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健康人体微生物及合理用药.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684292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67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健康人体微生物及合理用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微生物与健康人体微生物及合理用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健康人体微生物及合理用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健康人体微生物及合理用药.pptx(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体正常微生物群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人体正常微生物群是指栖息在人体皮肤或黏膜上,是指栖息在人体皮肤或黏膜上,并随宿主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定植在宿并随宿主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定植在宿主皮肤上或肠道黏膜等的微生物群落。主皮肤上或肠道黏膜等的微生物群落。一般在生理性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有益于宿主的微一般在生理性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有益于宿主的微生物群落,而在病理情况下又可表现为有害于宿主的生物群落,而在病理情况下又可表现为有害于宿主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第1页/共60页人体正常微生物群 人体中的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人体中的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局部的生态平

2、衡系统。局部的生态平衡系统。作用:人体的免疫、疾病防御、营养、消化和吸收作用:人体的免疫、疾病防御、营养、消化和吸收;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力量。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力量。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微生物、人和环境三者之间必须保持动态的平衡微生物、人和环境三者之间必须保持动态的平衡第2页/共60页人体正常菌群的来源人体正常菌群的来源l 人和哺乳动物出生前都是无菌的,出生后来自母亲产道、人和哺乳动物出生前都是无菌的,出生后来自母亲产道、周围环境及空气中的细菌,周围环境及空气中的细菌,23h后就开始在新生儿肠黏膜定后就开始在新生儿肠黏膜定植,开始是肠球菌和大肠杆菌,随后是梭菌、酵母菌、葡萄

3、植,开始是肠球菌和大肠杆菌,随后是梭菌、酵母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乳杆菌。球菌、链球菌和乳杆菌。l 这个定植过程大概这个定植过程大概714天完成,其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天完成,其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个稳定的肠菌群状态,这就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来源。个稳定的肠菌群状态,这就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来源。第3页/共60页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l 皮肤菌群皮肤菌群l 口腔菌群口腔菌群l 肠道正常菌群肠道正常菌群l 呼吸道正常菌群呼吸道正常菌群l 生殖道正常菌群生殖道正常菌群第4页/共60页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皮肤菌群l 皮肤腺管中有厌氧的皮肤腺管中有厌氧的疮疱丙酸杆菌疮疱丙酸杆菌及

4、及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l 皮肤表面还栖居着皮肤表面还栖居着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棒杆菌、微球菌微球菌以及以及白色念珠菌和皮癣菌白色念珠菌和皮癣菌等皮肤正常菌群。等皮肤正常菌群。人体第一道生物屏障;人体第一道生物屏障;对于皮肤的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等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对于皮肤的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等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第5页/共60页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口腔菌群 口腔黏膜上栖息着卟啉单胞菌、梭杆菌、普氏杆口腔黏膜上栖息着卟啉单胞菌、梭杆菌、普氏杆菌、消化链球菌以及溶血链球菌、乳酸杆菌、变形菌、消化链球菌以及溶血链球菌、乳酸杆菌、变形链球菌、韦荣球

5、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衣氏和内氏链球菌、韦荣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衣氏和内氏放线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放线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l 维持口腔洁净;维持口腔洁净;l 抵御致病菌生物侵袭(防止病从口入);抵御致病菌生物侵袭(防止病从口入);l 促进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功能。第6页/共60页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肠道正常菌群l 胃内定植着酵母菌、螺旋菌、乳杆菌、少量球菌;胃内定植着酵母菌、螺旋菌、乳杆菌、少量球菌;l 小肠(由于肠蠕动过快,很少有常住菌):肠球菌、小肠(由于肠蠕动过快,很少有常住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等路过菌;乳杆菌、肠杆菌等路过菌;l 结肠定植着大量正常菌群:结肠定植着

