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问题探究.pptx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7741805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9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德育问题探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校德育问题探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问题探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问题探究.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校德育问题探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究目前中小学遇到的德育问题是德育越抓越糟,原因当然很多,但对学校德育认识不清是根源之一。(一)德育是一项工作吗?(一)德育是一项工作吗?特定的工作需要有特定的人来做。如果教育工作由教师来做,管理工作由领导来做,后勤工作由勤杂人员来做,那德育工作应该由谁来做?如果说所有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那么学校中管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专设机构政教处、德育处就应该面向全体教师。而事实上这些机构只是用来管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在学校评选优秀德育工作者时,也只有班主任、辅导员才有评选资格,其他老师通常没资格。这说明“德育工作化”在制度上存在悖论。一、德育是什么?一、德育是什么?(二)如果

2、德育不是一项工作那又是什么?(二)如果德育不是一项工作那又是什么?如果德育不是一项工作,它在教育中又处于什么位置?和教育是何种关系?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没有价值判断在其中;育,养子使作善也,包含着善的价值引导。所以,教育本身意味着一种积极的价值肯定。可见,道德价值是教育的内在价值,德育既是教育的必然追求又是教育的基本构成。(一)教育必定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一)教育必定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的活动,其核心特点是善意的。这是教育与教唆、一般培训的本质差异。所以,只有那些包含使人为善意图的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当然这并不是说

3、教育水平高了德育水平就一定高。二、教育学视野中的德育二、教育学视野中的德育德育不是教育中的某项工作,而是代表了教育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意图,教育内容如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等最终都要落实到德育所代表的的意图和努力上来。(二)德育则代表了这种使人为善的意图(二)德育则代表了这种使人为善的意图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全部工作或唯一工作都可以归结到道德上来。道德被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2.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一切教育最终在于养成品德。所以在教学中应把促进人的道德发展看作最重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应当存在一切教学中并处于主导地位。3.任何教育目的都有道德

4、的特点。任何教育目的都不外乎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道德上的定位。(三)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三)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校教育有很多目的,促进人的道德发展的是德育目的,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的是智育目的,促进人的身体发展的是体育目的。所以德育、智育、体育都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学校要实现这些目的需要做很多工作,如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科研工作等。任何一个目的都不是通过一项工作达成的,而是多项工作协作的结果;同时任何一项工作反映的也不是一个目的,而要关注多个目的的实现。所以各项工作和各种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关系。(四)德育属于(四)德育属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5、的范畴的范畴德育本质上是教育目的,该是人人都重视的事,但在实践中却成了无人管的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强德育建设,我国强调学校要将德育作为一项工作来抓,与之配套的各种设施也随之建立:第一,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第二,学校普遍设立德育工作管理机构政教处、德育。第三,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第四,安排专职德育工作经费。第五,建立了许多校外德育基地。但这种做法不仅改变了德育的性质而且贬低了德育的地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误区。(五)我国学校德育(五)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化工作化”的趋势的趋势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理论上德育属于教育目的层次;实践中德育作为一项与教学、管理工作相并列的学校工

6、作来做,弱化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作为一项工作抓的话就可能变成部分人的责任,更多的教学与管理人员被排除在德育工作之外,造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弱化。设立班主任津贴的初衷:学生的事情越来越多,班主任工作压力大、负担重,致使班主任队伍不太稳定,为了肯定和鼓励班主任工作,教育部设立了班主任津贴,希望以此激励班主任工作,改善学校德育工作。结果:学校对班主任考核越来越严格,加重了班主任的心理负担;原本全员参与的德育任务变成班主任的独立工作,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影响了德育的实际效果。教例教例1 1:班主任津贴:班主任津贴上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普通中学要明确专门的机构主管德育工作,

7、这样全国中学普遍设立“德育处”、“政教处”、“学生工作处”,复杂协调组织和管理德育工作。现实状况:德育处与教务处成为两个职能机构后,分工难以细化,互相推诿、抢功的事时有发生,使教学和德育变成两张皮。同时,德育处的工作往往不是建设性的,而是弥补性的、善后性的,招致学生的误解与反感,影响到实际工作效果。教例教例2 2:学校政教处、德育处的设立:学校政教处、德育处的设立德育应是全员参与的教育目的而不是一项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在这一前提下进行学校德育改革:第一,建设班级教师集体。第二,打破德育处或政教处与教务处的分工壁垒,加强对全校德育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加强对各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第三,教

