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授课电子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制剂技术》授课电子教案.pdf(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湖南南省省医医药药学学校校药药物物制制剂剂技技术术教教案案教研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师签名:刘姣娥2007 年 9 月 3 日班级日期06122 班9.3课时授课方式2讲 授课题(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药物制剂的发展与任务教学目的:1掌握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常用术语的含义2熟悉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药物剂型的分类3了解药物制剂的发展和主要任务重点和难点:1药物制剂技术的概念和常用术语2药物制剂的分类方法和制成剂型的目的3药物制剂的任务和发展概况教具:教学过程(思路、方法、内容和时间分配):引言学习新课程 药物制剂技术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一、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常用术语1定义2常用
2、术语(1)药品(2)原料药(3)辅料(4)制剂(5)半成品(6)成品(7)新药(8)成药(9)剂量(10)常用量(11)极量(12)标示量(13)毒药(14)剧药(15)普通药(16)化学药(17)药品的负责期限(18)药品的有效期二、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成剂型的目的(一)药物制剂的分类1按形态分类2按给药途径分类3按制法分类(二)制成剂型的目的第二节 药物制剂的发展与任务一、药物制剂的发展概况二、药物制剂的任务1开发新剂型和新辅料2整理与开发中药制剂3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以提高药品的质量课后分析: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常用术语的含义;熟悉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
3、、药物剂型的分类;熟悉中国药典与药品标准、药典的性质及组成;熟悉处方的定义和种类;熟悉 GMP、GSP;了解药物制剂的发展简史和主要任务。第一节概述一、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常用术语一、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常用术语药物制剂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它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与本专业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都有密切的联系,还密切联系临床的医疗实践而具有综合性,是药学工作中用得最直接和最广泛的学科。任何一种原料药都不能直接应用于防治疾病,必须将原料加工制成适合患者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注射剂等。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
4、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2原料药是指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有效成分和原料药物。3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附加剂和赋形剂。4制剂是指根据药典和其他药品标准等收载的处方,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浓度和剂型的成品。5半成品是指生产各类制剂过程中的中间品,还需进一步加工的物料。6成品是指全部完成制备过程后的最终合格产品。7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8成药是指根据疗效确切和稳定性较大的成分制成适当剂型,冠以通俗名称,标明功效、用法用量,可经
5、医生诊治后处方配给。9剂量是指服用药物的数量,在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药物的作用一般来说服用剂量过小时,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当达到一定剂量后就能发挥作用,产生疗效,但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作用愈强,疗效愈高。如超过一定限度或服用量过大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甚至出现中毒现象或产生其他不良的副作用。此种关系如图 1-1 所示。10、常用量是指能产生疗效的常用治疗量。即规定成人一次与一日适宜服用的最低量与最高量。具体应用时,应根据病人体质、病理病情、性别、年龄、体重以及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此范围内酌情增减。11极量是指药品服用后,能产生疗效又无危险的最大剂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
6、用,只有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才酌情考虑用之。极量中的一次量与一日量是指成人一次与一日的最高量。在一般情况下均不得超过,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超过时,应在处方上加“!”标记,否则,药剂人员应拒绝调配。12半数致死量简称为 LD50,即在动物实验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给药和观察,按统计学计算,其中有 50%的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13标示量是指在药品的标签上所列出的主药含量。14毒药是指药理作用剧烈,极量与致死量非常接近,虽服用量甚微,一旦超过极量,即可引起死亡的药品。15剧药是指药理作用剧烈,极量与致死量比较接近,一旦超过极量,能引起人体伤害,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16普通药是指用药剂量较大,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悬殊
