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国有企业ERP项目实施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7736700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国有企业ERP项目实施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国有企业ERP项目实施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国有企业ERP项目实施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国有企业ERP项目实施调查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国有企业ERP项目实施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ERP项目的调查,结合企业实际,层层深入的研究了ERP项目上线深化持续改善的三个阶段,指出国有企业ERP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企业信息化的推进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ERP 信息化 国有企业引言企业资源计划(ERP,简介见附录)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必要投资;同时,ERP作为一种手段,其最终目标在于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国有企业在探索发展之路的过程中,纷纷选择实施ERP;信息化与ERP的建设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要有效实施一个ERP项目,离不开对企业本身的实际调查分析;同样,要客观评价一

2、个企业ERP实施的水平,也必须结合现实环境、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和可能面对的各种困难考验。本文作者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收集了丰富的实施案例,试图展示国有企业ERP实施的一个缩影,引发对ERP实施条件、过程、效果的探讨,为更多企业成功实施ERP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1 ERP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实施现状1.1 ERP实施的背景1.1.1 推式生产和集权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多按“以产促销”的推动模式组织:生产上执行严格的计划体系,保证低成本规模化生产;销售上以低价渗透市场,争取顾客。一些企业以擅长打价格战著称,通过价格大战,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而降价策

3、略就是建立在推式生产基础上的。 与效率型生产相适应的是高度集权化管理。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实行自上而下、层层下指令的科层式管理体系。集权化就是将全部决策权集于总经理一人,由二级职能部门按指令执行。各分公司的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部门统一制定,原材料由采购部统一采购,产品交销售部统一销售。分公司经理没有决策权,仅仅完成对计划部门生产计划的执行。1.1.2 企业规模扩大,管理难度增加20世纪80年代,很多国有企业为了追求集约化的规模经济,通过对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复制,用较低的投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了管理幅度和繁琐程度的显著提高,也造成传统手工管理的不适应。以某国有企业物料管理

4、为例,存在采购计划与市场需求偏离,生产缺件或库房超储情况日益严重的问题。为了控制原材料库存,该企业采购部曾经派出三名员工负责抄录库房的物资数据,试图通过取样的方法搞清楚各种物料的实际需用量,然而这份库存却足足抄了有一个星期。原来当时有4万多种物资分布在库房中,光是记录进销存的帐本就有好几十本,短时间内根本统计不过来。小规模生产不曾遇到的手工管理的弊端暴露无遗。以该企业当年年产36万单位产品的产量计算,每月3万,一周就接近1万。也就是说,统计的产品需求量有近1万单位的误差,这使得计划的基础失去了意义。为了解决原材料的供应问题,采购部规定各班组根据生产任务、按照BOM单到库房领料;并专门成立了配套

5、车间,负责保管分班组领取的物料,规定其他班组不得动用。这样一个负责“抓中药”的部门,有人员编制两三百人。本以为缺料的现象会得到控制,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领齐一套物料需要一定的时间,甲班组领取的5万套物料可能在当周并没有投入生产;而当周总的计划需求量就是5万套,这时其他的班组再去领就领不到了。表面看发生了缺料,但从公司整体的范围看,其实并没有。在这种管理机制下,要想满足供应,库存肯定居高不下。问题似乎很简单,计划所用的公式和数学模型不存在难度;但实际上却很复杂,管理的项目之多、范围之宽,动态变化的物料状态,繁琐计算和生产进度无法衔接,大误差对生产效率制约,这种种问题已超出了管理人员的承受能

6、力,使手工管理成为机制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自然的想到了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存储功能,辅助进行资源管理。1.2 ERP实施的过程 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有一种说法: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合适的软件+成功实施;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实施的方法和模式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1.2.1 “大爆炸”还是试点推广“大爆炸”是指对企业全部的业务,同时实施ERP所有的模块。这要求企业有极强的经济实力、相应的管理能力和完备的数据基础。由于对企业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很少有企业选择这种实施模式。事实上,有一家德国的公司在ERP

