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 考点: 1.许浑雁 2.文与可箦筲谷与苏轼箦筲谷 3.陈与义萤火 4.杜甫登岳阳楼 5.宋韩琦迎春花与清赵执信嘲迎春花 6.孟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 7.陆游秋思 8.宋梅尧臣爱月 9.(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 10.晁补之题四弟以道横轴画 11.李清照临江仙.梅 【考点研究】 一、词句情感 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
2、”“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当然,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 二、情感题概括的四大关注点 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
3、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1抓诗题感知情感趋向 有些诗歌题目蕴含了诗歌的情感倾向,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倾向就明确了。 2抓注释看诗歌暗示的思想内涵 有的诗歌注释暗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如写作背景、诗人经历的注释,往往就显示了诗歌的思想内
4、涵。 3抓关键词找诗眼,析意象 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最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意象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 4抓关键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 写景句抓住景物特点,揣摩含蓄之情。 状物句抓住双重感情: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 特点句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句子,要还原其本义;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考题对接】 一、许浑雁 雁 许浑
5、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水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注释】一说该诗作者为杜牧。此处采信罗时进的观点,认为该诗为许浑所作。许浑:晚唐时期江南诗人,寓居湘岳。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百姓流离。衔芦:口含芦草,以防低飞时被箭射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大雁既是诗人所咏的对象,也是诗人言志抒怀的载体。 B诗歌首联写大雁离别故乡,伴云而飞,傍水而宿,不远万里飞往南方。 C诗歌颈联描写大雁南飞的状态,或翩翩展翅,或临风成行,生动传神。 D全诗运用了象征、借代等手
6、法,看似写雁,实则写己,写人,写时事。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一、许浑雁 1.D【解析】D项“全诗运用了象征、借代等手法”错误,本诗没有采用借代手法,而是使用象征手法,用“雁”象征人。故选D。 2对南飞之雁的同情。大雁为避严寒,远离故乡,衔芦南飞,历经艰险,饱经风霜,令人同情。对自身际遇的感伤。诗人离开家乡,寓居湘岳,孤枕难眠,闻雁声而垂泪;登高遥望,观雁迹而断肠。对乱世流民的悲悯。诗人生逄乱世,看到太多百姓因战乱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他们的遭遇像大雁一样令人怜悯。(每点2分,共6分) 【解析】从“万里衔芦别故乡”“临风一一直成行”“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
7、塞霜”等句子可见,诗人对大雁每年需要飞往南方充满同情之意,说他们不远万里告别故乡,在风霜雨露中辛苦飞行,实在令人同情。“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这是诗人见大雁而想起自己远离家乡的情景,根据注释“晚唐时期江南诗人,寓居湘岳”,可见,诗人也是远离家乡,故而听见大雁南飞的鸣叫声,不由得也想起自己的家乡,孤枕难眠,为之垂泪;高楼远眺,望雁伤神。结合注释“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百姓流离”,也可以把这些南飞的大雁看作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如同大雁一样,不得不“万里衔芦别故乡”,遭受风霜雨雪的欺凌而无家可归,令诗人满怀同情。 二、文与可箦筲谷与苏轼箦筲谷 箦筲谷 文与可 千舆翠羽盖,万錡绿沉
8、枪。 定有葛陂种,不知何处藏。 箦筲谷 苏轼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注释】赏智:一种高大的竹子。箦笃谷在汉川上游的洋州(今陕西洋县),文与可时为洋州太守,和苏轼常有唱和之作。葛陂:相传东汉费长房学道十年而归,投竹杖于葛陂湖。箨龙:竹笋的别名。渭滨:渭水之滨。韩非子:“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诗前二句抓住竹的形、色特征,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谷中竹林的茂密。 B文诗后二句运用费长房学道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高洁不俗的情怀。 C苏诗第一句“贱如蓬”极言竹之多,暗示笋亦多,与下文砍笋、吃笋相关联
9、。 D文诗直接描写所见之竹,苏诗也采用同样手法,直接描绘了砍笋的场景。 2“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文与可箦筲谷与苏轼箦筲谷【答案】 1D【解析】D“苏诗也采用同样手法,直接描绘了砍笋的场景”错误。苏轼在诗中写道“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大意为:汉水一带长竹繁茂贱如蓬草,斧头何曾将鲜嫩的竹笋轻饶?料想你这个清贫嘴馋的太守,定把渭滨千亩青竹吞进肚了。通过写“太守”吃笋间接写出了砍笋的场景。 2戏谑。调侃对方嘴馋贪吃,惦念着千亩竹笋。赞美。借以笋解馋,赞美对方甘于清贫的品质。感叹。用文王重用太公的典故,慨叹对
10、方不得志的处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料想你这个清贫嘴馋的太守,定把渭滨千亩青竹吞进肚了。该句调侃对方嘴馋贪吃,惦念着千亩竹笋,是一种戏谑的情感;可是再细思一下,为什么“太守”要用“笋”解馋,而不是其他的食物呢?这便又间接地赞美对方甘于清贫的品质了,而且“竹”本身也有君子的象征,更能体现出对对方的赞美之情;再者,结合注释“渭滨:渭水之滨。韩非子: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可以看出在渭水之滨,文王重用了太公,而“太守”却只能用“笋”解馋,还没有遇到文王这样的人,这种慨叹对方不得志的处境的情感便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译文
11、】苏轼箦筲谷 汉水的高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竹子?估计太守清贫贪馋,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 三、陈与义萤火 萤火 陈与义 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释】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汉代武威太守刘子南佩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作者深感愧疚,自觉罪无可赎。写飞蛾是为下文写萤火张本。 B颔联作者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会在夜晚的
