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扶贫一线的经验(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自扶贫一线的经验(5).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让家政服务业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欧阳坚家政服务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符合甘肃人的忠诚勤劳本分的性格特征,切合农村妇女的从业特点。目前,陇原妹家政服务业发展风生水起,已在全国闯出市场,成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有效快捷路子。应盯紧这一认准的方向,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持之以恒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当做脱贫致富的新产业来培育。发展成效显著、前景向好就全国讲,家政服务业一头连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一头连着农村妇女增收,是一个双向双赢的产业。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测算,2013 年以来,我国家政服务业年均营业收入的增速在 20%左右。而同期我国进入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加大的挑战期,全国家政服务业却一
2、枝独秀,保持了 20%的高增长率,足以说明这一行业是大有潜力、大有可为的行业。就甘肃讲,从 2012 年到去年底,从业人数由 6.8 万人增加到将近 16 万人,中介服务机构由 35 家增加到 240 家,人均年收入由1.8 万元增加到 4.5 万元。仅 2015 年以来,甘肃省妇联就培训输转陇原妹 7.91 万名,其中贫困妇女将近 4 万名。陇原妹已经成为全国一个响亮的劳务品牌,甘肃省在北京、上海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由2012 年的 1.2 万人增加到 2016 年的将近 6 万人。一个妇女就业,带活致富一个家庭。家政服务业已成为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抓手。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旺盛市场需求持续
3、升温。首先,母婴护理的需要。母婴护理在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中占比长期稳居 30%以上。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去年全国新生儿达 1750 万,同比增加 5.7%。在明后年以后,每年都会有大约 2000 万新生儿,保姆、母婴护理等需求将不断走俏升温。其次,养老看护的需要。目前全国老龄人口已超过 2 亿,再过十年,我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将是老年人。但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滞后,而且还受传统文化影响,大多老人都愿意居家养老,现在全国大约90%的老龄人口需要居家养老,养老服务对家政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第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工作之余留下更多的生活、
4、学习、休闲、娱乐的时间,愿意从繁重的家庭劳务中解脱出来、解放出来,把一般性的家庭劳务采取购买的方式进行有偿转移,而且这种愿望越来越迫切。这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第四,大多数城市居民具备了购买家政服务的能力。2016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3616 元。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上广等,城市居民收入进入发达国家水平。大部分城镇居民具备了购买家政服务的经济基础,家政服务已进入买方市场。在特定时间段,比如春节等,金牌家政人员一人难求。这为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动力。妇女具有从业天然优势。首先,工作环境固定,安全性、舒适性好。工作、生活都在家里、在室内,工作的安全性很
5、高,劳动强度也不是很大,工作的紧张度和压力相对较小,符合妇女的务工特点。其次,进入门槛低,所需技能容易掌握。家政服务工作都是妇女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母婴护理、家庭保洁、病人陪护、照顾老人、带好孩子等,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和文化。尽管技能水平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但是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都已经掌握。第三,劳动关系简单明确,不易发生矛盾纠纷。从事家政服务,对象就是具体的雇主,这些人家庭条件、收入、文化素质和道德操守都较高。在一般情况下,发生外出务工群众担心的拖欠工资、刁钻刻薄、恶意欺诈、蛮横无理等问题的概率很小。第四,工资收入高,且都是净收入。与在家务农、从事一般服务业、在企业打工相比
6、,家政服务收入基数本身就高,且吃住都在雇主家里,生活几乎零成本,所得收入基本是净收入。做得好的,年终还有奖金,节假日还能有加班费。对农村妇女来讲,从事这一行业是最好的选择,是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最便捷的途径。齐心协力,做大做优家政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要自我加压,提升从业素质技能。要有专业素养。凡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都是一门学问,家政服务的对象涵盖新生儿、幼儿、少年、成人、老年人等所有年龄阶段。随着行业的发展,分工将越来越细、专业标准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家已批准发布了母婴生活护理标准,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进行了规范与界定。洗衣做饭、照顾老人、看护孩子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烹饪、医护、育儿等
7、专业知识。要做好做精这里面的每一项,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提高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和服务意识,把它当做一份职业来做。要善于与人沟通。家政服务员同雇主之间,既是工作关系,也是生活关系,进了雇主家门,就相当于成为雇主的家庭成员。这就需要有较高的情商,需要掌握交流沟通的技巧,与雇主充分沟通,工作让雇主满意、认可。要做到这些,可以通过培训来学习掌握,同时也要靠日常的品行修养来塑造、来涵养。要坚持诚实、勤劳的好传统。家政人员与雇主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必须要有好的品行修养、生活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习气。要勤劳朴实、自尊自信,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不要因为眼前的一些小利益,把形象搞坏了,把声誉搞差了