6、大量正常菌群:50个菌属个菌属400500个菌种个菌种组成。组成。维持机体生物、化学、免疫屏障;维持机体生物、化学、免疫屏障;对宿主营养、健康、抵御致病微生物侵袭、提高定植抗力、免疫、对宿主营养、健康、抵御致病微生物侵袭、提高定植抗力、免疫、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第7页/共60页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呼吸道正常菌群l 人出生大致人出生大致1215h后,鼻、咽、喉部出现正常菌群;后,鼻、咽、喉部出现正常菌群;l 先是需氧菌如表皮葡萄糖球菌和金黄色、链球菌和汉森氏先是需氧菌如表皮葡萄糖球菌和金黄色、链球菌和汉森氏球菌、韦荣球菌

7、、嗜血杆菌等;球菌、韦荣球菌、嗜血杆菌等;l 继而出现厌氧菌如普氏杆菌、卟啉单胞菌等。继而出现厌氧菌如普氏杆菌、卟啉单胞菌等。l 维持呼吸道健康,刺激机体局部免疫功能;维持呼吸道健康,刺激机体局部免疫功能;l 保护机体免受致病菌侵袭。保护机体免受致病菌侵袭。第8页/共60页正常菌群的主要生理功能正常菌群的主要生理功能l 生物屏障作用生物屏障作用l 化学屏障作用化学屏障作用l 免疫屏障作用免疫屏障作用l 促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促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l 免疫赋活作用免疫赋活作用第9页/共60页正常菌群的主要生理功能正常菌群的主要生理功能l 参与诱发和拮抗肿瘤作用参与诱发和拮抗肿瘤作用l 保持保持“三流

8、三流”正常运转,维持内环境稳正常运转,维持内环境稳定定l 生物拮抗作用生物拮抗作用l 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l 促进微生态平衡促进微生态平衡第10页/共60页生物屏障作用生物屏障作用 双歧杆菌等生理性细菌的双歧杆菌等生理性细菌的胞壁脂、磷壁酸胞壁脂、磷壁酸能特能特异性地黏附于人肠上皮细胞受体,这样形成了生物异性地黏附于人肠上皮细胞受体,这样形成了生物膜样屏障结构,电镜下显示这些定植微生物与肠上膜样屏障结构,电镜下显示这些定植微生物与肠上皮细胞几乎融为一体,构成所谓膜菌群皮细胞几乎融为一体,构成所谓膜菌群生物屏生物屏障。障。第11页/共60页化学屏障作用化学屏障作用 构成生物屏障的大量生理性细菌在

9、定植、生长构成生物屏障的大量生理性细菌在定植、生长和繁殖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和繁殖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这些短链脂肪酸不仅与肠道水盐电解质代谢有关,而且可以脂肪酸不仅与肠道水盐电解质代谢有关,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环境的降低局部环境的pH值和值和Eh值(氧化还原电位值),值(氧化还原电位值),阻止有害菌与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尤其是一直腐败阻止有害菌与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尤其是一直腐败菌、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并促进肠道蠕动,有利菌、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并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致病菌及毒素的排泄。于致病菌及毒素的排泄。第12页/共60页促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促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l肠道微

10、生物在肠道脂类和固醇类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在肠道脂类和固醇类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l 无菌动物亚油酸高、硬脂酸低,而普通动物硬脂酸高、亚油无菌动物亚油酸高、硬脂酸低,而普通动物硬脂酸高、亚油酸低。说明正常菌群有将酸低。说明正常菌群有将亚油酸转化成硬脂酸亚油酸转化成硬脂酸的能力。的能力。l 用高蔗糖饲料喂服的鸡易发生脂质吸收不良综合症,这种综用高蔗糖饲料喂服的鸡易发生脂质吸收不良综合症,这种综合症在喂养粪链球菌悉生鸡(无菌动物)不会出现,说明粪链合症在喂养粪链球菌悉生鸡(无菌动物)不会出现,说明粪链球菌参与了糖和脂肪的代谢。球菌参与了糖和脂肪的代谢。l 半乳糖代谢半乳糖代谢:双歧杆菌含有:双

