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教案_1.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1 【教学目标】 把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同学理解文言文的力气,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受,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背诵课文,激发同学宠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课时支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绚烂的历史长河中,曾消逝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是就其中的一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一起研读它的节选部分十二章。 2.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诵读,积累文
2、言词汇,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提倡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 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宠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二、了解作家作品 1. 文体学问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与高校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论语多接受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写法比较灵敏
3、。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比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学问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进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论语。留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论语(ln) 说(yu) 愠(yn) 三省(xng) 曾(zng)子 传(chu
4、n)不习乎 逾(y) 罔(wng) 殆(di) 一箪食(dn) 曲肱(gng) 笃志(d) 2.读出味道 温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精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把握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留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3.指名读,正音。 4.配古典音乐读。 四、探究学习,疏通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一字一词,逐词开放。 (2)依据语境,组词猜词。 (3)结合解释,记词说意。 (4)知词顺义,不要反推。 (5)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调整句序,添词成句。 2.用这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解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
5、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沟通。 5.把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五、结合自身经受说感受 1.这里面有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有修身养性的,请你说说哪些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哪些是修身养性? 2.在论语中,孔子告知他的弟子应当如何学习,如何修身,这是“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士诗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代的中同学来说,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意义。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受,说说哪一则论语对你有启发? 3.放到语言环境当中,灵敏运用: 张明的几次考试成果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结实,教育他学习应当“ 。” “上合总理
6、睬”在郑州召开。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时,我们想说:“ , ?”】 六、小结,背诵 同学们,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傲慢的心情一起来诵读经典吧!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为学之道 修身之法 其次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背诵上一课时学习的论语前六章。 2.指名翻译论语前六章。 二、学习论语后六章 1.自由朗读,留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古风古韵。 2.用上一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解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沟通。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7、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对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比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8、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转变,一般人的志气却不行转变。”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把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三、分类,归纳总结 1.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
9、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四、论语散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准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论语的文学颜色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
10、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的内容围围着孔子的言谈举止,向我们呈现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精确的背诵和翻译本文,把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识,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六、课下作业 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教案2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绚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日,其精华部分照旧为人们所效法。今日我们就一起去
11、了解孔子及论语。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事的力气。 4.联系自身学习经受,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毕竟隐蔽着多么强大的力气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n)说(yu)愠(yn)三省(xng)曾(zng)子传(
12、chun)不习乎 逾(y)罔(wng)殆(di)一箪食(dn)曲肱(gng)笃志(d) 2.文体学问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学问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进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比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
13、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留意读音和节奏。 【沟通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精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把握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留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老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
14、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同学争辩沟通解决。 【沟通点拨】 “单”变“双”。如:学学习朋伴侣乐欢快 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解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子曰(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与伴侣交而不信乎(真诚,恳切,诚信) (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学问) (6)不逾矩(越过,超过) (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9)人不堪其忧(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宠爱,爱好) (11)
15、饭疏食饮水(吃) (12)曲肱而枕之(胳膊)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14)匹夫不行夺志也(转变) (15)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快乐) (2)吾十有五(“有”同“又”)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学问”“新的理解”)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
16、;今义:泛指全部的水。) (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5.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与伴侣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为人谋而不忠(替) 可以为师矣(做) 6.语气词 (1)传不习乎(相当于“吗”) (2)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论语十二章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宏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状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
17、语录的内容,体会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提倡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提倡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 七班级同学刚刚入学,在学校时又强调欢快学习,对同学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同学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确定的不足。论语十二章是同学本学期接触的其次篇古文,由于初一同学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把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确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娴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把握重点词语。并且留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18、文言学问。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日,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 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奇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
19、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高校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同学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老师指导同学朗读,依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解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留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省、愠、说、罔、殆、信、传、矩、十有五、堪饭疏食,饮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20、?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三、论儒家经典 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参考:第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以及怎样做人。“学”是认知过程,“习”则是巩固提高的过程,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学有所成。“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谈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 其次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日也照旧有它的现实意义。 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
21、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在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章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熬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牵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第四则主要谈对学问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中蕴含深
22、刻的哲理。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白“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六则是讲孔子赞扬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得意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爱好是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