12、草从间发出煜煜之光,不像飞蛾那样与月烛争辉,自取灭亡。 C颈联以“萤火却马”、“囊萤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的特殊地位,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D整首诗综合运用对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种表现手法来抒发作者对萤火的敬佩、喜爱之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2这首诗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陈与义萤火【答案】 1A【解析】A“作者深感愧疚,自觉罪无可赎”理解错误。“罪莫赎”说的是飞蛾深感愧疚,不是作者深感愧疚。 2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显出粗陋的本质;只害怕被风雨遮蔽,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对选贤任能的期盼、对才华的自信、对发挥才学报效国家的渴望。对朝廷或奸佞
13、埋没人才的担忧(不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的意思是萤火虫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而显出粗陋的本质,它只害怕被风雨遮蔽了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尾联写的是萤火虫,但目的不在萤火虫。然后结合全篇把握写萤火虫的目的,或者借助萤火虫表达的情感,此处托物言志,诗人借助萤火虫的心理描写,来表明诗人相信自己拥有才华,渴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学去报效国家,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或奸佞埋没人才的担忧以及选贤任能的期盼之情。 四、杜甫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
14、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其最终目的是抒发作者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B颔联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的力量,二是极写水面的宽阔。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 C颈联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乾坤”与“孤舟”,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D尾联中描写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 2请简要概括本诗后两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杜甫登岳阳楼【
15、答案】 1A【解析】A项,“其最终目的是抒发作者初登岳阳楼之喜悦”错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意思是“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这两句中“昔”与“今”,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1)表达对亲戚朋友的眷恋;(2)表达了自己年老孤独,仍漂泊不定的苦闷与悲哀;(3)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自己却无以报国的哀伤。(念亲,哀己,忧国三方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
16、。 “亲朋无一字”中“无一字”是“音讯全无”,这句诗的大致意思是“诗人漂泊江湖亲朋故旧音信全无”,所以表达对亲戚朋友的眷恋之情。 “老病有孤舟”中的“老病”是指“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这句诗的大致意思是“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诗人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表达了诗人自己年老孤独,仍漂泊不定的苦闷与悲哀之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意思是“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我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表达
17、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人虽然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表达了诗人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感。 五、宋韩琦迎春花与清赵执信嘲迎春花 迎春花 宋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嘲迎春花 清赵执信 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注释】阑:栏杆。偷色:偷来颜色。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前两句中的迎春花开得枝繁叶茂,亦柔亦刚,形象生动立体。 B赵诗写迎春偷色,梅花傲然,菊花淡泊,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C赵诗中的迎春
18、花虽然枯瘦憔悴,却能积极迎春,令诗人感慨颇深。 D两首诗都运用了色彩词,使物象更加明丽,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2两首诗虽然都写迎春花,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迥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宋韩琦迎春花与清赵执信嘲迎春花【答案】 1C【解析】C项,“却能积极迎春”错。诗中说“向风却是最先迎”,迎春花并非积极迎春,而是逢迎谄媚。 2韩诗:通过写迎春花冒寒开放,为百花迎得春,却又不居功自傲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赵诗:通过与梅菊的对比来写迎春花偷色以及争先迎春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无才无德却善于谄媚逢迎之人的嘲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比较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韩诗:迎春花写迎春花
19、纤弱细长的绿色枝条覆盖在栏杆上,嫩黄色的花朵顶风冒雪,凌寒开放,不怕自己的鲜艳色泽被损伤。它并不因自己能早早迎接春天的到来而感到自满,它知道百花千卉共同开放散发芬芳才是春天。作者通过写迎春花冒寒开放,为百花迎得春天,却又不居功自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不畏艰难困苦、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赵诗:嘲迎春花诗人头两句嘲弄了迎春花的色、香。“黄金偷色未分明”意思是说“迎春花的黄色是否偷来的说不清楚”。深层的意思是“迎春花的黄色也是偷的”。“梅傲清香菊让荣”,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依旧春寒苦憔悴”,意思是说迎春花也是象梅花那样于春寒之际干枝开花。作者在后两句中先扬后抑,迎春花先开花后长叶似
20、乎与梅花相似了。但作者下一句却把迎春花抛向了世人唾弃之地。“向风却是最先迎”,梅花终冬开放,菊花开后更无花,唯有迎春花争强好胜,因而也就相形见绌了。诗人通过与梅菊的对比来写迎春花偷色以及争先迎春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无才无德却善于谄媚逢迎之人的嘲讽与奚落。 六、孟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 崔从事郧以直隳职 孟郊 古人留清风,千载遥赠君。 破松见贞心,裂竹见直文。 残月色不改,高贤德常新。 家怀诗书富,宅抱草木贫。 安得一蹄泉,来化千尺鳞。 含意永不语,钓璜幽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的标题表面上是在交代崔郧丢官的原因,实际上是对他做事正直的赞美。 B松和竹虽然残
