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自制力培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自制力培养.ppt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孩子的年龄和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4岁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生长和发育中。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额叶是保证人的意志行为的器官,孩子的额叶发育器官成熟较晚。因此,在行为过程中情绪不稳定,随意性较大。对孩子来说,他们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遇到不顺心或不乐意的事,情绪往往就会低落,不愿意做事或半途而废。所以孩子有时不是有意识地放弃什么事情,而是因为不能真正地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水平。家长对此要有所认识,对孩子的行为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孩子读书,让他读10分钟是可能的,但太长时间可能孩子就控制不住了,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第1页/共15页二、孩子的需求太容易
2、得到满足 孩子在正常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 些合理和必要的要求家长是必须满足的。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优越或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从小成长在没有限制和约束的环境中,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不需要任何的约束、克制、等待、忍耐,就可以实现自已的愿望、需求或目的的心态。孩子的所有需要都很容易得到满足,就养成了一种可以任意而为的心态。此时家长再去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时,就会变得很困难,孩子也会感到很痛苦。因此,家长对孩子无限制的满足,其实是害了孩子,苦了自己。第2页/共15页三、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生理、心理发育不完善,因此行为缺乏自我控制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改变了。他们坚信所谓“船
3、到桥头自然直”的教育理念,没有意识到自制力其实是后天形成的,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的。第3页/共15页四、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自制力是人们抵制外来刺激的干扰和引诱,掌握自己的愿望、情感,从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心理过程。有的家长不懂得孩子的这些心理素质对他以后生活的重大意义,常常在子女专心画画时递给他一块水果,或者在孩子看书时让他喝水。有时孩子边吃饭边看书,或边玩玩具边讲故事等,这样做无意中养成了幼儿分心的习惯,对于增强自制力是有害的。要培养自制力,就必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到心无二用。第4页/共15页 下面这些问题可以了解孩子自制力的情况
4、,家长可对照这些题目,观察自己孩子的行为。孩子能做到的画“”,不能做到的画“”,“”越多说明孩子的自制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您的孩子的自制力较差,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1.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按时起床和睡觉;2.能克制自己的饮食偏好,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3.遵守家长规定的看电视时间,到结束时间不耍赖;4.看书时能安安静静并持续10分钟以上,不受他人影响;5.每次玩完玩具都能按要求收拾整齐,放回原处;6.向家长提出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听解释或等待;7.孩子画画到一半时碰到一些困难,但最后能坚持把画画完;8.孩子正在家里看书,突然有同伴邀他出去玩,孩子把书看完后才去玩;9.
5、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克服眼前的诱惑;10.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经常被老师夸奖:遵守常规好,自制能力强。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第5页/共15页专家建议专家建议一、家长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制力,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使教育更切合孩子的实际。我们知道,孩子的行为是从兴趣出发的。如果行为的目的被孩子所理解并富有兴趣,孩子就愿意做,坚持的时间就长,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把握孩子的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注意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一定的行为目的结起来,把对孩子的教育寓于孩子的玩乐、兴趣中去,这是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另外,家长应根据孩
6、子的特点提适当的要求,但不要提超出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要求。第6页/共15页专家建议专家建议二、家长要做好的表率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就是家长,家长自制力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自制力的发展。如晚上,家长和朋友打牌,孩子就可能坐在电视机旁一直看动画片;周末,家长没按时起床,孩子就可能会趁机躺在床上玩玩具,放弃早锻炼;家长忙得顾不上整理房间,孩子屋子里的玩具、图书、衣服可能也会越堆越乱 所以,冲动的、情绪不稳定的、行动缺少自制的家长,必须先要求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制力。第7页/共15页专家建议专家建议三、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从小注意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健