8、。要成为多面手或“通才”。从事家政服务要求对家务样样都能上手,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全、更高。要想真正成为“香饽饽”,工作得心应手,就得弱鸟先飞,以勤补拙,多学多干,尽可能多地掌握家政技能。国外做家政的很多都受过高等教育,接受过专门训练。相关方面都要行动起来,出台管用支持政策和务实行动举措。分专业、分层次开展培训。人社、教育、扶贫、妇联等部门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根据不同从业人员特点,开展法律常识、职业道德、礼节礼义、家庭烹饪、家居保洁、母婴护理等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培训。省人社厅要牵头梳理家政培训目前共有哪些种类,需要办哪些班次,列出清单推动落实。要规范家
9、政服务业的劳动用工关系,把家政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根据不同地区物价水平制订公布工资指导价位,逐步提高工资水平,切实保障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权益。教育部门要在职业院校中增设家政专业,鼓励更多的农村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去学习家政知识,不仅限于家庭,还可以开设一些针对医院、酒店等方面的课程。同时还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壮大家政服务人才队伍。做好资质认定和评级定级。人社、妇联等部门要制定专门办法,统一开展规范的从业资质认定、评级定级工作。比如,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得有上岗证,即使是亲戚介绍的,或是劳务公司联系的,也只有拿到了上岗证,才能进入雇主的家中。同时,还要把家政服务从业经历、雇主评语等信息及时
10、载入从业人员档案,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创新家政服务企业管理模式。目前,甘肃省家政服务企业 95%以上的管理模式是中介制,员工制管理的企业比重较低。商务部门要鼓励发展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建设家政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及从业人员追溯管理系统,支持通讯、网络企业设立家政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网站、呼叫中心,为家庭和家政服务企业提供供需对接服务。要为家政公司蓬勃发展创造更好更便利的条件,加强监督,依法管理,积极引导,着力培育一批品牌企业,让更多的家政服务企业能够登记,进入市场。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要表彰奖励,扶持发展;对破坏行业信誉、违规操作、不重合同的,要进行处罚,直至吊销营业资格。切实“搭好桥”“引好路”。
11、家政服务企业要加强市场供给和需求研究,建立劳务网络,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组织化水平,统一打造品牌。要做好长远安排,让家政服务员工作能够可持续,维护和保障家政服务员切身利益。提高组织化水平,运用市场手段盘活行业,为从业人员搭建业务提升、获取财富、共同发展的平台。加强输转、维权工作。省妇联要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转变自身职能的有效抓手和途径,加强对广大农村妇女的宣传、培训、输转、维权工作,通过更实更细更有效的工作,让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安心体面地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比如,当出现了劳资纠纷、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出面协调解决,把工作真正做到家政服务妇女的心坎上。加大资金项目支持。扶贫部门要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
12、口,加大资金项目支持,让更多的贫困妇女通过从事家政服务改变家庭面貌。从业人员要敬岗爱业。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摒弃伺候人、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珍惜岗位,树牢服务意识,用心工作,努力做诚实守信、勤劳本分、踏实肯干的家政工作者。随着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业必将迎来迅猛发展。我们要带着真心,真帮实扶,为这一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智力支持、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让家政服务业快速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给农村妇女脱贫致富打开一扇大门。产业扶贫的沁水实践产业扶贫的沁水实践初夏的沁水,生机盎然。从历山脚下到沁河岸畔,极目所见,一排排大棚果蔬飘香,一栋栋圈舍禽肥畜壮,山坡上一块块光伏电板闪着银光
13、,田野里一垄垄牡丹杜仲长势正旺作为省定贫困县之一,近年来,沁水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紧紧围绕 2017 年脱贫摘帽 2018 年整体脱贫这一目标,坚持增收为刚、项目为王,因村施策,量身定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沁水之路。2016 年全县共脱贫 17 个村 1937 户 4398 人,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 4000 人脱贫任务。目前为止全县尚有贫困村11 个,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2481 户 5640 人。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选好产业扶贫项目选好产业扶贫项目土沃乡是沁水县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价格的不断下跌,老百姓的增收更是步履维艰。前年开始,兼任上沃
14、泉村党支部书记的董秀平,面对晋南蔬菜市场需求量大,而土沃又紧临晋南交通十分便捷的实际,试着种植简易大棚,未曾想当年就让村民实现了可观的收益。市场看准了,产业选对了,下格碑、后马元、南阳村等纷纷开始效仿发展并扩大规模,现在 300 栋春秋温室大棚已经建成并开始产出。土沃乡党委书记王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发展蔬菜大棚,仅是土地流转一项就能使农民每亩直接收入 700 多元;同时一部分农户通过租赁大棚,每年能收益 35 万元;一部分农民给公司打工,每年能收入 60008000 元。而且种植大棚对农民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实现就近就业。据了解,该项目已使建档立卡贫困户 90 户、300 余
