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考点汇编(助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十年考点汇编(助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考点汇编(助理).doc(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 学 综 合 笔 试十年考点汇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主主 编:编: 副主编:副主编:2目目 录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综合基础综合 第一章 生物化学 第二章 生理学 第三章 病理学 第四章 药理学 第五章 医学心理学 第六章 医学伦理学 第七章 预防医学 第八章 卫生法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专业综合专业综合 第九章 症状与体征 疾病(按照人体系统排列) 第十章 呼吸系统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 第十五章 血液系统 第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七章 神经、精神系统 第十八章 运动系统 第十九章
2、儿科 第二十章 传染病、性病 第二十一章 其他3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综合基础综合第一章第一章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一、蛋白质的化学一、蛋白质的化学考点考点 1 1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元素组成为碳、氢、氧、氮和硫,有的蛋白质含有磷、碘,少数含铁、 铜、锌、锰、钴、钼等金属元素。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 16%。1 克氮元素相 当于 6.25 克蛋白质。 2.基本单位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有 20 种,除甘氨酸外均为 L-氨基酸-氨基酸。 氨基酸根据 R 基团的理化性质不同可分为 4 类:分类氨基酸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丙氨酸(Ala)、缬氨酸
3、(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 丙氨酸(Phe)、脯氨酸(Pro)、甘氨酸(Gly)极性中性氨基酸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 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苏氨酸(Thr)、色氨酸(Trp)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试题】下列氨基酸中无 L 型或 D 型之分的是 A.谷氨酸 B.甘氨酸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E.组氨酸 【解析】答案:B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 20 种,均属于 L-氨 基酸
4、(除甘氨酸外)。考点考点 2 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肽键与肽 两分子氨基酸可利用一分子氨基酸所含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所含的羧基脱水缩合 成为最简单的肽,即二肽。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酰胺键称为肽键。通常将分子量在 10000 以上的多肽链称为蛋白质。 2.蛋白质的各级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定义从 N-端至 C-端的 氨基酸排列顺序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 间结构,即该段主链 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 位置整条肽链中所有 原子在三维空间 的排布蛋白质分子各个亚基的 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 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类型链状-螺旋,-折叠, 转角,无规卷曲等结构域亚基4维系键肽键
5、(主要)及 所有的二硫键 (次要)氢键疏水作用,离子 键,氢键,范德 华力氢键,离子键作用是蛋白质空间构 象特异性及生物 活性的基础,但 不是决定空间构 象的唯一因素二级结构是由一级结 构决定的。在蛋白中 存在二个或三个由二 级结构的肽段形成的 模序,发挥特殊生理 功能。分子量大的蛋白 质常分割成一个 或数个结构域, 分别执行不同的 功能含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单独存在的亚基一般没 有生物学作用,只有完 整的四级结构寡聚体才 有生物学功能。【试题】下列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每一氨基酸侧链的空间构象 C.局部主链的空间构象 D.亚基间相对的空间位置 E.每一原
6、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解析】答案:C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 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考点考点 3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等电点 当蛋白质处于某一 pH 溶液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 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 pH 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溶液的 pHpI,蛋白质带 负电荷,反之带正电荷。 2.沉淀 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形成一层水化膜,防止沉淀析出; 表面还带有电荷,稳定胶粒。若去掉这两个稳定因素,蛋白质极易从溶液中沉淀。 变性的
7、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也不一定变性。 3.变性 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 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变性蛋白质发生的改变有以下几点: (1)生物活性消失。 (2)维系二、三、四级结构的化学键被破坏。 (3)易被蛋白质酶水解。 (4)-SH 及OH 等基团之反应活性增加。 (5)此外还有结晶性消失、黏度增加、呈色性增强等。 【试题】下列有关蛋白质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受影响 B.蛋白质变性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C.蛋白质变性时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 D.去除变性因素后变性蛋白质都可以复性 E.球蛋
8、白变性后其水溶性降低 【解析】答案:D5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 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一般认为蛋白质的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 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改变。二、维生素维生素考点考点 1 1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别名分类功能缺乏症活性型维生素 A抗干眼病 维生素脂溶性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合成视 紫红质的原料;参与糖蛋白的合成, 为组织和分化所必需。夜盲症维生素 D抗佝偻病 维生素脂溶性活性形式是 1,25-(OH)2-VD3,主要 作用是促进钙,磷的吸收,有利于 新骨的生成,钙化。
9、儿童可发 生佝偻病, 成人发生 骨软化症。1,25- (OH)2D3维生素 E脂溶性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可治疗先兆 流产及习惯性流产;促进血红素代 谢。 维生素 K凝血维生 素脂溶性维持体内的第 2,7,9,10 凝血因 子在正常水平。一般不易 缺乏考点考点 2 2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别名分类功能缺乏症活性型维生素B1硫胺 素水溶 性-酮酸氧化脱羧酶和转酮醇酶的 辅酶。在神经传导中起一定作用。脚气病焦磷酸硫 胺素(TPP)维生素B2核黄 素水溶 性体内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如琥珀酸 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及 NADH 脱 氢酶,主要起氢传递体的作用。FMN,FA
