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辽宁师大附中-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校对人: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
2、“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儒家“孝”伦理发展到“德”的阶段,便在个体自身内部完成了“孝”的内化,但这只是抽象地完成。儒家“孝”伦理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化为他物”。这种现实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伦理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现实社会生活。“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但“得”的实现与获取也不能偏离伦理的逻辑。 在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逻辑结构。 第一,“得”必须有“德”。在中国传统社会,因为孝行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孝子
3、不乏其人,这种认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嘉奖:在物质上能够获得上层的封赏,比如对孝子实行赦免赋税的优惠等;在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孝子们被旌表门闾、载入史书,能够因为孝行被选入官。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则被除名削爵,永世不得续用。 第二,“德”必然能“得”。舜因何能贵为天子,因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远。而且这种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会“得”。“德”不以“得”为目的,但“德”却必然有“得”的报答。父子是血亲相连的天伦关系,如果孝敬双亲是为了赢得孝子的美名和求得功利,则损害了亲亲之情,使人失去最基本的情感依托。所以,“得”并非最终目的,只是在进行价值预设时,
4、人们确信孝子必然会得到好的归宿。所以,在主观动机上,“德”并非为了“得”;但在客观效果上,“德”却必然“得”。 第三,有“德”就是“得”。孝的根本是对父母的血缘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出于机心和利益,那种对自然本真的背离会导致孝的矫揉造作。特别是汉代以来,越来越多外在的物质利益附加在孝上面,使孝越来越远离人性的自然。而孝本该是为人子女良善本性的流露和自然天性的表达,有父母可以供养就是福气,就是大“得”。孝是道德的始源,是源自人的真性情。这种发自内心的亲爱父母之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和追思,是儒家“孝”伦理深刻的情感基础。人们为了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不掺杂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 由“德”至“得”的
5、逻辑运行过程解决的是孝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也即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由此,儒家“孝”伦理逐步形成由现实的亲子血缘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现实生活的逻辑运行路径。 (王健崭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必须有“德”是指孝子具有孝行,能够获得社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嘉奖。 B儒家“孝”伦理中,“得”是伦理观念下的生活世界,直接指向现实社会生活。 C“孝”源于对父母的真实情感,不能有外在的功利目的,这是儒家伦理所推崇的。 D“德”与“得”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都是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对比、举例、比喻等方法,论证了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 B文帝从三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的相互映射关系。 C文章从人性的角度论证“孝”的本质,论证视角较为独特,将论证推向了深处。 D文章以孝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为前提,论证了推行“孝”伦理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的完满要求我们学会用不偏离伦理的方式去获得现实生活中的正当利益。 B“得”是“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终极目的,但必须运用合“德”的方式去“得”。 C舜不为“得”而行孝德,但客观上却能“得”,可见“德”必然有“得”的报答。 D要真正落
7、实儒家“孝”伦理,首先要注重“得”,但更要强化“德”,二者缺一不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
8、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1期) 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中心城区 面积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轨道交通 运营里程 (公里)私家车 出行 比例上下班 高峰期 交通状况 北京6681777423%6313
9、8.7%重度拥堵 上海6641705625%68336%重度拥堵 首尔6051508769%109820.9%轻度拥堵 东京6271452562%270514.7%轻度拥堵 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月) 材料三: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
10、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会科学网3月19日) 材料四:“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
11、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4月22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12、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首尔、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偏高,但是使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B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D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