7、的一般药物。17化学药(化疗药)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药品。18 药品的负责期限是指由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洽谈制定,以明确药品在贮藏、销售期间彼此应负的责任期限。19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持药物有效质量的期限。从到达有效期的次日即表示药品过期。有效期的表示方法一般有:(1)标明有效期例如“有效期 2005 年 4 月”即指该批药品可使用到 2005年 4 月 30 日止,5 月 1 日起失效。(2)标明失效期例如“失效期 2005 年 5 月”即指可使用到 2005 年 4 月30 日止,5 月 1 日起失效。(3)标明有效期的绝对时间及批号例如,标明为“有效期二年”,批号为 2
8、0040302,即指可使用到 2006 年 3月 1 日。二、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成剂型的目的二、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成剂型的目的(一)药物制剂的分类1按形态分类分为液体制剂(如溶液剂、注射剂等)、固体剂型(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等)。一般制备方式比较接近。例如:液体制剂制备时需溶解、搅拌;固体制剂制备时需粉碎、混合;半固体制剂制备时需熔化或混匀。这种分类法对制备、贮藏和运输上有一定实际意义,但不能反映出制剂的内在特性和给药途径对剂型的要求。2按给药途径分类分为口服给药的制剂(如散剂、片剂、丸剂、糖浆剂、胶囊剂等)、呼吸道给药的制剂(如吸入剂、气雾剂等)、
9、经直肠给药的的制剂(如栓剂、灌肠剂等)、皮肤给药的制剂(如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糊剂等)、粘膜给药的制剂(如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舌下片剂、口腔膜剂等)、注射给药的制剂(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和穴位注射等)。此种分类法与临床用药关系密切,能反映给药途径对于剂型制备的特殊要求,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3按制法分类分为浸出制剂(如酊剂、流浸膏、浸膏等),无菌制剂是用无菌操作法或灭菌方法制备的制剂(如注射剂、滴眼剂等)。此种分类方法较少使用。4按分散系统分类分为真溶液类剂型(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胶体熔液类剂型(如胶浆剂、凝胶剂和涂膜剂等)、乳浊液类剂
10、型(如乳剂、部分搽剂、静脉乳剂等)、混悬液类剂型(如洗剂、混悬剂等)、微粒类剂型(如脂质体、微囊等)、气体分散类型(如气雾剂)和固体分散类型(如片剂、丸剂等)。此种分类方法便于进行药理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研究,但不能反映给药途径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上述分类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综合分类法。(二)制成剂型的目的虽然制剂中药物本身的疗效无疑是主要的,但剂型对疗效的发挥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因为剂型不同能调节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快慢、强度,维持时间会有差异,甚至可能改变某些药物的作用,还会涉及到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所以制成剂型的目的:1适应临床防病治病的需要病
11、有缓急、症有表里,须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因此,各类药物剂型要能满足临床防病治病的需要。如慢性病患者,需药效缓和、持久,宜用丸剂、片剂、缓释和控释等长效制剂;而急症患者,要求药效迅速,常选速效剂型如注射剂、口服液、气雾剂、舌下片等;腔道疾患可选用栓剂等;皮肤粘膜疾患一般可用软膏剂、洗剂、涂膜剂、搽剂等。2适应药物本身的性质的要求一般来说,药物成分易被胃肠道破坏,如促皮质激素、胰岛素等不宜设计制成口服剂型,可制成腔道给药或注射剂。对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散剂。药物之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处方也不宜制成口服液或注射剂等剂型。在水中难溶或不稳定的药物及含挥发油或有特臭味的药物不宜制成口服
12、液。3便于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有很多药物,特别是中药材,不加工制成适宜的剂型,会因体积大、携带不便,而影响运输、贮藏和应用。若将中药材经加工制成各种剂型,如浸膏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丸剂等,既可以减小体积,增加疗效,便于服用和贮藏,同时也可以通过制剂手段调节药物的色、香、味来改善儿童、老年人、体弱患者等服用的困难。4便于提高一些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有些药物是可以通过变化加工的方法或改变剂型来提高药物的疗效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经微粉化后,可增加表面积而增加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提高疗效,如气雾剂、色甘酸二钠就是将药物高度粉碎后吸入用。又如磺胺嘧啶的混悬液用两种微粒制备,一种为粗
