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1-20222022 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快2.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80/B.共享单车的质量大约为 100kgC.共享单车的车轮直径大约为5mD.人快速骑行后的心率大约为120次/分钟3.为确保 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
2、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固C.凝华D.液化4.中国有轨列车运营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55/,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300/,轻轨可以每小时行驶 132km,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轻轨、动车、高铁B.高铁、轻轨、动车C.动车、高铁、轻轨D.高铁、动车、轻轨5.如图所示,下列四句诗描述的光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千竿竹影乱登墙B.对镜帖花黄C.天在清溪底D.掬水月在手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 1 页,共 18 页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根据响度来辨别不同的演奏乐器C.悦耳动听的
3、音乐不可能是噪声D.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看到天空中的流星划过夜空落向地面,流星不是光源C.环卫工人的工作服是通过光的反射来警示司机的D.在不同座位上都能欣赏电影长津湖的感人画面,是由于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冬天开暖气时,车窗玻璃内侧起雾,这是液化现象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慢蒸发的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是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容易引发火灾D.壶中的水在沸腾时,壶口会冒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分别由
4、不同物质 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物质的密度最大B.b 物质的密度是1.0 103/3C.c 物质的密度是 a 的两倍D.a、b、c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10.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 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 6000m 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A.B.C.D.1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示数为_;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白色裤子,在蓝色追光灯的
5、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色。第 2 页,共 18 页12.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比木头大,一物体的质量是2.7 104,体积为103,则其密度为_/3,若把该物体切去一半,则剩下部分的质量 _,密度将_。1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_;狗的叫声是通过_ 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_ 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14.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高;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加热的油锅中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_高;将剩下的饺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饺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5.如图所
6、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 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 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_(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_,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16.如图()所示,小欣用刻度尺测出玩具小甲虫的长度为_ cm。接着她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玩具小甲虫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测出A、B间的距离=32.00,M为中点,将上了发条的玩具小甲虫从A点开始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甲虫运动到M 点所用的时间1=3.2,运动到 B点所用的时间2=7.2,则小甲虫在 MB
7、段的平均速度为_/;小甲虫在 AB间做的是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第 3 页,共 18 页17.图中的是物体 AB经过平面镜 M 后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18.如图所示,某清澈池塘底部有一物体A,站在岸边的小明(假设小明的眼睛在 C处)看到物体在 B 处,请画出小明看到物体A的光路图。19.按要求完成填空。(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逐渐_(选填“增大”或“减小”),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3)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
8、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色光屏上(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现象。第 4 页,共 18 页20.小丽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冰红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冰红茶,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冰红茶的总质量为157.8。(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冰红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冰红茶的体积是_3。(4)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冰红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冰红茶的质量为_ g。(5)经过实验测得冰红茶的密度为=_/3。21.某实
9、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_。在调整铁圈 B的高度时,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 BC段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态”)。(2)待冰完全熔化后取出试管,将温度计玻璃泡放入水中(与容器不接触),用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第 5 页,共 18 页实验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 FG 段可知水的沸点是_正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_。;水若利用
10、图甲装置,在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待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内的水 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22.小兰同学利用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开始前,她应选择图1 中的蜡烛 A 和蜡烛_进行实验。(2)选择好实验用的蜡烛后,她点燃蜡烛 A 竖放在白纸上,然后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平板玻璃后移动,透过平板玻璃观察,当移动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3)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她取走平板玻璃后的蜡烛,在该位置上竖放一块白屏。此时应该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白屏,会发现白屏上_(选
