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742020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X 页数:146 大小:7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pptx(1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由7章改为8章;增加术语和符号、检测和控制两章;增加水资源利用(包括再生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截流井、再生水管道和饮用水管道交叉的内容;增加除臭、生物脱氮除磷、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生物滤池、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污泥处置的内容;调整综合径流系数、生活污水中每人每日的污染物产量、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间距、土地处理等内容;补充塑料管的粗糙系数、水泵节能、氧化沟的内容;删除双层沉淀池。第1页/共146页1、总则1.0.1 说明制订本规范的宗旨和目的 1.0.2 规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不适用于村庄、集镇和临时性排水工程。不包括工业废水的设计内容。1.0.3 说明排水工程设计

2、的主要依据和基本任务及应正确处理的有关方面的关系。增加:城市化与非城市化地区的关系 第2页/共146页1.0.4 规定排水制度选择的原则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应设置污水截流设施。对水体保护要求高的地区,可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调蓄和处理。在缺水地区,宜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新增)第3页/共146页1.0.5 进行排水系统方案设计时,应从较大范围综合考虑的因素。1.0.6 规定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要求。必须符合现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关标准。(强制)1

3、.0.7 规定排水工程设计采用新技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第4页/共146页1.0.8 排水工程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的主要原则 1.0.9 规定排水工程尚应执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等。1.0.10 规定在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同时符合有关专门规范和规定 第5页/共146页2、术语、符号2.1 术语2.1.30 生物反应池 biological reaction tank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反应池内能满足生物活动

4、所需条件,可分厌氧、缺氧、好氧状态。池内保持污泥悬浮并与污水充分混合。第6页/共146页2.1.39 曝气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构造原理示意构造原理示意图图)空气管曝气头集砂槽I=0.1-0.5第7页/共146页2.1.40 旋流沉砂池 vortex-type grit chamber(新增)靠进水形成旋流离心力将水中砂粒分离的水池。污水沿切线方向流入沉砂池,利用机械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由于离心力不同,砂粒甩向池壁,沉淀。第8页/共146页2.1.48 好氧 oxic,aerobic污水生物处理中,有溶解氧或兼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2.1.49 厌氧 anaerobic污水生物处理中,没有溶解氧也没

5、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2.1.50 缺氧 anoxic污水生物处理中,溶解氧不足或没有溶解氧但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第9页/共146页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原理v生物脱氮过程:生物脱氮过程:含氮化合物硝化反应过程氧NO-3N2硝化细菌碳反硝化细菌反硝化反应过程第10页/共146页A/OA/OA/OA/O前置生物脱氮工艺前置生物脱氮工艺前置生物脱氮工艺前置生物脱氮工艺N2污泥回流剩余污泥原污水曝气池空气沉淀池处理水脱氮池内回流第11页/共146页2.1.54 生物除磷 机理:(1)厌氧放磷过程 从好氧处理系统回流到厌氧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与待处理污水混合进入厌氧状态,此时污水中的

6、有机物在厌氧发酵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苷;而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产生的能量部分供聚磷菌生存,另一部分供聚磷菌主动吸收乙酸苷转化为PHB(聚羟基丁酸)的形态储藏菌体内。聚磷菌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第12页/共146页(2)好氧吸磷过程 污水进入好氧处理系统后,在有氧状态下,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有机酸PHB氧化分解,并释放大量能量供聚磷菌生长繁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富集于菌体内好氧吸磷过程(磷的过剩摄取)。含有过量磷的活性污泥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第13页/共146

7、页A A A A2 22 2/O/O/O/O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N2污泥回流(含磷污泥)剩余污泥原污水曝气池空气沉淀池处理水缺氧池厌氧池氨化、放磷脱氮除BOD、硝化、吸收磷内回流(200)第14页/共146页2.1.58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空气处理水进水时段进水曝气时段沉淀时段排水时段闲置时段空气第15页/共146页SBR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v通过时间上的推流排序,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活通过时间上的推流排序,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活性污泥处理过程;性污泥处理过程;v