11、歧杆菌含有-半乳糖苷酶,进而将乳糖水解半乳糖苷酶,进而将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最后酵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最后酵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第13页/共60页促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促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l正常菌群参与一些营养素如维生素合成正常菌群参与一些营养素如维生素合成l 如初生的婴儿肠道中没有微生物,婴儿自身也不会产生如初生的婴儿肠道中没有微生物,婴儿自身也不会产生维生素维生素K。没有维生素没有维生素K,血液就不会凝固,血液就不会凝固,一旦出血就,一旦出血就止不住,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止不住,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l 出生大约三天后,微生物就在婴儿的肠道里出生大约三天后,微生物就在婴

12、儿的肠道里“生根发芽生根发芽”,并且开始为人体提供维生素,并且开始为人体提供维生素K,这时候婴儿才度过危,这时候婴儿才度过危险期。险期。l 为了保证婴儿的安全,有时医生会给分娩前的母亲服用为了保证婴儿的安全,有时医生会给分娩前的母亲服用些维生素些维生素K,以便使婴儿血液中有足够的维生素,以便使婴儿血液中有足够的维生素K。第14页/共60页促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促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l肠道正常菌群参与了体内药物代谢过程肠道正常菌群参与了体内药物代谢过程 肠道正常菌群能肠道正常菌群能延长延长聚乙烯雌酚或吗啡等药物的半衰聚乙烯雌酚或吗啡等药物的半衰期,期,延缓延缓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甚至参与肝肠循环等

13、。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甚至参与肝肠循环等。因此药物代谢也是有肠道菌群参与的(尤其是口服给药)因此药物代谢也是有肠道菌群参与的(尤其是口服给药)复杂的生理过程。复杂的生理过程。第15页/共60页生物拮抗作用生物拮抗作用抗感染,即生物拮抗作用;抗感染,即生物拮抗作用;l 这种拮抗作用是微生态学上一个重要术语,即定植能力;这种拮抗作用是微生态学上一个重要术语,即定植能力;占位保护作用;占位保护作用;正常微生物群的空间位阻与免疫作用相互协调;正常微生物群的空间位阻与免疫作用相互协调;正常微生物群的占位保护作用与化学屏障作用密不可分;正常微生物群的占位保护作用与化学屏障作用密不可分;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物

14、拮抗和营养争夺作用。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物拮抗和营养争夺作用。第16页/共60页微生态平衡与健康l一切生物都是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体,没有脱离环一切生物都是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体,没有脱离环境的生物,也没有脱离生物的环境。境的生物,也没有脱离生物的环境。l微生态系统是正常微生物群与环境和宿主构成相微生态系统是正常微生物群与环境和宿主构成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体。l正常微生物群不仅事实上已参与宿主的整体生理正常微生物群不仅事实上已参与宿主的整体生理功能,而且实际上也已构成像呼吸、循环和内分功能,而且实际上也已构成像呼吸、循环和内分泌一样的生理系统。泌一样的生理系统。第17页/共60页

15、环境影响人体正常菌群 美国曾对宇航员肠道正常菌群检查发现美国曾对宇航员肠道正常菌群检查发现(1976年),肠道双歧杆菌等明显减少,而多形年),肠道双歧杆菌等明显减少,而多形类杆菌增加。宇航员不思进食,消化功能减退,类杆菌增加。宇航员不思进食,消化功能减退,这就是环境影响正常菌群,而肠道正常菌群又进这就是环境影响正常菌群,而肠道正常菌群又进一步影响宿主消化等生理功能,这是环境对正常一步影响宿主消化等生理功能,这是环境对正常菌群影响进而影响宿主的典型例子。菌群影响进而影响宿主的典型例子。第18页/共60页正常微生物越多越好?正常微生物群对健康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微生物、人体和环境正常微生物群对健康的作

16、用主要取决于微生物、人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不是说这些微生物越多越好。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不是说这些微生物越多越好。当一个人换了一个生活环境当一个人换了一个生活环境 宇航员上天宇航员上天 地质队员到边疆勘察地质队员到边疆勘察 北方人到南方工作等北方人到南方工作等“水土不服水土不服”?环境改变,导致人体的环境改变,导致人体的微生物生态平衡被打破微生物生态平衡被打破过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新的微生物生态平衡又会很快建立。新的微生物生态平衡又会很快建立。第19页/共60页微生态学与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学与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学(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是1977年由德国人年由德国

