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树德中学高级高二上期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BBC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又一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该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宣传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从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文学与文化,它对杜甫的理解值得我们玩味。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也许是一个我们没有意想到的问题,很难简单地做
2、出判断。我们常常将李白和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他们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到底谁更伟大,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语言艺术上,李白可能更胜一筹,在思想内容上,杜甫可能更胜一筹。如果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还有李白呢?王维呢?白居易呢? 纪录片将杜甫放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去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思考空间。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也就是说,杜甫在世界上也是最伟大诗人之一,“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这个判断可能会让国人心里一震,不是因为杜甫不配,而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中国文学
3、与西方文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的,我们的文学一点也不逊色。 纪录片把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平行起来。它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最早的诗歌早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杜甫的时代与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差不多同时,也就是说,在英国国家形成的源头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国家繁荣的发展时代,引领着世界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中国与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流和贸易,在杜甫居住和寻梦的长安城,可以看到各种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大融合,能够欣赏到西域和西方的物产,而西方的海外扩张和世界贸易差不多比这晚了八百年。在世界范围来理解中国,中华文明的悠久和传统的深厚,被进一步突出出来。 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
4、,西方媒体可能不会有人注意到中国文学。纪录片讲述杜甫的故事,它的着眼点不是古代,不是历史,而是现在和当下。中国经济的腾飞引起世界的关注,这样的经济奇迹必然有它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纪录片是在为中国的现代性寻找它的历史根源,为当代中国的繁荣现象寻根。在这个过程中,杜甫被凸显出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代表。纪录片说,当代中国在飞速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中国的文化精神,而这个精神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杜甫,他是中国人“真正情感和道德情操”的化身。不管观众能否认同这一点,至少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视角。 (摘编自张剑西方人眼中的杜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5、.BBC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西方人眼中的杜甫,视角新颖。 B.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诗人众多,使得国人很少去思考“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个问题。 C.纪录片对杜甫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作为世界级诗人为当今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 D.纪录片提供了对杜甫的独特理解,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和繁荣现象寻找历史根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中国人的立场,对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展开论述。 B.文章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证了纪录片与中国学者的关注重点不同。 C.杜甫的时代与贝奥武甫几乎同时的事实,证明中国文明进入繁荣时期较早。 D.文章结尾
6、引用纪录片的说法,指出当代中国经济繁荣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录片将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一结论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杜甫有着借鉴价值。 B.评价杜甫等文化名人时,如果扩大视野,立足当下,就能挖掘其现实意义,获得认同。 C.中国近年经济腾飞,国际影响力扩大,是这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 D.有篇观后感题为“杜甫:中国的莎士比亚”,由此推知,该文的观点态度和本文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
7、,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
8、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节选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材料二: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 潘文博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13000亿斤以上,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 潘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
9、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进口谷物的总量偏少,净进口谷物是1468万吨,占国内的产量2%左右。 唐珂指出,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针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唐珂认为,这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 (“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8月26日) 材料三: 表1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情况 品种播种面积
10、(千公顷)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万吨) 稻谷29694-1.6%20961 小麦23727-2.2%13359 玉米41284-2%26077 大豆933410.9%1810 (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 表2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品种品种出口(万吨)出口同比涨幅进口(万吨)进口同比涨幅 大米274.831.4%254.6-17.3% 小麦31.39.7%348.812.5% 玉米2.6110%479.336.0% 大豆11-14.5%8851.10.6% (来自农业农村部数据) 材料四: 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国家粮食局局
11、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任正晓指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库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太大。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损耗粮食逾150亿斤。 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
12、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 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 (节选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让人民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B.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 C.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 D.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
13、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 B.我国的大豆虽然种植面积同比在增长,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 C.我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稻谷,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量低。 D.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30%,大米进口下降超过10%,说明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 6.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6分) 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1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留余 侯发山 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没怎么上升。难道是里面有人捣鬼?他通过调查,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及小相公,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在循规蹈矩地做事,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原因出在哪里呢?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
15、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 老汉看了康百万一眼,没有说话,转眼盯着水面。 康百万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 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 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 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 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 忽然
16、,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 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这是为啥?因为漏水的那些孔,不但没有影响俺们捕鱼,反倒如渔网一般,减轻了水的冲击力,捕大鱼如探囊取物。 大叔,您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可是,像您这种捞法啥时候才能把鱼篓捞满呀?康
17、百万感到不可思议。 老汉瞪了康百万一眼,恶狠狠地说,我不稀罕小鱼! 康百万闹了个大红脸,不明白老汉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话不投机,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康百万觉得无趣,准备起身离去。 老汉瞄了康百万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康百万说,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来。仔细琢磨老汉的话,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他的话太有哲理了。 当天晚上,康百万失眠了。留鱼?留鱼?留余?康百万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兴奋得差点叫起来。 不久后,康百万召集家族会议,大刀阔斧地改变经商策略,其中最