7、全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很重要。而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而系统的工程,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态度非常关键,必须协调一致,达到高度的统一。尤其是与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教育观念和行动上的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容易养成任性、专注力差等缺点且难以更改。如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安静地看书后,才可以去吃食物,而奶奶可能就认为孩子还小,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无所谓。这种不一致的态度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第8页/共15页专家建议专家建议四、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4岁孩子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如规定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8、让孩子按时就寝、准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阅读及游戏、按时完成家长指定的家务等。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孩子生活中某些特殊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加以训导,进行制约,使孩子的头脑中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印象,这样日复一日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在规定就寝的时间里,可以做到再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也不看。这说明经过培养和训练,孩子可以有很好的自制力。第9页/共15页专家建议专家建议五、家长要掌握的几种方法和策略 家长还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来训练孩子的自制力。协议法:即与孩子“签订”双方共同认可的协议,如吃饭时不看电视;每天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今天上商场除了买某样东西外,其他东西
9、都是不能买等。孩子要遵守这些协议就得学会控制自己,这样做慢慢地就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如违反协议孩子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比赛法:即让几个孩子之间进行比赛。如周末可带两个或几个年龄大小差不多的小孩,一起上街或去游乐场,去之前提出要求,如出去后谁吵着要买东西,或玩玩具到时不下来就要受到惩罚,反之就可以受到奖励。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赛。如开展“比比谁读书时间长”“看看谁画画最认真”等活动,通过与学习和生活相联系的活动的开展,使孩子自制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反问法:孩子往往看到同伴有某种东西就想要,他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喜欢也应该要一个。孩子的理由很简单,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此时家长只要按孩子的逻辑思路
10、问他:你有的东西有吗?爸爸妈妈喜欢月亮,摘一个能行吗?这种反问法能使孩子意识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能得到。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东西,这样,孩子就能给自己的意识发送一个信号要自我控制。第10页/共15页专家建议专家建议六、家长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培养自控力的前提。多与孩子聊天是帮助其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谈论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的长处和弱点及产生原因,可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并使其稳定心态。如家长可以事先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几个好朋友的优点和长处。然后与孩子共同聊天:今天咱们一起说说你的好朋友。可以先问问孩子在幼儿园有几个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喜欢他们,他们都有什么优点和长处以
11、及孩子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等。在聊天的过程中,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把孩子现阶段做得不好的地方指出来,鼓励他今后应该做得更好或向好朋友学习。家长过多的批评会令孩子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中,导致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第11页/共15页专家建议专家建议七、不迁就孩子无理、缺乏自制力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行为。对于这些要求与行为,家长应该分析其是否合理,然后区别对待。合理的,家长应尽量满足支持;不合理的,家长则要进行说服、教育,绝不迁就。这原则,家长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懂得:要求与行为是有一定限度的,自己可以在这个限度内随意
12、活动,但是,决不能逾越这个行为的限度,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无限度的行为。如果已经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了无限度的行为,则是不允许的。如孩子喜欢吃棒棒糖,要求天天买一个;家里已经有许多玩具汽车还要再买。家长就应严词拒绝,并辅以说服和教育。第12页/共15页专家建议专家建议八、对孩子的要求适当延迟给予满足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凡事不要着急,养成耐心等待的良好习惯。在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适当把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进行有意识的延迟满足。这样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如当孩子一定要去公园玩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说:等等,别急,我们把家里的卫生搞好后再去。第13页/共15页
13、专家建议专家建议九、对孩子的行为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合理约束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应当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约束和管教。譬如,孩子画画,画到一半由于碰到一些困难,或者被周围的其他事物所吸引,就要把未完成的画扔到一边。这时候家长就应该教育孩子坚持把画画完。又如,孩子正在家里看书,突然有同伴邀他出去玩,孩子很有可能会立即放下书跑出去。这时家长就应加以制止,要让孩子把书看完后再出去玩。这样做,也许孩子会不高兴,还可能会吵闹。即使如此,家长也不能让步,要坚持按原则办事。当然,也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强迫孩子去做不恰当的事,而应当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耐心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尽力要求他把事情办好,并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孩子确实理解了这一道理,他们会乐意去干完手中的事情的。做家长的也应该懂得,正是孩子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才需要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和管教。第14页/共1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