13、粉(7080m),另一种为微粉(13m)制成混悬液,口服后,后者血药浓度高峰提前2h 出现,吸收量要较前者多 20%,将有些药物的丸剂、片剂改制成胶囊剂,可加快释放,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其利用度。总的来说,药物与剂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药物是起主导作用而剂型对发挥药效又起保证作用,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基本形式。第二节药物制剂的发展与任务一、药物制剂的发展概況一、药物制剂的发展概況(一)药物制剂的历史祖国医药学历史悠久,内容极为丰富,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应用药剂起源很早。古书中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述。说明神农时代的劳动人民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就发现了药材,最初人们是
14、将新鲜的动植物捣碎后再作药用。随后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和便于服用,才将药材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演变过程。我国远在夏禹时代(公元前 2140 年)人们已逐渐发现了酿酒法和酒的作用,此后就将药物制成药酒治病。从酿酒过程中发现了曲,公元前 5077 年已知用曲治胃病,至今在临床和民间仍广为应用。汤剂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中药剂型,在商代(公元前 1766 年)已有使用。我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医药学经验,其中就记载了汤、丸、散、膏、药酒等剂型。东汉张仲景(142219 年)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收载栓剂、洗剂、軟膏剂、糖浆剂、脏器制剂等十余种剂型。晋代葛洪(公元 281341 年)的肘
15、后备急方中收载了铅硬膏、干浸膏、蜡丸、浓缩丸、锭、条剂、尿道栓剂等,并将成药、防疫药剂及兽医药剂列为专章论述。唐代孙思邈(公元 581683 年)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医药书籍中都收载了各科应用的方剂和各种制剂的内容。宋代已有大规模的成方制剂生产,并出现了官办药厂及我国最早的国家制剂规范。明代李时珍(公元 15181593 年)编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的用药经验,收载了各类药物剂型近 40 种,收载药物 1892 种。上述充分说明我国古代药物制剂的制造较早,剂型众多,制药技术也富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不仅丰富了祖国医药内容,而且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16、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近百年间,由于西洋医药的传入,对我国近代药剂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等的生产和应用等。现代药物制剂是在传统制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已有 150 年的历史。1843 年出现了模印片,1847 年发明的硬胶囊,1862 年有了加压包装的概念,1876年出现了压制片,1886 年发明了安瓿等。注射剂、片剂、气雾剂、胶囊剂等近代剂型的相继出现,标志着药物制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47 年德国药师莫尔总结了以往和当时的药剂学成果,出版了第一本药剂学教科书药剂工艺学,这意味着药剂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制定了一
17、系列正确的医药卫生的方针和政策,促进了药学事业的恢复和发展。1950 年召开了全国制药工作会议,确定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与发展我国医药生产事业。50 多年来,我国医药事业飞速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和制药工业体系。1983年有人将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四个时代:第一代药物制剂包括片剂、注射剂、胶囊剂、气雾剂等。这一时期主要是从体外试验控制制剂的质量;第二代药物制剂为口服缓释制剂和长效制剂,这时开始注意疗效与体内药物浓度的关系,即定量给药问题,本类制剂的特点是不需频繁给药,能在体内较长时间内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第三代药物制剂为控释制剂,包括经皮给药系统脉冲式给药系
18、统等,更加强调定时给药的问题;第四代药物制剂为靶向给药系统,目的可使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中,强调药物定位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在生产方式上由落后的的手工生产发展到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控制;在新技术、新工艺上也开发了固体分散技术,包含技术、乳化技术、流化包衣等。(二)国外药剂学发展简况有一位在欧美被称为药剂学的鼻祖格林氏,他对药物有很多有名的著作,他还创制了许多植物制剂,并主张从植物中提取所需要的物质,且提高了用药质量,也促进了药剂学的发展,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将一些浸出制剂如酊剂、流浸膏、油浸膏、乳剂、合剂、溶液剂、软膏剂等也泛称为格林制剂。十九世纪为
19、西方科学与工业技术蓬勃发展时期,药物制剂也得到迅速发展。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等剂型相继出现。受现代科学的相互影响,药剂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也在此时期开始突飞猛进。无论在品种上、数量上、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药物载体的修饰等,大大促进了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如各种类型的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各种需要的透皮吸收制剂等等也逐步增多。总之,这几十年来科学高速发展,凶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大潮,从机械化、电气化、能源大量利用包括高分子应用化学到电子信息业以及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药物制剂品种极大扩充