7、模块同时全面上线的情况下,一个月内开不出订单,终因销售采购等基本业务无法进行而宣告破产。与“大爆炸”相对应的实施模式是试点推广,即局部实施ERP。实施时,试点项目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因素。是从一个软件模块开始试用,还是同时实行许多模块?是从一个产品开始用,还是同时在全部产品上试用?是选择正式投产的产品试用,还是选用新产品试用?这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管理实际、不同产品的战略地位以及不同模块能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实施规划。1.2.2 横向到边还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是试点推广的两种典型模式。纵向到底是指选择一个封闭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逐个模块的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只涉及一个产品公司,即使

8、实施不成功,也只损失一种产品,不会导致其他业务的中断。横向到边是指选择部分模块,在全部产品公司一起运行。比如先上物料管理模块,就要把公司所有物料库存都录入系统进行管理。由于没有上模块的部门仍然按原有规则正常运行,因此这种方法涉及的部门少、范围小。某国有企业采取的是集权管理,日常业务(财务、采购、销售等)由各职能部门统一指导执行。如果采用纵向到底的实施方式,尽管只涉及一个产品公司,但实际上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在实施ERP,所有的部门一把手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影响范围太大。同时,每个模块都要指派项目经理,都有一笔项目开销,对于企业人力财力资源要求较高,因此该企业选择了横向到边的实施方式。1.2.3 稳

9、扎稳打,步步为营大部分上ERP的企业首先选择实施的是财务模块(FI)。财务作为企业一项最基础的业务,本身具有结构稳定、有章可循的特点。使用FI模块管理总帐、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稳定运行一个月后,就可得到各类财务报表,以及手工系统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得到的一些分析报告。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手工系统的一些问题,例如凭证字段冗余、明细帐和总帐项目不一致等。由此可见,财务模块的实施,可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第二步,经营和库存管理部分,通过销售模块(SD)和物料管理模块(MM)的实施,加强对销售和产成品库存管理,采购和原材料、采购件的库存管理,并分别实现与财务模块的集成。选择实施SD和MM模块

10、的原因在于:库存业务主要包含进销存三部分,业务构成稳定,当时国内成功实施的案例最多;同时,销售与采购也是企业最有待规范的两项业务。由于销售和采购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业务流程决定了各部门必须协同作业。ERP采用单一的后台数据库,因而跨越了职能部门边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透明化。第三步,生产计划模块(PP)和成本控制模块(CO)。PP模块包括物料清单、半成品库存的管理、生产订单下达以及计划展开。这部分实施可以将以前比较混乱的生产流程精确量化,使物流按计划进行,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管理,逐步实现以销定产、以生产驱动采购的目标。这个过程是实施ERP系统的核心,也是最见效益的部分,但这一步的实施难度较大。它

11、要求库存记录和物料清单的准确度达到98%以上,同时涉及的部门也更多。CO模块实现生产经营与财务的集成,在库存记录、物料清单准确及整个系统的操作规程完善以后,才能通过实施CO实现整个系统的集成。可以看出,前几步的实施工作是实现整个系统集成的基础,基础不牢则整个系统的集成难以成功。2 ERP推动国有企业改革2.1 ERP推动经营模式改革2.1.1 生产推动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国有企业多年来推行的“产-供-销”的计划模式,暴露出市场反应速度过慢的缺陷。库存积压、产品过时,造成企业库存成本和资金机会成本的增加。某企业的成品仓储中心至今还有部分1986年生产的产品库存,这样的周转速度对于企业是非常危险的。

