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试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船舱(cng)怆然(chung)沉淀(din)伶仃(lng dng)B迸溅(bng)涕下(t)鸡豚(tn) 岱宗(di)C决眦(z)伫立(zh)笼罩(zho)叩门(ku)D旌旗(jng)丛莽(mng)盘虬(qi) 忍俊不禁(jn)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幼稚忍俊不禁祸不单行芳草萋萋B猥琐仙露琼桨轰轰烈烈垂垂暮老C魂魄血气方刚盘虹卧龙灼灼其华D孱头紫色滕萝惹人费神延棉无尽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近人,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
3、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B离散了半个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C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D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国家队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一位篮球教练来我校了。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原因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
4、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双兔傍地走,_?(木兰诗)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韩愈晚春中写花儿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争芳斗艳,尽显生命本色的句子是:_。(2)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5、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亭亭净植(2)日光下澈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
6、项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潭西南而望B可爱者甚蕃潭中鱼可百许头C水陆草木之花至石之半D全石以为底众服为确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古人往往通过景物含蓄地传递自己的志趣和情感,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请结合【甲】或【乙】,谈谈你的理解。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回答问题。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人,思想和行动,范围太广,我想损之又损,只说说我深知,而且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语文方面;这仍嫌范围广,只好再缩小,
7、限于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说是不成问题,因为:一,看历史,似乎早已解决。那还是民初高喊文学革命的时候,以前言文不一致,如言,说我觉得对,文则要写余然之,既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又不容易懂,所以应该合二为一。起初有些人,如林琴南之流,不以为然,但这是大势所趋,众意所归,不久就统一了天下,理,认定怎样说就应该怎样写,行,用笔写白话。二,看现实,写,都不用文言,而用普通话。但这里还隐藏着不少问题。由文学革命时期起,就应该有所谓白话指什么(如有孔乙己的白话,鲁迅的白话,北京市民的白话,等等),能不能这样写,应该不应该这样写等问题。这且不管,文学革命之后,许多知名的和不很知名的作家,
8、以及广大的能执笔而不成家的,总是这样做了。成果呢?我的看法,除了少数人、个别文体(如小说、戏剧里的对话)之外,都是只能不即不离。不即,是与街谈巷议的口语不尽同;不离,是无论如何,总可以算作雅化的精炼化的条理化的口语。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在现在,流行的文的大多数,从用语方面看,与过去相比,不即的成分显然增加了,从而不离的成分就相应地减少了。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不像话,有影响,是不自然,不简明,不易懂。这样写,有的来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来于看什么,学什么;但更多的是来于认识(纵使是不很明确的),以为不这样就不成其为文,甚至不足以称为文。有认识为依据,不即而离的文
9、就会发荣滋长,终于成为文风问题。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这种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张,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
10、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
11、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
12、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当然以不写为是。内容还会引来其他性质的复杂问题,这里不管,只说用语。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花样都很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题里曾较详细地谈到,这里不能多说。我的想法,值得重视的不是多用少用一两个字,而是应该少用而偏偏多用的这种热爱冗赘的心情,它扩张,无孔不入,就会成为风。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广,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
13、。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1选文第1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3作者是怎样说明叶圣陶先生注重文风简洁的?4说说作者在选材方面的特点和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
14、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六句无一个“望”字,但都写诗人向岳而“望”,由远及近,从朝到暮。B开头两句用设问写出了泰山横跨在齐鲁两地之间,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C第五、六两句写出细望所见:山间白云涌现,变幻无穷;归鸟翱翔,投林还巢。D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这一次登顶让年轻诗人信心大增、豪情满怀。2诗中加点字“割”字能否换成“隔”?请说说你的理由。3登山,往往会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壮志豪情。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借登山抒发壮怀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除望岳外,写出连续的两句)六、语言表达(共10分)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对于中学生而言,做批注主要是指在阅
15、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学习收获等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下面是骆驼祥子中的一段话,请你从中选取一个句子(可直接在语段中画出)或针对全段,从对写作文的帮助的角度做批注。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眼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七、作文(共40分)请将下面这首诗改写为一篇写景短文。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1)不改变主要内容及诗人表达的情感。(2)不逐句翻译,尽量发挥想象,适当增添必要细节。(3)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