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物质科学案例3: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本教案为省级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主题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第二单元溶解课时第1课时【课标内容】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 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2.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感官观察、感知并记录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能用形象的图示符号记录实验信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描述。运用分析比较法、归 纳法得出实验结论。3. 科学态度:在观察实验中能够以科学事实为依据,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 行实验操作,能认识到细致的观察和比较的重要性。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形象思维方面缺少有效积累,科 学表达的训练不足。学生抽象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深入、细致。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本单元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溶解”已经有 了初步认识。物质在水中渐渐看不到了,看起来似乎消失了,杯子底部不会出现有 物质沉淀的现象,而且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和水分离开。部分学生习惯用“化”“融 化”来描述溶解现象,也有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到物质的颗粒在水中“变小了” “慢 慢消
3、失了”。这说明学生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但是对于“溶解”的概 念还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更缺少对溶解过程的观察与关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白糖、红糖、胭脂红色素等物质溶解的主要 特征。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有颜色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物质在 水中均匀分散、不会沉淀的溶解过程,归纳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五【设计理念】1.教学内容: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 二课。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后,借助对高镒酸钾等物 质溶解过程的观察、总结,巩固对溶解概念的学习、掌握。本课在教材中有两个探 究活动:一是高镒
4、酸钾的溶解,二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 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活动是第一个活动的发展和深化。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经历“预设一实验一观察记录一分析归纳一发现”的科学探究过程,建 立溶解的科学概念。但是通过实验发现,高镒酸钾、面粉等材料的安全性、稳定性 等不足,并不适合作为研究溶解的典型材料。作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 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寻求向更高级的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如何利用对溶解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归纳,帮助学生将思维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笔者进行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2.教学方法:作为很经典的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内
5、容,观察溶解过程最适合采用实验探究法 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法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最佳途径,可以增强小学 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科学素 养的发展。学生在构建溶解这一概念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来亲自 完成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同时,还需要关注课堂研讨法的运用。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通过围绕集中话题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提高学 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在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之后,运用课堂研讨法给不同层次 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训练他们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
6、述的能力。教师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 “实验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 “这个 现象说明了什么? ”等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将表象与抽象的文字符号建立联系,逐 步提升其科学思维水平。六【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杯溶解程度不一样的糖水、不同物质溶解过程的图片等。2. 学具: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5个、搅拌棒5根、药匙5个、柠檬黄色素、胭 脂红色素、酸梅晶、红糖、白糖、抹布。七【教学过程设计】总体思路: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大多是从实验观察中获取具体现象为起点的 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就本节课而言,学生观 察到并在大脑中形成的溶解的视觉表象,是帮助
7、其理解“扩散” “均匀分布” “没 有沉淀”等现象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中,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不同溶解程度的 糖水进行问题导入,帮助学生注意到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变化;同时,为学生提供 尽可能丰富的关于溶解现象的表象材料,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将“扩 散”“均匀分布”等词语与现象相联系,帮助学生通过归纳的方法去构建溶解的概念。(一)真实问题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真实问题情境:“这里有两杯可以饮用的糖水,你选择喝哪杯糖水?为什么选择这一杯?你是怎么判断的? ”同时通过PPT呈现两杯糖水的图片(见图3-1):左侧水杯中图3-1已经被溶解完,右侧水杯中的糖刚放进去,在底部还可 以看到有白糖颗
8、粒沉淀。学生通过倾听老师讲述的情境,同时观察讲台上的两杯糖水,可以发现一个杯子底部还有没溶解完的糖(见图3-2)。随后每个学生都会依据自身生活经验对两 杯糖水的特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图3-2图3-2(2)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到讲台前,让其品尝两个杯子里的糖水,引导其准确地 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解释两杯糖水为什么会有 味道的区别。(3 )教师出示PPT图片(见图3-3 )并进一步提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糖在水中全部溶解后会是什么样的?当我们看到什么现象就说明糖已经被溶解完了? ” 结合前一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问题:“我们知 道物质在水中消失不见