21、破、开裂,但内芯洁白、纹路端直,诗人以此来比喻崔郧高洁正直。 C诗人以“残月”不改本色,称赞崔郧是一位高尚的贤士,在困境中品德依然常新。 D在诗人看来,崔郧尽管生活艰苦,但家中书籍量丰富,足见其对藏书兴趣之浓。 2诗人在本诗最后四小句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六、孟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答案】 1D【解析】D项,“足见其对藏书兴趣之浓”理解错误。“宅抱草木贫”形容崔郧家境贫困生活艰苦,“家怀诗书富”则是指崔郧读书多,学识丰富,而不是“对藏书兴趣之浓”。 2“蹄泉”“千尺鳞”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想要得到机会取得功名的愿望。“钓璜”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想要得到明主赏识的渴望。 【解析】 “安得
22、一蹄泉,来化千尺鳞”的意思是怎能得到一蹄泉,来洗涤净化使自己一跃成龙?“一蹄泉”这里借指机遇,“化千尺鳞”指的是变化为龙,比喻取得功名。所以表达的是作者想要得到一次机会,能够让自己一跃成名,考中功名,跻身朝堂之列。 “钓璜幽水滨”化用尚书大传中的典故:“周文王至磻溪,见吕望,文王拜之。尚父云:望钓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吕佐检德合,於今昌来提。”垂钓而得玉璜。比喻臣遇明主,君得贤相。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想要得到君主的赏识,能够辅佐皇帝,渴望建功的心情。 七、陆游秋思 秋思 陆游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 雁来不得中原信,抚
23、剑何人识壮心! 【注释】碪:砧子,过去坧女捣衣用的石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夏天烈日当空,热得让人几乎不能禁受,可喜的是秋天来到了,园林一片秋色。 B颔联紧承上联续写秋色,阴云遮日,露气侵帘,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 C颈联情景交融,衰发与落叶、苦吟与碪声,意象互相映衬,将情感与景色有机融合。 D本诗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由景到情,重在抒情议论,过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七、陆游秋思【答案】 1B【解析】B项,“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感情理解错误。结合诗歌语句,“喜逢秋色到园林”是写看到秋色时的喜悦
24、之情,而“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中“云阴”“萧瑟”“露气侵帘”“峭深”,说明作者的感受已由喜悦变为悲愁。 2“不得中原信”表达了面对国土沦丧的痛苦;“抚剑”表达了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何人识壮心”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 【解析】 尾联是“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这一联主要是叙事,分析所写事情的深层含义即可。句中“不得中原信”是说收不到中原的消息,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土沦丧时的痛苦之情;“抚剑”这一细节描写,隐含着作者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何人识壮心”,意思是没有人能够了解他的雄心壮志,痛切地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八、宋梅尧臣
25、爱月 爱月 宋梅尧臣 终夜每爱月,见月常苦稀。 不雨即云晦,何能揽光辉。 傥有一夕明,岂畏露湿衣。 素娥领玉兔,孤寡命亦微。 堂堂罕开耀,多是半掩扉。 曾负万家望,空是随人归。 一岁复一岁,白发思钓矶。 【注释】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北宋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皇祐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爱月”为题,内涵丰富,“爱”既有爱慕之意也有怜惜之情。 B“不雨”“云晦”点明了诗人见不到月的原因。 C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素娥命运的深切同情。 D“一岁复一岁”表现了诗人多年的渴望最终也没能
26、实现。 2这首诗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八、宋梅尧臣爱月【答案】 1C【解析】C项,“表现了诗人对素娥命运的深切同情”错,实则是托物寄情,故C错误。 2托物言志,以“月”比喻明君。表现了诗人矛盾而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希望自己被发现、被重用,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又对月“曾负万家望”的失望;还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希望过隐居生活的愿望。(思想感情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本题考生需明确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结构方式,修辞手法等。对情感的把握需要联系全篇,结合注释综合考虑。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诗歌
27、本身的特点,本诗是咏物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月”比喻明君。“终夜每爱月,见月常苦稀”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被重用,有所作为;“曾负万家望,空是随人归”“一岁复一岁”又表现了诗人对君主辜负百姓、自己多年的渴望最终也没能实现的失望之情;“孤寡命亦微”“白发思钓矶”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希望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九、(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注)尘羁。 【注释】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 2从
28、整首诗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九、(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答案】 1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表现了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也只有等到冬天来
29、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表现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 第五、六两句“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指青松夹杂在众多的树木中。这样青松并不特出。“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表现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前两句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第三、四两句,“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联系陶渊明所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