20、,世界医药工业,特别是制剂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二、药物制剂的任务二、药物制剂的任务药物制剂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和提高制剂的质量、种类和制备水平,以满足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具体任务如下:1认真学习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与生产技术认真学习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对提高制剂的生产技术水平,制成有效、稳定、安全、方便的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利用生物技术开发药物制剂;利用助溶与增溶理论制备药剂;利用片剂成型理论及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生产片剂;利用药物微粉化、固体分散法及微囊化等促进和控制药物的溶解和吸收的速率;利用生物药剂学的有关知识,为正确评价药剂质量,合理制药与合理用药等提供重要依据,等
21、等。提高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对改进制剂的生产技术,开发新剂型、新品种、新工艺及提高制剂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开发新剂型和新辅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普通剂型如丸剂、片剂、注射剂和溶液剂等,很难达到高效、长效、毒副作用低、控释和定向释放等要求。因此积极地不断开发新剂型是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任务。优质的剂型需要质量好的辅料,同时不同的剂型也需要不同的辅料。如片剂所用的辅料与栓剂、软膏剂等所用的辅料就大不相同。药物剂型的改进和发展,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工艺设备的革新,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剂型的研究等工作,都要求有各种各样制剂辅料的密切配合。所以,在开发新剂型的同时也应加强
22、新辅料的研究和开发。3整理与开发中药制剂中药剂型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继承、整理、发展和提高传统中药制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认可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管理和生产出以“现代化”和“高技术”为特征的“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制剂,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医药事业是药物制剂的又一重大课题。4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了提高药物制剂的生产能力,保证制剂的质量,就必须不断改进和提高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水平。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就不可能保证制剂的质量,更难满足临床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新理论,探索新技术,新设备,使制剂生产机械化、联动化、自
23、动化,使新药物剂型不断涌现,才能使我国医药行业真正成为朝阳性和技术密集性的行业。所以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湖南南省省医医药药学学校校药药物物制制剂剂技技术术教教案案教研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师签名:年月日班级日期课时授课方式2讲授课题(章节名称):第一章 绪论第三节 药品标准与药品法律规范;第四节 处方教学目的:1熟悉中国药典与国家药品标准、药典的性质及组成;2了解 GMP、GSP 的内容;3熟悉处方的定义和种类重点和难点:1我国的药品标准有哪些、中国药典的性质、组成和发展2世界通行的药品管理规范,GMP、GSP 的
24、含义3处方的含义,按性质分处方的种类教具:教学过程(思路、方法、内容和时间分配):简单回顾前次课学过的内容学习新内容:第三节 药品标准与药品法律规范一、药品标准(一)我国的药品标准(二)中国药典含义、发展(三)外国药典二、药品法律法规(一)世界通行的药品管理规范1药品管理法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药品管理规范(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第四节 处方含义1法定处方2协定处方3医师处方4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课后分析:第三节药品标准与药品法律规范一、药品标准一、药品标准(一)我国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我国的药品标准只有国家标准,没有省、自治区、
25、直辖市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行,并对它有解释、修订、废止的权利。我国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载入中国药典的品种要求是:质量可靠,防病治病必需,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小,有一定的标准规定能控制或检定质量的品种以及确能反映我国医药科研成果的新药。载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要求:1上版药典收载而现行版未列入的,疗效肯定,国内几省仍生产,使用需修订的药品;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的药品包括新药、仿制药品和特殊管理的药品等。(二)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最高法典,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