11、填“有”或“没有”)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像。(4)小兰回到家后,观察到餐桌上的水平圆形玻璃转盘中有一吊灯的像,如图2所示。若吊灯距玻璃转盘 1m,则吊灯的像距吊灯_ m。若她用手拨动玻璃转盘,吊灯的像的位置_(选填“改变”或“不变”)。23.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现有质量为 84kg的石块,体积为4.8 1023(石=2.8 103/3,水=1.0 1033,冰=0.9 103/3)。(1)通过计算说明石块是空心的,并求出空心体积是多少3(2)冬季白天,给选好的石块从外面打一个洞,再往空心部分灌满水并封实(忽略打洞时石块质量的变化),
12、求石块灌满水后总质量是多少kg?(3)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这是因为水结冰体积变大。求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为多少3?24.在一次爆破中,已知导火线长100cm,导火线燃烧速度是0.5/。点火者在点燃引线后以4/的速度跑开,则:(1)导火线全部燃烧需要多少s?(2)点火者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680m以外的安全隐蔽区?第 6 页,共 18 页(3)若能够安全跑到隐蔽区,到达隐蔽区后多长时间能听到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第 7 页,共 18 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起立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是指声音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A。
1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此题考查了声音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要注意区分。2.【答案】D【解析】解:A、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5/,即18/=18000/,故A 不符合实际;B、共享单车质量较轻,在5kg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C、共享单车的车轮直径大约为1m,故 C不符合实际;D、平静状态下人的心率约75次/分钟;人骑行后的心率大约为120次/分钟,故 D符合实际。故选:D。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
14、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3.【答案】B【解析】解: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是喷出的细小的水滴凝固为小冰晶;故 ACD错误,B正确。故选:B。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知道凝固概念,可解答此题。4.【答案】B【解析】解: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为:动=55/3.6/=198/,高铁的速度高=300/,轻轨的速度为:轻=132/,则:高 动 轻,所以,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高铁、轻轨、动车。第 8 页,共 18 页故选:
15、B。1/=3.6/,将速度单位进行换算,即可比较两车的速度大小。本题考查了速度单位的换算,是一道基础题。5.【答案】A【解析】解:A、千竿竹影乱登墙,指的是墙上的竹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正确;B、对镜帖花黄,是照镜子梳妆打扮的意思,利用了平面镜可以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天在清溪底,是以天为景物,以水面为平面镜成像在水中的,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掬水月在手,月亮在手里捧着的水中成了一个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错误。故选:A。(1)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照镜子利用了平面镜可
16、以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3)水底变浅是由于水底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人看到的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4)水中月亮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6.【答案】D【解析】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A 错误;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因此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是依据声色的不同,故B 错误;C、音乐声如果影响了他人休息
17、,就是噪声,故C 错误;D、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 正确。故选:D。(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2)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知道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3)噪声是声源进行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第 9 页,共 18 页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了噪声污染。(4)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决此类问
18、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声音的特征、噪声及减弱声音响度的措施几个方面去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7.【答案】C【解析】解: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A 错误;B、流星由于与大气层摩擦温度极高,达到着火点而发光放热,则流星属于光源,故B 错误;C、自然光或灯光照到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上会发生反射,以此警示司机,故C正确;D、如果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由于反射光线向同一方向射出,不可能使影院内每个座位上的观众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故D 错误;故选:C。(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2)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3)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
19、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此题考查了光源、光的三原色、光的反射及其分类,是光现象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8.【答案】A【解析】解:.冬天开暖气,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在车窗玻璃内侧“起雾”,故 A正确;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蒸发,故B 错误;C.加油站要求“熄火
20、加油”是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汽化,容易引发火灾,故C 错误;D.这些“白气”是壶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A。(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减慢蒸发的措施,熟练掌握基本规律是正确解答第 10 页,共 18 页的基础。9.【答案】B【解析】解:由图像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A、由图像可
21、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 1kg时,a物质的体积最大,c 物质的体积最小,由=可知 a物质的密度最小,c 物质的密度最大,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当 b物质的体积为1.0 1033时,b 物质的质量是 1kg,所以 b 物质的密度是:33=33=1.0 10/,故 B正确;1101C、由图像可知,当物质的体积为2 1033时,a物质的质量是 1kg,所以 a 物质的密度是:=121033=0.5 103/3,当物质的体积为1 1033时,c物质的质量是 2kg,所以 c 物质的密度是:33=33=2 10/,1102由此可知 c 物质的密度是 a 物质的 4 倍,故 C 错误;D、同种物质密
