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ppt(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逆向选择 第三节 信号传递【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掌握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和道德风险的表现与分析方法。第四节 道德风险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919年,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Veblen)资本的性质1921年,弗兰克奈特(F.H.Knight)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45年,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A.Hayek)“把价格机制看作信息交流机制”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JacobMarschak)信息经济学评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第十四章第
2、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发表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首次提出了研究经济学特有的信息范畴,使“信息经济学”一词首次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196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J.Stigler)发表了信息经济学一文,对传统经济学中的“充分(完全)信息假定”提出质疑,指出不确定性是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1961,威廉维克里(WillianS.Vickrey)发表的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招标是首开信息经济学拍卖研究之先河。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3、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阶段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提出旧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进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乔治阿克洛夫,肯尼思阿罗(Kenneth.J.Arrow),迈克尔斯宾塞(A.MichaelSpence),詹姆斯莫里斯(JamesA.Mirrless)、杰克赫什雷弗(J.Hirshleifer)、格罗斯曼(S.J.Grossman)、斯蒂格利茨(G.J.Stiglitz)等知名学者的研究格外引人瞩目。他们均发现,行为者拥有的信息不仅是不充分的,而且其信息的分布是不均匀、不对称的,这将严重
4、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并经常导致市场失灵。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三)信息经济学的大发展阶段从1979年开始,国外信息经济学进入大发展阶段,1979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理论日益系统化、逻辑化。(一)经济信息的形式 二、经济信息与经济机制 1.同质信息与异质信息2.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3.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4.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同质信息(homogenousinformation):是指那些具有同等性质并将导致同
5、样结果的经济信息;异质信息(heterogeneousinformation):是指那些性质上有所差别并将导致不同经济结果的信息。1、同质信息与异质信息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公共信息(publicinformation),又叫公共知识,是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获取的所有相关信息,公共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私人信息(privateinformation):指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信息。2、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完全信息(completeinformation):指市场参与者拥有关于某种
6、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information):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3、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对称信息(symmetricinformation):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4、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经济机制是一套制度或游戏规则,来激励和协调人们分工和交易的
7、行为,完成这些交易。一个好的经济机制应该满足三个要求:它导致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利用信息及激励相容。对于给定的经济环境和某个社会目标(如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寻找某个经济机制,使得以较高的信息利用效率实现激励相容,这就是机制设计。(二)经济机制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三、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其表现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是指交易的一方拥有另一方不拥有的信息,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即使能够验证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
8、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二)信息不对称的划分 信息不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可能发生在经济参与人签约之前(exante),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expost),分别称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看,不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actions),也可能指某些参与人的知识(knowledge)。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分类隐藏行动隐藏信息事前隐藏行动的基本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
9、模型事后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模型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第二节 逆向选择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是由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人们在进行交易时,产品质量是一个重要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卖主可能对产品质量了解较多,而买主则了解有限,双方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由于买主无法区分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好坏,只能根据对整个市场的估计决定购买数量和支付价格,此时质量差的产品由于其成本较低,更有可能成交。当买主发现所购产品的质量并非自己的估计那样好时,他们会进一步降低对产品质量的估计水平,进一步降低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使成本高、质量好的产品更无法销售,造成好产品退出市场,质量差的产品则充斥市场,即质量差的