26、并由政府颁布实施,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药典中所收载的药物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较为稳定的常用药物和制剂,并规定了各种药物的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方法及含量测定等,作为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主要法律依据。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一个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它对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物研究和生产方面有重大作用。随着现代化医药事业的发展,新的药物与试验方法不断出现,所以药典出版后,一般隔几年须修订一次,往往在新一版药典出版之前,编一些药典补充版,以便使新的药物和制剂及检验方法尽快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我国最早的药典可追溯到公元 659 年,唐代由李绩、苏敬等 22 人编纂的 新修本
27、草,又称唐本草,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全国性的药典,因为它比欧洲第一部地区性药典佛洛伦斯药典还早 800 多年,比欧洲第一部全国性药典法国药典也早1100 多年。至公元1080 年宋代又由陈师文等编纂了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颁布的成方规范。我国现代药典的编纂始于 1930年国民党政府卫生署参照英美两国药典,编纂的中华药典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药典委员会,遵照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编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我国已先后出版了八个版本的中国药典,它是 1953 年版、1963 年版、1977 年版、1985 年版、1990 年版、1995
28、 年版、2000 年版和 2005 年版。中国药典除 1953 年版为一部外,19632000 年版次都为一、二两部。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每部药典都由凡例、正文与附录和索引组成。凡例是使用药典的总说明,包括药典中各种术语的含义及其在使用时的有关规定。正文是药典的主要内容,正文药物品种是按中文名称笔画数及起笔笔形(一、丨、丿、丶)的顺序排列,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分别列有品名、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规定、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类别、剂量、规格、贮
29、藏、制剂等。附录主要规定了有关剂型的制备通则和有关分析检测、仪器和操作方法,试药、试液、标准品与对照品。索引,以便查阅。最新版 2005 年版药典分为三部,一部共收载中药品种 1146 种,其中修订453 种,新增 154 种。二部收载品种 1967 个,新增品种 327 个,修订品种 522个,删除品种4 个,转至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三部)的生物制品52 个。附录新增项目 13 个,修订项目 65 个,制剂通则新增植入剂,修订项目 19 个。另外,在附录检测方法及品种正文内容均有较大的改进。(三)外国药典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编制了国家药典,另外还有欧洲药典等区域性药典以及由世界卫生组织
30、(WHO)组织编订的国际药典。我们常见的有:美国药典(U.S.P)、日本药局方(JP)、英国药典(BP)、法国药典(FRP)、苏联药典等。这些药典在我国药品开发、研究、生产、进出口及使用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二、药品法律规范二、药品法律规范(一)世界通行的药品管理规范世界通行的药品管理规范主要包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GPP)、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等。(二)药品管理法与药品管理规范1药品管理法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是为了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31、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用药的合法权益而特别制定的法律。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法。药品管理法是 1984年 9 月 20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1 年 2 月28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自 2001 年 12 月 1日起施行。该法共 10 章 106 条,内容包括总则、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药品管理、药品包装管理、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药品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
