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版).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728274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6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版).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15 15 分)分)一、单选题(一、单选题(5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2、分,共计分,共计 1515 分)分)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2、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有些是人工制造。其造雪原理是: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小液滴在落到地面前会变成小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造雪过程中,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B人工造雪过程中,气温必须达到 0或 0以下C人工造雪过程中,小液滴需要吸收热量D

3、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不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相等3、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C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雾滴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5、中国古诗词中

4、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第卷(非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 85 85 分)分)二、填空题(二、填空题(5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计分,共计 2020 分)分)1、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2、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后视镜。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汽车的后视镜都采用_(选填“凸面镜

5、”、“凹面镜”或“平面镜”);在雨雪天气后视镜的表面极易产生水雾而影响驾驶,为了消除水雾的影响,有的汽车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现在汽车中普遍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的汽车发出的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3、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_(选填“甲”或“乙”)所示,同时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

6、成。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才能维持沸腾,而小红认为用小火就可以维持沸腾了,_(选填“小明”或“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5、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中,三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则乙测量的温度是_,丙测量的温度是_。三、简答题(三、简答题(5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5 分,共计分,共计 2525 分)分)1、如图所示,人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时会觉得冷,如果有风会觉得更冷,这是为什么?2、质量相同的 0的冰比 0的水冷却效果要好,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这是因为:_。3、一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

7、9C,酒精的凝固点(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C,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最低温度可达-50C,该地区应使用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测温?请你写出这样选择的依据。4、舞台上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形成白雾,营造气氛,请回答:(1)干冰在舞台上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2)白雾是如何形成的?5、“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固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请说出固态凝胶在皮肤上消失时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以及使人感到凉爽的原因。四、实验探究(四、实验探究(5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8 8 分,共计分,共计 4040

8、 分)分)1、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并根据实验数据各自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1)关于图甲中纸板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减少热损失B有助于固定温度计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D减小杯内气压,使水沸腾得更快(2)图乙是水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情况;由图丙可知,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3)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是依然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_(选填“吸热”或“放热”)。(4)小明、小华采用相同的装置,将初温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但用时不同,可能的原因是_。(5)参考下表数据

9、,本次实验所用温度计液泡内的测温物质应为_。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2、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_;(2)该实验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使被加热物质_;(3)小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温度值为_;(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min;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_(选填“CD”、“CE”或“CF”);若该物质在第 3min 时比热容为c1,第 12min 时比热容为c2,则c1c2=_

10、。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1)实验前,整个装置应该按照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选行安装。(2)在实验中,将装有某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能使物质温度的上升速度较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图丙显示的是某时刻的温度,则a、b、c三种读数中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4)根据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_(选填“吸热”或“

11、放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由此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选填“A”或“B”)。A减少实验误差B寻找普遍规律4、小翁同学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 10min 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冰吸收的热比水吸收的热_(选填“多”、“一样”或“少”);(

12、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5、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当温度上升到7 后,他们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及观察到的现象。(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等量的_(选填“冰块”或“碎冰”);(2)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温度计的示数是_;(3)小红未对冰进行加热,可是冰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4)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请你帮小明补全横线所缺内容;时间/min0123温度/_(5)小红和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丁所示,

13、则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_(选填“丙”或“丁”)图。根据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雨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A 错误;B露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B 错误;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C 正确;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D 错误。故选 C。2、B【详解】A人工造雪是小液滴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固,故A 错误;B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 0,所以小液滴凝固成小冰晶时温度必须到0或 0以下,故 B 正确;C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 C 错误;D蒸

14、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所以在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不相等,故 D 错误。故选 B。3、C【分析】【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 错误;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 B 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 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 错误。故选 C。4、D【分析】【详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工雪”是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炎热的夏天,水中

15、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5、A【详解】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 A 正确;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 B 错误;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 C 错误;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 D 错误。故选 A。二、填空题1、吸热减慢【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2、凸面镜汽化超声波【详解】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2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3倒车雷达是利用

16、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3、晶体 80【详解】1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不变,故是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2熔点即熔化温度不变的温度,故熔点是80。4、甲液化小红【详解】1水沸腾时,上部分和下部分的水温度是相同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在变小,气泡会变大,观察甲和乙两图,甲的气泡在变大,乙的气泡在变小,因此甲图正确。2“白气”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它是液态小水珠,而烧杯中的水蒸气是气态,在杯口周围遇冷,变为“白气”,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3水沸腾后,要维持沸腾,只需保证水能继续吸热就行,因此小火就可以了。5、热胀冷缩 1.60.6【详解】1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

