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年名校高考押题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整日感觉所学东西不够用。最典型的状态就是,打开一本书,却总是读了一半放在那里,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另一本;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突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想要和时间赛跑,却又力不从心 知识焦虑的实质是信息焦虑。面对海量信息时,人们往往目不暇接,难以全部吸收或只能浅层次地吸收,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慌
2、。面对大量且复杂的信息,人们可能会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索取和接收,结果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另外,任何一种知识和学问都有其成熟的内在体系,当前市场上提供的“干货”虽简化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步骤和痛苦,但是如果人们想要掌握知识,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认知学习。很可能短时间内知识量爆棚,但只是假象,并且还会加剧知识焦虑。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仅仅依靠个人的记忆和能力,很难全部遍及。因此,对知识的渴求和有限的时间精力就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催生出一些不时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当我们的求知
3、欲越来越强,但身边的媒体或其他手段难以让我们触及所需时,焦虑情绪就会出现。特别是现在的新中产阶级,他们普遍存在工作超载、职业倦怠和发展困惑等问题,总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于是对知识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逐渐增多的求知欲只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下信息环境的复杂多样。当前,信息生产的主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在人人都参与信息生产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正日益受到挑战,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的信息都是真实准确的。此外,网络上的一些二次生产和传播也会影响一手信息的真实性,使得整个信息环境真假混杂。在此环境中,我们要想获得真实准确
4、的信息,就需要耗费比之前更多的精力。 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为了克服信息不足造成的恐慌和焦虑,人们可能会人云亦云,成为失去思考能力的追随者。此外,知识焦虑也会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深层次吸收,导致一些人只是一味地寻找了解,但对每条信息都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更掌握不了知识的精髓。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 (摘编自匡文波“知识焦虑”缘何而生)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认为,面临快速的环境变迁或社会转型,人们会产生“更为迫切的心态秩序的危机”。知识焦虑或许就是这种危机的
5、最直观显露:既有的信息知识获取秩序受到新媒体的挑战,新秩序又远未建立,信息自由状况远超人们的预见与把控,陌生感使得生活于其间的个人或群体变得无所适从。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种种产生于适应新形势的“现实性焦虑,虽是人类对某种外部危险本能的知觉反应,但人们也能够进行积极战斗或逃避危险。这一成果让我们感到:一方面,面对网络信息泛化、知识爆棚这样一些无法预料、不可控制的情境,知识焦虑固然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心理必然;但另一方面,变迁也为变化提供了可能,焦虑对个体生存未必都是消极的,它也会激发一些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 作为一种科技进化的产物,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绝不代表必然的被动回避
6、,相反,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不论是选择或提升,都是具有进化意义的人类适应性行为。发现问题、消除危险,首要的是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态,靠近知识焦虑的最初体验,而后才能深刻洞察信息化对于成长的新要求,还原出知识焦虑对于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知识焦虑亦可激发我们对精确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我们如剑如炬般的锐利眼光。当信息如潮水一般袭来,哪些是真知,哪些更有价值,就需要我们不断调动过往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从而将发掘、判断、理解的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打造更智慧、更强大的自己。 信息碎片化引起的知识焦虑,也有助于激
7、活我们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力。目前,维基百科、知乎问答、百度云盘等花样迭出的动态共享数据库,正在日益推进人工智能与智力的匹配,正趋向完善地服务于我们的知识诉求和个性化需求。以点对点对话、知识转述、视听文学等为样态的知识付费,也有待于打破狭隘的市场交易思维局限,真正解决碎片化知识积累和效益等问题,提高知识拥有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分享速率,加快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开放性转化,实现人类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深度创新。 (摘编自孟威知识焦虑如何转化为学习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环境中的知识焦虑,有个人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不足的原因,也与环境因素相关。 B.