13、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C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D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寻找赵德才马贵明 我小时候的爱好和别的小
14、孩有一点不一样,喜欢看木匠做活儿,那种刨子摩擦在木板上的声音特别悦耳,长长的薄如纸片的木刨花像彩带一样舞动。 暑假里的早晨,我还在朦胧胧的睡梦中,刺,刺,推刨子的声音把我唤醒。我快速地穿上衣服,从锅里抓一棒刚刚烀好的包米,循声而去,在邻居的大门外看见一个木匠正在案子边,用力地推动着刨子,前腿弓后腿蹬,每一次双手推动着刨子向前的时候,从创床飘出来的长长的刨花,在空中慢慢舞动着飘落了。 看了一会儿,我有些忐忑地走进了邻居的院子,之所以忐忑,是因为有些木匠或者是手艺人不喜欢被别人打搅。这个木匠瞅了我一眼,继续干活儿。他用刨子刨了几下木方,用手拿起来,闭上一只眼睛看木方包得直不直,他看木方的时候,我发
15、现他的眼睛特别小。整个上午,我都在静静地看他干活儿,直到母亲喊我回去吃饭。 第二天,木匠刚刚走进邻居的院子,我就跟了进去,木匠看见我,笑了笑说;你喜欢?我点点头。 他说:你来两下。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了案子边,拿起了刨子,在一个木方上推了几下,刨出的刨花虽然没有木匠创出的长,但自己还是满意的。木匠又笑了笑说:还行,就是力气小了点。那一天,木匠和我说了很多话,告诉我还是好好学习吧,木匠是个很累人的活儿。 邻居喊他吃饭,我才知道他叫赵德才。 以后的十多天里,我天天去看赵德才干活儿,有时候,比他去的还早,赵德才教我拉锯,说拉锯不能太快,快了不出活儿,还累人。还说 那天早晨,我兴冲冲地去看赵德才干
16、活儿,但没有看见他的身影,他干活儿用的案子也不见了,邻居正在安好的窗户上刷油漆,我知道,赵德才的活儿干完了,人走了,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暑假就要过去了,我听母亲和父亲说我的一块五毛钱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后来,他们共同想到了刚放暑假的时候,我打的一百块土坯。当时土坯是三分钱一块,一百块能卖三块钱,做我的学费绰绰有余,可是,还有两天就开学了,父亲并没有把土坯卖出去,从他们的对话里,我感觉到他们的焦急,于是,我决定找赵德才帮忙。 记得赵德才说过,他住在西关五队渡槽附近。渡槽是当地有名的水利工程,我曾经和同学在渡槽洗过澡。还算顺利,我只问了五六个人就找到了赵德才家。赵德才正在院子里干活儿,看见我,愣
17、了一下说:你怎么来了? 我说:我有一百块土坯帮我卖了吧? 他放下刨子说:走,看看去。 我随他走到生产队的队点,他叫我在门口等着。不一会儿,他笑呵呵地说:妥了,你拉来吧,三分钱一块。 我很高兴地说:好。 我刚走出去几步,赵德才喊我说:你有车吗? 我说:没有。 赵德才说:我家有,你拉去吧。他说的车,是一种木棚胶轮的人力车,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也算是一个大件,一般也不会轻易借给别人的。 回到家,父亲上班去了。母亲说:不能骗你吧? 我说:不能。 于是,我们把土坯装上了车。土坯很大,有红砖的两倍,车子只装了六十块。我试了试,分量很重。母亲要和我一起去,我拒绝了,是八岁的弟弟和我去的,路途有多远,我当时不知
18、道,现在知道应该是接近五公里,并且路况不是很好。拉到第二趟的时候,我的背心完全湿透了,任凭弟弟如何使劲,也是走了两个多小时。当赵德才把钱递给我的时候,告诉我。有一块土坯碎了,扣了三分钱,我使劲地点头,说:没事儿,谢谢你!谢谢你! 以后,我没有再见过赵德才,但我常常能够想起他对一个孩子的帮助,我工作以后,过了极多年,经历了复杂的人事关系,更加怀念曾经的赵德才。我曾经去过渡槽赵德才住的地方想看看他,但是,那个地方拆迁了。每逢遇到在渡槽附近住过的人,我都会问起赵德才。 很多年以后,在一个饭局上我看见了赵德才,我有些欣喜若狂地说起当年的事情,他说不是他。他会一点木匠活儿,但从来没有给谁做过窗户,也没有
19、帮助过谁卖过土坯。我的记忆力是不会错的。赵德才的形象已经完全刻在我的脑海里了,但赵德才说没有,我也就没法坚持。 后来还有一次,我又遇到一个叫赵德才的,越看越像当年的赵德才,我又聊起帮我卖土坯的事情。赵德才说,我是木匠不假,我也帮助过我的亲戚做过窗户,但卖土坯的事情没印象,我说一定是你。我们聊得很热烈。我去卫生间回来的时候,我听赵德才说;老马一定记错了,其实,我没帮助我亲戚做过窗户,更没有帮助谁卖过土坯。 我开始怀疑我的记忆了,但还是决定继续寻找赵德才。 (选自小说林6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我还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听到了推
20、刨子的声音,就“快速穿上衣服,从锅里抓一棒刚刚烀好的包米,循声而去”,形象地说明了我对木匠活儿的喜爱,也照应了小说第一段的叙述。 B“我”“兴冲冲地”去看赵德才干活儿,却发现他走了,于是“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心情的变化折射出“我”对他的亲近。 C很多年以后,“我”遇到两个“赵德才”,并觉得他们就是当年的赵德才,结果却遭到他们的否认。这为小说增添了波折和艺术张力。 D小说在娓娓的叙述中融人深挚的情感,在简单的故事中寄寓丰厚的哲理,语言含蓄典雅,情节曲折有致,读后令人动容,引人深思。 8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最后说“我开始怀疑我的记忆了,但还是决定
21、继续寻找赵德才”,为什么“我”还要继续寻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
22、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俄为起居舍人,帝因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 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 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3、。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且泣下,帝为感动。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 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赠司徒。 (节选新唐书魏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B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C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
24、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D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
25、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B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C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D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5分)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