22、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错误。故选:B。(1)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相同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2)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像中找出b对应的一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算出 b物质的密度;(3)从图像中分别找出 a、c对应的一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分别算出 a、c物质的密度并加以比较;(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像的能力,这类题在试
23、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10.【答案】D【解析】解: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与隧道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与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正确;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路程:=6000+200=6200,已知=288/=80/,则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80/=77.5,故错误;列车完全在隧道内行驶时通过的路程:=6000200=5800,已知=288/=6200第 11 页,共 18 页80/,则列车完全在隧道内行驶时所用的时间:=故选:D。580080/=72.5;故正确。11.【答案】36.8黑【解析】解: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
24、.1,此时体温计的读数是36.8;因为红色上衣只反射红光,因此当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追光灯的照射下,蓝光被吸收,观众看到的是黑色上衣。故答案为:36.8;黑。(1)体温计是来测量体温的仪器;体温计分度值是指每个最小格所表示的温度,可以看1之间有多少小格,就可计算出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温度,也就是分度值,然后根据分度值和液面的具体位置读出温度值;(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读数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判断,难度一般。12.【答案】密度 2.7 03变小 不变【解析】解:(1)因为铁和木头的质量以及体积都不确定,但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所以“铁比木头重”是指铁
25、的密度比木头大;(2)物体的密度=2.7104103=2.7 103/3,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跟物质种类和状态以及温度有关,跟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所以,把该物体切去一半,剩下部分的质量和体积减半,密度不变。故答案为:密度;2.7 03;变小;不变。(1)铁比木头重是指: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重,也就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2)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求出物体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跟物质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跟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密度计算、密度特性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13.【答案】信息 空气 音色【解析】解:“柴门闻
26、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指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狗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我们之所以能辨别不同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声音音色不同。故答案为:信息;空气;音色。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第 12 页,共 18 页本题考查了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是一道基础题。14.【答案】熔点 沸点 凝华【解析】解:金属钨的熔点很高,不易熔断,所以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作;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高温把饺子烤焦、烤糊;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直接变为
27、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答案为:熔点;沸点;凝华。(1)灯泡里的灯丝通电时放热,温度很高,灯丝需要耐高温;(2)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变焦,主要是因为油的沸点大于水的沸点,且油沸腾后,会保持沸点温度(远大于水的沸点100)不变,饺子内的水分会很快蒸发掉,而变黄变焦;(3)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常见的凝华现象:雾凇、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本题考查了熔点、沸点和凝华的内容,属于基础题。15.【答案】30增大 不能【解析】解:(1)图甲中 ON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是入射角,为30;(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
28、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在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故答案为:30;增大;不能。(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当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时,反射光线将会消失,所以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本类型题考查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掌握情况,实验探究的关键是对相应的知识理解透彻,思路清晰。16.【答案】4.954变速【解析】解:(1)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玩具小甲虫的长度=4.95;(2)的路程为=2=2 32.00=16.00,通过 MB段
29、所用时间为=2 1=7.2 3.2=4则 MB段的平均速度=16.00411=4/;第 13 页,共 18 页由于在 AM段与 MB段距离相同、所用时间不同,则小甲虫在AB间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4.95;4;变速。(1)弄清楚刻度尺的分度值后再去读数,要注意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求出 AM、MB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分别求出运动的速度,然后比较判断。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测量平均速度原理、对测量数据的读取和平均速度的有关计算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本的实验题目,17.【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实线连接 A、B 即为物体.如图:【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
30、点是:成虚像、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物体AB。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用实线连接即为物体。18.【答案】解:来自A 的光线斜射向水面时会发生光的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 A 的虚像,即 B 点;连接眼睛 C点和 B点,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则 AO 为入射光线,OC 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看到的A即 A 的像,比原来的位置要浅一点,故可先将眼睛和像点 B连接起来,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
31、点,再连接入射点与物体A,标出光的传播方向。此题考查了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关键要知道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第 14 页,共 18 页19.【答案】振动 减小 真空不能传声 色散【解析】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让一细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竖直放置的白色光屏上,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1)振动;(2)减小;真空不能传声;(3)色散。(1)声音