8、工艺组成简单,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建工艺组成简单,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v污泥的污泥的SVISVI值低,沉淀性能好,不易膨胀;值低,沉淀性能好,不易膨胀;v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除磷脱氮;除磷脱氮;v应用电动阀门、液位计和应用电动阀门、液位计和PLCPLC等自控仪表,可实等自控仪表,可实现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现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第16页/共146页2.1.59 充水比 fill ratio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一个周期中,进入反应池的污水量与反应池有效容积之比。2.1.60 总

9、凯氏氮 total Kjeldahl nitrogen有机氮和氨氮之和。2.1.61 总氮 total nitrogen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总和。2.1.62 总磷 total phosphorus正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的磷含量之和。第17页/共146页2.1.65 氧化沟氧化沟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氧化沟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 回流污泥剩余污泥预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处理水污泥泵房二沉池氧化沟转刷第18页/共146页2.1.66 好氧区 oxic zone生物反应池的充氧区,溶解氧浓度不小于2mg/L。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2.1.67 缺

10、氧区 anoxic zone 生物反应池的非充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20.5mg/L。当生物反应池中含有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并得到充足的有机物时,便可在该区内进行脱氮反应。2.1.68 厌氧区 anaerobic zone 生物反应池的非充氧区,溶解氧浓度小于0.2mg/L。微生物在厌氧区吸收有机物并释放磷。第19页/共146页2.1.70 2.1.70 2.1.70 2.1.70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发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发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发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发展 v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发展的原因: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发展的原因:v采用颗粒滤料

11、,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处理能力采用颗粒滤料,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处理能力v解决滤料堵塞问题解决滤料堵塞问题v提高处理效率,设备小型化、工业化提高处理效率,设备小型化、工业化接触氧化池生物生物滤池曝气生物移动床v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进展:生物流化床第20页/共146页2.1.71 2.1.71 2.1.71 2.1.71 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和工程应用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和工程应用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和工程应用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和工程应用 v主要特点:主要特点:v气、液、固三相对流接触,氧的转移率高,动力消耗低。气、液、固三相对流接触,氧的转

12、移率高,动力消耗低。v具有截留悬浮物和脱落生物膜的净化功能,无需二沉池。具有截留悬浮物和脱落生物膜的净化功能,无需二沉池。v采采用用3 35 5 mmmm的的颗颗粒粒滤滤料料(石石英英砂砂,陶陶粒粒,活活性性炭炭等等),比比表表面面积积大大,生生物物浓浓度度高高(8000800023000 23000 mg/Lmg/L),处处理理效效果好。果好。v无需污泥回流,也无污泥膨胀之虑,维护管理方便。无需污泥回流,也无污泥膨胀之虑,维护管理方便。v工程应用:工程应用:v微污染水处理微污染水处理 v污水深度处理污水深度处理 v工业废水处理(造纸,食品,制药)工业废水处理(造纸,食品,制药)第21页/共1

13、46页2.1.82 污水自然处理利用自然生物作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可利用水生态系统和土地系统。从节能、节地、生态保护角度考虑,尽量采用。第22页/共146页2.1.86 人工湿地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状,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人工湿地分为表面径流人工湿地和人工潜流湿地。填料层:砾石、石灰石等;人工湿地可对有机物、氮、磷等进行吸附、过滤.第23页/共146页2.1.87 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回收、再生和利用的统称,包括污水

14、净化再用、实现水循环的全过程。2.1.88 深度处理 advanced treatment 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污染物的净化过程。2.1.89 再生水 recycling water 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再用的水。2.1.90 膜过滤 membrane filtration 在污水深度处理中,通过渗透膜过滤去除污染物。第24页/共146页2.1.94 污泥处理 sludge treatment 对污泥进行浓缩、调理、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的加工过程。2.1.95 污泥处置 sludge disposal 对污泥的最终安排。一般将污泥作农肥、制作