17、人Volker Rush首先提出的。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首先提出的。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支,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边缘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边缘科学,是一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科学,是一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中国的微生态学研究自中国的微生态学研究自1979年年10月中国微生物学会月中国微生物学会人畜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下属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下属的正常菌群学会正常菌群学会的成立、的成立、1988年年2月月15日中华预防医学会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微生态学分会的成立有了的成立有了学术组织。学术组织。1988

18、年年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创刊。创刊。微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微生态学的基础、教学、微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微生态学的基础、教学、临床、中医药、动物、植物、感染、微生态调节剂等。临床、中医药、动物、植物、感染、微生态调节剂等。第20页/共60页微生态调节剂微生态调节剂 微生态调节剂(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modulator)是由调整微生)是由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可分成三大类:益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可分成三大类

19、: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第21页/共60页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益生元:一般是指不被消化的食物成分,也就是说,益生元进入人体,不会被消化道所吸收或被酶所分解,而是被益生菌作为能源,促进其生长和作用,进而产生健康效果。合生元:把益生菌和益生元合在一起的产品,叫做“合生元”。第22页/共60页 有害菌:对人有害的,被人们称为有害菌;有益菌:对人有益的,被称为有益菌(即益生菌);条件致病菌:介于二者之间的,即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人体内对人有益的细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放线

20、菌、酵母菌等。益生菌益生菌人体肠道及体表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其种类多达400余种,重达两公斤。第23页/共60页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系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在国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等。益生菌的定义第24页/共60页 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

21、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益生菌的种类第25页/共60页 防治腹泻;缓解不耐乳糖症状;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过敏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益生菌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第26页/共60页益生菌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站位性保护”提高免疫力肠道里面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如果有益菌占据了肠道的表面,有害菌就没有了生存的位置,这叫“站位性保护”,位置就那么多,有益菌占得多了,有害菌在营养竞争上就处于失败状态,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因此,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而且肠道是人体最大

22、的一个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第27页/共60页预防与治疗腹泻症:正常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多种、数十万亿个不同的细菌,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的。一旦肠道菌丛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腹泻。其次,滥用抗生素也会引起腹泻。欧洲一些医疗中心试用以乳杆菌、双歧杆菌与菊糖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治疗旅行者腹泻,取得良好效果。益生菌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第28页/共60页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衍可促进并提高人体的全身免疫能力。在欧洲一些著名长寿之乡(如高加索山区、地中海沿岸国家),当地人常饮自制的酸牛奶,极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症,研究认为这与酸牛奶中含大

23、量益生菌有关。从70年代到90年代,国外所做的大量试验证实:喝益生菌饮料确实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最近国外又有学者发表论文指出:每天喝200毫升加入嗜酸乳杆菌以及菊糖后发酵的酸牛奶,可使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平均下降4.4左右。因为嗜酸乳杆菌与菊糖两者均有降脂作用。益生菌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第29页/共60页益生菌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长期饮用含大量益生菌的饮料,有预防癌症和肿瘤疾病以及防止骨质丢失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第30页/共60页 由于人体在生病的时候,通常使用一些抗生素药品进行治疗感染症,其不仅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将一些原本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一起给杀灭了,从而导致人体的抵抗力减弱,病越治越多

24、。人体因逐步走向衰老,益生菌的数量也会不断减少。补充益生菌可以进一步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而对预防疾病有益处。人体为什么要补充益生菌?第31页/共60页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第32页/共60页警惕抗生素警惕抗生素 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买枪很容易,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买抗生素很难,买抗生素很难,但在中国恰好相反,不少医生受利但在中国恰好相反,不少医生受利益驱动,给患者大剂量使用最新最贵的抗生素。中益驱动,给患者大剂量使用最新最贵的抗生素。中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世界上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