32、实施条例,于 2002年 8 月 4 日公布(国务院第 360 号令),于 2002 年 9 月 15 日起施行。按照药品管理法的分章体列,实施条例共分 10 章 86 条,并与药品管理法的章节相对应,分别对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进行细化,主要对有关程序和具体操作以及时限作出明确规定,明确了药品监督系统的一些重要事权划分。2药品管理规范(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GMP 是全世界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监督管理普遍采用的法定技术规范,它是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发达国家为保证药品生产技术管理需要而产生的。为世界卫生组织向各国推荐使用的技术规范。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先后结合本国国情,修订和制定了本国
33、的 GMP。实施 GMP 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我国于 1988 年 3 月 17 日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 年卫生部组织进行了较大的修订。该规范对药品生产的人员、厂房、设备、卫生、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生产管理、包装和贴签、管理文件、质量管理部门、自检、销售记录、用户意见和不良反应报告及附则等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GSP 是控制药品购进、储运和销售等流通环节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达到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一整套强制性执行的管理程序。我国 1984 年中国医药公司组织制定了 GSP(试行),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
34、发文在医药商业企业中试行,1992 年又修订了这个规范,名称定为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医药商业企业进行了达标验收。1998 年 6 月11 日国务院批准,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修订了规范,更名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并于 2000 年 4 月 30 日作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予以公布,从 2000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共 4 章 88 条。主要包括总则、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附则。该规范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药品的兼营和专营企业。2000 年 11 月 16 日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经
35、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从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还发布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共 6 章 27 条。第四节处方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中关于药剂调制的一项重要书面文件。狭义地讲,处方是医师为某一患者预防或治疗需要而开写给药房(药局)的有关制备和发出药剂的书面凭证。广义地讲,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都可称为处方。按其性质处方可分为下列几种:(一)法定处方:是指药典、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二)协定处方:是根据某一地区或某一医院日常医疗用药的需要,由医院药剂科与医师协商共同制订的处方。(三)医师处方:是指医师对病人治病用药的书面文件。医师处方在药房发药后应
36、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考。一般药品处方保存 1 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处方保存 2 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 3 年。处方保存期满登记后,由单位负责人批准销毁。医师处方可分为急诊处方、毒麻药处方和贵重药处方等,并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如毒麻药处方为红色处方,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另外,医师处方还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四)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凡必须凭医师处方才可调配、零售、购买和使用或必须由医师或医疗技术人员使用或在其监控下使用的药品称为处方药。患者可不凭医师处方调配、零售、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称为非处方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并于 2000 年1 月 1 日起试
37、行。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非处方药经审批可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非处方药又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只有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而乙类非处方药,除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处,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零售商业企业零售。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学习了药物制剂的定义,药物制剂中常用术语的含义,明确为什么要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药物剂型是怎样分类的;学习了使用中国药典,处方的意义与种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GMP 与 GSP 的概念和意义。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药物制剂、剂型、制剂、半成品、成品、新