15、建筑材料、填埋或投弃等。第25页/共146页2.1.106 二沉污泥 secondary sludge 污水经生物处理后,从二次沉淀池、生物反应池(沉淀区或沉淀排泥时段)排出的沉淀物。2.1.107 剩余污泥 从二次沉淀池、生物反应池(沉淀区或沉淀排泥时段)排出系统的活性污泥。第26页/共146页3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共4节)3.1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3.1.1城市旱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drQd+Qm (3.1.1)式中:Qdr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Qd 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平均日Qm 设计工业废水量(L/s);平均日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考虑入渗地下水量,

16、其量宜根据测定资料确定。第27页/共146页3.2 雨水量3.2.2 径流系数可按表3.2.2-1的规定取值,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可按表3.2.2-2的规定取值。(有变化)近年来,新城区由于绿化面积增加,综合径流系数有减小的趋势。国内一些地区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北京0.50.7,上海0.50.8,天津0.450.6,南宁0.50.75,乌兰浩特0.5,柳州0.40.8第28页/共146页日本下水道设施设计指南与解说推荐的综合径流系数 空地非常少的商业区或类似的住宅区0.8;有若干室外作业场等透水地面的工厂或有若干庭院的住宅区0.65;中等住宅区或单户住

17、宅多的地区0.5;庭院多的高级住宅区或夹有耕地的郊区0.35。第29页/共146页3.2.4 设计重现期国内一些城市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北京12,特殊重要地区310;上海13,特殊重要地区5;天津1;乌兰浩特0.51;南京0.51第30页/共146页3.2.6 当雨水径流量增大,排水管渠的输送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设雨水调蓄池。(新增)第31页/共146页3.3 合流水量合流管渠的设计流量和截流井以后管渠的流量公式未变。3.4 设计水质(新增)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可按每人每天2550g计算;生活污水的悬浮固体量可按每人每天4065g计算;生活污水的总氮量可按每人每天511g计算;生活污水的总

18、磷量可按每人每天0.71.4g计算。第32页/共146页4 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共13节)4.1 一般规定将一些设计原则规范化。4.1.8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可结合城市规划,考虑利用水体调蓄雨水,必要时可建人工调蓄和初期雨水处理设施。4.2 水力计算公式未变;设计参数基本未变,增加塑料管的粗糙系数。第33页/共146页4.2.7 规定排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含有金属、矿物固体或重油杂质的工业废水管道,其最小设计流速宜适当加大。当起点污水管段中的流速不能满足规定时,应按表4.2.10的规定取值。设计流速不满足最小设计流速时,应增设清淤措施。第34页/共146页4.2.10 规定在不同条件下管道的最

19、小管径和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变化)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街道楼房增多,排水量增大,应适当增大最小管径,并调整最小设计坡度。常用管径的最小设计坡度,可按设计充满度下不淤流速控制,当管道坡度不能满足不淤流速要求时,应有防淤、清淤措施。第35页/共146页其它管径的最小设计坡度如下(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管径(mm)最小设计坡度400 0.0015 500 0.0012600 0.0010800 0.00081000 0.00061200 0.00061400 0.00051500 0.0005第36页/共146页4.3 管 道(有新增)4.3.9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

20、管道。4.3.13 管道的施工方法,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下和地上建筑物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或盾构施工等。第37页/共146页4.4 检查井4.4.1 规定设置检查井的位置。检查井的位置,除应按常规的因素设置外,还应结合规划,在规划建筑物附近宜预留检查井,增设预留支管。在小区规划时,对公共建筑尤应考虑。因这些单位排水量大,如不预留,将会增加管道投资并破坏建成路面。第38页/共146页4.4.2 关于检查井最大间距的规定(变化,均增大)考虑管渠养护工具的发展,重新规定了检查井的最大间距,普遍加大一挡。工程意义很大。口径大于2000mm的排水管

21、渠,在不影响用户接管的前提下,其检查井最大间距可不受表4.4.2规定限制。个别大城市的干道上的大直径直线管段,检查井最大间距可按养护机械的要求确定。检查井最大间距大于表4.4.2数据的管段应设置冲洗设施。第39页/共146页4.4.3 规定检查井设计的具体要求 1 井筒小于700mm时,出入不便,对需要经常检修的井,井口、井筒大于800mm为宜;4.4.9 接入检查井的支管(接户管或连接管)管径大于300mm时,支管数不宜超过3条。第40页/共146页4.4.10 规定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的处置措施。(新增)在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常发生断裂。处理办法:做好检查井与管渠的地