26、诗,完成1415题。 自咏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15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27、(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 (3)雨霖铃一词中,柳永留下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绘的“_,_”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随着互联网影视内容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视频客户端观看影视节目。但是,总会有一些广告从屏幕上飘过,很多人_。这种厌烦情绪被市场捕捉到后,一
28、种新型的浏览器随之面市,消费者只要安装这样的浏览器,就可屏蔽广告。然而,在内容服务商看来,对这样的不正当竞争_。日前,优酷公司因认为遨游浏览器对它的利益造成了损失,向北京海淀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法院判决浏览器运营商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索赔200万元。 说到广告,消费者对它的态度几乎都是爱恨交加。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对企业推销商品产生了重要作用,消费者离不开它。但是,传统的广告靠大规模地占领广告阵地来扩大传播的投放方式,必然造成大量广告信息冗余,引起不需要此类信息人群的厌烦。在传统媒体,消费者可以对这种广告_,特别是刊登在报刊上的广告,读者可以一翻而过,从而排除掉无用信息对自己的干扰。但是,
29、在互联网上,广告经营者可以利用技术让消费者避无可避。因此,()。但是,遨游确实使优酷以及其他内容服务商的利益受到了损害。目前,内容服务商向消费者提供信息,虽然已经可以收费,但由于网民尚没有普遍确立付费阅读意识,很多内容服务商依然把广告视为主要收入来源。广告能够被浏览器屏蔽,固然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又破坏了内容服务商的营利模式。因此,市场对遨游浏览器_,实际上是建立在破坏其他企业利益的基础之上。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胜其烦深恶痛绝视而不见交口称赞 B不厌其烦痛心疾首置若罔闻众口铄金 C不胜其烦痛心疾首视而不见交口称赞 D不厌其烦深恶痛绝置若罔闻众口铄
30、金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浏览器能够屏蔽广告,固然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又破坏了内容服务商的营利模式。 B广告能够被浏览器屏蔽,固然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却破坏了内容服务商的营利模式。 C广告能够被浏览器屏蔽,固然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又破坏了内容服务商的营利模式。 D浏览器能够屏蔽广告,固然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却破坏了内容服务商的营利模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能够屏蔽广告的浏览器欢迎消费者 B消费者自然欢迎能够屏蔽广告的浏览器 C能够屏蔽广告的浏览器很自然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D消费者欢迎能够屏蔽
31、广告的浏览器就很自然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我是一位酷爱看书的女孩,惠存了许多经典名著,经常阅读别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读到了我的舍弟撰述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多愁、农历里的季节、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婉转的鸟鸣;也是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1)文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2)请仿照画线部分,在空白横线处补写两句,要求风格一致,形成排比。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 一支话筒、一个摄像头、一台电脑,就能打造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以来,在一些网红
32、主播的带动下,直播带货彻底“出圈”了。近期,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导购、企业高管、健身教练、银行柜员等,纷纷变身主播登上屏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道新风景。 直播的一个好处是“所见即所得”,能够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产品品质直观的信任感;同时,直播把单向购买变成双向互动,交流更有温度和趣味性,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一举超过4000亿元,诞生了“5分钟卖掉1.5万支口红”的带货纪录。 开拓销售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企业在困境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当“宅”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直播不仅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用户之间的交互也形成了万人同购物的特殊消费体
33、验。线下消费停滞、线上市场复苏,许多传统行业乘势而为,抓住这一机遇,大大降低因疫情造成的损失,甚至找到了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当前的“直播+助农”,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了新模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这首散文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看见春暖花开(节选) 曹阳葵 当每一片花瓣都摘下口罩 当每一片叶子都迎来阳光 我看见春暖花开 祖国啊,你经历了怎样一个寒冬 惊恐的眼神、静默的树梢 空旷的车站、孤寂的街市 病毒、隔离和医护车 一起在朋友圈呼啸 那江边的迎春花 快告诉我 是谁,让这片热土的春天又回来了 这遍地的鲜花,是多少平凡的“无论生死”的请愿者浇灌 这春天的丰碑,由无数逆行的“武汉加油”的志愿者铸就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师大附中-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1D(选项D,“实际上都是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表述有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