12、同时,为了适应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该企业产品线上的产品型号多达几十种;若每种型号都实行以库存满足需求的推式生产,就会愈发加重库存负担。面对生产的不适应,国有企业提出将经营模式向“销-产-供”的市场化流程转变;市场的供过于求,要求企业以需求指导生产。某国有企业产品公司严格按照营销部门提供的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由营销部门提前1个月向产品公司发出整机订单,产品公司提前半个月向前端配套公司发出零部件订单。销售订单要求在月底前完成。当生产能力大于销售需求时,宁可让部分生产线暂停生产,达到控制成品库存的目标。2.1.2 ERP控制产品成本国有企业要推行市场拉动型的经营机制,就必须对过去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

13、模式进行改革。ERP系统能实时的提供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数据,提高决策层掌控资源的能力;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提供多种成本控制的途径,使国有企业改革在效率与成本兼顾的条件下前进。(1)生产阶段以原材料库存管理为例,缺乏ERP辅助的国有企业对于物料的进销存,通常采用粗放式管理;由于没有对不同批次的物料进行跟踪,常常无法判断出库物料的真实成本,也就不能确定产品实际的材料费用;无法对不同质量的物料进行识别,也就不能通过物料与产品的精细匹配(比如不同档次的产品使用质量高低不同的材料),达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ERP系统MM模块的库存管理部分(IM)可以实现库存的精益管理。IM系统提供按数量和价值

14、管理库存的功能;入库的物料用具有唯一性的批号管理,跟踪检查物料在库房内的状态,直至出库。(2)设计阶段ERP系统不仅能在生产阶段控制成本,而且能通过与产品设计系统PDM的结合,将产品成本的控制提前到设计阶段。大部分产品在设计出来时,产品成本的90%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应提供一种信息传递机制,使设计人员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ERP与PDM的系统结合,可以将设计清单eBOM 转化为制造清单mBOM,也就是说由产品图纸,可以直接对应出制造该种产品所需的物料;再通过与物料成本信息的集成,使设计人员在设计出图纸的同时,掌握产品大致的成本区间,进而调整设计,使产品具有成本优势。2.1.3 ERP提高反应

15、速度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要求国有企业具备更加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ERP系统可以加快信息流通速度、简化决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信息和决策机制上,为企业提速提供保证。(1)提高信息流动速度信息的流动环节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信息采集方面,在没有ERP辅助的情况下,往往存在信息重复采集的现象。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由于不同部门、不同组织对于信息有各自的要求和格式,不可避免的需要信息的转化或重复录入,造成企业业务延迟。使用ERP系统后,信息具有唯一的数据源;采集的信息储存于单一数据库中,实现跨部门的共享。信息处理方面,某企业的系统开发人员在ERP标准模块上进行二次开发,得到一些功能强大的外挂

16、程序,如发票管理系统、库龄分析系统等,增强了ERP的信息处理功能,使手工作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得到的分析报表,由系统自动生成。 信息传递方面,ERP可以简化一些手工传递信息的业务。比如,手工流程中有一个叫“批处理等待”的环节,是指为了节约信息传递成本(如交通费),需要等待信息达到批量大小后再行传递。使用ERP后,信息传递几乎不花费成本,“批处理等待”的环节自然省去了,也因此减少了传递时间。(2)简化决策流程科层管理制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企业内部按专业职能划分部门,并按部门分别采集信息进行决策。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流动必须经过从“塔底”到“塔顶”,进入另一个“金字塔”,再从“塔顶”到“塔底”

17、的传递过程,决策权向高层集中。信息通过的等级越多,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越长。以某企业的销售业务为例,涉及到经营部和库房部。经营部的业务员开出订单后,要报经营部部长签字,才能送到库房部提货;订单到达库房部后,同样要交部长过目,才送库房管理员完成检配。如果订单出现问题返回,花费的时间会更长。使用ERP系统打破了这种部门的界限。系统根据物料、资金的流动,跨部门重组业务流程,有利于不同部门同一层次人员之间的水平沟通。在ERP系统中,经营部业务员作出订单后,直接发给库房管理员;库房部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审批,之后就可以快速完成出单提货。同时,系统支持上级对业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完成的单据凭证等的