22、基和基础处理,防止两者产生不均匀沉降;在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采用柔性连接,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第41页/共146页4.4.11 在排水管道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和泵站前一检查井内,应设置沉泥槽。(新增)对于管径小于600mm的雨水、合流管道,宜每隔一定距离设沉泥槽,深度宜为0.30.5m。便于从检查井中用工具清除污泥。第42页/共146页4.5 跌水井(个别参数有修改)4.6 水封井(未变)4.7 雨水口(未变)第43页/共146页4.8 截流井(新增)4.8.1 关于截流井位置的规定。截流井一般设在合流管渠的入河口前设在城区内,将旧有合流支线接入新建分流制系统。溢流管出口的下游水位包括

23、受纳水体的水位或受纳管渠的水位。第44页/共146页4.9 出水口(基本未变)4.9.1 规定管渠出水口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排水出水口的设计要求:1)对航运、给水等水体原有的各种用途无不良影响;2 能使排水迅速与水体混合,不妨碍景观和影响环境;3 岸滩稳定,河床变化不大,结构安全,施工方便。应取得规划、卫生、环保、航运等有关部门同意,如原有水体系鱼类通道,或重要水产资源基地,还应取得相关部门同意。第45页/共146页4.10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4.10.2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的地面径流量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1 设计重现期不小于3年,重要区域标准可适当提高,同一立体交叉工程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重

24、现期;2 地面集水时间宜为510min;3 径流系数宜为0.81.0;4 汇水面积应合理确定,宜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互不连通的系统,并应有防止高水进入低水系统的可靠措施。第46页/共146页4.10.3 立体交叉地道排水应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必须可靠。(强制)4.10.5 高架道路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030m。每个雨水口单独用立管引至地面排水系统。雨水口的入口应设置格网。(新增)第47页/共146页4.11 倒虹管 4.11.3 关于合流制倒虹管设计的规定。合流制中旱流污水量与设计合流污水量数值差异极大,合流管道的倒虹管应对旱流污水量进行流速校核,当不能达到最小流速(0.9m/s)时,应

25、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为保证合流制倒虹管在旱流和合流情况下均能正常运行,倒虹管可设两条,分别用于旱季流和雨季合流两种情况。第48页/共146页4.12 渠道(未变)4.13 管道综合4.13.4 再生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合流管道和污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下面,宜敷设在合流管道和污水管道的上面。(新增)第49页/共146页5 泵 站(共5节,较旧规范详细,内容编排更合理)5.1 一般规定改动较大,要求更具体。新增4条。第50页/共146页5.1.10 关于除臭的规定(新增)在设计中根据周围居民意见和环保部门要求安装除臭装置。目前我国应用的臭气处理装置有:生物除臭装置、活性炭除臭装置、

26、化学除臭装置等。第51页/共146页5.2 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新增)5.2.1 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5.2.2 雨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当立交道路设有盲沟时,其渗流水量应单独计算。第52页/共146页5.2.3 合流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1 泵站后设污水截流装置时,按本规范公式(3.3.1)计算;2 泵站前设污水截流装置时1)雨水部分 Qp=Qs n0Qdr (5.2.3-1)2)污水部分 Qp=(n0+1)Qdr (5.2.3-2)式中:Qp 泵站设计流量(m3/s);Qs 雨水设计流量(m3/s);Qdr 设计旱流

27、污水量(m3/s);n0 截流倍数。第53页/共146页5.2.4 关于雨水泵设计扬程的规定。受纳水体的常水位或平均潮位与设计流量下集水池设计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为设计扬程。受纳水体的低水位或平均低潮位与集水池设计最高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为最低工作扬程。受纳水体的高水位或防汛潮位与集水池设计最低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为最高工作扬程。第54页/共146页5.3 集水池(新增内容较多)5.3.1 集水池的容积,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1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注:如水泵机组为自动控制时,每小时开动水泵不得超过6次。2 雨水泵站集水池的容

