米,求火车的速度。活动内容盈亏问题活动过程人们在分东西的

9、时候,经常会遇到剩余(盈)或不足(亏),根据分东西过程中的盈或亏所编成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例1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9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多少粒糖?分析: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朋友的人数与糖的粒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就少6粒,两种不同的方案一多一少相差9615(粒)。相差的原因在于两种方案的分配数不同,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每人相差1粒,多少人相差15粒呢?由此求出小朋友的人数为15115(人),糖果的粒数为415969(粒)。解:(96)(5-4

10、)15(人), 415969(粒)。答:有15个小朋友,分69粒糖。例2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3粒则剩2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粒糖果?分析:本题与例1基本相同,例1中两次分配数之差是5-4=1(粒),本题中两次分配数之差是5-32(粒)。例1中,两种分配方案的盈数与亏数之和为9615(粒),本题中,两种分配方案的盈数与亏数之和为26=8(粒)。仿照例1的解法即可。解:(62)(42)4(人),34214(粒)。答:有4个小朋友,14粒糖果。活动内容加法原理活动过程例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3班,轮船有2班。问

11、: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分析与解:一天中乘坐火车有4种走法,乘坐汽车有3种走法,乘坐轮船有2种走法,所以一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32=9(种)不同走法。例2旗杆上最多可以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色、蓝色和黄色的信号旗各一面,如果用挂信号旗表示信号,最多能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分析与解:根据挂信号旗的面数可以将信号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只挂一面信号旗,有红、黄、蓝3种;第二类是挂两面信号旗,有红黄、红蓝、黄蓝、黄红、蓝红、蓝黄6种。所以一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信号36=9(种)。以上两例利用的数学思想就是加法原理。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

12、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 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是两个重要而常用的计数法则,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乘法原理是把一件事分几步完成,这几步缺一不可,所以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的乘积;加法原理是把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所以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之和。活动内容还原问题活动过程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人有多少岁呢?解这个题目要从所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给条件一步

13、步倒着推算,同学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的年龄是(1001015)41288(岁)。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对于有些问题,当顺着题目条件的叙述去寻找解法时,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改变思考顺序,从问题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思考,一步一步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除的用乘,那么问题便容易解决。这种解题方法叫做还原法或逆推法,用还原法解题的问题叫做还原问题。例1有一个数,把它乘以4以后减去46,再把所得的差除以3,然后减去10,最后得4。问:这个数是几?分析:这个问题是由(446)3104,求出。我们倒着看,如果除以3以后不减去10,那么商应该是41014;如果在减去46

14、以后不除以3,那么差该是14342;可知这个数乘以4后的积为424688,因此这个数是884=22。解:(410)346422。答:这个数是22。例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和”是123。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活动内容智取火柴活动过程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例1桌子上放着60根火柴,甲、乙二人轮流每次取走13根。规定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如果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分析与解:本题采用逆推法分析。获胜

15、方在最后一次取走最后一根;往前逆推,在倒数第二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4根,此时无论对方取1,2或3根,获胜方都可以取走最后一根;再往前逆推,获胜方要想留给对方4根,在倒数第三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8根由此可知,获胜方只要每次留给对方的都是4的倍数根,则必胜。现在桌上有60根火柴,甲先取,不可能留给乙4的倍数根,而甲每次取完后,乙再取都可以留给甲4的倍数根,所以在双方都采用最佳策略的情况下,乙必胜。在例1中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对方4的倍数根,而不是5的倍数根或其它倍数根呢?关键在于规定每次只能取13根,134,在两人紧接着的两次取火柴中,后取的总能保证两人取的总数是4。利用这一特点,就能分析出谁采用最佳

16、方法必胜,最佳方法是什么。由此出发,对于例1的各种变化,都能分析出谁能获胜及获胜的方法。例2在例1中将“每次取走13根”改为“每次取走16根”,其余不变,情形会怎样?分析与解:由例1的分析知,只要始终留给对方(1+6=)7的倍数根火柴,就一定获胜。因为60784,所以只要甲第一次取走4根,剩下56根火柴是7的倍数,以后总留给乙7的倍数根火柴,甲必胜。活动内容逻辑问题活动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常常要求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和推理,而不是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就叫做逻辑推理问题,简称逻辑问题。这类题目与我们学过的数学题目有很大不同,题中往往没有数字和图形,也不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计算方

