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727535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5篇 菊花有其独特的欣赏价值。人们观赏它的各种花卉,五彩缤纷的色调和优雅的香味。尤其是秋冬百花凋谢时,菊花盛开。它敢于被霜冻欺压,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1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 唐代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今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译文 重阳佳节,抱病登台,只想一边独酌美酒,一边观赏九秋佳色。 既然在重阳节不能喝酒,那么菊花也没有必要开放。 日落时传来黑猿的听哭声,久久不住,南来的

2、白雁带来长安的霜讯。 无法相见的亲人现在都在哪里呢?斗争频繁不断,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 注释 抱病:指有病缠身;带着病。 竹叶:指竹叶青酒。 干戈:斗争。 鉴赏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观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酷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

3、号施令起来:“菊花从今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剧烈主观心情的诗句,妙趣神来,似乎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明显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受使然。这一联,杜甫奇妙地运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殊显得簇新新颖,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简单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

4、的物候作比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予飘舞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苍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心情。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干脆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家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苍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

5、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概,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干脆发争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子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2 浣溪沙菊节 苏轼 宋代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译文 高楼缥缈在紫绿双色之间,良辰与乐事都凑齐全,从古至今,着实很难。感时怀旧,独自凄然。 圆月和玉树只出现于夜夜,菊花与人貌却经行在年年。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

6、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缥缈(pio mio):隐隐隐约若有若无貌。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危楼:高楼。 良辰乐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璧月琼枝:玉璧似的明月,玉树的枝条。语本南朝陈后主后官诗:“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菊花人貌:中唐戎昱诗:“菊花一岁岁相像,人貌一年年不同。”按戎诗当由初唐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改变而来。 赏析 作品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以乐景写愁情。开端“缥缈危楼紫翠间”一句,写紫气升腾的青山中间隐隐可见的高楼,这

7、种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饯别宴会的自然背景(略带人文色调),然而“感时怀旧独凄然”,词人在这离别的时刻,禁不住感叹时间的消逝,怀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独自难过起来。自不待言,这是以乐景写愁情。词人面对使人欢乐的美景尚且有“凄然”之感,可以想见离别时哀痛心情的浓重,是收到了双倍的艺术效果的。 二是富于理趣。这首小词就有三处表现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乐事古难全”一句,实际意思是说,天下良辰(美妙的时间)、美景、赏心、乐事,这四者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同时存在的。这里“良辰”涵盖“美景”,上承起句而言;“乐事”涵盖“赏心”,转出下句哀痛之意。虽有现成出典,却从词人的亲身体验动身,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高度和

8、谐的境界(具有共时性)不行多得这样的感喟,还是耐人寻味的。其次是过片“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两句,写对别后岁月的想象,同样运用了有关语典。前一句以“璧月琼枝”状写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时间的漫长,而由于不能与友人相聚,佳境也无法共赏,词人用一“空”字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深深缺憾;后一句以“菊花”与“人貌”对举,其实是“岁岁相像”与“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说是以花开照旧来反衬人貌已非,从而深化了词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来岁与谁看”。这里的“来岁”应指来年今日,所“看”的对象则包括开头所写的自然美景,也包括过片写到的“璧月琼枝”这种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传写出人生无常

9、(由时间的推移引起人事的改变)、佳期难再的唱叹, 总之,这首小词在抒写离愁别绪的同时,也写下了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索,而又不失诗的韵味;虽然调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迹,能给人以丰厚的启示。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3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宋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忙。 译文 我拿着酒杯面对斜阳,静默无语好像在问西风。为什么胭脂把荷花染得这么红。放眼望去这千顷大江,里

10、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没有地方让远飞的鸿鸟歇足。唯有阑干的一角可见一线天光,人依靠在一旁半醉半醒中。 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东。人生太短促,我还想闲步在三径篱边的菊丛。试问谁是中原豪杰,借我舟楫浮泛五湖,当一个钓鱼翁。回望这沦陷的故国,这田园归意莫要太匆忙。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 斛(h):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后改为五斗一斛。“万斛”,比方愁多。 “天在”二

11、句:意谓自已在似醉似醒中倚栏远眺,栏杆一角露出一线天光。 如寄:喻生命短促。 三径菊花:赵岐三辅决录逃名:汉时,蒋诩辞官归乡里,闭门不出,院舍前竹下辟三径(小路),只与求仲、羊仲往来。后遂以“三径”称隐士居所。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此化用其意,表示归居田园。 中州:黄河中、下游地区。 五湖:太湖一带。此表示隐遁湖海。 故国:指中原。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反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理想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

12、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炼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别之处。 词的上片,写明珠暗投、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消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 “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

13、全部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惊奇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指责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这千顷大江,“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李清照以

14、“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皆构思新奇,设想奇妙。这里,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详细之物,比方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愁之无穷无尽,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以上七句,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终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衬托中,愁情愈发显得剧烈、显明。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旧是

15、一介布衣。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的确使人愁肠寸断。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冲突。结构上显得改变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

16、,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冲突。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明显: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非常饱满。 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遇了人生的种种挫折,理想未得施展,志向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

17、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终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隧然放下闸门。从而剧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忠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4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

18、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品赏析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简析】: 最终两句说明他偏爱菊花的缘由,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始终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毅的品行,有人观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缘由。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明刊本唐诗画谱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方“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围着房屋开放,好像到了陶渊

19、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妙的菊景怎能不令人沉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用心致志地绕篱欣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实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宠爱菊花的缘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终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

20、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缘由,表达了诗人特别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行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奇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奇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终吟诞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加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5 秋怀 欧阳修 宋代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译文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

21、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愧难当。 什么时候能满意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注释 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 节物:节令风物。 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 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担心。 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 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鉴赏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酷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困难

22、情感。首联说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莫非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懊丧呢?颔联没有干脆回答,而是接着描绘“节物”,咏尽秋日佳趣。那么,原委为何而心绪黯然?该联采纳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摇于西风中,菊花在细雨中盛开之景形象描述,以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颈联告知我们,诗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茫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中无补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联便写作者归隐的思想。这就是诗人心绪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

23、各自的身世经验,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行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欧阳修诗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酷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冲突。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沉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颈联承其次句,对

24、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 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明显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假如说上句尚属隐隐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隐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担心,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指责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两句意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拳拳忧国之心,又是借秋景的

25、描绘得以呈现的。诗人以景传情,情韵深长。欧阳修的诗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联名句,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宠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 欧诗从感念“节物”动身,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

26、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酷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困难感情。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如“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词,无一提及国力,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悲观愤慨的心情,含蕴是深广的。 欧诗尾联借用佛教用语,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自述,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故号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自述,可以清晰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即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总之,这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形容菊花品质的古诗词简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