28、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出水量;3 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出水量;4 污泥泵房集水池的容积,应按一次排入的污泥量和污泥泵抽送能力计算确定。活性污泥泵房集水池的容积,应按排入的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和污泥泵抽送能力计算确定。第55页/共146页5.3.2 关于集水池面积的规定(新增)大型合流污水泵站,尤其是多级串联泵站,当水泵突然停运时,系统中的水流由动能转为位能,下游集水池会产生壅水现象,上壅高度与集水池面积有关,应复核水流不壅出地面。第56页/共146页5.3.7关于泵房进水方式和集水池布置的规定。泵房侧向进水易形成集水池下游端的水泵吸水管处水流不稳,

29、流量不均,对水泵运行不利,应避免。集水池的设计应注意下列几点:1 水泵吸水管或叶轮应有足够的淹没深度,防止空气吸入,或形成涡流时吸入空气;2 泵的吸入喇叭口与池底保持所要求的距离;3 水流应均匀顺畅无旋涡地流进泵吸水管,每台水泵的进水水流条件基本相同,水流不要突然扩大或改变方向;4 集水池进口和水泵吸入口处流速尽可能缓慢。第57页/共146页5.4 泵房设计(更详细)I 水泵配置(旧规范内容较少)规定了泵的型号、台数、备用泵数量、扬程应满足的要求、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的流速要求。第58页/共146页 II 泵 房(新增一些内容)5.4.7 主要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满足机电设备安装、运行和操作

30、的要求,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泵机组基础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0m;2 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不宜小于1.2m;3 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4 配电箱前面通道宽度,低压配电时不宜小于1.5m,高压配电时不宜小于2.0m。当采用在配电箱后面检修时,后面距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0m;5 有电动起重机的泵房内,应有吊运设备的通道。第59页/共146页5.5 出水设施(新增)5.5.1关于出水管的有关规定。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出水管时,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均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设置止回阀。当污水泵出水管与压力管或压力井相连时,出水管上必须安装止回阀和闸阀等防倒流装置。雨水泵的出

31、水管末端宜设防倒流装置,其上方宜考虑设置起吊设施。第60页/共146页6 污水处理(共13节,将旧规范中的厂址选择和污水处理构筑物合为一章)6.1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6.1.2 污水厂的厂区面积,应按项目总规模控制,并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合理确定近期规模,近期工程投入运行一年内水量宜达到近期设计规模的60。6.1.10 有改动和新增第61页/共146页6.1.14 规定污水厂内管渠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污水厂内管渠较多,设计时应全面安排,防止错、漏、碰、缺。各污水处理构筑物间的管渠连通,一般情况应尽量采用明渠。管渠尺寸应按可能通过的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并按最低时流量复核,防止发生沉积。在管道

32、复杂时宜设置管廊,利于检查维修。第62页/共146页6.1.17 污水厂宜设置再生水处理系统。(新增)6.1.18 厂区的给水系统、再生水系统严禁与处理装置直接连接。(新增,强制)防止污染给水系统、再生水系统的措施:空气间隙设中间贮存池第63页/共146页6.1.19 污水厂的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设计,重要的污水厂宜按一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重要的污水厂是指停电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和周围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者。第64页/共146页6.1.20 关于污水厂附属建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考虑的主要原则。因各地的管理体制不一,检修协作条件不同,污水厂的规模和工艺流程

33、不同等,目前尚难规定统一的标准。计算机控制系统减少了工作人员及附属构筑物建筑面积。城镇污水处理厂辅助建筑和辅助设备设计标准CJJ31,规定了污水厂附属建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可作为参考。第65页/共146页6.2 一般规定6.2.2 规定城市污水厂处理效率的范围。根据国内污水厂处理效率的实践数据,并参考国外资料制定。一级处理的处理效率主要是沉淀池的处理效率,未计入格栅和沉砂池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的处理效率包括一级处理。第66页/共146页6.2.4 关于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的规定。设计流量按分期建设的各期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为提升进入时,还需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校核管渠输水