18、控制监督。ERP对企业组织形式的改造,一方面消除了决策过程中的时延和误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思想。2.2 ERP支持管理模式调整2.2.1 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变一直以来,很多国有企业在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上,都延续了一种严格的计划经济模式。某国有企业从总经理到各职能部门再到分公司,靠的都是被动接受上级指令,缺乏主动性。各部门习惯了权力向上集中的管理模式,市场意识薄弱,自主经营能力欠缺。这种模式已严重不适应当前的市场变化。为了寻求生存和更大的发展,很多国有企业展开了放权的结构之变。某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将市场压力引入企业内部:将终端产品部门从集团独立出来,成为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和子公司;同

19、时把前端配套单位独立出来,成立自主经营的事业部。生产管理和销售从原来由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到现在全面下放各事业部;采购除部分特殊的大宗物资由采购部统一负责外,其余也全部下放。拥有部分经营决策权的分公司,有了独立应对市场的组织基础。与从前依靠生产计划进行行政安排不同,现在的前端和终端公司必须通过内部交易平台OA系统,签订内部交易合同,协商生产量和产品价格。在前端报价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后端产品公司可以选择外部市场上的同类供应商。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危机意识,提高了整体竞争能力。2.2.2 ERP提高上级下使能力在集权制企业中,上级通过对每笔业务亲自决策监督,确保业务的顺利完成。分权制企

20、业的业务权限下放,减轻了上级的决策负担,但同时也增加了监控的难度。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下级很可能利用手中的私有信息,编造业绩或隐瞒失误,来为自己谋取私利。针对这一问题,ERP系统提供多种方式,使私人信息公司化。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业务是最需要规范的。这两项业务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收受回扣、以次充好、人情交易、损公肥私等是造成企业经营亏损的负面因素。ERP系统为采购和销售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规范化流程,可以有效的监控这些现象。(1)采购渠道公开化企业的采购人员拥有独立采购权后,供应商名称、交易价格等本应属于企业所有的商业信息,却可能被采购员据为己有;当其离开企业时,可能将这些商业秘密带给竞争对手,给企业

21、造成巨大的损失。某国有企业过去每换一个采购员,业务就要有一次大滑坡,采购信息的不对称给管理层带来极大的困扰。该企业实施了ERP系统以后,企业对下放采购权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了。原来,使用MM模块做定单时要求填写供应商代码,这个代码是由采购员申请并提前分配的。当采购员向系统办事员提供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人时,也就把这些重要信息交给了企业。系统对经营数据透明化规范化的处理,降低了上下级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2)销售管理规范化某国有企业产品由于型号多、销量大,产生的销售凭证一年就有几十万张。手工记帐时期,财务只知道某个销售员有多少帐没冲,却无法追溯到这批货的出货时间,更无法确定当时的销售价格,这就形

22、成了销售环节的管理缺陷。部分销售人员采取早提货晚冲帐的方式,公款私存,利用时间差赚取利息;甚至伪造冲帐凭证,将交货时间推后。由于该产品市场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这种晚冲帐的方式,实际上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应用ERP系统后,销售业务得到了规范。使用SD模块冲帐时必须订单、提货单、发票“三单”匹配。通过系统对原始凭证进行管理,使单据有了可追溯性。ERP系统还对与销售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集成管理,系统日志清楚的记录着订单日期和当时的市场价格,收到的货款是多是少一目了然。冲帐的信息可在系统中查询,伪造会计凭证的情况因而基本上杜绝了。2.2.3 ERP协调平行部门冲突集权制向分权制模式的转化,是直线职能式结构

