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心理困扰的表现形式及其策略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分析引发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指导大学生学会多种调适方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增强体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深入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虽然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但由于受择业、自卑、早恋等问题的困扰,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不小。而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生活。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
2、要表现为:一,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二,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一位新生感叹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有的学生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而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学生普遍的困惑。在“目前,你感到最苦恼的事”的调查中,有 80的学生涉及到了人际关系。三,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事
3、实上,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导致大学生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盲目恐慌状态转归到自信乐观状态。为预防与消除这样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应做好以下方
4、面:1、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大学生应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运动,如游泳等.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
5、往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爱的理解的完整,对爱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仁慈、爱和友谊同时存在,他们对所有的人和蔼和耐心以及对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的严厉,构成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非常平凡,本来他们可以不平凡,他们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明白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结果。二是他们能够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崇拜者,但他们可以较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5、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
6、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6、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中也在逐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7、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7、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的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
8、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天之骄子缘何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 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 50左右。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
9、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 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 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
10、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
11、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兰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牛芳告诉记者,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 24 人,占 1%以上;UPI 总分大于或等于 25(说明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多达 30人,占 1.57%,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 21
12、8 人,占到 11。9%。牛芳说:我一直在高校里教大学生,对学生们比较了解,我发现在拥有不少优点的同时,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确实存在发育不全的现象.据教育部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已经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 50%左右,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卫生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牛芳建议,为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教育部门应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高校教育中。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心理学专家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做出了一些可贵的实践和探索,我想这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不再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有
13、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走出误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步心理学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我国心理学发展较晚且发展速度缓慢,加之社会及学校心理教育方面存在偏差等原因,许多大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有严重误区,这其实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需要迈过的首道”门槛”。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心理学医师余敏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的心理医疗经验她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病人”普遍对心理疾病认识错误,不是不以为然,就是视为恐怖的精神疾病,甚至觉得看心理医生就意味着得承受他人歧视的眼光。因此,进行心理咨询或救助的大学生仍是极少的一部分。据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医疗产生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我国心理学科不够发达、社会重
14、视不足.据国家卫生部 2001 年公布的数字,中国每百万人口只有 2.4个心理工作者,10 个精神科医生。而美国现有临床心理学医生、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 28万人,每百万人口就有 550 个心理学家,157 个精神科医生。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心理医疗在技术上和环境上还赶不上国外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全社会对心理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学校教育对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长期缺失。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学校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给高校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的心理素质教育尤显重要。近年来发生的硫酸泼狗熊”、”铊中毒等一系列大学生不良个案中,
15、多数都是因为学校片面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不够,使得这些看似优秀的年轻人发生了严重的人格偏差。余敏指出,近年来,虽然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一直在探索改进,但仍然摆脱不了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许多大学里出现的心理辅导站,其实是建立在德育辅导的前提上,而对于如何以很科学和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大学生这一心理弱势群体,为迷惘苦恼的大学生编织一张心理健康的保护网,却仍然是缺乏考虑 和实践的。目前,虽然没有多少大学生去看心理医生,但并不是说大学生群体中就没有 心理问题,而是观念上的误区使他们不习惯看病”.其实,心理疾病绝不是精 神疾病,作为病人,首先要自己愿意看病才能起到效果,才能解决具
16、体问题,释放心理压力。”余敏呼吁说,所以大学生一定要走出误区,树立起健康的心 理卫生观念,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这样才能真正征服心理问题,让自己健康爽 朗起来,否则不管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医疗,都起不到根本的效果.”网络性心理障碍:不可避免的大学流行病?网络性心理障碍:不可避免的大学流行病?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 谴的对象。但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 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面对似乎是无所不 在的网络王国,大学生真的难逃此劫吗?西北师范大学 BBS 论坛校方管理员吕欣告诉记者,网络作为新兴媒
17、介,已成 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但由于网络特有的隐秘性和 虚拟性,某些时候网络也会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恶之花.吕欣通过对学校论坛的监管发现,不少大学生会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以察觉 的心理问题,比如崇尚暴力、色情,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去年学校还有一 位同学因现实生活不如意,就在网络里为自己重造性格与身份,最后患上了网 络依赖症”,整天沉湎于自我想象出来的虚幻世界中,一会儿不上网就坐立不安,甚至出现了幻觉。对此,兰州医学院心理学专家王方荣指出:网络作为心理排泄的一种方 式,具有其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否认网络可以带给人们更为坦率 和开放的交流与沟通,也不能忽视因
18、网络存在种种角色虚拟而带来的弊端。许多 大学生患上网络性心理障碍就是因为网络淡化了现实中自己的种种弱势,但却不 明白自己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学生会感到,在虚拟的世界中一切都没问题,回到现实中各种问题 却越来越难解开。王方荣说,”所以完全依赖于网络进行心理压力释放,或单一 采用网上心理咨询和救助的措施并不是很可取。”王方荣指出,虽然网络性心理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但也是可以 避免的,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不必因此过分担心,或对网络采取完全的禁忌。其实,只要掌握合适的上网时间及频率,端正上网的目的和心态,正确处理现实 与虚拟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患上网络性心理障碍,一些压力和不良情绪甚 至还能因此得到释放,使人获得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