34、能力。当生物反应池采用的曝气时间较长时,生物反应池对进水流量和有机负荷变化都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故规定设计流量可酌情减少。一般曝气时间超过5h,即可认为曝气时间较长。第67页/共146页6.3 格 栅 6.3.2 格栅栅条间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粗格栅:采用机械清除时为1625mm,采用人工清除时为2540mm.特殊情况下,最大间隙可达100mm;2 细格栅:采用1.510mm;3 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格删除污机栅条间隙 水泵口径水泵口径(mm)200 250450 500900 10003500 栅条间隙栅条间隙(mm)1520 3040 4080 80100 第68页/共146

35、页 如泵站较深,泵前格栅机械清除或人工清除比较复杂,可在泵前设置仅为保护水泵正常运转的、空隙宽度较大的粗格栅(宽度根据水泵要求,国外资料认为可大到100mm)以减少栅渣量,并在处理构筑物前设置空隙宽度较小的细格栅,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第69页/共146页6.4 沉砂池(基本未变,新增旋流沉砂池)沉砂池一般按去除相对密度2.65、粒径0.2mm以上的砂粒设置。第70页/共146页6.5 沉淀池 I 一般规定 6.5.1 关于沉淀池设计的规定及设计参数。考虑到使用方便和易于比较,根据目前国内的实践经验,统一以表面水力负荷为主要设计参数,并参照美国、日本的资料制定设计数据。按表面水力负荷设计沉淀

36、池时,应校核固体负荷、沉淀时间和沉淀池各部主要尺寸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第71页/共146页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要求,对排放的污水应进行脱氮除磷处理。为保证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初次沉淀池的处理效果不宜太高,以维持足够碳氮和碳磷的比例。建议适当缩短初沉池的沉淀时间。当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为2.04.0m时,初次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为0.52.0h。第72页/共146页沉淀池的污泥量是根据每人每日SS和BOD5数值,按沉淀池沉淀效率经理论推算求得。污泥含水率,按国内污水厂的实践数据制定。第73页/共146页II 沉淀池(平流、竖流、辐流)6.5.10 关于平流沉淀池设计的规定。

37、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值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宜小于8,池长不宜大于60m。按表面水力负荷设计平流沉淀池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平流沉淀池的最大水平流速:初次沉淀池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第74页/共146页6.5.12 关于辐流沉淀池设计的规定。为减少风对沉淀效果的影响,池径宜小于50m。III 斜管(板)沉淀池(未变)第75页/共146页6.6 活性污泥法(大部分新增)I 一般规定6.6.1 根据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除磷、好氧污泥稳定等不同要求及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外部环境条件,一般指操作管理要求,水量、水质、占地、供电、地质、水文、设备供应

38、等。第76页/共146页6.6.2 根据可能发生的运行条件,设置不同的运行方案。运行条件一般指进水负荷和特性,污水温度、大气温度、湿度、初期运转条件等。6.6.6 有效水深应结合流程设计、地质条件、供氧设施类型和选用风机压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可采用4.06.0m,在条件许可时,水深尚可加大。第77页/共146页6.6.8 关于低温条件的规定。我国的寒冷地区,冬季水温一般在610,短时间可能为46。在寒冷地区,应核算污水处理过程中,低气温对污水温度的影响。当污水温度低于10时,应按寒冷地区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设计规程(CECS111)有关规定修正设计计算数据。第78页/共146页II 传统活性污泥法

39、6.6.10 生物反应池的主要设计数据(未变)设计数据是根据我国污水厂回流污泥浓度一般为48g/l的情况确定的。如回流污泥浓度不在上述范围时,可适当修正。当处理效率可以降低时,负荷可适当增大。当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低于一般城市污水时,负荷尚应适当减小。第79页/共146页6.6.11 当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主时,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按污泥负荷计算(修改)V (6.6.111)原按进水污染物(BOD5),现修改为按去除的污染物(BOD5)计算。第80页/共146页2 按污泥泥龄计算(未变)V (6.6.112)3 按容积负荷计算(现用得很少,故放在条文说明中,可用于校核、计算。公