23、向矩阵式组织结构的过渡。矩阵结构可表示为平面上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是各个职能部门,如财务、供应、计划等;纵坐标是各个事业部、分公司。分权模式下,每个部门都要服从于事业部,但是具体业务人员却由他的职能部门考核。在信息不共享的情况下,职能部门与事业部之间可能会因为权力分配不平衡而产生冲突。分权企业中,上级都有了解掌握下级行动和资源状态的需求,这成为企业推行ERP的基本动力。ERP系统中的每一次操作都留下了痕迹,这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业务的透明度,为权力的有效下放提供了监控基础。ERP项目实施后,每个部门员工所做的每一笔业务、业务的质量数量都如实记录在系统中。业务工作量的准确核定,为考核跨部门的项

24、目组工作人员的绩效提供客观依据,使业绩考评更具有说服力。3 ERP系统的持续改善ERP系统成功投入企业运行后,企业往往会忽视系统的持续改善;而持续改善正是ERP应用后期最核心的工作阶段。任何新技术要想持续有效的运行,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都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作支持。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是企业业务活动的必需要素。但信息并不直接等于效益,必须要运用ERP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产生附加收益。3.1 管理不配套阻碍ERP实施(1)新技术辅助旧的信息统计工作 ERP使用单一的数据库集成数据,给有相关需求的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但有的部门不习惯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比如库存管理部门希望在出库单上

25、标注更多的物料信息,但已经固化的系统界面无法任意添加字段。因此就出现了一些部门在需要某个数据的时候,从计算机系统中导出数据,重新整理、加工、制表后再进行人工传递。ERP系统只是被用来制表或出报告,没有发挥其信息处理的优势。(2)新技术辅助旧的物料管理 旧的管理统计工作主要是信息的采集、汇总、统计与传递,而这些工作都可以由ERP系统完成。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可能使企业仍不能脱离手工统计。比如,仓库月盘点管理在ERP系统中由循环盘点取代,要求货位现存量“日清日结”,而旧的管理模式是采用月盘点、月报表、月结算的“月清月结”形式,这种管理无法控制每日刷新的物流和资金流,因此仍需由手工操作。(3)新技术辅

26、助旧的生产管理模式旧的管理模式是“面向结果”的管理,即生产部门向车间下达生产命令,由车间组织生产;生产部门仅关心每日的成品生产完成数量,而生产过程由车间负责。ERP的管理模式是“面向过程”的管理,即生产部门不仅要下达生产命令,而且要关心供应、质量等情况。比如跟踪生产过程,控制物流与资金流,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动态信息;遇到异常要及时进行传递,保证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投入、最迅速的解决问题。企业如果没有意识到新技术给“过程管理”带来可能,而只把ERP当成处理一些简单的车间报表的系统,就可能沿用由车间班组层层上报的管理模式,无法发挥ERP系统即时辅助车间管理的特点。3.2 ERP与管理相互促进提高E

27、RP从技术上使企业管理上了一个台阶,但这并不表示ERP可以解决全部问题;ERP的实施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挑战,这些问题需要结合管理者的智慧去识别和解决。ERP与管理相辅相成的持续改进,也就是企业整体水平逐步提升的过程。以某国有企业开发增强ERP物料管理模块的采购功能为例。标准模块中对年采购量的金额有上限规定,控制了采购员的超额购买,但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人情交易现象。供应商常常在供应紧俏物资的同时,捎带一些疲软货;而采购员往往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同意购买这些企业不需要的物资。尽管系统中有供应商来源的显示,但却无法辨认谁是采购员的关系户。为此,采购部的管理者设计了一些新的指标进行统计。比如统计全年

28、没有生产计划却在第二年还在入库的物料,或者已经三个月没领料却仍在采购的物料等。通过加入“流动性”这个新的约束条件,更有效的规范了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可见,对于相同的信息,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分析方式可能得到不同的管理效果。ERP系统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数据快速增长,信息不可谓不丰富,关键问题在于管理者能用、善用、愿意用。ERP系统的改善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企业应当设计一整套ERP-管理绩效动态监控体系,即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和调整管理策略。通过这样一个自我改善机制的建立,进行管理水平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4 国有企业ERP的实施经验与发展建议 4