8、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德育要实施目标管理而少把德育当工作来布置、检查、督导。(六)重建全员德育机制(六)重建全员德育机制(一)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一)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教例:子贡赎人拒领赎金,该还是不该?春秋战国时期,人口多少是评判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鲁春秋战国时期,人口多少是评判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鲁国的人口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大问题,于是国家颁布一条国的人口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大问题,于是国家颁布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国外看到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花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国外看到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花钱将其赎回来,赎金可到国库报销。这一制度鼓励大家去钱将其赎回来,赎金可到国库报销。这一制度鼓励大家去赎

9、人,没钱借钱也可以赎,因为本人不会有损失的。子贡赎人,没钱借钱也可以赎,因为本人不会有损失的。子贡是孔子的弟子,很会做生意。一次他去齐国做生意赚了钱,是孔子的弟子,很会做生意。一次他去齐国做生意赚了钱,遇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把他赎了回来。事后有人提遇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把他赎了回来。事后有人提醒他去国库报销赎金,子贡公开拒绝国家赎金。子贡的做醒他去国库报销赎金,子贡公开拒绝国家赎金。子贡的做法可谓道德楷模表率,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法可谓道德楷模表率,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孔子公开批评了子贡的做法,孔子公开批评了子贡的做法,“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以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以后不

10、会有鲁国人愿意为同胞赎身了。你接受国家补偿的赎后不会有鲁国人愿意为同胞赎身了。你接受国家补偿的赎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和声誉,但你拒绝领取赎金会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和声誉,但你拒绝领取赎金会破坏国家那条很好的法律。破坏国家那条很好的法律。”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孔子为什么这么说?三、学校德育的层次和重心三、学校德育的层次和重心孔子之所以批评子贡原因在于:鲁国那条法律是为了鼓励每一个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惠而不费地做一件大好事,而子贡的错误在于将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拔高到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道德高标。结果是表面上社会道德水准会提高,因为人人都会表态说向大公无私的子贡学习,事实上社会道德水准则

11、会下降,因为人们头上高悬了子贡这个道德高标而导致原本人人可以做到的事现在大家都不做了。启示一:道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道德标准要着眼于大多数学生,而不能把个人化的道德抉择当做普遍化的道德标准加以提倡和推广。启示二:道德教育要区分层次,注重实效,关键是要从基础做起,从起码的道德要求做起,先做到这一点再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教育首先要注重实效,把人人都能办到的事落实好。启示三:道德教育是要尊重道德主体的合理利益,无条件地要求人们放弃自己的合理利益是缺乏生命力的。本教例的启示本教例的启示1.1.道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道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道德教育目标是分层次的,包括理想层次的道德目标即道德高标、原则层次的

12、道德目标即道德基准、规则层次的道德目标即道德底线。2.2.不同层次德育目标的关系不同层次德育目标的关系道德高标是方向,道德规则是底线,是不可违背的,而原则表示一般情况下应该坚持的一套标准,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越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就越隐含了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反之较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必须通过较低层次的道德原则来实现,较低层次的道德原则要通过再低层次的道德规则来实现。(二)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二)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3.3.不同层次德育目标的功能不同层次德育目标的功能理想层次的道德目标以倡议的方式施教,其主导功能是激励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动机;原则层次的道德教育通常是使用指令的方式施教,其功能是指导学生正确

13、的行为;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是以禁令的方式施教,其功能是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层次越高的道德要求,激励功能越强,而约束功能越弱;较低层次的道德目标约束力强,但激励功能越弱。当较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和较低层次的道德目标冲突时,首先要保证较低层次德育目标的实现。动机评价:“原心不原迹”的至善论 结果评价:“论迹不论心”的为恶论这种评价体制是我国的道德教育激励功能发挥到极致,而约束功能却考虑的比较少,因而导致道德教育中过于强调道德高标,而道德规则方面的教育不足。(三)我国道德理想主义传统(三)我国道德理想主义传统西方的道德教育基于一种自由主义传统而将道德教育重点放在了为人的常规上。1.珍爱自由的人会强调起码

14、的游戏规则,懂得只有不妨碍别人自由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2.在遵守起码道德规则基础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西方德育反对推行基准以上的道德要求。(四)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四)西方自由主义传统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意味着道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引导全体公民在遵循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叶澜教授指出:德育无非是为人之德、为民之德、为事之德、立生之德,每一种道德都有其核心,诚实守信是为人之德的核心,负责任是为事之德的核心,爱国是为民之德的核心,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是立生之德的核心。给我们的启示是道德教育要降低重心,抓住基础性的东西。(五)我国道德教育重心下移的趋势(五)我国道德教育重心下移的趋势伦理学家何怀宏在其著作底线伦理一书中说到:“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够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可能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道德的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可是人类最后的屏障。”1.尽可能不要把德育当做一项工作来抓,而应把德育当做学校各项工作的目的来抓,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长期的全员德育机制。2.尽可能降低德育重心,把德育的着眼点放在大多数学生身上,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结结 论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