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古代诗歌鉴赏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古代诗歌鉴赏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古代诗歌鉴赏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注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
2、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3、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崇义里:长安街坊名。宋敏求长安志:“朱雀街第二街,有九坊,崇义里其一。”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4、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四句便展现诗人形象。谁家子实际就是诗人自己,虽处于人生壮年,但头发花白,流落在京城,面对寒秋,更加感伤。 B.诗歌中间四句紧扣滞雨来写。诗人滞留长安,百无聊赖,在雨夜中看到瘦马、雨沫和南宫,听到更筹声,环境幽静冷寂。 C.诗歌中间四句描写生动,由远及近。先写远景,雨点叩击沟水,慢慢飘荡而去;再写近景,南宫在烟雨迷蒙中更显昏暗。 D.诗歌结尾四句表达复杂的情感。诗人客居他乡,满怀忧愤,既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表达立功封侯的渴望和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 2).这首诗感情基调低沉忧郁,抒情方式多样,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清明日独酌
5、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英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明的特点,表现了诗人谪居之感。 B.颌联闲恨闲愁触处生,照应了首联副使的闲职,点明了题目中的独酌原因。 C.尾联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寄情山水的情怀。 D.整首诗言浅情深、意味深长,借特殊的节日、特定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愁。 2.)颈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5.阅
6、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
7、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8、()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相关。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9、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式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您写此诗作答。筼筜(yndng):竹名,生长于水边。踯躅:杜鹃花科。思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廖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 B.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
10、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 C.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2).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老学庵壁【注】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
11、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颔联中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山阴,但可以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内心依然是感到高兴的。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1)D; (2)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12、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
13、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答案:(1)B;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1)“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田塍望如线”可知
14、,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后一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 (2)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
15、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3
16、.答案:1).C;2).开篇直抒胸臆,奠定感情基调。诗歌以“谁家子”发问,诗人直接以落寞的形象出场,对秋感伤;壮年白头,黯然落泪,这些画面奠定了全诗忧郁低沉的感情基调,直接点明作者内心的感伤和忧愤。中间借景抒情,营造低沉氛围。诗人滞居崇义里,眼前瘦马以败草为食,雨沫在寒沟漂浮,“寒”字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凄清;远望南宫,无法目及,在烟雨迷蒙中昏暗模糊,“暗”字展示“悲凉”的氛围。最后用典抒情,表达痛苦之情。最后两句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想立功封侯的渴望,同时反用其意,“封侯”只能在梦中实现,更表达了这一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 解析:1).C.“由远及近”有误,应该是由近及远
17、,“雨沫飘寒沟”,着眼于近景,写出雨点叩击沟水,激起阵阵泡沫,然后慢慢飘荡而去的情景,“寒”字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南宫古帘暗”,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宫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暗”字展示出一种“悲”的氛围。 2).首先有直接抒情,开篇两句“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中“落莫”二字直抒胸臆,直接传达出在外漂泊的落寞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两句“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写自己正值青壮年却白头,梦中悲泣,直接抒发内心的感伤忧愤之情。中间抒情是借助景物抒情。写自己像是一匹瘦马,处境凄凉,诗人写到“南宫古帘暗”,吏部相隔遥远,黯然,无法眺望,实则暗示自己仕途的不如意。最后借用典故抒情。结合注解可知
18、,最后化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但是“客帐梦封侯”,是梦中梦到封侯,暗示理想难以实现,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愁。 译文: 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赏析: 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奉礼郎官职卑微
19、,受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时时袭来心头。在萧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滞留馆舍,触景生情,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诗的首句用“谁家子”唱发,“仿佛自问,极愤郁之致”(叶葱奇李贺诗集注)。诗人来到长安,感受到秋意的萧瑟,更感受到“落莫”与“牢落”,壮年怀着羁居他乡的怨恨,梦见自己白发满头,暗自悲泣。“瘦马”以下四句,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诗人所骑的瘦马,喂饲劣等草料,雨沫飘零在寒沟里;遥望南宫,古帘下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滞雨”的题意行笔,既能表现诗人贫困、飘零的景况,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着墨不多,而意境融沏。最