10、产品将质量好的产品驱逐出去,这就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 一、逆向选择的概念 一个简单的模型:假定市场上只有两种类型的旧车:质量好的和质量差的。假设质量好的旧车价值为80000元,质量差的旧车价值为20000元。初始情况下市场中好车和差车各占一半。此时一个买主仅从外表和短程试驶中无法判断一辆旧车的质量是好还是差,但是他知道市场中好车与差车的比例。因此,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他会按照旧车的“平均质量水平”所值的50000元出价。可是由于他出价50000元,价值80000元的质量好的旧车就要退出,因为他们不想做赔本的买卖。只有价值20000元的质量差的旧车卖主愿
11、意出售。买主看到一些车退出,知道退出去的是质量比较好的车,因此他知道市场上剩下的都是质量差的旧车,从而只愿意出价20000元,最后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是20000元,成交的都是质量差的旧车。这个模型描述了旧车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坏车将好车驱逐出市场。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二节 逆向选择 二、旧车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信息不对称市场。在保险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消费者对自身的风险状况比保险公司更清楚,由于保险公司并不清楚每一位顾客的潜在风险水平,因此,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率是根据平均风险水平厘定的。这种厘定保险费率的方式意味着,高出平均风险水平的消费者购买保险是有利可图的,因
12、为他出险的概率更高,而一旦出险就可以得到多倍于所交保费的赔偿金额,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越是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保险。这就造成保险公司面对的客户群体的平均风险水平不断提高,致使保险公司赔款的概率明显加大,潜在的赔付支出大于保费收入,亏损的压力就会迫使保险公司提高费率,而提高费率必然迫使低风险消费者退出保险市场,进一步恶化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旧车市场类似,保险市场会因此逐步萎缩,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消失,比如某些险种的停办。这就是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二节 逆向选择 三、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在资本市场中,常常会产生信贷配给的现象。
13、所谓信贷配给是指以下两种情况:(1)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一部分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被拒绝的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2)一个给定的申请人的贷款要求只能被部分满足。信贷配给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由于资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二节 逆向选择 四、资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银行是通过利率变化来调节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以期达到平衡的。但是,当利率提高时,首先赶走的是业绩和信用比较好的企业,利率提得越高,剩下来的就是更愿意冒险向银行借贷拼一下的人,他们的还贷能力更值得怀疑。这个逆向选择的过程,促使贷款风险加剧。所以,商业银行不会把利率提高到正好让资
14、金供求达到平衡的“均衡利率”的位置,而是停留在较低的位置,在愿意以这个利率向银行贷款的较多企业当中,选择那些业绩和信用比较好的贷款出去。因此,如果银行要减轻坏账所带来的损失,限制每笔贷款的额度可能是最优的,而不是提高贷款的利息率,由此就产生了信贷配给。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二节 逆向选择第三节 信号传递信息不对称是引发逆向选择的主要原因。在很多市场条件下,为了校正合约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格局,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经常以某种方式将自己的真实信息披露给对方,这就是信号传递。信号传递理论是由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于1973年,在研究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有关雇员能力信息
15、不对称问题时,首先提出来的。所谓信号传递是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之前,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通过实际行动向对方发出一个或多个信息,以使对方了解自己或自己所拥有产品真实状况的过程。一、信号传递的概念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考虑一个非常简化的教育市场模型。假设有两类工人:能干的和不能干的。假设生产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假设劳动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如果工人的素质容易察知,每个工人得到的报酬都等于他的边际产品,因此,可以获得一个有效的均衡。如果厂商不能够区分两种类型的工人,那么,它最好就是提供平均工资。只要能干的和不能干的工人都同意按这个工资工作,就不会有逆向选择的问题。此外,给定关于生产
16、函数的假设,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就会同它在能完全察知工人类型的情况下的产量和利润恰好一样。二、教育市场中的信号传递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三节 信号传递但是,现在假设工人能够获得区分两种类型工人的某种信号。例如,假设工人能够受到教育。假设工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现在,需要有两种决策考虑。工人们必须对接受多少教育做出决策,而厂商则必须对向具有不同教育程度的工人支付多少报酬做出决策。现作一个极端的假设:教育对工人的生产效率完全没有影响。可以证明,在这个模型中,均衡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接受教育的成本。在成本满足一定条件下,每个能干的工人都选择受教育,每个不能干的工人都选择零受教育程度,所以
17、在均衡状态下,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充作不同生产率的信号。这一类的信号传递均衡也叫做分离均衡,因为在这种均衡中,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可以做出使他同其他类型的工人分离开来的选择。另一种可能性是混同均衡,在这种均衡中,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做出相同的选择。例如假设能干的工人比不能干的工人有更高的受教育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证明,惟一的均衡是所有工人的工资都以他们的平均能力为基础,因此,没有信号发生。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三节 信号传递信号传递并非人类世界所特有的现象,在物种的繁衍过程中也同样能够见到类似的机制存在。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除人类以外其他物种的存在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生生不