18、主要一条就是,谋正当利,适可而止,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他说,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随后,他让当朝文状元牛瑄雕刻“留余匾”挂在客厅,作为家训让后世子孙铭记。 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兴盛了四百多年。 (原载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布局巧妙,开头写康百万陷入瓶颈愁肠百结,巧设悬念,结尾写康百万改革策略,兴盛四百年,首尾圆合。 B小说形象描写突出,老汉的“气呼呼”“恶狠狠”既见其鲜明个性,也体现出他对社会上浅薄贪婪之人的不满。 C小说语言贴合人物身份,康百万河边的提
19、问流露出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家族会议上的发言表现出大商人风范。 D小说内容以小见大,虽只叙述一件平常无奇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颇具现实意义,让人读来深受启发。 8短篇小说贵在短小精悍,有人认为第二段划横线的内容赘余,可以删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_ 9.本文标题“留余”有哪些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_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封轨,字广度,勃海穆县人。沉谨好学,博通经传。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轨曰:“封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
20、。”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衔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轨正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先是,契丹虏掠边民六十余口,又为高丽拥掠东归。轨具闻其状,移书征之,云悉资给遣还。有司奏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权宜晓慰,边民来苏,宜加爵赏。世宗诏曰:“权宜征口,使人常体,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故亏之也。”休叹其守正。轨在台中,称为儒
21、雅。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学者,检试诸州学生。诏从之。寻除国子博士,加扬武将军。假通直散骑常侍,慰劳汾州山胡。寻以本官行东郡太守。迁前军将军、行夏州事。好立条教,所在有绩。转太子仆射,迁廷尉少卿,加征虏将军。卒,赠右将军、济州刺史。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拜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竞不诣。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一举措,不如封生远矣。”轨以务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为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节选自魏书封轨传) 10下列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B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C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D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传,古代诸子百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如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3、 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行指代理官职。文中的“假通直散骑常侍”的“假”也是指官职代理。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文中“赠右将军”即死后追封为右将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轨通晓经传,深受好友称赞。他与光禄大夫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深厚,惠蔚经常举荐他为官,赞他对经义具有独到的见解,自愧不如。 B封轨不辱使命,出使光大国威。他奉命出使高丽,最终让高丽王受诏,还解救回先前被掳走的边民。 C封轨恪守正道,维护法律公平。他任渤海郡中正时,原渤海太守崔休为其兄考核的事请托于封轨,封轨不以旧上
24、司之故违背法律,拒绝了请托。 D封轨为人方直,注重涵养德行。尚书令高肇升任司徒,他不登门恭贺;他还主张养德慎言,远奸避佞,著有务德慎言远佞防奸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轨正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 _ (2)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一举措,不如封生远矣。” 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秋暮登北楼 王武陵 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 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 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2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登楼的缘由。满山秋色使作者触景伤怀,于是诗人登楼望远,排遣心中情绪。 B颔联描绘登楼所见。秋霜中满山火红的枫叶映入眼帘;曲水回环,澄静的小溪环绕着山寺。 C颈联写登楼所见所感。秋暮天寒,塞雁急飞;楼高风冷,“远城砧”使人联想到杜甫诗句“白帝城高急暮砧”。 D尾联寓情于景,韵味悠长。多年漂泊在外,家乡的音讯断绝,萧瑟破败的家园,也只能在梦中找寻。 15请结合诗歌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6分) 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诗人通过夸张手法道出山的高危,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行其上的困危之状的
26、两句是“_,_”。 (2)秋兴八首(其一)写出作者离蜀历经两秋,生悲情于从前的一句是“_”。 (3)咏怀古迹(其三)作者以想象昭君魂归故国,表达无限伤感之情的一句是“_”。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两句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_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各级政府对“新基建”布局已久,高度重视。,_
27、关注的“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新基建”的对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_。在抗疫期间,“新基建”正当其时助力抗疫情、稳增长。在后疫情时代,()。一是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在内的智慧城市将会全面数据化,人们生活将会更加便捷。二是无人配送迎来发展契机。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于快递业更好发展,还能够满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货机器人正重构物流生态,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28、A.波及倍受显而易见毋庸置疑 B.波及备受举足轻重不容置喙 C.涉及倍受举足轻重不容置喙 D.涉及备受显而易见毋庸置疑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 B.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 C.“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
29、里”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 B.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还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C.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而且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D.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地球是一个承载多样化生命形式的星球。早期的人类与其他高等陆生动物类似,_;后来,凭借着智慧和对劳动工具的使用,人类对自然的控制
30、力日渐强大,以至于人类曾以为自己是地球的主人,于是人类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发展。但人类的行为破坏了环境,自然生态失去了平衡,_。面对这两败俱伤的局面,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_,才是长久之计。 21.下面是一则通知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学校打算于12月18日在学术厅举办天府文化专题讲座。我们应邀到了天府文化研究专家赵教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材料,为大家带来具有天府味的文化大餐。请各班班主任认真宣传和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提前到达学术厅,等着赵教授到来,听取他的精彩讲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荀子中
31、说:“道虽迩,不行不至。”是的,如果不迈开双腿向前走,即使是很近的路,也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何况,个人成长、事业进步、国家发展、文明延续,都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行”是到达远方所必需的。 这段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行以致远”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树德中学高级高二上期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B(“使得国人很少去思考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个问题”强加因果) 2.(3分)B(“文章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证的是对于“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很难简单地做出判断”
32、) 3.(3分)A(B项“就能挖掘其现实意义,获得认同”有误。C项“主要原因”有误。D项“该文的观点态度和本文一致”有误) 4.B原文是“我国谷物进口最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主要”二字,说明进口谷物还有其他原因。 5.D“玉米还十分短缺”错误,根据材料二“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说明进口玉米的原因不是短缺。 6.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应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进口谷物等渠道,合理调整粮食结构;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要改进技术,减少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我国舌尖上的浪费严重,应改变消费观念,节约粮食。(每点2分) 7CC项,“提问流露出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错误,康百万只是对老汉捕到的鱼少有疑问,并没有表现出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故选C。 8不能删。从人物形象上看,以黄河、洛水的瑰奇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有大智慧的形象。从思想主旨上看,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谋利亦须留余的主旨的传达。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段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文化气息,使小说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