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教育中性别认同障碍的分析及对策获奖科研报告.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7735511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儿童教育中性别认同障碍的分析及对策获奖科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儿童教育中性别认同障碍的分析及对策获奖科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儿童教育中性别认同障碍的分析及对策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儿童教育中性别认同障碍的分析及对策获奖科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儿童教育中性别认同障碍的分析及对策获奖科研报告 性别认同有两方面:一个是以生理为依据。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另一个是以社会性别为依据。海登认为,性别角色认同指个人认同他(她)自己的性别群体的理想的心理结构,它具体表现在适合个人性别的行为、态度、情感上。性别认同障碍给个别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在将来给个人的发展带来很多障碍。性别认同的环境因素决定个人认同的趋向,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是受环境影响的,而环境又是个体透过自身的知觉与信念系统摄取和解释过的环境,这说明个人性别心理的形成和自我认同的定位由此产生的归属感均与个人存在的

2、环境息息相关。在环境的诱导下,个人在社会互动中形成自我建构,进而衍生出趋于社会主流特征而个体又独立存在的个人性别认同体系和相关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定位,性别认同的环境是导致性别认同障碍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文化也存在转型的各种快速变迁,环境的变化容易导致农村儿童教育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在性别认同方面极易被忽视,加之农村社会在各方面与城市差距较大,更增加了农村儿童、青少年性别认同等方面心理问题的风险。我将着重分析当前农村儿童性别认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己一些粗浅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对农村教育有所裨益。 一、 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标准 性别认同障碍被认为是精神障碍,不同

3、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国内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标准断(第三版)(CCMD-3)诊断标准为: 对于男性而言,持久而强烈地因自己是男性而痛苦,渴望自己是女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女性)或坚持自己是女性,并至少有下列一项:专注于女性常规活动,表现为偏爱女性着装或强烈渴望参加女性的游戏或娱乐活动,拒绝参加男性的常规活动;二是固执地否定男性解剖结构,至少可由下列一项证实:断言将成为女性(不仅是角色方面);明确表示阴茎或睾丸令人厌恶;认为阴茎或睾丸即将消失或最好没有;三是上述障碍至少已持续6个月。 对于女性而言,持久而强烈地因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痛苦,渴望自己是男性(并非因看到

4、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男性)或坚持自己是男性,并至少有下列一项:一是固执地表明厌恶女装,并坚持穿男装;二是固执地否定女性解剖结构,至少可由下列一项证实:明确表示已经有或将长出阴茎,不愿去蹲位排尿;明确表示不愿意乳房发育或月经来潮;三是上述障碍至少已持续6个月。 而不同国家对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和定义均不同,相关文献也有详细的比较研究。 二、农村儿童、青少年性别认同障碍现状 (一)研究現状 文献认为正常儿童3岁左右出现性别意识,即识别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喜欢与同性幼儿一起玩,同时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如果在3岁时性别自认紊乱,即形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以后极难改变,但也有研究认为儿童

5、的性别认同主要发生在小学四年级,女孩早于男孩。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性观念是成年后性心理的基础,静进等研究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性别认同有很大影响,不当管教和家庭成员性别比悬殊可能导致性别认同障碍,使儿童对自己的性别和自身的生理性别产生偏差。而学前儿童对自身的性别角色行为认识模糊,不可能进行性别认同、自评,性别认同的关键期将决定个人性别认同的趋向及建构模式。性别认同障碍目前认为是一种精神病,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在我国及全世界均有相应的诊断标准。身患“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儿童、青少年由于自身的生理性别与自我对性别的认同存在较大的矛盾,他们会感到自己陷在一个矛盾的心理斗争中不能自拔,影响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并

