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是永贞年间政治革新的中坚人物,当革新随着顺宗李诵的退位夭折后,诗人的噩运驾临,和一大批革新派(当时的二王八司马)被一贬再贬,十年后当穆宗把刘禹锡召回京城长安后,一起看看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查阅!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宏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美丽,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
2、、干脆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沟通有关刘禹锡的资料,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留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很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
3、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曲曲折折的地方许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会面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态、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宏伟壮丽,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
4、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曲曲折折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际。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妙生活的憧憬。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安静而美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成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予了他们心底对安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这种浪漫的志向,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觉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
5、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细致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确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
6、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进步行巩固或延长,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3、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读理解、鉴赏词的实力。 2.能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观赏评价词的实力。 。 3.通过自主合作沟通学习,培育集体协作精神。 实力(技能)目标 知 识 目 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 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 诵读本诗,体会词人悲凉的家国兴亡感。背诵全词。 素养(情感)目标 1.培育
7、学生阅读诗歌的深厚爱好。 2. 体会词人亡国后的凄凉心境。懂得珍惜美妙时间,追求真善美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品尝诗歌的内蕴 2. 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诵法品鉴联想法陶冶法探究法 实力训练任务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2.学生介绍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3.依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 概括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诗歌选 2.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魅力探微 二、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导入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今日就来看看这位薄命君王的绝代词浪淘沙 其次阶段: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1、请同学谈谈你印象
8、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2、请阅读【题解】 3、补充介绍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也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别名有: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位儿子。】他的父亲李璟,被世称为中主。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奄奄一息,他却委曲求全,尽情声色,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最终被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终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
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种.种骄奢糜华,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于是他坐拥佳人,疏于治国。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忙”,宋朝的铁骑终踏破了他的美梦。归为臣虏,朝夕以泪洗面。曾经俊雅飘逸,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进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时间。从一代帝王沦为臣虏。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 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
10、后两期。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宛转缠绵。】其次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即相见欢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详细可感的特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
11、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尤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炼,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从的帝王到阶下囚,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成就了李煜。 【 那首虞美人(之二)是后主被宋太祖毒害的导火线。宋太祖为了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句疑心他暗中图谋报复,打算异动。已经故意要杀他了,到了这年的七月七正是后主的生日,开了一个纪念会,大作其乐,声震云霄。太宗觉得他太放纵了,立即令楚王元佐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还说:“李词虽写得好,只能算
12、个翰林学士,哪能当一国之主?他若能以写词的功夫治理国家怎会成为我的俘虏啊!” 4、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创作背景。 浪淘沙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妙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缪塞说:“最漂亮的诗歌是最无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下面我们就去倾听这位词中帝充溢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第三阶段: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1、听录音,留意节奏、语气。 2、学生反复诵读作品(老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译文:悲伤的往事实在难以排遣。苔藓长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
13、,反正没有人来。已是国破家亡了,从前做皇帝的一切都埋没在蒿莱之中。晚凉天静,满天月色,想见远方的金陵,那些过去属于我的宫殿的影子,还照在秦淮河的清波里,只是人去殿空!】 第四阶段:赏析 (思想内容) 此词为亡国后的伤感、沉痛之作。(表达了亡国之君难遣的悲伤和孤独。)分上下两片。 1、朗读上片,思索:透过上片的哪些语句,你知道了词人整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具有怎样的心绪呢? 沟通、明确: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伤,而不是说想起悲伤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快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
14、以想起快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华蜜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芜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芜,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间。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沟通、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情愿来探望,也没有人敢来探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悲观中期盼,在期盼中无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上片着眼
15、于白天的景和情。第一句中前半句写回忆往事,不觉悲又心生,全部往事化为满腔愁怨。一个“堪”字,一个“只”字,只能剩下,实际是只留下。后半句“对景难排”中所对之“景”并非乐景,所排的也不过就是“哀”。身为囚犯,度日如年。触景生情,悲情无法消解。“秋风庭院藓侵阶”动静交织,为“对景” 作注解。秋风阵阵,凉意渐浓,归思顿生。而身锁庭院之中,因少人探访,至于藓侵台阶,门帘终日无人卷起。写景寥寥几句话,抒情隐于所绘之景,但人物的悲喜之情表露无遗。】 过渡:词人白天面对着冷清、萧索的环境孤独孤独、愁苦不堪,那么,夜间他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态呢? 2、朗读下片,说说词人夜间的尴尬表现。说说词的最终一句的深层含义
16、。 沟通、明确: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间、排遣苦闷的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子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家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非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射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孤独时间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
17、苦痛。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间。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苦痛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下片落笔于夜间的感受。从前也曾腰悬宝剑,豪气冲天。而现在自己去国离家,身为囚犯,宝剑早已不知失落何方;英雄气概也早已随衰草无处寻踪。夜晚凉意袭人,满天无云,一轮明月高悬碧空。同在月华覆盖下的金陵的旧时宫阙,此时已是人去楼空,秦淮河水仍旧在无语流淌着。】 最终一句的深层含义暗伤亡国之意。同在月华覆盖下的金陵的旧时宫阙,此时已是人去楼空,秦淮河水仍旧在无语流淌着。 3、阅读【赏析】内容,加深理解。 4、小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首词主要写亡国之后的伤感和沉痛,层次、线
18、索很清楚。以白天生活尴尬和晚间生活尴尬统括被俘后的艰难岁月和悲愁心情。 第五阶段:总结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起句辟空而来,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伤心情。作者在词中直泻胸臆,各有侧重。有哀愁:“往事堪哀,对景难排。”有哀怨:“终日谁来;”有哀叹:“金锁沈埋,壮气蒿莱。”全词感情深厚,哀绪不断。 (2)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生动如画,形象显明。 (3)白描手法,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而遣词精确、洗练。 “秋风庭院藓侵阶”“秋凉天净月华开” 【景中有寄寓:“庭院藓侵阶;珠帘闲不卷”比方生活凄凉孤独。“天净月华开”,“玉棂瑶殿影,空照秦淮”。表示怀愁脉脉难断。 景中有比照:
19、过去住处是玉楼瑶殿,现在住得是小院藓阶;过去通宵寻乐秦淮,现在整日珠帘不卷。】 第六阶段:诵读;背诵。 第七阶段:作业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其应怎样评价? 2、词的最终一句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板书 浪淘沙 哀愁:对景难排沉郁悲凉 白天 哀怨:终日谁来荒芜冷清 夜晚 哀叹:空照秦淮 教学后记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相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绽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概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时数:
20、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挚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视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视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视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育识读实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老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依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老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视察,探讨的基础上, 古诗诵读 浪淘沙 气概磅礴直冲云霄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