29、.1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ERP实施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到企业各个层面的能力提升,需要进行总体规划,从战略、业务、管理、技术等多角度全面应对。国有企业应分析所处的环境、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竞争者的情况,结合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的ERP实施规划,并将其有机的融入企业的整体战略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同时,ERP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软硬件系统的开销以百万元计,还会发生系统费用2倍的管理咨询费用。在实际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一方面应从经营角度进行较为稳妥的评估,另一方面从成本效益角度进行严格的分析,以使决策更全面、更有章可循。ERP的实

30、施讲究不断更新、持续改善;按年度稳步投入,有助于企业的经营保持稳定,防止大起大落造成的效率低下。4.2 技术为用,管理为纲在ERP的实施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系统是重要的技术基础,是保障企业日常业务和管理有效运作的关键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国有企业而言,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何时用、怎么用的问题。然而,ERP是一个战略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信息技术只有立足于业务发展,用于提升管理控制能力,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价值。ERP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先进管理思想的推进过程。要推进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驱动的拉式管理,强调对业务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全面控制产品成本、质量,和内外供需

31、链的总体效率;推进以目标和利益为驱动的分权管理,加强对企业体制、组织结构、激励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作,提高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总体效益。上线深化持续改善是国有企业ERP实施的三部曲,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ERP项目可以说刚刚迈出第一步。已经上线的模块,大部分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FI模块实现了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资金管理;SD模块加强和改善了营销管理;MM模块帮助企业掌握了存货信息;PP模块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下一步的深化要求更多的模块上线,并且实现系统集成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降低库存、控制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等综合性目标。尽管现在对国有企业

32、ERP实施成功与否作评价还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选择ERP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每一步发展都实事求是的以企业战略为指导,从企业客观实际出发。相信只要这样一步步坚持走下去,一定能实现国有企业ERP的最终目标,为企业效益和业务发展服务。附录 ERP系统简介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狭义上就是以计算机辅助企业进行资源计划的软件系统。企业资源是指支持企业业务运作和战略运作的事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财、物”。那么资源计划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制定计划是重要的,ERP又是怎样进行资源计划的呢?1 计划工作是企业核心的管理业务ERP是由制造业发

33、展起来的,目前主要还是在制造业中应用。所有的制造企业都是从社会大市场中获得资金、物资、人才等资源,又将资源转化为社会需求的产品,并将商品销售到用户手中。制造企业要赢得利润,就必须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增值。因此,有效的资源获取、转换和分配就成为制造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资源的获取、转换和分配是通过资源计划与控制来完成的。计划是指用指标等形式描述不同部门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的行动目标和方式。某国有企业的日常生产严格按计划执行:首先,后端产品分公司的生产计划科接到营销部门提供的某月产品需求计划后,按照结构清单对产品进行分解,得到当月各种零部件的需求计划。这些零部件部分外购,部分自制。其中的

34、自制件由前端配套公司按照产品公司的零部件需求计划组织生产。同样,前端公司又要按照物料清单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分解,得到原材料(如钢板)和辅具的需求,形成采购计划,由分公司或采购部组织采购。可以看出,编制满足需求数量和交付期的计划,监督和控制该计划的实现,达到资源分配最合理、消耗最少、生产最经济的目标,是现代制造企业的核心。2 企业资源计划的层次企业资源计划有五个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是:经营规划、销售与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控制。经营规划是计划系统中的战略规划层,通常是以货币或金额来表达的企业经营的目标。经营规划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是系统其他各层计划的依据;而所有其他层次的计划

35、,都是对经营规划的具体细化。销售与生产规划是计划系统的第二个层次,其作用是把经营规划中用货币表示的目标,转化成为用产品系列的产量来表达。销售和生产规划要求制定一个均衡的月产率,以便均衡的利用资源,保证稳定生产。主生产计划(MPS)是计划体系从宏观过渡到微观的重要的计划层次,它根据客户合同和预测,把销售与生产规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确定出厂产品,同时作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MRP)的主要依据。产品到物料的需求结构呈上小下宽的锥状:顶层是出厂产品,属于企业营销部门的业务;底层是采购的原材料或配套件,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介乎其间的是制造件,是生产部门的业务。因此,主生产计划是联系销售(面向企业外