25、生素,这种局面不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这种局面不及时改变,中华民族有可能集体成为及时改变,中华民族有可能集体成为“耐药一族耐药一族”,亦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亦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是一场重大灾难。第33页/共60页滥用抗生素影响正常菌群l 夏季急性腹泻是一组以腹泻为夏季急性腹泻是一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原体引起的。l 病程一般不超过三周,主要表病程一般不超过三周,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等。现为腹痛、腹泻、肠

26、鸣音亢进等。l 严重的腹泻会使人体脱水,引严重的腹泻会使人体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起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应及时就医。应及时就医。第34页/共60页滥用抗生素影响正常菌群l 发生腹泻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不但可以杀灭病原发生腹泻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不但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l 还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腹泻也毫还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腹泻也毫无效力。如果病情需要,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无效力。如果病情需要,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l 一旦出现急性腹泻,最

27、好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一旦出现急性腹泻,最好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第35页/共60页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重要杀手l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lWHO 1997年报告,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33.3%第36页/共60页l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抗菌药物,即采取临床抗生素使用的“R原则”(Right Time、Right Patients、Right Antibiotic),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

28、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和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第37页/共60页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l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l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l诱导细菌产酶,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l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第38页/共60页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药物感染部位感染部位浓度浓度对细菌对细菌MIC结果结果微生微生物学物学抗菌机制抗菌机制抗菌谱抗菌谱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谢、排泄给药方案给药方案药效学药效学时间时间/浓度依赖型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杀菌剂/抑菌剂抑菌剂组织渗透组织渗透抗

29、菌时效抗菌时效临床效果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受性耐药产生耐药产生第39页/共60页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分类抗生素分类PK/PD 参数参数药物药物时间依赖型时间依赖型(短(短PAE)TMIC青青霉霉素素类类、头头孢孢菌菌素素类类、氨氨曲曲南南、碳碳青青霉霉烯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时间依赖型时间依赖型(长(长PAE)AUC24/MIC链链阳阳霉霉素素、四四环环素素、万万古古霉霉素素、替替考考拉拉林林、氟康唑、阿齐霉素氟康唑、阿齐霉素浓度依赖型浓度依赖型AUC24/MIC

30、or Cmax/MIC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甲硝唑、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甲硝唑、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l抗生素PK/PD分类PK=药代动力学 PD=药效学 T=时间 MIC=最低抑菌浓度 AUC=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总面积第40页/共60页 第一大类:时间依赖型杀菌作用l特点:当抗生素浓度已在MIC之上,其抗菌活性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加强。在MIC4-5倍时即处于饱合,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l超过MIC时间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l-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氨曲、碳烯类),克林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第41页/共60页l特点:

31、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菌与超过MIC的抗生素接触,短期内即显示杀菌作用,并维持一段时间。l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属于此型。l体内外研究证明Cmax/MIC为10左右为最佳治疗参数l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PAE(0.757.5hr)。l第二大类: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第42页/共60页l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l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l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l如氨基糖苷类应一日一次给药l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3h,只需每日一次l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第43页/共60页不合理用药表现不合理用药表现l表现一:忽视

32、鉴别诊断 对发热性疾病,仅简单地按细菌性疾病对待,匆忙启用抗菌药物,未能争取在投药前采取标本做细菌学检查,也未能认真鉴别有发热表现的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第44页/共60页危 害l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使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被贻误,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l增加不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压力;增加二重感染及不良反应第45页/共60页表现之二:惯于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表现不合理用药表现l重症感染病人重症感染病人,在完成标本采集后,立即启用某种,在完成标本采集后,立即启用某种广谱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主要致病菌,早控制病广谱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

33、主要致病菌,早控制病情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与拯救成功率。情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与拯救成功率。l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案,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方式以提高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方式以提高疗效。即降阶梯治疗疗效。即降阶梯治疗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第46页/共60页危危 害害l菌群失调者增加;l耐药率普遍上升;l治疗失败者增多;l用药花费增加第47页/共60页不合理用药表现表现之三:对特殊抗菌药物未采用“重点保护”或适当控制的措施l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 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与肠