20、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一会儿想归回故乡。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立功封侯。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不满于现状,亟想摆脱困境,徘徊于进退、穷通之间。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结尾突然振起一笔,写出“客帐梦封侯”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宽慰之语。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
21、。诗歌的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事抒情几种。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抒情的方式。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
22、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4.答案:1).C;2).拟人。“夸”与“斗”赋予漆燕、黄鹂、柳花、榆荚以人的情态,用词生动新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情趣。视听结合。春鸟争相鸣叫,柳花、榆荚竞相飞舞,真切描绘出春天的绚烂与美好。 解析:“渴望摆脱官场”
23、理解错误,表达的是诗人官场失意,不得不寄情山水的无。 5.答案:1).D;2).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1).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 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
24、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结合注释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内容分析,“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十一月,虞允文指挥宋军大败金兵于采石矶。 不久完颜亮为其部下所杀,金兵被迫撤退。 十二月,知均州武巨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
25、西京洛阳。 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 6.答案:1).AC;2.)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 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A项,“儒雅谦恭”错。 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此诗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敌卖国的罪恶行径,表达民众对故国的深情和收复中原的愿
26、望。 抓住“身老桑村麦野中”可概括出诗人的壮志未酬。 抓住“一簪华发醉秋风”,可概括出诗人的迟暮悲伤。 抓住“灯前慷慨与谁同”,可概括出诗人的孤独寂寞。 7.答案:1).C;2).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 色彩浓淡相宜。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深淡相宜,形象突出。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啼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
27、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C项,“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对颈联理解分析有误,颈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意思为“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诗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故选C。 2).本题考查的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诗歌的前
28、四句在景物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这是对诗句写景手法的分析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再联系意象注释和思想内容分析即可。诗歌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手法有远近结合,色彩丰富浓淡相宜,动静结合。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是远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寥寥数笔,生动的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这一联如同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紧接着第二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是两组近景特写,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这幅水墨画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
29、,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环境幽静。这四句诗,写了远景,又写了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更显出环境的清幽,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点睛】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诗句理解的考查题型,解答时要注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
30、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8.答案:1).C 2.)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1).颈联其实是说北方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江南一隅的“太平”,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2).从“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和“唤得南村跛童子”看,诗人生活窘迫,这是少睡眠的原因之一;从“衰老形枯少睡眠”看,诗人年事已高,身体衰老,这是少睡眠的原因之二;从“太平民乐无愁叹”看,诗人关心国事,忧虑百姓安于现状,这是少睡眠的
31、原因之三。 【诗歌鉴赏】 本诗首联概写修建老学庵的事情,“只数椽”说明老学庵很小,“架竹苫茅”说明老学庵也很简陋。“此生生计愈萧然”说明诗人愈来愈萧条窘迫的生活境况。颔联写诗人在这个小小的书斋里的读书生活。“万卷”突出书斋里的书很多。“古今”是指书中自古至今的丰富内容。他便是在万卷书中度过自己整整的一天。“一窗昏晓送流年”表示自己从早到晚坐在窗下,生命的河流便静静地流淌过去。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不仅词性与平仄相对仗,而且意义上也相互对照关联。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正对的修辞手法,直接描绘作者废寝忘食的读书形象。颈联是说自己日夜读书的缘由。一是“太平时期”老百姓只有高兴而无愁叹,二是自己年岁大了
32、,晚上本来就睡不着觉。这两句描写客观因素的同时,也饱含诗人的忧虑。陆游所处的时代金兵已经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绍兴一带自然是“太平”无战事的;但是陆游是个杰出的爱国者,想的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他对偏安江南的所谓“太平”是忧心忡忡的。但是又无法改变这种状态,无奈只有寄情于诗书之中。“衰老形枯少睡眠”应该说的是实况,陆游退居山阴时已是七十岁上下了,说“衰老形枯”也不过分。此联不仅反映陆游好学的生活场面,而且透过此联,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当时极端郁闷的心情。尾联是说诗人请了南村一个瘸腿的小孩,来帮他做点煎茶扫地的事情。这两句似乎没有多大用处,但是有了这两句,才有生活画面,也才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