9、,没有沉淀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就可以说这个物质被溶 解了。但是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呢? ”图33学生可以运用前一课所学的内容,对实验结果做出初步判断,并用溶解来解释 这一现象。进而集中讨论:物质是怎样被溶解的?同时教师板书本课主题:水是怎 样溶解物质的?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情景,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现象,并综 合视觉、味觉等表象要素,对白糖的溶解过程进行推测。(二)观察白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1) 提出任务:观察白糖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组观察桌面上杯子里的白糖, 并描述其特征白色、颗粒状、晶体等。(2) 引导学生猜测白糖被水溶解时会发生哪些现象。同时教师出示实验的小贴士(见图3-4)
10、,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观察:白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图3-4(3 )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验后进行总结:在刚才的实验中,白糖是怎样溶解的? 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描述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白糖溶解的过程。由于白糖透 明的特性,决定了学生无法清晰地看到其溶解过程,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一 些透明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被我们观察到,有没有办法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物质 溶解的过程呢?”从而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改进:选择有颜色的物质进行实验 和观察。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让学生感受到对白糖溶解过程的观察效果不佳,进而对 有颜色的物质进行更清晰的观察产生学习动机。(三)探究有颜色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1
11、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见图3-5 )并介绍有颜色的实验用品,组织学生以分 组的形式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片中的物质,它们是什 么样的?你们知道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吗?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从颜色、颗粒 大小、气味等方面进行描述。在学生对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后,教师通过PPT介绍这些有色物质的名称和作 用。柠檬黄色素、胭脂红色素是人们日常用来染色的物质,因此不能用手直接触碰它。 酸梅晶、红糖要用药匙取少量使用。(2 )学生分工合作,分组观察有色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进 行猜测:“把它放入水中后,会有什么变化呢? ”当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时,教师 出示实验要求(见图3
12、-6),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分工合作完成实验1)每小组选择一种有颜色的材料倒入各自 装有水的杯子中,并开始计时。2)仔细观察它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按照 时间间隔和要求及时进行观察和记录。3)思考: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图36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予以关注和指导,提示 每个学生独立观察自己负责的有色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使用画图和文字描述 的方式进行记录。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几位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对提前准备好的已经 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有色物质溶液进行过滤。(3 )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实验结果展开研讨:“通过你 的观察,你发现这些有色物质
13、在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展示观察记录后的 实验记录单,描述有色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我们看到柠檬黄色的小颗粒进入 水中后,小颗粒变成更细小的颗粒,水不断地变黄,同时黄色不再集中,而是在整 杯水中逐渐变得均匀,溶液颜色也相对变淡了。此时柠檬黄色在水中均匀分布了。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将提前打印好的物质溶解过程的彩图贴在黑板上(见 第 图3-7)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溶解过程的描述与抽象的科学词汇建立联系,适时 J 地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这个现象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扩散。可以用“均匀”质; 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状态。” 、图3-7(4 )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和思考:“通过本次实验,你对溶
14、解现象有 了什么新的认识?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真的消失了吗? ” “观察过滤实验的结果,你有 什么发现呢? ”通过对溶解过程及过滤实验的观察,学生可以掌握更多关于物质溶 解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的方法,逐步完善对溶解概念的理解。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物质及其溶解过程的观察,可以提升观察、记录、推测 的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用自己可以解释的图示的形式对溶解过程进行记录,并 根据需要用文字加以补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形象的图示与抽象的文字符号建立 起联系,提高其科学思维的能力。(四)想象白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1. 导语:“尽管我们没有明显地看到白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但能不能根据这 些有色物质在水中溶解
15、的过程想象白糖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试着画出其溶解的 过程。”学生通过回忆有色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运用想象和类比的思维方法完成白 糖溶解过程图的绘制。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试着介绍你所画的图示,解释白糖在水中的变化及 白糖被完全溶解后,整杯水发生的变化。学生应学会运用“颗粒越来越小” “没有 沉淀的现象发生” “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等科学的表达形式进行描述。3. 总结实验现象并引出新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在水中其 实并没有消失,只是颗粒越来越小,最后变成肉眼看不到的微小颗粒了。那么在生 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联想的思维方法,通过探究有色物质在