34、球菌感染的最后一张王牌。l近年由于不合理应用,尽管耐万古霉素尚少,但对万古霉素处于“中介”状态者已有明显上升。l上述两药不主张用于经验性治疗,更不主张用于预防感染。第48页/共60页l利福平 对多种病原菌有杀灭作用,包括G+球菌与杆菌,G-球菌、杆菌以及衣原体、分支杆菌等均有抗菌活性l由于病原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或与相关药物联用治疗某些其他感染不主张单用治疗非结核杆菌感染l 甲硝唑与替硝唑 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近年使用频率上升,亦有不合理应用现象。一是很少有病原学支持,二是与其他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如泰能、克林霉素等。第49页/共60页不合理用药表现表现之四:“治

35、疗方案”不合理l给药途径不尽合理(一)与进餐无关的抗菌药物 1.-内酰胺类:阿莫西林 头孢氨苄 头孢克洛 2.萘啶酸 环丙沙星 依诺沙星 诺氟沙星第50页/共60页不合理用药表现(二)宜在餐前0.5-1.0h服用者1.青霉素V 氨苄西林 氟唑西林 氟氯西林2.阿奇霉素 红霉素 罗红霉素3.氯霉素 四环素4.利福平 5.拉米夫定l给药途径不尽合理第51页/共60页(三)宜在进餐中或餐后服用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泊肟2.多西环素、米诺环素3.夫西地酸(褐霉素)4.呋喃妥因5.甲硝唑、替硝唑6.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酮康唑7.金刚烷胺、沙奎那韦不合理用药表现l给药途径不尽合理第52页/共60页(

36、四)配完后必须立即输用的药物l阿莫西林(溶解后放置致敏物质增多)l亚胺培南l异烟肼l青霉素G 如在30放置24h,其效价下降56%,而青霉烯酸增加200倍不合理用药表现l给药途径不尽合理第53页/共60页l每一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除药物本身的特点外,应视感染部位、药敏状况与肝肾功能等而有所调整。l剂量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或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可是,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常发现。不合理用药表现l剂量过大或过小第54页/共60页据某院调查100次成人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日用量,结果是:l每日 1.2g 20%2.4g 60%3.6g 20%(以上均以静滴给药)l评价:日用量应在3.6g7.2g之间,

37、此组调查说明用量偏小者较多第55页/共60页 另一调查显示,56例次克林霉素日用量(成人)分别为:l1.2g 18%(10人)2.4g 82%(46人)l评价 日用量应在0.61.8g之间,此组部分病人用量偏大。第56页/共60页l给药间隔不合理 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合理用药表现l各药的半衰期多长?l抗菌药物是“浓度依赖型”,还是“时间依赖型”?l所用抗菌药物对所针对的病原菌的PAE有什么特征?l所用药物剂量的最高血浓度、组织药物浓度和感染部位浓度是多少?是否已超过MIC?能否达到治疗目的?l病人的肾功能状况等如何?第57页/共60页不合理用药表现疗程过短或过长l凡用药一二次或凡用药一二次或1-

38、2日,即被停用或换用,大日,即被停用或换用,大多属于不合理用药。多属于不合理用药。l用药用药15d以上而疗效不好,应寻找原因。以上而疗效不好,应寻找原因。第58页/共60页联合用药过多与联用不恰当不合理用药表现l使用适应证失控,导致联合用药率过高使用适应证失控,导致联合用药率过高l联合方式杂乱,甚至同一种病一人一式,已出现联合方式杂乱,甚至同一种病一人一式,已出现“失失大于得大于得”的局面的局面l如克林霉素如克林霉素+红霉素(两药的作用靶位相同,均为核红霉素(两药的作用靶位相同,均为核糖体糖体50S亚单位)亚单位)l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应尽量避免,前者如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应尽量避免,前者如大环内酯类,后者如大环内酯类,后者如-内酰胺类内酰胺类l利福平与甲氧苄啶(利福平与甲氧苄啶(TMP)合用,使前者清除明显增)合用,使前者清除明显增加和半衰期缩短加和半衰期缩短第59页/共60页谢谢您的观看!第60页/共6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