38、药、成药、剂量、极量、毒药、剧药、药品的有效期的定义是什么?2药物制剂有哪些分类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3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是什么?4药物制剂的任务是什么?5中国最早的国家药典和最早的国家制剂规范分别是什么?欧洲古代医药学代表人物是谁?现代药物制剂有多长历史?第一本药剂学教科书的作者是谁?现代药物制剂可分为哪四代?6我们常见的外国药典有哪些?7GMP、GSP 的意义是什么?8处方如何分类?不同处方的定义是什么?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是什么?湖湖南南省省医医药药学学校校药药物物制制剂剂技技术术教教案案教研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师签名:刘姣娥2007 年 9 月 5 日班级日期06122 班9.5课
39、时授课方式2讲授课题(章节名称):第二章制药卫生第一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一、概述;二、物理灭菌法;三、化学灭菌法教学目的:1、掌握各种灭菌方法及其应用;2、掌握灭菌设备及相关仪器的使用。重点和难点:1、无菌、灭菌、防腐、消毒、无菌操作的概念2、物理灭菌法的常用方法及应用3、化学灭菌法教具:教学过程(思路、方法、内容和时间分配):简单回顾前次课程的重点内容1、我国药品标准包括哪些?2、GMP、GSP 表示什么?3、何谓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学习新内容:第一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一、概述1、无菌、灭菌、防腐、消毒、无菌操作的概念二、物理灭菌法(一)、热力灭菌原理:1、干热灭菌含义:(1)、火焰灭菌法
40、(2)、干热灭菌法2、湿热灭菌法:含义;特点;(1)、热压灭菌法、含义、特点、适应范围、温度、时间、热压灭菌器的种类、热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2)、流通汽灭菌法:含义、特点、(3)、煮沸灭菌法:含义、特点、适应范围(4)、低温间歇灭菌法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二)、射线灭菌法:1、紫外线灭菌法;2、辐射灭菌法;3、微波灭菌法(三)、滤过除菌法:1、砂滤棒、2、垂熔玻璃滤器三、化学灭菌法:(一)、气体灭菌法、(二)、表面消毒法课后分析:第二章制药卫生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了解空气洁净技术、洁净室的级别划分及有关规定,掌握各种灭菌方法及其应用,熟悉灭菌设备及相关仪器的使用。药物制品一旦染
41、菌将严重影响药剂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各国都对药品卫生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为达到药品的卫生要求必须采取有效的药剂卫生措施。制药企业常采用的药剂卫生措施是灭菌和空气洁净技术。第一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一、概述一、概述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制剂要求疗效准确、安全稳定,特别是直接注入体内或与粘膜、创面接触的药剂,必须进行灭菌或采用无菌操作法以保证无菌。灭菌法是灭菌制剂最主要的操作步骤之一。无菌:指某一物体或介质中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灭菌: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微生物及其芽孢的过程。灭菌后的物体呈无菌状态。防腐: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消毒: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
42、。无菌操作法:指通过采取措施和控制一定条件,使产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无菌操作所用的一切用具、材料以及环境等均必须预先灭菌,操作在无菌室内进行。药物制剂过程中的灭菌既需要除去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又要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因此,应结合药物的性质全面考虑,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灭菌法分为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以及无菌操作法。二、物理灭菌法二、物理灭菌法(一)热力灭菌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药剂中常采用热力灭菌。1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是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1)火焰灭菌法是指将需灭菌的物品直接在火焰
43、中灼烧灭菌的方法。此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一般适用于金属、玻璃及瓷制等用具的灭菌。如金属制的药刀、镊子等在火焰中反复灼烧灭菌,瓷桶、乳钵等可在其中加入少量乙醇,点火燃烧进行灭菌。(2)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将需灭菌的物品置于高温干热空气中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干热空气穿透力弱、比热小、导热性差,所以需要长时间高热作用方能达到灭菌的目的。一般是 140灭菌 3h 以上,或者 160170灭菌 2h 以上,或者 180灭菌 0.5h 以上。此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制品以及不能让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等,不适用于橡胶、塑料制品的灭菌。干热空气灭菌常用设备是烘箱,一般烘箱内装有鼓风机,