6、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需要家人及教师的引导,关键是要在早期发现和纠正,否则性别认同障碍将导致患儿在成年后与人的交往、成人后的婚姻关系以及婚后夫妻关系出现问题 ,国内及国外均已经开始着手儿童及青少年性别认同障碍的研究,及时发现患者,用PSAI评分法发现并及时纠正。但是,目前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儿童性别认同障碍的研究报道。在多年的教学和文献研究中,我观察到,在农村教育环境下,受信息闭塞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剧增,家庭教育缺失,性别趋同环境缺失,加之农村学校还未重视学生的性别认同和引导,个人性别认同建构易于偏离主流文化的性别认同,从而在后续的成长发展中出现种种与其生存大环境不一致的

7、倾向,导致归属感缺失、自我定位矛盾等心理问题。 (二)基层家庭教育对性别认同的影响 农村家庭生活中大量年轻父母外出务工,农村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故缺乏父母形象的诱导;父母由于本身文化素质的偏低,为了生计,男女扮演几乎相同的劳动角色。另外,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在一些地方存在,长辈按风俗习惯将男孩当女孩养,留长发,认为可以长寿;把女孩当男孩养,将许多重活、农活让女孩去做,满足祖辈内心重男轻女和溺爱的心理需求,与外界交流较少,在小环境下影响了儿童性别认同的建构,导致其今后难以在社会大环境下找到归属感。 (三)基层文化教育活动对性别认同的影响 首先,农村校园文体活动过少,缺乏男女性别差异的文体活

8、动,性别差异的相关活动及性别符号相关的事物也少见,所以,农村缺乏基础体育设施和性别差异的文化活动也构成了农村儿童、青少年性别认同障碍的外在诱因之一;其次,教师的激励机制中过多使用“乖孩子”的赞许,无意识地影响了儿童性别认同中自我性别建构和归属感的形成,造成性别认同和性别归属感的偏移;最后,家庭生活中大量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农村传统主流文化受各种商业传媒冲击,存在半传统、半现代的状态,性别文化符号混乱,容易导致心理畸变,社区文化活动匮乏,正统主流性别影响环境难以建立,容易在性别认同上出现偏移。 (四)农村师资的性别极化对性别认同的影响 由于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农村小学女教师相对数量占大多数,在一定程

9、度上造就了性别比悬殊的环境,女教师的女性气质和语言举止及态度无不影响学生的性别认同和性别归属感,注重课本教育,缺乏心理抚慰和观察引导,性别认同教育偏倚较明显,再加上留守儿童增加、父母形象诱导的缺失加剧了性别认同障碍的风险。男孩子比较细腻柔弱,缺乏大胆、探险精神;女孩子过早参与体力劳动,性格活泼、好动,两者性别行为差异不明显。教师的性别行为及偶像作用是儿童、青少年性别认同中的关键,也是性别相关个人价值体系建构的模板之一。当前不符合社会性别认同的个人性别认同心理和行为会给个人的后续生活及事业发展埋下隐患,所以应积极适当引导农村儿童的性别认同,将其纳入农村素质教育的体系。 三、应对策略 当前农村教育

10、缺乏较好的基础设施,加之农村特殊的情况父母外出、留守儿童增加、教育环境偶像作用极化,农村教育中是否应该关注学生的性别认同障碍将是农村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农村教育不仅要注重基础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有基本的心理成长土壤(包括心理性别),所以农村教育在心理方面尤其在性别心理认同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基本的性别认同和性格、气质塑造,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我认为,农村教师应参与心理学相关培训,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学会如何观察和发现性别认同障碍的学生,并积极加以引导纠正。性别认同可以构建、再塑,关键是抓住时机,教师应该担负起学生性别认同的偶像作用,首先塑造自己的性别形象,影响学生,同时有区别地安排男女学生的课余活动,与学生交流时注意言行性别指向,符合当事人生理性别,要通过强化促成学生性别认同的心理建构,形成合乎现实主流的性别认同。基层社会的教育环境虽然难以改变,但从教师入手提高干预能力,并利用PASI评分发现并干预应该是首选的捷径和突破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评估和主动关心、矫正、干预,将是农村素质教育的关注点之一。当然,农村儿童心理健康不单纯是性别认同一方面,还应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其他方面,因此应多重视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希望本文可以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工作中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