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选择排序.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结构 选择排序.ppt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是以选择为基础的一种常用排序方法,从记录的无序子序列中“选择”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记录,并将其加入到有序子序列的一端,以增加记录的有序子序列的长度。它也有几种不同的实现方法,这里仅介绍简单选择排序、树形排序和堆排序。第1页/共23页1.1.简单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1)算法描述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的基本思路:对于一组关键字(Kl,K2,Kn),将其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首先从Kl,K2,Kn中选择最小值,假设是Kk,则将Kk与K1对换;然后从K2,K3,Kn中选择最小值Kk+1,再将Kk+1与K2对换。如此进行选择和调换,对第i趟选择排序,进行n-i次关键字比较,从
2、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与第i个记录交换。令i从1至n-1,进行n-1趟选择排序,一个由小到大的有序序列就形成了。第2页/共23页例1设有一组关键字49,39,66,49*,76,11,27,96,这里n8。试用简单选择排序方法,将这组记录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其排序过程如图所示,第3页/共23页算法实现如下:voidSelectSort(SqList&L)/*对顺序表L作简单选择排序。*/inti,j;RedTypetemp;for(i=1;iL.length;+i)/*选择第i小的记录并交换到位*/j=SelectMinKey(L,i);/*在L.ri.L.length中选择
3、key最小的记录*/if(i!=j)/*L.riL.rj;与第i个记录交换*/temp=L.ri;L.ri=L.rj;L.rj=temp;/*SelectSort*/第4页/共23页(2)算法分析在简单选择排序中,无论待排序的记录初始序列是否有序,都需要执行n(n-1)/2次关键字的比较操作。如果待排序的记录初始序列就是已经排好序的正列,则无须移动记录,因为每个元素都位于其最终位置上了;而如果待排序的记录初始序列是逆序,即在最坏情况下,则要做3(n-1)次记录移动。所以,简单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n)。由上面的例1很显然看到,49在排序前位于49*的前面,而经简单选择排序后却位于49*
4、后面了,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颠倒,因此简单选择排序算法是不稳定排序算法。第5页/共23页3.3.堆排序堆排序(1)堆的定义堆是一个记录序列k1,k2,kn,对于列表中位置i(编号从1开始)处的记录的关键字ki,当且仅当满足下列关系时,称之为堆。kik2i或kik2ikik2i+1kik2i+1(i1,2,n/2)其中,每个结点关键字都不小于其子孙结点关键字的堆称为“大根堆”;而每个结点关键字都不小于其子孙结点关键字的堆称为“小根堆”。下面的讨论中以小根堆为例。第6页/共23页 判断下列序列是否为堆?(100,85,98,77,80,60,82,40,20,15,67)(100,98,85,82
5、,80,77,60,40,20,15,67)(15,20,40,60,67,77,80,82,85,98,100)第7页/共23页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一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当它的结点由上而下,自左至右编号之后,编号为1n/2的结点为分支结点,编号大于n/2的结点为叶子结点,对于每个编号为i的分支结点,它的左孩子的编号为2i,它的右孩子的编号为2i+1。对于每个编号为i(i1)的结点,它的双亲的编号为i/2。因此,我们还可以借助完全二叉树来描述堆的概念:若完全二叉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值均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则从根结点开始按结点编号排列所得的结点序列就是一个堆。第8页/
6、共23页第9页/共23页(2)算法描述堆顶记录对应完全二叉树的根结点,堆顶记录关键字是所有记录关键字的最值,堆排序就是利用堆的上述特征完成排序的。在输出堆顶的最大(或最小)之后,使得剩余的n-1个记录的序列重新调整为一个堆,于是又得到次大(或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直至所以记录都排序为一个有序序列。这就是堆排序(HeapSort)。第10页/共23页由于初始记录序列不一定满足堆关系,因此堆排序过程大体分两步处理:初建堆。从堆的定义出发,先取i=n/2(它一定是第n个结点双亲的编号),将以i结点为根的子树调整成为堆;然后令i=i-1;再将以i结点为根的子树调整成为堆。此时可能会反复调整某些结点,直
7、到i=1为止,堆初建完成。堆排序。首先输出堆顶元素(一般是最小值),让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上移到原堆顶位置,然后恢复堆,因为经过第一步输出堆顶元素的操作后,往往破坏了原来的堆关系,所以要恢复堆;重复执行输出堆顶元素、堆尾元素上移和恢复堆的操作,直到全部元素输出完为止。按输出元素的前后次序排列,就形成了有序序列,完成了堆排序的操作。第11页/共23页例设有n个记录(n8)的关键字是30,50,60,35,86,10,40,45,试用堆排序方法,将这组记录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第12页/共23页第一步:初始建堆,其建堆过程如图所示。因为n=8,所以从i4开始。第13页/共23页第二步:堆排序。这是一个反复
8、输出堆顶元素,将堆尾元素移至堆顶,再调整恢复堆的过程。恢复堆的过程与初建堆中i=1时所进行的操作完全相同。请注意:每输出一次堆顶元素,堆尾的逻辑位置退1,直到堆中剩下一个元素为止,排序过程如图所示。第14页/共23页第15页/共23页输出序列:1030354045506086第16页/共23页由上可知,调整恢复堆操作过程要被多次反复调用,即当i值确定之后,以ki为比较参照值,与其左、右孩子的关键字比较和调整,使以结点i为根的子树成为堆,因此把此过程设计成函数Heap:voidHeap(RedTyper,inti,intm)/*i是根结点编号,m是以i结点为根的子树的最后一个结点编号*/x=ri
9、;j=2*i;/*x保存根记录的内容,j为左孩子编号*/while(j=m)if(jm&rjkeyrj+1key)j+;/*当结点i有左、右两个孩子时,j取关键字值较小的孩子结点编号*/if(rj.keyx.key)ri=rj;i=j;j=2*i;/*向下一层探测*/elsej=m+1;/*x.key小于左、右孩于的关键字,强制使jm,以便结束循环*/ri=x;/*Heap*/第17页/共23页另外,还需要设计一个主体算法,使在初建堆阶段,让i从n/2变化到1,循环调用heap函数,而在堆排序阶段,每输出一次堆顶元素,将堆尾元素移至堆顶之后,就要调用一次heap函数来恢复堆。主体算法由函数He
10、apsort来实现:voidHeapsort(RedTyper,intn)/*n为文件的实际记录数,ro没有使用*/for(i=n/2;i=1;i-)Heap(r,i,n);/*初建堆*/for(v=n;v=2;v-)x=r1;r1=rv;rv=x;/*堆顶堆尾元素对换*/Heap(r,1,v-1);/*本次比上次少处理一个记录*/*Heapsort*/第18页/共23页(3)算法分析在堆排序图示例中,堆越画越小,堆中结点越来越少,实际上,在用来存储堆的数组中堆顶元素输出之后并未删除,而是与堆尾元素对换。从图示看输出的是一个由小到大的升序序列,实际最后数组中记录的关键字从rl.key到rn.k
11、ey是一个由大到小的降序序列。算法Heap的时间复杂度与堆所对应的完全二叉树的树深log2n相关,而算法Heapsort中对Heap的调用数量级为n,所以整个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第19页/共23页稳定性如何?稳定性如何?第20页/共23页判断下列序列是否为堆。若不是,则把它们依次调整为堆。(100,85,98,77,80,60,82,40,20,15,67)(100,98,85,82,80,77,60,40,20,15,67)(15,20,40,60,67,77,80,82,85,98,100)练习一练习一第21页/共23页(49,38,65,97,76,13,27,49*)练习二练习二第22页/共23页谢谢您的观看!第23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