16、水中溶解的过程, 预测同样可以在水中溶解的其他物质溶解的过程,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同时 为后面研究液体的溶解现象奠定基础。八【学生实验记录单】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记录单我认为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这些现象第一章物质科学案例4: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本教案为省级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主题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级四年级下册单元第一单元电课时第7课时【课标内容】6.4电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6.4.1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和接线盒中电路通路、断路的情况。2. 科学探究
17、: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池及电器的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 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缜密推断的态度。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根据电路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了解电路检测器 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前六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电路的相关知识,并且会使用 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绝缘体和导体,明白电路检测器利用的原理是电路通路时灯亮, 断路时灯不亮。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做到小组合作共同 完成任务,但是严谨、缜密的推断能力还比较欠缺。另外,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接受一些比较夸张的故事情境,而且对于密室逃脱这样的
18、故事情境更感兴趣。但是要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 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在情境中让学生能够明白所 学有所用,逐渐领悟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内不同电路的连接情况。2.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组成电路。五【设计理念】1. 教学内容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7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两部分。一是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中的电路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二是比较电源和电器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2. 教学方法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 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
19、的。”本课属于实验探究课,因此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 间尤为关键。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学生。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直观演示、小组实验等教学方法。六【教学准备】1. 教具:PPT课件、串/并联电路图、接线盒内部连接模型。2. 学具:电路检测器、4个接线柱的盒子、实验记录单、两节电池(配电池盒)、 两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若干。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活学活用1.逃离通道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密室逃脱游戏,这次的主题是“丛林探险”。在探险过程中, 我们不慎跌入山洞。我们想尽一切方法都无法爬出来,想求救,却发现手机没有信号。 这时一位队员
20、在山洞里发现一扇奇怪的大门(出示准备好的大门图片,图片可以根 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设计意图:“密室逃脱”主题游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游戏活动,深受各个学段 学生的喜爱。本课借助密室逃脱的故事情境,开展一个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活动。鉴 于四年级孩子喜爱密室逃脱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一场科学冒险之 旅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旁白:欢迎你们的到来,若想打开大门,你们必须完成两个挑战:用不同 的方式点亮大门上的小灯泡;画出正确的电路图。否则,你们就要留下来陪我啦! 哈哈哈)师:“我可不想被困在这里。谁有办法打开大门? ”请学生思考并上前演示、操作(见图4-1) o设计意图:完成大门上连接电路的设
21、计任务,既结合探险的主题,又结合教材的内容。在实际情境中,探究电路的不同连接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还能为后续学习电源的不同连接方式做铺垫。2.黑暗密室哇!门开了!但是里面漆黑一片,糟了,手机还剩5%的电,要是没电了,我 们用什么照明呢?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有队员在密室中找到电池盒等物品。你们能 用不同的方式点亮小灯泡来照明吗?探究过程如下:讨论注意事项:如果连接中出现电池发烫的情况,该怎么办?(可能发生短路,赶快断开连接,检查线路。)开展小组合作,尝试不同的连接方法。连接完成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将电路图画在黑板指定区域,并完成“我们 的逃生记录单”中的任务。我们的逃生记录单小
22、组: 姓名: (1)电池串联、并联时实物图(铅笔作图见图4-2) (2)两节电池串联时,灯泡亮度。(不太亮、很亮)两节电池并联时,灯泡亮度。(不太亮、很亮)图4-2(4 )讨论交流。将电池串联后,电压会增加,灯泡会很亮;但是将电池并联后,电压不变,灯 泡不太亮。(5)我们能长时间使用串联电池给灯泡供电的方式提供照明吗?为什么?(6)学生讨论,汇报总结。根据探究,我们选择并联电池给灯泡供电的方式来照明,现在请取回自己小组的串联电路,并断开连接(见图4-3 )(二)运用旧知,破译推测(1)我们可以放心地寻找出路了!快来看,有人发现一座印有奇怪图案的大门。图4-4咦?这里有提示(出示PPT中的图片,
23、见图4-4 ) (这扇大门需要使用密码才能打开,并且密码与接线盒有关。但是,此时接线 盒被锁在一个保险箱里。请寻找并打开保险箱,取出接线盒。)(2) 我们找到了密码箱,并发现它旁边有一张密码表(见图4-5) 谁能破译密码,打开密码箱?图4-5(引入打开密码箱活动,可以将有4个接线柱的接线盒中连接电路的情况用表 格探究清楚。与此同时,学生会更加熟悉电路检测器的使用,为接下来探究有3个 接线柱的接线盒连接电路的情况做铺垫。)(3) 师生探究电路连接方式,打开保险箱,拿到接线盒。(太棒了,我们拿到了接线盒。接下来需要队员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破译 打开大门的密码!)(4)接线盒和开门密码有什么联系?
24、(推测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方式,可能就 是开门的密码。)(5 )小组破译密码。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柱间的通断情况。 记录接线柱间的通断情况。 推测接线柱间的连接情况。(4) 掌握开门密码,打开大门,逃出密室(见图4-6) 图4-6图4-6门开啦!太好了,我们终于逃出来了!现在你们可以打开刚才的接线盒,验证 一下,我们的猜测中哪一种是正确的?(三)温习回顾,善于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展现出了你们超强的推理能力,只要团结合作,遇到任何困难 都不怕!如果生活中我们碰到有6个接线柱的接线盒,你怎样才能知道它内部的连 接方式呢?(让学生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八【板书设计】42九【学生实验记录单】我们的逃生记录单小组: 姓名: 1.逃离山洞并联实物图(铅笔作图)。(1)电池串联、(2)两节电池串联时,灯泡亮度 o (亮、很亮) 两节电池并联时,灯泡亮度 O (亮、很亮)2.黑暗密室解密(1)接线柱之间的通断情况(打“” ) 121314232434通路断路(2)关于接线盒连接方式的推测(用铅笔、尺子完成绘图)。o 1 o3o 2 o4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可以记录在下图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