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ppt(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有自己独立的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而是要使孩子孩子感到他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的主人,甚
2、,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家长都要仔都要仔细考虑,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而中中国家长国家长则大都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要求孩子顺从、听话。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
3、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
4、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
5、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
6、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
7、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
8、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就中西方家庭教养的目的而言,两者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教子成人、教子成才。然而在具体方式方法上,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养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认真地比较两者的差异、得失,从中吸取西方家庭教养中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教育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西方家庭教育及抚养上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择其
9、要者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在培养孩子成材的问题上,中国的家长普遍地存在着智能中心主义倾向,而西方的家长更注重孩子天性的自由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塑造。美籍华裔女作家谭爱梅曾对中美两国的家教作了比较,她说:“同样是小皇帝,在美国,孩子是社会的;在中国,孩子是爹妈的。中国父母在表示自己对孩子的爱意时,往往不在乎关心他们想些什么,他们的困惑,他们的不安”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特别高,因而往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孩子只要一上小学,玩耍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先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此后家长还要辅导,让他们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一到期期天、节假日,家长们还要按自己的
10、意志,送孩子参加作文班、书法班、美术班、电子琴班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孩子不喜欢学,家长就打、就骂,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有报道说上海一个女孩因为不愿弹钢琴,竟然将自己的手指剁掉了。1992年12月10日中国教育报报道:南京钢铁厂工人胡某的3岁儿子胡丹丹因为背不出“曲项向天歌”的“项”字,竟被他的父亲踢死。88年,上海市儿童少年家庭研究促进会对12个区的1141个家庭的家教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家长一致认为孩子最使他们高兴的事是学习成绩好,最使他们不高兴、最担心的事是学习成绩差。浙江省社科院对近6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儿童的学习结束未达到父母的规定要求时
11、,会遭到痛打(见1992.12.15新华日报)。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家长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父母的责任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必要的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二)在子女的养护上,中西方家长的做法上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照顾得无微不至;而西方家长则更加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训练。有人讲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富有牺牲精神的父母。爱子心切,要把过去自己没有得到的幸福在孩子身上补回来,因而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给孩子买吃买喝买玩具再多的钱也舍得花,生怕亏了孩子,什么饮料、娃哈哈、脑白金,直往孩子肚里填。浙江社科院的调查还发现,当孩子吵着要买玩具时,9
12、0%的家长会马上或在说服无效时购买。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四、五岁的孩子还要父母、爷爷奶奶追着喂,拍着睡。有的上了小学,还要家长穿衣喂饭。据报载,北京某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学生竟然连鸡蛋也不会剥。轮到值日,有的家长还去帮助孩子擦玻璃、扫院子。一位18岁的硕士研究生被某地质学院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件好事,但正当要他乘飞机飞往巴黎时,他却交了休学报告,恐惧得全身抽搐。神经学家的结论是:病人发病的原因是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反而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原来,他母亲从小就对他十分溺爱,使他丧失了洗衣做饭的基本生活能力,离开了母亲的照顾,他就无法生存。凡是认识他的同学都说他是“研究生的科学水平,小学生
13、的生活能力”。西方的家长也爱孩子,但不象我们的家长这样,他们特别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的小桌上,让他们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吃的到处都是,将饭菜打翻,家长也不急不恼,这样,两岁的孩子都能够与家长一起用餐了。美国的孩子四五岁已能自己整理房间,十岁时就应干45分钟的家务。有人说孩子摔倒时最能看出中西方家长的区别:美国的孩子是自己爬起来;中国的孩子是家长扶起来。北京陈经纶中学的学生魏冉谈到她们应邀访问法、德、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的见闻,讲到三、四岁的幼儿自己抹桌子、摆盘子、刀叉,为客人和爸爸、妈妈倒饮料。到超级市场购物时,全