8、现在的新中产阶级因其较高的求知欲以及竞争力的不足,对知识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C.在当下复杂多样的信息环境中,人们找寻真实准确且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变得更困难。 D.把知识焦虑变为动力,需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容易盲目跟风,轻信网络上的知识速成品,致使知识量爆棚却加剧了焦虑。 B.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从社会和心理角度对知识焦虑做出深层解释,并提供积极建议。 C.从长远来看,只要人们不被动回避问题,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就能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 D.动态共享数据库以及多样态的知识付费,都是当下人
9、们创新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有效探索行为。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焦虑”表现的一项是() A.在各类APP信息接收与解读过程中,人们很难专注于某一条信息,持续分心并且害怕错过。 B.一位网络工程师在某一流大学学有所成之后,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而成为“考证狂人”。 C.四川绵阳七十岁的李启君奶奶坚持五年,圆梦大学,她表示若身体允许,还想当作家写小说。 D.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比如用锅,昨天有专家说铁锅好,今日又有专家说铝锅好,人们无所适从。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证严密,请简要说明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有何不同。 5.武汉一位大学生,大学期间在付费知识产品上的花费过万,但“买课如山倒,学习
10、如抽丝”,这些课程都没有坚持上到最后。请结合材料剖析其中的原因并给出建议。 【答案】1.B2.D3.C 4.材料一为层进式论证结构。先举“知识焦虑”的现象,进而分析其实质是“信息焦虑”,再进一步分析“知识焦虑”产生的两个原因,最后分析“知识焦虑”可能导致的问题,由浅人深,层层深入。材料二为总分式论证结构。由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焦虑未必都是消极的,也会激发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接下来从(对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激发对精确知识的兴趣、激活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动)三个方面阐述,条分缕析,层次井然。 5.剖析原因:这是一种知识焦虑现象。面对海量信息,这位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11、但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地索取和接收,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信息。建议:要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视现实的压力,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上来,专注于资源能量的最优部署。要培养自己锐利的眼光,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选择有效的信息。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定位自己。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和研究。要减少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攀比心态。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2、B.“因其较高的求知欲以及竞争力的不足”错误,原文并未提及“其较高的求知欲”,“总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的不足”。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范围失当,“知识量爆棚”只是“很可能”出现的短时现象,且“只是假象”。 B.“费孝通并提供积极建议”依据原文材料二第一段,费孝通的理论并未给出积极建议。 C.“只要就”表述绝对,材料二第二段是说“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绝不代表必然的被动回避,相反,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并非“知识焦虑”,而是清醒、主动地终
13、身学习。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段,采用层进式结构,由浅人深,层层深入。第一段“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整日感觉所学东西不够用。最典型的状态就是”先举“知识焦虑”的现象,第二段“知识焦虑的实质是信息焦虑”进而分析其实质是“信息焦虑”,第三、四段“渐增多的求知欲只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下信息环境的复杂多样”再进一步分析“知识焦虑”产生的两个原因,第五段“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最后分析“知识焦虑”可能导致的问题。 材料二共有四段,采用总分式结构,条分缕析,层次井然。第一段“费孝通先
14、生认为”“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虑对个体生存未必都是消极的,它也会激发一些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由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焦虑未必都是消极的,也会激发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第二、四、四段,“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知识焦虑亦可激发我们对精确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我们如剑如炬般的锐利眼光”“信息碎片化引起的知识焦虑,也有助于激活我们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力”从(对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激发对精确知识的兴趣、激活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动)三个方面阐述。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原因: 结
15、合材料一“面对大量且复杂的信息,人们可能会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索取和接收,结果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知识焦虑也会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深层次吸收,导致一些人只是一味地寻找了解,但对每条信息都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更掌握不了知识的精髓”“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可知,这是一种知识焦虑现象。面对海量信息,这位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地索取和接收,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非