44、可使热空气在灭菌物品周围循环,减少烘箱内各部位的温度差。2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是指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或流通蒸气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水蒸气潜热大、穿透力强、传导快,故湿热灭菌效率高、操作简便而经济,是制剂生产中应用广泛的灭菌法,但不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药物。(1)热压灭菌法是用高压饱和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此法灭菌可靠、效果好、用时短,适用于耐热药物、用具等的灭菌。一般热压灭菌的温度(蒸气表压)与时间的关系是:115(67kPa),30min;121(97 kPa),20min;126(139 kPa),15min。热压灭菌器的种类很多,但其基本结构大同小异,主要有箱门或箱盖密封构成的耐压空室,
45、以及排气口、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部件,用蒸汽、电热等加热。常用的有手提式、卧式和立式等热压灭菌器。卧式热压灭菌器如图2-1 所示,全部用坚固的合金制成,柜的顶部装有压力表两只,一只指示蒸气夹套内的压力,另一只指示柜室内的压力。两压力表中间是温度表。灭菌柜内备有带轨道的灭菌格车。使用时,先将柜内清理干净,然后开夹层蒸汽阀和回汽阀,使蒸汽通入夹套中加热,待夹套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将需灭菌的物品放于柜内,关闭柜门,旋紧门闩。将加热蒸气通入柜内,当温度上升至所需温度时,即为灭菌开始时间,柜内压力应固定在相应的压力。灭菌时间到达后,先关闭蒸气,再排气,待柜室内压力降至零点后,开启柜门,取出物品。热
46、压灭菌柜使用注意事项:必须使用饱和蒸气。必须将灭菌柜内空气排尽,否则压力表所示压力是柜内蒸气与空气二者的总压而非单纯的蒸气压,这样柜内实际温度达不到显示的规定图 2-1卧式热压灭菌器值,而且热蒸气中含有空气时,传热系数降低。灭菌时间从全部药液温度真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若待灭菌物传热性差、体积大或容量大,则需先预热,且缓慢升温,适当延长灭菌时间。目前生产上已采用了灭菌温度和时间自动控制装置来监视和调节灭菌过程。灭菌完毕停止加热,必须排气待压力降至零刻度后,再逐渐缓缓地打开柜门。(2)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下,于不密闭的容器内,用 100流通蒸气加热 3060 分钟进行灭菌的方法。此法操作
47、方便,设备简单,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孢,一般只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制剂灭菌。(3)煮沸灭菌法是指将待灭菌物品放入沸水中加热灭菌的方法。一般煮沸 3060 分钟。此法灭菌效果差,常用于注射器等器皿的灭菌。(4)低温间歇灭菌法将待灭菌的物品在 6080加热 1h,将其中的细胞繁殖体杀死,然后在室温保持 24h,让其中的芽孢发育成繁殖体,再次加热灭菌,放置,如此连续操作三次以上。此法费时,效率低,且芽孢的灭菌效果不够理想,一般用于需热力灭菌而又不耐高温的制剂的灭菌,在制剂中往往加入抑菌剂。(5)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微生物及其不同的发育阶段对热的抵抗力不同,则灭菌所需的温度与时间
48、也不同;细菌数越少,则灭菌时间越短,故生产过程应尽可能短,如注射剂在配制灌封后应当日灭菌。药物的性质。一般灭菌温度与时间成反比,即灭菌所用温度越高,灭菌时间则越短,而温度增高,药物的分解速度也增加,时间愈长,反应物愈多,因此,在能达到灭菌的前提下,应以实验数据为基础,适当降低温度或缩短时间。介质的性质。制剂中若含有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能增强微生物的抗热性,同时,细菌的生活能力也受介质 pH 值的影响,一般微生物在中性环境中耐热性最大,在碱性中次之,酸性则不利于微生物的发育。蒸气的性质。湿热灭菌蒸气有饱和蒸气、湿饱和蒸气、过热蒸气三种。饱和蒸气热含量高,穿透力大,灭菌效力高;湿饱和蒸气中带有
49、水分,热含量较低,穿透力差,灭菌效力低;过热蒸气温度高于饱和蒸气,但穿透力差,故灭菌效果不及饱和蒸气。(二)射线灭菌法1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是指用紫外线照射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 200300nm,其中灭菌力最强的波长是 254nm。紫外线的灭菌机理是紫外线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而起杀菌作用,此外,空气中的氧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也起到杀菌作用。紫外线穿透力较弱,但较易穿透清洁空气和纯净的水,故紫外线灭菌常用于空气灭菌、蒸馏水的灭菌以及固体表面的灭菌等。紫外线的灭菌作用与照射强度、时间以及环境温度、湿度、含尘量等有关。一般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对微生物产生致死
50、作用所需的辐射时间则减少,反之增多。空气温度与灰尘影响紫外线的穿透性,故影响紫外线的灭菌效果,紫外线灭菌温度宜在 1055,相对湿度宜在 45%60%。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照射时间过久,能产生眼结膜炎、皮肤烧灼等现象。一般在操作前开启紫外灯照射灭菌 12h,操作时关闭。若必须在操作中使用时,则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2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是指以放射性同位素(如钴-60 或铯-137)发出的射线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其特点是穿透性强,可不升高灭菌产品的温度,特别适合于不耐热药物的灭菌,如抗生素类、激素类、巴比妥类、菌苗抗毒素等以及淀粉、滑石粉等制剂辅料的灭菌。对已包装的产品也可以灭菌,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