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试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迸溅(bng)挑逗(tio du)啜泣(zhu)屡次(l)B伶仃(lndng)枯槐(hui)绽开(zhn)酒酿(ling)C嶙峋(ln)伫立(zh)峭壁(qio)痴想(ch)D琼浆(qing ) 沉淀(dn)目眩 (xun)小憩(q)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一项是()A藤椅辩护酸辛喜欢玩游B安祥暴怒预警若有若无C咕噜叮嘱凝望默默无言D惩戒消耗衔着天生忧郁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C在老师的指导下
3、,我忽然恍然大悟。D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那时候自己的作文能上佳作栏,比今天获得这个那个大奖和溢美之词的赞誉,更令人感到喜悦和激动。B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C我先来到展厅后面的一座小山上,映人眼帘的,是一个由一块巨大的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D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日月之
4、行,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2)_,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3)海日生残夜,_。(次北固山下王湾)(4)枯藤老树昏鸦,_,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5)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_?_。”(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_,_”。(7)刘禹锡在秋词中借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一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5、。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明代刘基郁离子)注:工之侨:虚构的
6、人名。良桐:上等桐木。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诸:兼词,之于。窾:同“款”,款式。期(j)年:第二年;满一年。适:到去。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贵 人 过 而 见 之 易 之 以 百 金 献 诸 朝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丁氏对曰(2)谋诸漆工(3)遂去3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工之侨闻之(工之侨献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B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作断纹焉(工之侨献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不知其所终(工之侨献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附,身亡所寄(杞人忧天)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
7、语句。(1)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2)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5从这两则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琐记(节选)(1)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2)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
8、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3)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4)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
9、!”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5)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6)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
10、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7)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8)好。那么,走罢!1选文回忆了衍太太哪几件事?根据内容,简要概括。2文章第(3)段加点词“和蔼”,有何妙处?结合内容简要
11、分析。3文章第(2)段写沈四太太的行为和遭遇有什么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你如何理解文中第(8)段的“那么,走罢!”?朝花夕拾中鲁迅经历了不仅这一次“出走”,请你结合链接材料和你的阅读体会,简要阐述。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藤野先生)五、诗歌鉴赏(共5分)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注】齐己:唐末
12、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孤根:孤独的根,指梅树之根。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指京城。1小茵在阅读此诗时发现领联中少了一个字,她不知该从下列选项中如何抉择,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她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千B有C一D数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义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意愿?六、语言表达(共10分)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三 军 可 夺 帅 也,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2)博 学 而 笃 志 ,切 问 而 近 思,仁 在 其 中 矣。(3)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4)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七、作文(共40分)请以_的早晨或_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突出景物特点;不得抄袭、套用;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