15、人实现脱贫,其中残疾人贫困户就有 32 户 36 人。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农旅一体、精准施策,是沁水县产业扶贫的基本遵循。沁水县委书记原光辉说:“产业扶贫,旨在变 输血 为 造血 。选对产业,上对项目,既是起点,更是赢点。”通过深入调研,把脉问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村子念一本经,张村乡瑶沟村的万头猪场,龙港镇固镇村的光伏发电,土沃乡岭东村的鹌鹑养殖,胡底乡贾寨村的香菇种植,樊村河乡樊村村的油用牡丹,端氏镇山泽村的万亩杜仲,以及杂粮加工、药材种植、生态治理、乡村旅游“一村一品一主体”真正让山村群众多少年来的脱贫梦想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照进了现实。围绕增收围绕增收 创新产业
16、扶贫模式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如果说选对产业是基础,那么创新模式便是关键。如何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最大限度降低市场带来的风险,沁水县一方面积极发挥政府投入在特色农业扶贫行动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及时修订和完善了沁水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扶持办法沁水县整合涉农资金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将扶持重点和涉农资金放在杂粮、蔬菜、林药、畜牧、旅游、光伏等脱贫支柱产业发展上来。另一方面,积极构建贫困村、贫困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股权量化、按股分红、保底收益等办法,使贫困村、贫困户获得稳定的股权收益、劳务收益和财产收益。必底村位于端氏镇西北部的
17、群山之中,发展养殖业得天独厚。但是多年来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受价格影响,老百姓朝羊夕兔,产业和收入都很不稳定。通过多方联系,现在成功和新大象集团联姻,村集体先组织贫困户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再和新大象集团牵手成立新的养殖企业,协议实施“贫困村+企业+银行+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即村集体负责“三通一平”和项目前期相关手续,企业负责项目建设和后期经营管理,银行为贫困户提供政府贴息贷款,贫困户每户将 5 万元的贴息贷款作为入股资金享受利润分红。项目建成后企业还要优先雇佣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作为饲养人员获得劳务收入。“我们实行的是保底分红。大象农牧积极履行社会帮扶责任,企业确保贫困户每年每户不低于 7500 元
18、的收益,同时每年给村集体 10%的保本固定分红 4.5 万元。必底村 2017 年在产业带动下可实现整村脱贫并完成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端氏镇必底村驻村干部崔奇已然把群众的获得感转化为了自己满满的成就感。机制在于探索,模式在于创新。县职业中学下派樊村河乡景村的“第一书记”侯琦琦到任后,面对山村“七个老汉八个牙”,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实际,有知识爱琢磨的他想到了万能的互联网,几经周折,成立了沁山绿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一具有中介性质的公司,组织贫困户开展“521”家庭种养,成功闯出一条“互联网+中介公司+帮扶银行+贫困农户”的合作之路:即每户贫困户养殖 50只土鸡,2 头黑土猪,种植 1 亩有机小杂粮。
19、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并包装农产品,然后在帮扶单位晋城银行“小城 e 站”上出售,成功打造了贫困老区原生态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互联网+”这一新模式不仅给农户每年每户带来 1 万元的收入,而且我们的农产品实行一户一码、一产品一码,即使客户身处天涯海角,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产品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侯琦琦说:“现在通过这一模式已销售贫困户家中 28 万余元的农副产品,户均增收 1 万余元,带动 27 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聚拢五指聚拢五指 形成产业扶贫合力形成产业扶贫合力但凡攻坚,必得勠力同心方能全胜。为了一举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沁水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六个精准”,推进“五
20、个一批”,全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着力推进 20个专项行动计划,尤其在产业扶贫方面,建立了“一村一品一主体”项目库,打出了企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一系列组合拳。今年以来,财政部门牵头制定了沁水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共整合涉农资金 7219.95 万元;林业部门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林管员 565 人,带动 1500 多人增收;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扶贫信用档案 7519 户,累计发放扶贫贷款 780 余万元;百企帮百村活动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支持带动贫困村新落实产业项目 58 个。沁水县县长侯贵宝说:“产业扶贫,项目是抓手,政策是保障,但终极目标必须要落实到扶贫这一本质属性上来。”必底村村
21、民郭庭善,既是党的政策的受益者,更是脱贫实践的见证者。郭庭善一家四口,属于因学致贫类型,儿女上大学,雨露计划每年帮助 2000元;担任护林员,每年工资 6000 元;纳入易地搬迁对象,人均建房资金 2.5 万元;如果再加上产业扶贫保底分红的 7500 元,收入已经相当可观。郭庭善逢人就说:“现在我虽是贫困户,但很快我就是好户口了!”据了解,目前为止,沁水县算上不是贫困村但有插花贫困户的村总计 208 个村,现在在建产业扶贫项目共有 127 个;其中尚未脱贫的 11 个省定贫困村中,实施产业项目 28 个,每村平均 2 到 3 个。因地制宜,选对产业,方能栽下“摇钱树”;创新模式,常态增收,方能扎下“致富根”;聚拢五指,合力攻坚,方能铺平“小康路”。“只要老百姓真正有了挣钱门路,沁水完成脱贫摘帽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这两年忙得够呛的沁水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胡屹立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