16、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信息。 建议: 结合材料二“面对网络信息泛化、知识爆棚这样一些无法预料、不可控制的情境,知识焦虑固然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心理必然”和材料二“信息碎片化引起的知识焦虑,也有助于激活我们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力”概括出:要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视现实的压力,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上来,专注于资源能量的最优部署。 结合材料二“需要我们不断调动过往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从而将发掘、判断、理解的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打造更智慧、更强大的自己”概括出:要培养自己锐利的眼光,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通过理
17、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选择有效的信息。 结合材料二“首要的是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态”概括出:要减少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攀比心态。 结合材料二“深刻洞察信息化对于成长的新要求,还原出知识焦虑对于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概括出: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结合材料一“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概括出: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定位自己。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和研究。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18、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密 麦家 日伪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五位军事要员。据密报,五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特务处长王田香配合日本上司肥原,须在五天内揪出“老鬼”,攻破其地下组织。 张司令认定吴志国是老鬼,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李宁玉,“难道是我误入歧途?”肥原有点坐立不安起来。 肥原准备跟李宁玉过过招。 雨过天晴,东楼的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肥原进门,看见李宁玉坐在阳台上,跷着二郎腿,好像挺享受的。走近,才发现她在画画。 李宁玉画的是山坡上的两棵无名野树。肥原看她画得有些样子,夸奖道:“不
19、错嘛,看来你真学过画画。” 李宁玉不抬头,继续画:“这下你更有理由怀疑我在偷练吴志国的字了。” 肥原一时不明白她说的:“为什么?” 李宁玉随手在树下画了株小草,解释道:“因为写字和画画都是线条艺术,我能临摹山水,临摹个字就更容易了。” 肥原笑:“然后你要告诉我,如果你是老鬼,在盗用吴部长的字传情报,你就不会在我面前暴露你会画画是不是?” 李宁玉停下笔,没理他,进房间,躺靠在床边,继续画。 肥原跟到房间:“我想问你个问题,李宁玉,你家里有几个人?”李宁玉不理他,他又继续说,“你是不是老鬼明天晚上就见分晓,如果是,现在承认,我只拿你一个人问罪,否则我要灭你全家,一个不剩,包括两个孩子。” 李宁玉没
20、抬眼:“明天你就会知道,我不是老鬼。” 肥原有些没趣,正好王田香上来说有事情报告,便出了东楼。 “那就打吧,”王田香讨好地说,“有些人就是不识相的。” 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要肥原再打:“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 肥原冷笑着说:“你告我?去军事法庭告?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打死你就像打死一条狗,没人管得了!” 李宁玉听了这话,目光一滞,转眼间,河流决堤,声泪俱下,“我是一条狗啊,我是一条狗啊,让我去死吧”说着挣扎着爬起来,一头往墙上撞去,把现场的人都吓呆! 李宁玉撞墙没死,可第二天,李宁玉死了,是吃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
21、代。 李宁玉留下的遗言共有两份,分别给张司令以及她的丈夫。遗言内容如下: 尊敬的张司令: 一年前,在我接受译电科科长重任时,组织上发给我这颗剧毒药丸,我深知,当我掌握的秘密面临威胁,我应一无犹疑地吞下这颗药丸。今日我吞下这颗药丸,绝非因秘密遭受威胁,实属我个人的忠诚遭到深深质疑。肥原怀疑我是共匪,视我辈如蝇狗,我深痛之。知我者莫如您,我一生只求忠心报国,今死有余恨!切望司令明冤。 您忠诚的部下李宁玉 良明吾夫: 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死而无憾。只念孩子年幼,于心不忍。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的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我在西天保佑你们。 小宁 肥原和王田香
22、把李宁玉的所有遗物找出来,集中在一起:笔记本、钢笔、发夹、口红、扎头巾、一幅素描画。画已经完成,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 画很简单,用单线勾勒,没有一处色块。树下的小草长长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无度,看上去画得非常不经心,多数是一笔带过。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确信无疑后方纳为遗物,派人交给她丈夫。 肥原又怀疑起自己来,但不管怎么样,等晚上进城的抓捕行动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 可晚
23、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 其实是结束了。 (有删改) 【注】译电员:战场上熟知摩斯密码等密码通信手段的关键战斗人员。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宁玉当着肥原的面镇定自若地画着画,是为了表现她多才多艺,丰富人物形象。 B.肥原辱骂她像狗一样,李宁玉受到如此的人格侮辱,痛苦不已,故而以自杀明志。 C.在给丈夫的遗言中,李宁玉说自己是因病殉职,只是为了让丈夫不至于过度悲伤。 D.肥原实施抓捕时扑了个空,暗示地下工作者已经得到通知转移的消息,反应迅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24、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波浪线处的环境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画面清淡明净,与后文几处提到李宁玉画的小草形成照应。 B.肥原在找“老鬼”的过程中一再自我怀疑,在王田香的建议下才对李宁玉用刑,说明他毫无主见。 C.小说详细交代了李宁玉的遗言、遗物及其素描画的内容,给紧张的敌我斗争的故事带来一丝温情。 D.本文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致胜的特点,在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人物神秘,情节悬疑。 8.请根据文本内容,判断李宁玉是不是“老鬼”,并说明理由。 9.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结尾两处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6.D7.B 8.是“老鬼”。理由:她的身份是译电员,懂得摩斯密码;她用画传递密码,肥