17、法,而是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推理,得到答案。例1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分析与解: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李不是教师,小王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由此得到左下表。表格中打“”表示肯定,打“”表示否定。例1中采用列表法,使得各种关系更明确。为了讲解清楚,例题中画了几个表,实际解题时,不用画这么多表,只在一个表中先后画出各种关系即可。例2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第二盘:李强

18、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分析与解:因为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题目条件表明:刘刚与小丽、李强与小英、李强与小红都不是兄妹。由第二盘看出,小红不是马辉的妹妹。刘刚与小红、马辉与小英、李强与小丽分别是兄妹。活动内容抽屉原理活动时间4.17活动过程如果将5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中去,那么不管怎么放,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的苹果不少于2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中放的苹果都少于2个,即放1个或不放,那么3个抽屉中放的苹果的总数将少于或等于3,这与有5个苹果的已知条件相矛盾,因此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的苹果不少于2个。同样,有5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里,那么一定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19、。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所体现的数学原理就是“抽屉原理”,也叫“鸽笼原理”。抽屉原理1:将多于n件的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说明这个原理是不难的。假定这n个抽屉中,每一个抽屉内的物品都不到2件,那么每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或者是一件,或者没有。这样,n个抽屉中所放物品的总数就不会超过n件,这与有多于n件物品的假设相矛盾,所以前面假定“这n个抽屉中,每一个抽屉内的物品都不到2件”不能成立,从而抽屉原理1成立。从最不利原则也可以说明抽屉原理1。为了使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最不利的情况就是n个抽屉中每个都放入1件物品,共放入n件物品,此时再放入1件物品,无论放入哪个抽屉

20、,都至少有1个抽屉不少于2件物品。这就说明了抽屉原理1。例1某幼儿园有367名1996年出生的小朋友,是否有生日相同的小朋友?效果或反思 简单的题型可以理解,但不能灵活应用。活动内容高斯求和活动时间4.19活动过程例1 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例2 11121331?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原式=(11

21、+31)212=441。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例3 371199?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项数=(993)4125,原式=(399)2521275。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解:末项=253(40-1)142,和=(25142)4023340。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效果或反思 学生原来对高斯求和有所了解,经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的更透彻了。活

22、动内容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活动时间4.24活动过程例1 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分析: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多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解:有兔(44-216)(4-2)=6(只),有鸡16-610(只)。答:有6只兔,10只鸡。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16只都是兔子,那么就应该有41664(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

23、比假设的情况少了644420(只)脚,这是因为把鸡当作兔了。我们以鸡去换兔,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减少了4-22(只)。因此只要算出20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有鸡(416-44)(4-2)=10(只),有兔16106(只)。由例1看出,解答鸡兔同笼问题通常采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也可以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因此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例2 100个和尚140个馍,大和尚1人分3个馍,小和尚1人分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本题由中国古算名题“百僧分馍问题”演变而得。如果将大和尚、小和尚分别看作鸡和兔,馍看作腿,那么就成了鸡兔同笼问题,可

24、以用假设法来解。效果或反思 同学们能够利用假设法来解这类题目。活动内容定义新运算活动时间426活动过程例1 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求12*4的值。分析与解: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要求,直接代入后用四则运算即可。12*4=124-12-4=48-12-4=32。根据以上的规定,求106的值。3,x=2,求x的值。分析与解:按照定义的运算,=2,x=6。由上面三例看出,定义新运算通常是用某些特殊符号表示特定的运算意义。新运算使用的符号应避免使用课本上明确定义或已经约定俗成的符号,如+,-,等,以防止发生混淆,而表示新运算的运算意义部分,应使用通常的四则运算符号。如例1

25、中,a*b=ab-a-b,新运算符号使用“*”,而等号右边新运算的意义则用四则运算来表示。分析与解:按新运算的定义,符号“”表示求两个数的平均数。四则运算中的意义相同,即先进行小括号中的运算,再进行小括号外面的运算。按通常的规则从左至右进行运算。例5已知ab=(a+b)-(a-b),求92的值。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把a=9,b=2代入新运算式,即可算出结果。但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法则,我们可以先把新运算“”化简,再求结果。效果或反思 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类题目,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活动内容奇偶性活动时间5.3活动过程例1下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1+2+3+4+1997+1998。分析与解:本

