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丽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云南省丽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考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悲伤(bi)瞬息(shn)延绵(min)B涉足(sh)怀恋(lin)伫立(ch)C萋萋(q)清晨(chn)忧郁(y)D叹息(tn)选择(xun)欺骗(pi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彷徨深宵秩序契而不舍B调羹呜咽绞肉马革裹尸C镐头昼夜草率妇儒皆知D独裁吩咐典藉目不窥园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天他刚被辞退,今天又摔破了头,真是祸不单行。B人在年少时往往血气方刚,做事缺乏周密的考虑。C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里,住着一对世纪老人,两人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却相濡以沫度过了83个春秋。D初春,乍暖还寒
3、。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同学们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C老师那和蔼可亲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填空。(1)惊涛澎湃,/_;/_,/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2)_,百般红紫斗芳菲。(3)此夜曲中闻折柳,_。(4)_,赏赐百千强。(5)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两句诗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孙权
4、劝学,完成后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含糊其辞与世长辞义不容辞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精益求精良师益友C即更刮目相待严阵以待宽以待人以礼相待D及鲁肃过寻阳过犹不及将功补过得过且过2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
5、的一项是()【甲】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理解: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加赞赏并深表叹服,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今非昔比。【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翻译: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结识了朋友,告别而去。理解:鲁肃出于对吕蒙的尊重,不仅叩拜吕母,还在寻阳结交了朋友,随后告辞。3孙权以自己和吕蒙的事务繁忙程度相比较的方式规劝吕蒙就学使吕蒙被刮目相待的。其实,规劝的方式还有很多。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规劝”(或“被规劝”)在陈世恩和甄琛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
6、无益。”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问以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不复暮归。(取材于八德须知)材料二甄琛,少敏悟,不以礼法自居。颇学经史,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弈棋弃日,通夜不止。手下苍头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赐加杖罚,不亦非理!”琛惕然惭感,遂假书研习,闻见益优。(取材于魏书甄琛传)注:季本义是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排行中最小的。游狎本义是交往亲密。这里有游手好闲、嬉闹玩耍的意思。扃jing钥关闭,锁闭。苍头指奴仆。惕惊慌不宁。四、现代文
7、阅读(共10分)远去的蝉鸣姚国禄在我熟悉的乡村里,炎热的夏日午后,耳畔传来蝉的鸣叫声。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那时候的乡村,天蓝水清,芳草如菌,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我总觉得那永远充满生机的蝉声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微弱得甚至失去了蝉鸣的本真。乡村的蝉声正因为
8、它的真实而不虚假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作为它们的依托,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
9、无道理。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成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这些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呜。一个夏日的午后,为了寻那蝉的鸣叫声,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叮咚的溪水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四面起伏的蝉鸣带着些许的夸张正在穿越山涧,在山谷久久回响。这拖着长音的蝉呜,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对于家乡,记忆中总有这样的画面:古井边林子的树杈上、庄稼地旁的老树上,鸣唱的蝉总会不知疲倦地站立在枝头。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
10、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将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有删改)1请结合文章第自然段,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这拖着长音的蝉呜,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时
11、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便能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B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C文章第自然段“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作者对山林冬日美景的想象,作者用景物的静态美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平静。D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E通观全文,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揭示出造成“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这一现象的唯一原
12、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破坏了生态平衡。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自然段的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品读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按要求回答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的最后两句以“落红”“春泥”为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六、语言表达(共10分)“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课文中自卑的父亲才决定造一座高台阶的房子,但是当高台阶的房子造好后,父亲也老了,身板不如从前了,而且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1)如果你是文中这位父亲的儿子,你会支持父亲造一座高台阶的房子吗?为什么?_。(2)一些日常的观念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等行为方式,但是有些观念却是不正确的。在我们生活中,你能找到这样错误的观念吗?请同学们说出来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_。七、作文(共40分)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扣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