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三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北省三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考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揪着(ji)湛蓝(zhn)刹那间(sh)B咆哮(po)默契(qi)澎湃(pi)C镌刻(jun)凛冽(ln)舰载机(zi)D娴熟(xin)着舰(zhu)曲线(q)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残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B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C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愉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桥梁上,成群结对的石
3、狮子各具情态;宫殿前,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张扬着帝王的霸气;就是那平常百姓家的门前,也常常蹲着两只傲视魑魅魍魉的石狮子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石狮子从来都不孤单。B县里准备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一大批热血青年趋之若鹜,纷纷申请加入协会,决心为家乡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C邯郸一保安穿警服持“警官证”糊弄交通警察,结果锋芒毕露。D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不耻下问,向当大学教授的爸爸请教解题的各种好方法。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C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
4、,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D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2)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3)急湍甚箭,_。(吴均与朱元思书)(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诗句是:_,_。(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美景的诗句是:_,_。(6)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5、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清代刘开的孟涂文集)【注释】奚:怎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弗学,不知其善也()(2)教然后知困()(3)君子学必好问()(4)然后能自反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人不知而不愠B教者必知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C
6、人之学也,或失则多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虽有至道不足为外人道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
7、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
8、究对称的。(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
9、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6)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
10、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7)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9)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
11、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1阅读第(1)、(2)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2第(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作用是_3第(3)段加点的“绝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4第(3)、(4)、(5). (6)段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渔家傲,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12、,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开篇用“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天海苍茫,给人一种_和亦真亦幻之感;而“转”“_”两字,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船在风浪中航行的情形,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2这首词“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诗句中都提到了“日暮”,但借此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这两句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位作者通过“日暮”表达了怎样的不同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生命是不平凡的,生命是那高原上的白杨,在积雪中傲然挺立;_,_;_,_。七、作文(共40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深邃的你,痴迷的我;严格的你,叛逆的我;狡黠的你,单纯的我我在“你”的陪伴中、在与“你”的亲近和交流中,渐渐成长。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提示:“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题目:的你,的我;(2)下面几则有关反省的经典言论,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