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黑龙江省黑龙江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检测试卷力题库检测试卷 A A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不平衡性B.顺序性C.个体差异性D.互补性【答案】A2、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A.学生工作管理B.教师工作管理C.教学工作管理D.德育工作管理【答案】C3、开展微格教学,进行小型的、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分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哪项途径
2、?()A.学习借鉴教育教学经验B.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C.坚持实践终身学习理念D.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答案】B4、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之中,班级授课制最不利于()A.高效教学?B.因材施教?C.教师主导?D.集体活动【答案】B5、4 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后他知道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一般迁移【答案】B6、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答卷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方法是()。A.测验法B.调查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答案】D7
3、、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 2 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其原因是()。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指向性【答案】C8、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A.参观法B.演示法C.实习法D.实验法【答案】A9、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称之为()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答案】C10、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
4、.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答案】A11、王老师在两小儿辩日教学开始时说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学识渊博的大教育家,有一次却被两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为什么呢?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们就知道了。”这种导入方式属于()。A.设疑导入B.直接导入C.经验导入D.活动导入【答案】A1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A.工作分析模式B.任务分析模式C.目标模式D.过程模式【答案】C13、新课改倡导分配课程的课时容量,适当减少“主课”的课时,增加音、体、美等学科的容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A.均衡性B.综合性C.基础性D.选择性【答案】A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
5、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答案】A15、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A.场独立型B.冲动型C.沉思型D.场依存型【答案】D16、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答案】D17、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A.依赖性B
6、.向师性C.接受性D.可塑性【答案】B18、赫尔巴特的“三中心”除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外,还有()A.教学中心B.学生中心C.活动中心D.课堂中心【答案】D19、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答案】D20、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答案】A21、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A.观察法B.访问法C.问卷法D.调查法【答案】A22、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
7、律D.德育目标【答案】D23、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是()。A.形式型策略B.问题化策略C.结构化策略D.综合型策略【答案】C24、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A.挫折现象B.抑制现象C.干扰现象D.高原现象【答案】D25、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A.个别化教学B.情境教学C.发现教学D.指导教学【答案】A2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于()。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答案】C27、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
8、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D28、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会有助于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逆迁移【答案】C29、在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是视觉中枢。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答案】D30、“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A.思维的间接性B.思维的直觉性C.思维的概括性D.思维的灵活性【答案】C31、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岁的儿童。A.511B.5
9、12C.612D.713【答案】C32、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A.100%B.120%C.150%D.200%【答案】C33、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C34、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答案】B35、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
10、组合学习D.推理学习【答案】B36、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A.道德知识的传授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C.道德信念的培育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答案】B37、李老师教三班的数学,这学期开始学习因式分解,他每讲完一个公式以后,就给学生大量的题目去做,以巩固所学的内容,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属于()。A.讲授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读书指导法【答案】C38、“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答案】A3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
11、.讨论法【答案】B40、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的是()。A.华生B.加涅C.罗杰斯D.奥苏伯尔【答案】B41、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这符合()学习理论的观点。A.建构主义B.人本主义C.信息加工D.联结主义【答案】B42、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A.班级管理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答案】B4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A.普遍与特殊B.整体与部分C.全面与片面D.抽象与具体【答案】A4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答案】C45
12、、近代由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A.壬子癸丑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学制”【答案】B4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较大的强制性,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A.灵活性B.自愿性C.自主性D.实践性【答案】B4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48、不顾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A.独立型B.依存性C.整体型D.系列型【答案】A49、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
13、暗示D.情绪唤醒【答案】A50、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练习法B.实验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材料: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并融入自已的感受写下来。请根据上述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概述为学生的习作拟写评语的注意事项。(10 分)(2)如指导六年级学
14、生进行习作,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试为本课设计一个写作教学的过程。(20 分)【答案】(1)为学生的习作拟写评语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表扬学生习作的优点,如在本次作文写作中同学们都能进行大胆想象,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员,用独特的视角去展示“自然中的自己”所见、所思、所想,内容新颖独特,描写具体有趣。适当指出缺点,注意用词,注意保护学生的情感和信心,指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如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但是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存在顺序混乱,语句不通,错字和标点误用等问题。就问题提出寄语,激励学生改正错误,再接再厉。如:希望同学们改正错误,再接再厉,继续加油哦。(2
15、)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成员,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表达“自然中的自己”的真实感受,能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想象事物的特征,并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倾诉提高交流沟通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受写作的快乐并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进而乐于写作;能够观察自己,感受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写作教学过程采用情境导入法,激趣导入师课前准备视频,视频内容为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和生活中的
16、可爱小动物。师:同学们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问题。师:老师常想,如果老师不是人类,那老师特别想做一棵大树,夏天能让行人乘凉,秋天能长满丰盛的果实,能长得很高,看到很远。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想成为的第二种身份?生:回答问题。二、材料:小红同学原来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游,虽然比较内向,但一直比较认真努力。从这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就发现,小红变得比之前更内向了,话更少了,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独自哭泣,学习成绩也急速下降。班主任老师经过了解发现,原来小红的父母离异了。小刚同学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前 10 名,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但因为一次数学课被老师当众指责之后开始上课睡觉,学习态度开始变得不认真
17、,成绩也大不如前。班主任针对小红和小刚学习成绩下降的事件很苦恼。问题:(1)请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小红和小刚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2)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请针对小红和小刚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 7 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大多数人是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部分满足之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材料中小红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小刚因为老师的批评,导致其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而这两位同学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认知需要,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2
