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预测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几个便用纸胡的盔(ku)甲套在指甲上做戏。B不必说碧绿的菜畦(w),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C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娑着来到炉子跟前,捡(jin)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D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m)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不少词。2、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搓捻缭亮霹雳翻来复去B烘托葱茏询职人迹罕至C优雅伶仃劫掠沉墨寡言D宽敞点缀倜傥妄下断语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想要成就一件事情
3、,必须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三心二意。B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种树,靠一已之力,将不毛之地变成富饶的田园。C这座坍塌的煤矿下还有五六个工人,我们一定要刨根问底,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救出来D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市内不同的小学,老师发现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A传统文化进校园,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普及工作,具有重大意义。B山东淄博是一个文化之都,孕育出不少为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C参加本期“与动物和谐相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同学,除了有七年级一班的外,还有七年级二班和三班的参与其中。
4、D烟台最有名的景点有蓬莱阁、龙口南山、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长岛、养马岛、烟台山公园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观沧海中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以及丰富想象的诗句是 _(2)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已流逝以及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对偶句是 _(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包含全文主旨的一句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回答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
5、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B吾穿井得一人吾:我C及其家穿井及:等到,D丁氏对曰对:面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宋之丁氏国人道之B不若无闻也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C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D国人道之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宋国姓丁的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B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家的意思是,他家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C因为宋君不太相
6、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所以派人向丁家询问此事。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要以讹传讹。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皇帝的新装选段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
7、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
8、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
9、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1第段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皇帝的什么性格特点?2“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3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A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B老大臣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和愚蠢。C老大臣既虚伪又愚蠢。D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4文段中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5童话的结局让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
10、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B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
11、眉山平羌江三峡清溪渝州。C这首诗巧用地名,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D该诗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六、语言表达(共10分)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七、作文(共40分)作文小练笔。课文善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在悬崖上进退两难的恐惧感。请你也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