17、质制成的,体温计有一个细小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2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0.2,温度计的液面在 0 刻度的上方,所以为零上,是 1.6。3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0.2,温度计的液面在 0 刻度的下方,所以为零下,是0.6。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特别是有风吹过来的时候会觉得更冷,这是因为人出水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所以人会觉得冷;有风吹来时,空气的流速加快,使水的蒸发加快,吸收更多的热量,人会觉得更冷。2、0的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详解】0的冰在熔化为 0的水时,也会吸收热量,所以制冷效果更好。3、酒精温度计【详解】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最低温

18、度可达-50C,而水银温度计的凝固点是-39C,在此地区,水银温度计会凝固,故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而酒精的凝固点为-117C,在此环境中仍然是液体,故可以使用,故在此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4、(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固态的干冰直接变成了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是吸热过程。(2)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降低温度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白雾”。5、见解析【详解】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感到凉爽。四、实验探究1、D沸腾前 98吸热质量

19、不同水银【详解】(1)1A纸板可以减少因蒸发等因素带走的热量,减少热损失,缩短加热时间,故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B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气泡越来越多,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纸板有助于固定温度计,故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C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气泡越来越多,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容易在表面液化,干扰读数,纸板可以减少干扰,方便读数,故C 正确,C 符合题意;D盖上纸板后,内部的水蒸气不易排出,会导致水的上方气压增加,水的沸点上升,使水沸腾时的温度更高,使水沸腾得更慢。故 D 错误,D 符合题意。故选 D。(2)2水在沸腾前,烧杯上部水的温度要低一些,气泡上升的过程

20、中遇冷,部分水蒸气液化,气泡变小,所以沸腾前的气泡由大变小,而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不断有水蒸气进入气泡,而上部分的水的压强较小,所以沸腾时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故图乙中是沸腾前的情况。3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此时水的温度上升到98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98。(3)4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水的沸腾时仍需要加热,即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4)5在加热器相同时,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是相同的,但液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故小明、小华采用相同的装置,将初温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时不同,

21、可能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5)6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98,而酒精的沸点为 78,水银的沸点为 357,故本次实验所用温度计液泡内的测温物质沸点应高于水的沸点,应为水银。2、秒表受热均匀-3 6CD 12【详解】(1)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停表,由图甲可知,已有温度计,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停表。(2)2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使冰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并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3)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0下面第 3 个小格处读作-3。(4)4由图丙可知,冰在 4min 到 10

22、min 熔化温度不变,熔化过程用时10min-4min=6min5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继续加热,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CD。6由Q=cmt可得c Qmt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第 3mim 时是冰,比热容为c1,第 12min 时是水,比热容为c2,因为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加热的时间相同,都是 4min,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2=2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11,所以c1c2=123、自下而上慢b吸热不变固液共存晶体 B【详解】(1)1由于实验中需要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先确定铁圈的位置,然后根据水浴加热和温度计

23、的使用要求确定铁夹的位置,即实验装置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2)2由图知道,实验使用了水浴法加热,这样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3温度计读数时,俯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大;仰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小,所以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 b 是正确的。(4)456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由图象知道,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5)8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故B 符合题意。4、晶体固液混合态少 98【详解】(1)1根据绘

24、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515min 温度保持不变,故冰是晶体。2515min 为冰的熔化过程,故在 10min 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3同一酒精灯加热,AB段(为固态)加热 5min,CD段(为液态)加热 10min,故AB段吸热少,即升高相同的温度,冰吸收的热比水吸收的热少。(2)4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则水的沸点是 98。5、碎冰-6错误状态丙 0【详解】(1)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等量的碎冰,因为碎冰和试管的接触面积较大,受热均匀。(2)23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因为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示数是-6。(3)4小红未对冰进行加热,可是冰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冰放在空气中,空气的温度高于冰块的温度,所以冰块会在空气中吸热,慢慢熔化。(4)5实验中,既要记录冰熔化时的温度,也要记录冰块状态的变化。(5)67小红的冰块没有加热,所以熔化速度相对较慢,则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丙图。根据图像可知冰熔化时温度在 0不变,故熔点是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