40、式未变)第81页/共146页6.6.14阶段曝气生物反应池宜在生物反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配水。进水口分布在两廊道生物反应池的第一条廊道内;三廊道生物反应池的前二条廊道内;四廊道生物反应池的前三条廊道内。尽量使反应池混合液的氧利用率接近均匀。6.6.15 吸附再生生物反应池(未变)6.6.16 完全混合生物反应池(未变)第82页/共146页III 生物脱氮、除磷(新增)6.6.17 关于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水质要求 1 脱氮时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宜大于4外加碳源可采用甲醇。将淀粉厂、制糖厂、酿造厂等排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作为外加碳源。当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

41、之比为4或略小于4时,可不设初次沉淀池或缩短污水在初次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以增大进反应池污水中有机碳与氮的比值;第83页/共146页2 除磷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磷之比宜大于17;若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总磷之比过低,积磷菌在厌氧池放磷时释放的能量不能很好地被用来吸收和贮藏溶解性有机物,影响该类细菌在好氧池的吸磷,从而使出水磷浓度升高。第84页/共146页4 好氧区(池)剩余总碱度宜大于70mg/L(以CaCO3计)积磷菌、反硝化菌和硝化细菌生长的最佳pH在中性或弱碱性,当环境pH偏离最佳值时,反应速度逐渐下降,碱度起着缓冲作用。当进水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增加碱度的措施:1)增加

42、缺氧池容积,以增加回收碱量。2)在要求硝化的氨氮量较多时,布置成多段缺氧/好氧形式。在该形式下,第一个好氧池仅氧化部分氨氮,消耗部分碱度,经第二个缺氧池回收碱度后再进入第二个好氧池消耗部分碱度,这样可减少对进水碱度的需要量。第85页/共146页6.6.18 当仅需脱氮时,宜采用缺氧好氧法(AN/O法)。发生反硝化作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有硝态氮;(2)有有机碳;(3)基本无溶解氧。缺氧/好氧法可满足上述要求,适于脱氮。缺氧池、好氧池容积计算有2种方法:1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按第6.6.11条所列公式计算时,反应池中缺氧区(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0.53h。第86页/共146页2 分别计算

43、缺氧池和好氧池容积 1)缺氧池计算第87页/共146页第88页/共146页反硝化速率(脱氮速率)Kde Kde与混合液回流比、进水水质、温度和污泥中反硝化菌的比例等因素有关。混合液回流量大,带入缺氧池的溶解氧多,Kde取低值;进水有机物浓度高且较易生物降解时,Kde取高值。第89页/共146页污泥总产率系数Yt Yt 与是否设置初沉池、泥龄c、原水TSS/BOD5、温度等有关。a)TSS/BOD5比值大,剩余污泥量大,Yt值大。b)泥龄c长,污泥衰减多,Yt值小。c)温度高,Yt值小 第90页/共146页有初次沉淀时泥龄污泥总产率曲线 第91页/共146页无初次沉淀时泥龄污泥总产率曲线 第92

44、页/共146页 2)好氧池容积计算氮的半速率常数KN KN是硝化细菌比生长速率,等于硝化细菌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氮的浓度,KN的典型值为1.0mg/L;是温度校正项;假定好氧池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发生硝化反应,则好氧池氨氮浓度与二次沉淀池出水氨氮浓度相等,故好氧池氨氮浓度Na可根据排放要求确定。第93页/共146页 3)混合液回流量计算回流比过大,会使系统由推流式趋于完全混合式,导致污泥性状变差;在进水浓度较低时,会使缺氧池反硝化速率降低。第94页/共146页3 缺氧好氧法(AN/O法)生物脱氮的主要设计参数 有条件时应通过试验获取数据表6.6.18所列设计参数为经验数据 以脱氮为主要目标