26、题当然可以先求出算式的和,再来判断这个和的奇偶性。但如果能不计算,直接分析判断出和的奇偶性,那么解法将更加简洁。根据奇偶数的性质(2),和的奇偶性只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与加数中的偶数无关。11998中共有999个奇数,999是奇数,奇数个奇数之和是奇数。所以,本题要求的和是奇数。例2 能否在下式的中填上“+”或“-”,使得等式成立?123456789=66。分析与解:等号左端共有9个数参加加、减运算,其中有5个奇数,4个偶数。5个奇数的和或差仍是奇数,4个偶数的和或差仍是偶数,因为“奇数+偶数=奇数”,所以题目的要求做不到。例3 任意给出一个五位数,将组成这个五位数的5个数码的顺序任意改变

27、,得到一个新的五位数。那么,这两个五位数的和能不能等于99999?分析与解:假设这两个五位数的和等于99999,则有下式:其中组成两个加数的5个数码完全相同。因为两个个位数相加,和不会大于 9+9=18,竖式中和的个位数是9,所以个位相加没有向上进位,即两个个位数之和等于9。同理,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数字的和也都等于9。所以组成两个加数的10个数码之和等于 9+9+9+9+9=45,是奇数。效果或反思 本课知识刚好和教材的知识配套,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活动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活动时间5.8活动过程例1商店有胶鞋、布鞋共46双,胶鞋每双7.5元,布鞋每双5.9元,全部卖出后,胶鞋比布鞋多收入10

28、元。问:胶鞋有多少双?分析:此题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看出来,用方程法却能清楚地把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设胶鞋有x双,则布鞋有(46-x)双。胶鞋销售收入为7.5x元,布鞋销售收入为5.9(46-x)元,根据胶鞋比布鞋多收入10元可列出方程。解:设有胶鞋x双,则有布鞋(46-x)双。7.5x-5.9(46-x)=10, 7.5x-271.4+5.9x=10, 13.4x=281.4, x=21答:胶鞋有21双。例3某建筑公司有红、灰两种颜色的砖,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计划修建住宅若干座。若每座住宅使用红砖80米3,灰砖30米3,那么,红砖缺40米3,灰砖剩40米3。问:计划修建住宅多少座?分析

29、与解一:用直接设元法。设计划修建住宅x座,则红砖有(80x-40)米3,灰砖有(30x+40)米3。根据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列出方程80x-40=(30x+40)2,80x-40=60x+80, 20x=120, x=6效果或反思 大家都觉得列方程解题容易,但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比较麻烦,要加强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五、活动成果记载:时 间获 奖 人 员获 奖 项 目 及 等 级2013.4部分同学解决问题小能手一二三等奖六、活动总结:一、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形成以数学教研组为“中枢”,全体数学教职员工为“神经”,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为“细胞”的兴趣小组活动体系。开展以“口算、速算”、“思维开发”、“行

30、程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线,具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各异的兴趣小组,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整个教学体系能够安排的合理、到位。算术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以此为教学主线,完全符合数学兴趣小组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并开展与之切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日常兴趣小组教学活动1、抓出勤: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班前,首先对按时上课这个问题必须严肃提出。因为在有些学生的意识中,兴趣小组活动可有可无,没有重视的态度。学生

31、出勤是兴趣小组展开最为基本的条件。2、抓纪律:上课纪律是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为兴趣小组活动,但最为基本的纪律问题也要重视。要综合学生的上课风格,扬长避短,营造出活泼但不放肆、轻松但不随便的课堂氛围。3、重备课:兴趣小组备课不需要陈词老套,但也丝毫不能疏忽。备课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较容易的而又有必要的活动教案。4、重上课:四十分钟时间,怎样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绪,是门学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奉行“活泼上课,轻松学习”的宗旨,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用于和别人一起质疑、探讨、释疑、感悟。正如新课标所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巧作点拨,而非灌输。给学生自己说的空间,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兴趣一浓,再加教师巧妙引导,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