18、息地繁衍后代。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繁殖健壮的后代,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中求得生存。信号传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雄鹿、蹬羚等等。三、物种繁衍中的信号传递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三节 信号传递声誉,是指通过企业过去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所传递的信号,逐渐形成的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或评价。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只能根据以往对该产品的信号或来自别人的信息做出判断。良好声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而对整个经济活动来说,则成为矫正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机制。而标准化可以建立企业声誉。四、声誉机制与标准化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三节 信号传
19、递所谓道德风险(moralhazard)是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以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甲)方所察知,甲(乙)方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从中渔利的选择。此时的不对称是关于行为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这里隐匿的行为对于对方不利,所以也称这种行为为败德行为。在道德风险问题中,当合约或交易建立时参与双方具有相同的信息,一旦合约或交易关系建立后,其中一方就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或者至少不能完全观察另一方的行为。一、道德风险的概念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四节 道德风险假设有一个风险嫌恶的房主,他要为其住宅购买失窃保险。如果这个房主同意小心防盗,例如注意出门关好窗门或购置防盗设备
20、等,则发生失窃的风险较小,保费较低。但如果保险公司不能证明失窃原因是这个房主造成的,比如,故意疏于防盗,则情况将会怎样?如果这所房子是按其全部价值投保的,对于疏于防盗的房主来说,不存在疏于防盗的风险。如果房子被盗,保险公司将承受成本,却不会知道是因为房主疏忽造成的。这是保险市场上发生的经典道德风险案例,可以用具体的模型加以分析。二、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四节 道德风险高等学校助学贷款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学生在贷到款后,是否能够根据合同要求将这笔钱用于交纳学费、解决生活上的经济问题呢?学生毕业后能否按照贷款合同的规定,按时归还贷款及利息呢?学生本人有完全信息,
21、而银行则几乎不可能有这些信息。这是典型的隐匿行为,道德风险问题在助学贷款市场中比较突出。学生可能将贷来的助学款用于支持自己的“挥霍性”消费,毕业以后,有偿还能力时,也迟迟不还贷款,隐匿自己的工作单位,甚至想赖掉贷款。三、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市场中的道德风险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四节 道德风险房屋装饰工程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装潢公司拥有完全信息,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装饰人员素质、技术工艺水平、选用材料是否合格和是否遵守工艺要求等多方面的信息,而客户很少拥有这些信息。即使业主经过较长时间了解与思考,他与装修公司谈判所形成的合同是仍然不完整的,因为合同不可能就每一个部位的质量和效果
22、规定得滴水不漏。尤其是装潢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往往要经过一两个季节,其潜在毛病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装潢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是典型的有关隐匿行为的类型,道德风险在这里表现得最为突出。装潢公司可能使用价格低廉的劣质材料,更可能不按工艺要求,偷工减料,甚至装修过程故意浪费材料,装修工人与材料提供商联合欺骗业主,令人防不胜防。四、装潢市场中的道德风险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第四节 道德风险本章小结:(1)逆向选择是指在交易之前隐瞒自己掌握的信息,或利用对方不知情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的行为。旧车交易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较为突出,由于供求无交点,不存在交易双方均可以
23、接受的价格,对双方都有利的市场交易将难以达成,导致市场失灵。(2)信息不对称是引发逆向选择的主要原因。在很多市场条件下,为了校正合约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格局,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经常以某种方式将自己的真实信息披露给对方,这就是信号传递。只要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努力不会导致太高的成本,那么降低信息不对称就是可行的。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章小结:(3)信息不对称除了可以导致逆向选择外,还可以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不同于逆向选择,在道德风险问题中,当合约或交易建立时参与双方具有相同的信息,一旦合约或交易关系建立后,其中一方就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或者至少不能完全观察另一方的行为,此时的不对
24、称是关于行为的信息不对称。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1在中国,保健品广告普天盖地,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低质量”产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什么原因使保健品市场并不普遍地存在分离均衡呢?2“要想孩子上重点,先交几万赞助款”,“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这些社会俗语道出了“择校费”现象对老百姓的影响。请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择校费”现象发表看法。3.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特别关心婴儿的健康状况,为此政府往往会提供一笔资金给父母,让他们用于改善子女的营养条件。然而,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家长是否会把这笔钱用作子女的营养费呢?政府是难以观察的。在这个典型的风险道德问题中,政府为什么将资助金直接交给父母而不是父亲?4.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谈谈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地方政府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