36、部)和生产(面向企业内部)的桥梁,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是计划体系微观计划阶段的核心。主生产计划只是对最终产品的计划,而物料需求计划细化到物料。一个产品可能由成百上千种相关物料组成,一种物料也可能用在几种产品上。对于同一产品,不同物料的加工周期或采购周期不同,需用日期也不同;对于同一物料,不同产品对其的需用量和周期也不尽相同。要使每个物料能在需用日期配套备齐,满足装配或交货期的要求,又要在不需要的时期不要过量占用库存,同时还要考虑合理的生产批量,靠手工管理、进行如此大量的数据运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手工管理难以解决物料短缺和库存量过大的症结所在。车间作业控制及采购作业

37、,都属于计划的执行层次。它不涉及计划的制定和变更,只是执行既定计划。作业控制有三方面意义:1、控制生产作业在执行中不偏离MPS/MRP计划;2、出现偏离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若无法纠正,则将信息反馈到计划层;3、报告生产作业执行结果。3 ERP辅助资源计划的原理(1)MRP实现面向物料的生产计划20世纪60年代初期,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开始在美国出现,它是应用计算机来计算物料需求和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一种方法。MRP从产品的物料清单(BOM单)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BOM单(Bill of Material)是产品结构的基础文件,反映了各个

38、物料之间的从属关系和数量关系,它们之间的连线反映了工艺流程和时间周期。通过对物料信息的集成,MRP系统可以制定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生产计划。所有ERP软件都把MRP作为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MRP是ERP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2)MRPII实现面向企业内部资源的经营计划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但是还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绩效。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就是将生产计划货币化,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衡量企业经营效益首先要计算产品成本,以MRP系统的产品结构

39、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料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间接成本)累积,得出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结合市场营销,分析各类产品的获利性。MRP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而且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例如将体现债务债权关系的应付帐、应收帐同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集成起来、同供应商或客户的业绩或信誉集成起来、同销售和生产计划集成起来等,按照物料位置、数量或价值变化,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在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科目之间,按设定的借贷关系,自动转帐登录,保证了“资金流

40、(财务帐)”同“物流(实物帐)”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3)ERP实现面向供需链的全面计划ERP在MRPII集成内部信息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管理的供需链思想,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需链。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商品)向需方移动,形成企业内部的供需链。同时供需链又是企业的增值链,企业的业务流就是一个不断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因此,ERP系统可以通过对内部供需链的分析,制定出给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计划。ERP集成供需链上的信息流。在供需链上移动的要素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包括两种类型。

41、一类是正向供给信息,如收货入库单、完工报告、可供销售量、提货发运单等。它们同物料一起沿供需链从供方向需方流动;另一类是反向需求信息,如预测、销售合同、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加工单、采购订单等。它们同物料流动方向相反,从需方向供方流动。图1 企业价值链ERP是计算机系统固化了的业务流程,是对信息和业务的集成。以某企业的产品销售为例,在分销点的销售模块录入一笔销售业务,其功能与手工开出一张销售原始凭证相同;由此带来的库存变化和财务信息将同时提供给仓库管理和财务部门,以便及时进行相关库存管理和财务处理。同时,企业通过随时监控库存变化,根据市场制定生产计划,降低库存成本;在ERP系统中启用了信用管理功能,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由此有效控制了坏帐风险;及时对客户的服务请求予以响应,对服务的全部过程进行监控,提高客户满意度。业务端手工录入或自动生成的基础数据,进入系统单一的数据库,并实时的在拥有相关权限人员的电脑中,输出各种具有计划指导意义的报表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