32、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以及光的色散现象,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20.【答案】左端零刻度线 8081.61.02 103【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量筒的分度值为 2mL,冰红茶的体积为=80=803;(4
33、)烧杯和剩余冰红茶的质量为:2=50+20+5+1.2=76.2,量筒中冰红茶的质量为:=1 2=157.8 76.2=81.6;(5)冰红茶的密度为:=803=1.02/3=1.02 103/3。故答案为:(1)左端零刻度线;(3)80;(4)81.6;(5)1.02 103。(1)天平调节平衡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指针指在分读盘中央左侧,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指在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3)量筒读数时要观察好液面对应的位置,读取量筒中早餐奶的体积时,明确分度值、数准格数是关键;(4)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量筒中冰红茶的质量可由前两次测量的结果求出;(5)计算
34、冰红茶的密度可使用公式=。本题考查了关于液体密度测量的基本技能,包括天平、量筒的读数,以及运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81.6第 15 页,共 18 页算等,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21.【答案】使碎冰块受热均匀 需要 晶体 固液共存态 98 不变 不能【解析】解:(1)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碎冰块受热均匀;调整铁圈高度时,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高度,因此需要点燃酒精灯;分析图象可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从图丁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为98;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水可以与烧杯内水热传递,温度达
35、到沸点,但是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答案为:(1)使碎冰块受热均匀;需要;晶体;固液共存态;(2)98;不变;不能。(1)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用水浴法;实验装置组装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调整铁圈高度时,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高度;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并且液体的沸点受液面上方气压的影响,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二是升温快慢与比热容的关系(此题通过图象分析得出);三是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及沸点的影响因素条件。2
36、2.【答案】B 相等 直接 没有 虚 2 不变【解析】解:(1)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应该选择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所以应该选择蜡烛A和 B;(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为了区分物体和像,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B能和 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拿走玻璃板后的蜡烛,在该位置上竖放一块白屏,直接观察,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在离转盘1m高处有一盏灯,灯在玻璃转盘中的像离转盘的距离也是1m,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为1+1=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
37、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灯的位置不变,所以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故答案为:(1);(2)相等;(3)直接;没有;虚;(4)2;不变。第 16 页,共 18 页(1)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应该选择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2)根据平面镜成虚像的性质分析在哪侧观察;当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确定镜前蜡烛像的位置,便于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为了比较物像大小;(3)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在像的位置上放一纸板,观察时一定要不通过玻璃板观察,如果透过玻璃板观察,是观察的虚像的位置;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常用方法,观察像时一定要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4
3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分析。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23.【答案】解:(1)由=可得石块的体积为:1=3 1023 4.8 1023,所以石块是空心的332.810/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8 1023 102=0.0183(2)由题可知,空心部分灌满水,则有水=0.0183,由=可得空心部分水的质量为:=1.0 103/3 0.018
39、3=18石块灌满水后总质量为:=+=84+18=102(3)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即=18冰的体积为:=0.023330.910/答:(1)此石块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是0.0183;(2)石块灌满水后总质量是 102kg;(3)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为0.023。【解析】(1)由=的变形公式算出实心石块的体积,并与石块的实际体积比较;石块的体积减去实心石块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2)空心部分灌满水,水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由=的变形公式算出水的质量,进而求出石块灌满水后总质量;(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水结冰后,质量不变;由=的变形公式算出冰的体积。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
40、,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3384第 17 页,共 18 页24.【答案】解:(1)由=可得,导火线全部燃烧需要的时间导=导=0.5/=200;导100(2)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需的时间:人=安人=6804/=170,因为人 导,即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需的时间小于导火线燃尽的时间,所以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区;(3)已知导火线全部燃烧需要的时间为导=200,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需的时间人=170,则离爆炸时间为=200 170=30,由=可得,爆炸音传播 680m所需要的时间声=340/=2,则到达隐蔽区后能听到爆炸声的时间
41、=+声=30+2=32。答:(1)导火线全部燃烧需要200s;(2)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680m以外的安全隐蔽区;(3)若能够安全跑到隐蔽区,到达隐蔽区后32s 时间能听到爆炸声。【解析】(1)已知导火线的长度和燃烧速度,根据公式=可求得导火线全部燃烧需要多少秒;(2)已知安全距离和点火者的速度,可以得出点火者跑到安全地区的时间,两者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3)已知导火线全部燃烧需要的时间和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需的时间,可知还有多长时间爆炸,安全隐蔽区为 680m以外,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声音走680m所需要的时间,然后二者相加即为到达隐蔽区后多长时间能听到爆炸声。本题属于方法开放性习题,解法有多种,但基本思路一致:确定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据此相互联系,找出等量关系式进行求解。680第 18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