14、是小孩子自己往小车上装卸买的东西,家长根本不帮忙。其二,中国的家长重生理,轻心理;而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国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是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练。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甚至一件小事就可以使他们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直至轻生厌世。据团中央1995年对两万多名中学生思想状况所做的调查,在“你认为你自己的弱
15、点是什么?”的选择题中,有45.2%的同学认为自己“意志力不强”;17.5%的同学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去年9月15日,北京某重点中学一名初三女生因与同学一起议论该校一女老师的胖瘦受到班主任的批评,竟于次日凌晨割腕、跳楼两次自杀,酿成终身残废的悲剧,而该生还是连续6年的“三好学生”。令人感叹的是当她醒来后知道自己住院时,竟如释重负地说:“那我就不用去学校给老师道歉了”相比之下,西方家长比较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美国的父母经常与很小的子女一起讨论问题,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跟父母商量。西方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培养他们经受挫折的毅力,一、二岁的孩子任他们在草地上摔跌滚爬。
16、俄罗斯人非常注意儿童的勇敢精神的培养,各地的居民点都有吊环、荡板等各种体育设施,孩子去玩各种运动器械,家长从不多看多管。孩子摔痛哭叫,大人也不理睬,孩子哭了一两声后,又去玩耍了。日本教授高桥敷在他的名著丑陋的日本人中,讲述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法国人拉纳的儿子十分淘气,他用石头砸我家窗户玻璃,拉纳夫妇并没有因此来道歉,而是小拉纳自己抱着一块玻璃,低着头来到我家。爸爸妈妈说,你自己干了坏事,自己去接受别人的训斥吧!面对着这个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可怜模样,我们摸摸他的头,真不忍心训斥他,结果还给他一些点心带回家去。事后,拉纳先生对我们十分不满。”对此,高桥敷很不解。拉纳先生说:“您这样对待孩子,使我
17、们很为难,本应受到训斥的孩子,却反而受到您的抚慰,希望您考虑一下这对孩子将来的影响。请您原谅,我想让他再来一次,这次希望您看在朋友的情份上,给他以严厉的管教吧!”很显然,拉纳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在挫折中经受教育。(三)在子女独立生活方面,中国家长过度扶持,子女也不以依赖父母为耻;西方家长则鼓励和教育孩子自食其力,子女也以不靠父母生活为荣。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最有牺牲精神的父母。这话一点也不过分。中国的家长将满足子女的需要当作自己的天职,视为莫大的幸福。家长不仅要把孩子抚养成人,还要帮他们结婚成家;不仅帮他们成家立业,而且还要帮他们照看儿女;不仅子女经济上不独立时供养他们,而且在子女已具经
18、济能力的时候仍然资助他们。而做子女的也视“在家靠父母”为理所当然,有的甚至想方设法从父母那里多“沾”、多“捞”,兄弟姐妹之间常常为“沾”、“捞”不均发生争斗。在这方面,西方家长的做法与我们大相径庭,他们十分注重孩子的自立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据资料介绍,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女都从事过擦皮鞋、送牛奶之类的工作;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宁肯站在街上排队领救济金,也不肯要求父亲帮助。西方国家的子女一到成年或有了职业便与父母断绝了经济上的来往,此时,如果还依赖父母就会被人看不起。据美国周刊介绍,美国新罕布什州有77%的高中生课外打工,其中一半以上每周打工超过20个小时。(四)在家长与子女的
19、关系上,中国家长崇尚“服从”;西方家长则讲究“平等”。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对人们心态的影响,“孩子就应该顺从家长”的观念在中国家长的头脑里占有根深蒂固的地位。上述浙江省社科院对家长的调查表明,有68%的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听”,在父母的约束下,近1/4的儿童不能常去找伙伴玩,超过1/3的儿童在家长的要求下只能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在“顺从”的压力下孩子想说的话不敢说,想干的事不敢做,在大人面前缩手缩脚,心情受到压抑;而家长对孩子了解、交流的渠道也因而被阻塞了。与我们的家长相反,西方家长在孩子教养上所表现的民主平等意识却非常强。他们绝不会强迫子女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对孩子的错误
20、选择如有不满,就耐心地加以劝说,而不会翻脸失和。美国的家长要孩子为他们做事时,总是带着商量的口气。德国的民法中还列有父母应该顾及孩子意愿的行为规定。有关研究表明,专制家庭里的孩子比民主家庭里的孩子更喜欢同别人吵架,不体谅别人,人缘不好,上进心不强,对赏罚不太关心。相反,民主型家庭里的孩子,能体谅别人,人缘较好,情绪稳定。以上仅就中西方家庭教养的主要方面作了粗略的比较,仅此,我们也能看出两者的反差是何等的巨大。现在我国独生子女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将在儿童中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具有情感及教育优势、智能与体格发育较好、知识面广等长处;也有任性、自私、孤僻、高傲、不合群、依赖
21、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短处。而做家长的对他们也往往存在着过分注意、过多顾虑、过高期望、过于关怀等心理的和行为的特点。鉴于独生子女及其家长的这些特点,我觉得更有必要借鉴西方家庭教养的上述积极的方面(当然,诸如西方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与父母很少往来等做法本人并不赞成),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加以取舍,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更能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优家庭教养方案。在这方面,中国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制订的中国少年儿童生存与发展计划(即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计划),要求当代少年儿童学会“五自”(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正是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我们的广大家长及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站在时代