45、时,泥龄长,相应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较低、污泥产率较低、需氧量较大,水力停留时间也较长。第95页/共146页6.6.19 当仅需除磷时,宜采用厌氧好氧法(Ap/O法)生物除磷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厌氧(无硝态氮);(2)有有机碳源。厌氧/好氧法可满足上述要求,适于除磷。1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计算(2种方法)按第6.6.11条所列公式计算时,反应池中厌氧区(池)和好氧区(池)之比,宜为1:21:3;2 生物反应池中厌氧区(池)的容积,可按公式(6.6.191)计算。第96页/共146页3 厌氧好氧法(AP/O法)生物除磷的主要设计参数 在厌氧池中先发生脱氮反应,然后积磷菌释放磷,若厌氧池停留

46、时间小于1h,磷释放不完全,会影响磷的去除率,规定厌氧池停留时间为12h。在只除磷的厌氧/好氧系统中,由于无硝态氮与积磷菌争夺有机物,厌氧池停留时间可取下限。第97页/共146页 活性污泥中积磷菌在好氧环境中会吸收超过其正常生长所需的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可比普通活性污泥法从污水中去除更多的磷。缩短泥龄,即增加排泥量可提高磷的去除率。以除磷为主要目的时,泥龄可取3.57.0d。第98页/共146页4 除磷工艺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浓缩池中浓缩时会因厌氧放出大量磷酸盐,用机械法浓缩污泥可缩短浓缩时间,减少磷酸盐析出量。5 生物除磷工艺的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时会产生大量磷酸盐沉积物,这种沉积物极易堵

47、塞管道。这类磷酸盐宜采用化学法去除。第99页/共146页6.6.20 同时脱氮除磷时,宜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法(A2O法)1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计算宜按第6.6.11条、第6.6.18条和第6.6.19条的规定计算。2 主要设计参数 脱氮要求较低负荷和较长泥龄,除磷却要求较高负荷和较短泥龄。脱氮要求有较多硝酸盐供反硝化,而硝酸盐不利于除磷。设计生物反应池各区(池)容积时,应根据氮、磷的排放标准等要求,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综合考虑泥龄的影响后,t可取1020d。表6.6.20所列设计参数为正常流程的经验数据;第100页/共146页A A A A2 22 2/O/O/O/O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同步生物脱氮

48、除磷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N2污泥回流(含磷污泥)剩余污泥原污水曝气池空气沉淀池处理水缺氧池厌氧池氨化、放磷脱氮除BOD、硝化、吸收磷内回流(200)第101页/共146页IV 氧化沟(新增内容较多,氧化沟可进行脱氮除磷)6.6.28 氧化沟的有效水深与曝气、混合、推流设备的性能有关,宜采用3.54.5m。(原一般为0.91.5m)第102页/共146页V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新增)6.6.38 关于SBR工艺各工序时间的规定。SBR工艺按周期运行,每个周期包括进水、反应(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工序,前四个工序是必需工序。1 进水时间 进水时间是

49、指开始向反应池进水至进水完成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可进行曝气(好氧反应)、搅拌(厌氧、缺氧反应)、沉淀、排水或闲置。第103页/共146页2 反应时间(有公式)充水比的含义是每个周期进水容积与反应池容积之比 m 充水比,仅需除磷时宜为0.250.5,需脱氮时宜为0.150.3。3 沉淀时间宜为1h;4 排水时间宜为1.01.5h;排水目的:排除沉淀后的上清液,直至达到开始向反应池进水时的最低水位。第104页/共146页6.6.41关于反应池池形的规定 反应池长宽比过大,流速大,会带出污泥;长宽比过小,会因短流而造成出水水质下降。6.6.43 关于浮渣的规定 SBR工艺一般不设初次沉淀池,浮渣和污

50、染物会流入反应池,采取措施:设沉砂池、除渣池(或极细格栅)等预处理设施应采用有挡板的滗水器反应池应有撇渣装置 第105页/共146页6.7 化学除磷(新增)6.7.1 关于化学除磷应用范围的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规定总磷的排放标准:当达到一级A标准时,在2005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污水厂为1mg/l,2006年1月1日起建设的污水厂为0.5mg/l。一般城市污水经生物除磷后,较难达到后者的标准,故可辅以化学除磷。强化一级处理,可去除污水中绝大部分磷。污泥厌氧处理过程中的上清液,含有大量含磷物质,若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将造成污水除磷系统的恶性循环,因此应先进行除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