25、原也是有所怀疑的;面对酷刑时的倔强不屈,有革命者的勇毅;她的遗言、素描画及其中的留言有传递消息的意思。 9.“一切都还没开始”:指日伪企图查出“老鬼”,抓捕共产党,捣毁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但都没有成功。“其实是结束了”:指共产党地下组织得到情报,安全转移;敌我暗中的较量,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 A.“是为了表现她多才多艺”错误,李宁玉是在用画传递密码。 B.“故而以自杀明志”错误,自杀是为了迷惑肥原,保护家人和战友。 C.“只是为了让丈夫不至于过度悲伤”错误,“因公殉职”中的“公”指李宁玉的卧底工作,是在暗示丈夫寻找自己传递的信息。
26、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说明他毫无主见”错误,“画很简单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肥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听从王田香的建议也是为了印证自己的怀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后文“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其实是结束了”可判断出李宁玉是“老鬼”。 依据“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李宁玉”和【注】可知,她的身份是译电员,
27、懂得摩斯密码; 依据“画很简单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可知,她用画传递密码,肥原也是有所怀疑的; 依据“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要肥原再打: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可见,李宁玉面对酷刑时的倔强不屈,有革命者的勇毅; 依据“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的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可知,李宁玉是在用遗言、素描画传递信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本题的答题关键是指出“没开始”的是什么,“结束”的
28、又是什么。 依据前文“肥原又怀疑起自己来,但不管怎么样,等晚上进城的抓捕行动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可知,“没开始”的是日伪对共产党的抓捕和对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捣毁。而“结束”的就是李宁玉情报的发出、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安全转移,以及这场以共产党的胜利而结束的敌我暗中的较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时政疏张居正 臣闻令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
29、,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竞求真人之号,招集方术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轿有司,以纵其欲。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微玷而永废者乎?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谓庶官瘰旷者此也。 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断之。迩来考课不严,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
30、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谓吏治因循者此也。 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然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所谓边备未修者此也。 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语曰:“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谓财用大匮者此也。
31、五者之弊非一日矣,伏愿陛下览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广开献纳之门,然后以此五者分职而责成之,则人人思效其所长,而积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 (节选自张太岳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B.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C.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D.臣闻今之宗室/
32、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指分条陈述。疏也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意见的一种文体,又被称为“奏疏”或“奏议”。 B.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下文的吏、庶官也指一般官员。 C.簿书,指官署中记录财务或文书的簿册;期会,指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政令。在本文中簿书期会泛指地方公务。 D.夷狄,泛指除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夷,指我国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狄、虏、匈奴、百越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 12.下列对原文
33、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朝廷以前对宗室讲礼节又有提防,现在有些宗室沉迷道术,欺上瞒下,朝廷应该削减修正他们。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唯才是举,不问人才的出身、经历以及品行,这样才不至于使人才衣衫单薄、孤苦终老。 C.作者认为当朝官僚之风盛行,监督机制流于形式,为官者趋炎附势、不务正业,致使世风日下,危害极大。 D.对于边疆战事,外敌时来犯我,以此获利,作者认为应对的关键在于我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昂扬的斗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断之 (2)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 14.2022年5月,在中国社科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引用了本文中的一句话,借此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培养青年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请据此推断习近平引用的是本文中的哪一句话。 【答案】10.B11.D12.B 13.(l)各地地方官是治理百姓的官员,地方官员贤能与否,有监察考察他们,监察的取舍,由选拔官吏的部门长官来决断。 (2)现在供养大官(的财物),每年数额巨大,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