22、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来反思我们传统的家庭教养的利弊得失,认真地认识和对待少年儿童的家庭教养问题。中国的教育政策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提高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表面上看,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是一个极大的飞跃。但在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眼里,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高中或者大学,升学率几乎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目标。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在实行素质教育的时候,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话,现在竟成了在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下有些学生的真实写照了。有些学校也是一味的追求考试的成绩,在平时的课堂中,考试中不会考的东西
23、就不教。这种做法无非会令同学们的知识量减少,在课堂上锻炼能力的机会减少。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大的漏洞,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原因在使用教育水平的等级化考评制。创造性思维如试探猜想、大胆假设及直觉、灵感等思维方式是突破性发现的重要条件,科技的发展既要求我们掌握广博的知识,还要求我们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把知识变为创造的基础。所以说创新能力对于最终要踏入社会的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中存在的情况就是老师过于强调书本上的死知识,缺乏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提倡死记硬背,实行题海战术,使用标准答案,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人把它概括为重继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发现。很多同学对单调的学习感到厌倦,
24、对乏味的学习内容感到失望,继而闪现在他们头脑中的新奇的想法也会泯灭。我认为并不是我们学生天生缺乏创新意识,这样的状况只是环境造就的结果。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优秀。另外,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其他能力上,也存在着不小的空白。中国的学生经常是掌握了很多的已有知识,但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去运用,也不知道当时科学家是怎样得出那样的定理的。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学到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缺乏科学鉴别力。美国的杰出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与中国的杰出学生相比应该是相差不多的。但科学研究素养方面,如基本科学方法,科学研究基本功等,美国的杰出
25、学生远远超过中国的杰出学生,而且科学研究素养达到高水平能够转化为在科学创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鉴别力。这种教育现状会导致中国的学生知识基础扎实,但缺乏创造力。学生主动性差,心理压力重。子女依赖性强、任性,没有自己的见解。中国现行的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美国学生多得多,这无疑在某些方面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且中国的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洗耳恭听,对书本上的东西记得牢固。这种教育方式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道德行为较好,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突
26、出,和它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的学校的基础教育。英国的学校,学生去学校可以不背书包,课本、文具等全由学校提供并保管。校服不强求统一,但要求穿深色衣服。英国学校都是九点钟才上课,所以从未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出现许多恹恹欲睡的双眼。课堂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上课的时候觉得好像在玩游戏。英国的学校很强调班级不能太大,要因人而教,上课很随便,有的课程学生们分组围坐在小方桌旁,听老师讲课。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多,课堂以孩子们的分组活动为主,包括讨论,辩论,实践活动等等形式。英语课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常带她们到学校外的商店,广场等公共地方,进行实践,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这点和中国的学校形成很
27、大对比。这所学校一周只要做一次家庭作业。平时老师对学生都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学期末的成绩单评语也多为鼓励性的,从来没有排名的做法,这样可以保护差生的自尊心。在班上你会发现经常有学生缺勤,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这在英国的学校是很普遍的,他们大都是去随家人旅游了。这种情况,在中国简直是想都不敢想。还有一点很大的差异就是英国的学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山野教育,其意义就是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然而在中国的很多学校都是整个学期只有难得的一两次社会实践机会。以美国为例,阐述一下在西方的教育制度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严格。学校很少强制学生去做一些事情,包括上课的状态,
28、考试成绩,课后的作业等。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勤奋度降低,缺少上进心。经调查,西方学生的勤奋程度远远少于中国学生。社会评论家认为美国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至少部分归咎于学校管理不严格概括地说,西方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它的弊端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性格放任,纪律涣散。一位母亲说:“除非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现在的这种考试制度,否则老师和学生将永远是考试的奴隶。”也许她的观点有一点偏激,但是却点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要改变中国这种教育方式单一,不重视能力训练的现状的最好方式就是改变教育体制。从细节上一点一滴的改变得令它更具科学性,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成长。当然,我们的优点还是要坚持下去。总之,就是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Good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