18、)如果我是班主任老师,我会去帮助小红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一方面我会自己并且号召班级同学给予小红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我也会和小红的家长取得沟通,让其家长给予小红更多的关注和关心。我会帮助小刚满足尊重的需要。我会通过和小刚谈话让小刚认识到数学老师并非故意要批评他,而是希望小刚取得更大的进步,并肯定小刚过往的成绩,让小刚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三、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
19、里很不服气。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答案】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老师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材料中老师对小个子男生不喜欢课文进行了批评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
20、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四、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住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
21、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1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答案】(1)材料中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呈现了两种不同效果的教学情境,这体现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
22、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
23、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
24、“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本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材料中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之后,对第一次上课中效果不好的环节进行了修正,第二次上课时在相同的环节进行处理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积极有效的,教师都应该经常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学。五、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
25、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天空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
26、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问题(一):请分析火烧云这篇文章的特点。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以上题为例:【
27、参考设计】问题(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学重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问题(二):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 PPT 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同学们
28、,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六、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们俩,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好呢?还是我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和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10)(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
29、本要求。(10)【答案】1、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中,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同时遵循了了疏导性和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枏结合的德育原则,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值得肯定。(1)吴老师处理冲突的方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所以能够成功地化解冲突。首先。老师能够客观看待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以及学生岀现的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一些错误,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字生的问题。材料中教师“黑默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体现了教师的“冷处理”没有激化矛盾,而是为摩擦降了温。其次,老师能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处理问题。学生是独立的人,毎个学生都是独立
30、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责权的主体。材料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问题,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吴老师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遵循了疏导性德育原则以及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吴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打架的错误之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行觉得,遵循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結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
31、德。材料中教师遇到学生打架,并未粗鲁的制止,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行解决。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规范。所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冲突时有发生。遇到学生冲突,作为教师应当理性对待,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学生冲突的方法。(2)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沉着冷静面对,不要基于下结论发脾气。其次,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轻松幽默有效的解决冲突问题。其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其四,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
32、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力法,维护学生自尊心。最后,在处理冲突事件过程中,要注意不牵扯太多时间、经历、和学生,保证良好的人际氛围。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题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解毫无进展。“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当小杨开
33、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出了这道题。问题:请分析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答案】【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参考答案】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问题,然后他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题,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明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取得不小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
34、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案例中,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案例中的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
35、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八、王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发现小漩与同桌低声说话,王老师停顿了一下,看看小漩,小漩察觉后,就不与同桌说话了。自习课上,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做作业。这时小阳看到前座小伟刚剪完头发,头发很短,小阳站起来拍了一下小伟的头,说道:“光头强!”全班哄堂大笑。王老师走到小阳面前,严厉而平缓地说:“小阳,站起来,给小伟道歉!”小阳顿了一下,走到小伟面前:“小伟,对不起!”王老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小阳,请回吧!”小阳回到座位上坐好。班级又恢复了原有的安静。考试中,小刚偷偷抄袭同桌的卷子,王老师看了小刚一眼,但是,小刚仍然继续抄袭,王老师说:“小刚,自己做。”小刚不再抄袭了。问
36、题:(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方式?(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的处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非语言手段、合理的惩罚与积极的言语手段。首先,王老师在处理小漩与同桌偷偷说话问题时采用了非语言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小漩偷偷说话后及时用眼神示意小漩,小漩领会后及时停止说话。其次,王老师在处理小阳嘲弄小伟问题行为时采用了合理的惩罚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让小阳起立向小伟道歉,并教导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最后,王老师在处理小刚抄袭问题时采取了积极的言语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小刚抄袭,先是用眼神示意小刚,在小刚没有领会的前提下用语
37、言及时制止了小刚的问题行为。(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处理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避免下列误解:以为学生愈安静,学习效果愈好;以为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命令的服从上;以为学生的行为即代表学生的品性。其次,教师应确认,处理的对象是学生所表现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教师只是不喜欢他的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他这个人。再次,教师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不宜伤其自尊,以避免新的问题行为。最后,注意方法的运用,如发现原先使用的方法经一段时间后仍无效果,则应转换方法,以免错失良机。九、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学习环境情况。于是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
38、 45人。”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问题 1简答题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问题2简答题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的老师或学生合理的建议。【答案】问题 1简答题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厚。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问题 2简答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
39、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一十、小明转学到 A 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问题 1简答题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问题 2简答题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问题 3简答题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
40、答案】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7 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2、马斯洛把 7 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