23、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行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逼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2再读课文,思考并争辩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24、,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 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 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 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其次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同学争辩,老师指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结束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
25、指导自己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论语十二章教案4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比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预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同学朗读课文。
26、布置同学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同学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 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假犹如学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假如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假如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明确:论语,今日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
27、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结合多媒体图片简洁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洁介绍孔子)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争辩。它是争论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28、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同学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高校、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同学把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同学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同学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 老师仔细听同学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准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同学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留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
29、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同学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练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 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这个问题,同学比较简洁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对于修养做人这 一点同学不愿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做具体的明确,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假犹如学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同学先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习的这六则。 五、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同学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
30、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 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沟通,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假犹如学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同学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开放,略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同学巩固一下,给基础略微弱些的同学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呈现)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 而:进而,然后 时:按时 习:温习 之:代词,它 亦:也 说:通“悦”快乐 乎:语气词,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
31、自:从 乐:欢快 知:了解 而:但是 愠:愤恨、恼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恳切 传:老师传授的学问 习:温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学:做学问 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看法 逾:越过、超过 矩:规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学问 而:然后 知:领悟 以:凭
32、 为:做 矣:语气词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却 则:就 罔:迷惑无所得 殆: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高尚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简陋的住宅 堪:忍受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下去。)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 让同学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一个问题:这六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在方法上强调的是什么?学习态度上课文又强调了什么? 在意思明确了后,同学找句子还是比较简洁的,关键是如何说明理由。理由只要同学能讲
33、出个或许所以然来,就可以了,老师不做很硬性的规范,每个同学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规范后,简洁打击同学独立思考的乐观性。 同学沟通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虚心,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中,把“分类式学习笔记法”即“理读法”落实给同学,这是一种带有理性颜色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力气及习惯。也就是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的培育。 先和同学共同回顾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的或许状况,还附带赠送了“四书五经”这个学问点,合作探究学习了课文的前六章,落实了这
34、六章的字词。 在我们学了这么多学问点后,我们该如何把我们凌乱的笔迹整理出来呢?下面老师就结合我自己的学习阅历,教大家一个“分类式学习笔记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整理好笔记,以后复习的时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以本文为例,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学问点需要我们把握的,把它列出来如:作家作品(假如课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记),重点语句(本文中的重点语句就是关于学习和修养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语),疑难点(这个点完全是依据自己口味来的,你觉得我这个点把握的还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录出来,课后问老师,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象本课的话你还可以摘录一些自己没弄懂的重难点字词)
35、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教过的六章论语并尝试默写。 2、预习下节课内容:后六章。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同学分则抽背。 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 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快乐)乎? 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 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 与伴侣交而不信(信:恳切)乎?传(传:老师传授的学问)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同学,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把握状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假犹如学回答
36、不出,就让他把不会的词语记录到笔记中去,并叫其他同学补充。 二、 探究学习后六章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同学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沟通,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假犹如学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同学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开放,略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同学巩固一下,给基础略微弱些的同学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呈现): 读解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37、。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到位;2、文言文翻译原则小结;落实完字词翻译后,给同学小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多媒体显示:“信”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之,
38、在其中 善者:特长、优点 从:学习 不善者:短处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到位。) 2、文言文翻译原则小结 落实完字词翻译后,给同学小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并略微解释一下何为信达雅 (多媒体显示: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任凭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漂亮,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精确地表达出来。) 3、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 让同学结合重点字
39、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全文里哪些句子是讲修身做人的?在这五则中还有哪些也是讲学习方面的? 同学明确: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忠;与伴侣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让同学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样的处世之道的看法。(每个人对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对同学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评价,鼓舞同学的发散性思维) 三、 课堂小结 1、文化常识 关于作家作品栏里也就使孔子和论语的介绍,这里特别要向同学强调的是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关于孔子和论语课文注解里有现成的,无需多讲。只要同学的笔记中有这两个学问点就可以了,
40、再补充一个“四书五经”的文化常识学问点。 2、成语: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你们找到了几个? 让同学就自己找的全班沟通一下,然后老师和同学共同把关看哪些不是成语的也找进来了。最终师生共同明确: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惑之年、随心所欲、择善而从、箪食瓢饮、富贵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匹夫不行夺志。 对这些成语,不在课堂上做具体的解释,在作业中布置同学选用这些个成语写一段话,言语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以运用来检测同学对成语的把握。 3、名言警句 用两个争辩题来建构这个环节:你从文中吸取了哪些有利于学习的信息?你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用这两个问
41、题把纯粹的核对问题化,让同学也参与进来。让同学自由发言,由于课堂探究学习课文时候已经有落实了,即使部分同学讲不全,但基础好的同学能把他们补完整。 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同学对此不是很了解,这个需要老师作为课外学问延长做个简洁说明,同学则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准备是否把这个额外学问点落实到笔记中去。 明确: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忠;与伴侣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思想核心“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仁”无需对同学讲太多,只要同学能了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够了,对初一同学讲太多反而把握不了) 4、重点语句 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一个示范,这个示范是对文中虚词“而”的归纳, 虚词对初一同学来说还是有确定难度的,由老师归纳。文中实词“知”则由同学自己归纳,由于在落实重点字词的时候已经讲得很详细了。 学而时习之 然后,表示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 却,但是;表示转折 而 温故而知新 从而,表示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 却,但是;表示转折 思而不学则殆 却,但是;表示转折 这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文中有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请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