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春节习俗小学作文合集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春节习俗小学作文合集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春节习俗小学作文合集5篇春节习俗学校作文 篇1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深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由于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宁静。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觉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方法,一旦“年”消逝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
2、”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慢慢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预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预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
3、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最终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头劳碌,始终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头。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需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整理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房、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预备就绪,便开头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聚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
4、”,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预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头相互奔跑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猜想五谷六畜是否兴盛的习俗。相传每每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
5、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春节习俗学校作文 篇2 “二十八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把肉煮,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来只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买桌酒,三十洗洗皮儿,大年初一长精神”。这首儿时常唱在嘴边的童谣蕴含了多少童年对过年的新颖与渴望。现在的许多小孩子已经不会唱这首童谣了,却知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正在发生着转变。 现在大众中流传着“年味越来越淡”的说法。父亲对此感慨颇深。他们那一代人小时候物质生活特别贫乏,一进腊月就开头盼,尤其等待着那顿可口的年 夜 饭。到了腊月下旬,全家人就开头为过年劳碌。到了三十晚上,全家人可以吃上一顿黑面带点肉味儿的饺子。在正月进
6、而,他们可以去看扭秧歌,去串串亲戚,唠唠家常。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饺子已不是过年才能吃上的新颖玩意儿,过年吃的花样越来越多,走亲访友时,酒菜越摆越上档次,鞭炮越放越响。可是却没有了秧歌队,没有了往年对“年”的渴望,没有了浓浓的.年味。以前物质贫乏,只好用精神文化来弥补;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却忽视了精神生活。以前人们大都在家务农,到了过年全家人一齐劳碌,一起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盼来一个可以休息的年。现在,许多人都漂泊在外,到快过年时才享受个十来天的年假,聚少离多,以前那种全家一起劳碌的年味儿也就淡了。 现在三农问题国家很重视,而恢复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想信我们的
7、日子会越过越好,年会越来越有味。 春节习俗学校作文 篇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进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予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奇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8、,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宠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有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宠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奇妙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饰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予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奇妙将来的祝愿。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
9、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盛欢快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实的风俗和信仰,寄予着他们对将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
10、历史。放爆竹可以制造出喜庆吵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消遣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习俗学校作文 篇4 在爷爷奶奶家的小乡村里始终流传着这样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大年初一早晨,小伴侣们都会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地拜年,送上一句祝福,长辈们回赠我们一声问候,一串鞭炮。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能够收到许许多多的鞭炮,然后尽情地燃放,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度过欢快的一天。 今年我想过一个意义非凡的春节,爸爸主见环保,不再燃放烟花炮竹,妈妈提倡健身,多做户外运动熬炼身体,经过我们地不断争辩,最终全都敲定去爬西山。 西山是爷爷奶奶家对面的一座高山,虽然山路有些陡峭,但是景色宜人。那日天气晴朗,春风温存,早晨的阳光
11、洒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我们迎着风,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踏上了前往山上的小径。小路两旁尽是翠绿的竹林和青色的茶园,爸爸说再过一个月竹笋就会探出小脑袋,茶树也会抽出嫩绿的枝芽,这是村民最宝贵的财宝。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只感觉这里的天空比别处更蓝,空气也特别清爽,低头俯视下面大半个村庄,我不禁想高歌一曲,以表达我满心的愉悦。再走过一段小坡路就能观看坐落着只有七八户人家的西山村了,刚一进村,一只可爱的小狗就跑过来,欢快地摇着尾巴用它独特的方式迎接我们的.到来。西山上的人们更是热忱,每到一户人家都会泡上一杯芳香的绿茶,端上各种美味的果盒,然后一个劲儿地往我口袋里塞糖果,安静的小村庄也突
12、然吵闹了起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太阳公公已悄悄地亲吻着西山的额头,我们依依不舍地话别西山淳朴的人们,踏上了回家的小径。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既欣赏了沿途的美景又感受到了西山人民的热忱,这真是一次意外的收获! 春节习俗学校作文 篇5 “春节”是中国一个特别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上下举国庆祝,处处洋溢着欢快和谐的气氛。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人民勤劳而和善,很早就开头为过春节做预备工作,杀鸡宰猪,吵闹非凡。而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欢兴奋喜迎接新年的到来。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四川人对年夜饭的菜色特别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初一初二,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健康康,欢乐每一天。长辈也会将事先预备好的红包塞满我们的.口袋,更塞满了满满的幸福。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街上挂满了喜庆的灯笼,热气腾腾的汤圆也端上了桌,寓意和和美美,团团聚圆。 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么好玩,这么吵闹,这么让人满怀期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