10、D维生素PP抗癞 皮病 因子水溶 性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癞皮病NAD+,NADP+维生素B6水溶 性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 酶及脱羧基的辅酶,是 ALA 合成酶 的辅酶,是糖原磷酸化酶的重要组 成部分。可能造成低 血色素小细 胞性贫血和 血清铁升高磷酸吡哆 醛和磷酸 吡哆胺泛酸遍多 酸水溶 性CoA 及 ACP 构成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广泛参与三大代谢及生物转化作用。很少见,曾 有“脚灼热 综合征”CoA, ACP生物素水溶 性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如丙酮酸羧化 酶等,参与 CO2的羧化过程。很少见叶酸蝶酰 谷氨水溶 性FH4是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一碳单位在体内参加多种物质的合
11、巨幼红细胞 贫血四氢叶酸(FH4)6酸成,如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酸等。维生素B12钴胺 素水溶 性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同 型半胱氨酸甲基化生成蛋氨酸的反 应。很难发生缺 乏甲钴胺素 和 5-脱氧 腺苷钴胺 素【试题】维生素 A 缺乏时引起 A.癞皮病 B.脚气病 C.夜盲症 D.坏血病 E.佝偻病 【解析】答案:C 维生素 A 与眼视觉有关,它是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缺乏时,可引起夜盲症。三、酶三、酶考点考点 1 1 概述概述 1.概念 酶是由活细胞合成、对其特异性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催化各种代谢 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 酶蛋白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酶促反应的种类和
12、性质。 2.酶促反应的特点 (1)高度的催化效率 少量的酶在极短的时间即可催化大量的反应。 (2)高度的特异性 酶的专一性主要是由酶特定的结构决定的,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化 合物,进行一种类型的反应。 (3)酶活性不稳定性。 (4)酶促反应可调节性,体内的化学反应是在精确的调节下进行,正常的生命现象依赖 于此。考点考点 2 2 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与功能 1.分子组成 酶主要分为两类,单纯酶和结合酶: (1)单纯酶 这类酶完全由氨基酸组成,其活性由蛋白质结构决定。 (2)结合酶 这类酶由蛋白质(酶蛋白)和非蛋白质(辅助因子)两部分组成。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活性,只有两者结合组成全酶
13、才有催化活性。决定 结合酶特异性的是酶蛋白,而辅助因子起接受或供给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2.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 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作酶的必需基团。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 很远,但空间结构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 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 酶的活性中心有两种功能基团,一种关系到与底物的结合,称为结合基团;一种具有 催化功能称为催化基团,但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统称为必需基团。酶的活性中心靠酶蛋 白的构象维持,构象被破坏,就会削弱酶的催化活性。所以,保持酶蛋白构象的完整性十 分重要。 3.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多数
14、酶一旦合成即具活性,但有少部分酶在其合成时并无活性,系一种无活性的前体。 其活性中心或包埋内部,使作用物不可及;或活性中心并无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剪切, 使肽链重新盘绕,方能形成活性中心,或暴露活性中心。这类无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7原。由酶原变成活性酶的过程称为激活。 4.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几种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均不同,但可催化同一化学反应的 一组酶。 同工酶的测定已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如 LDH1的含量以心肌最高,LDH3在胰腺组织 含量高,LDH5在肝脏含量较高;CK1在脑组织、CK2在心肌、CK3在骨骼肌含量高。利用这些 特性可帮助疾病的诊断。 【试题】决定酶促反应特异性
15、的是 A.辅酶 B.辅基 C.酶蛋白 D.底物 E.激活剂 【解析】答案 C 决定结合酶特异性的是酶蛋白,而辅助因子起接受或供给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 用。考点考点 3 3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1.酶浓度 当底物浓度S远大于酶浓度E时,VE(V=K3E) 。 2.底物浓度 底物浓度是影响反应速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温度 升高温度可加快酶促反应速度,同时增加酶的变性。温度升高至 60oC 以上时, 大部分酶开始变性;80oC 时多数酶的变性已不可逆。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 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4.pH 只有达最适 pH,才能使酶活性最高。 5.激活剂
16、激活剂可使酶活性增加。 6.抑制剂 酶反应可被抑制剂所减弱,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性抑制与不可逆性抑制。 【试题】酶的最适 pH 是 A.酶的特征性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 pH C.酶最稳定时的 pH D.与底物种类无关的参数 E.酶的等电点 【解析】答案:B 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 pH 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 pH,最适 pH 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它受底物、缓冲液的种类与浓度、以及酶的纯度等因素的影响。四、糖代谢四、糖代谢考点考点 1 1 糖的分解代谢糖的分解代谢 1.糖酵解的概念、主要过程、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1)概念及主要过程 糖酵解指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分为二个阶段:
17、 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称为酵解途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的过程, 全过程发生在胞浆中。 (2)关键酶 糖酵解的关键酶是己糖激酶(肝内为葡萄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这三种酶是糖酵解途径的限速酶。 (3)生理意义:糖酵解可迅速提供能量,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供能途径,尤其对肌肉的 收缩更为重要。当机体缺氧或肌肉运动局部血流供应不足时,主要由糖酵解提供能量。此8外对于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等代谢活跃的组织,如神经组织依赖糖酵解供应能量。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1)基本过程及关键酶 有氧氧化是糖分解的主要方式,肌肉内进行糖酵解生成的乳酸,
18、 最终仍需在有氧时彻底氧化生成水及二氧化碳。有氧氧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途 径;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 内进行,循环中有 4 次脱氢反应和 1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经过电子呼吸链的传递可生成大 量的 ATP。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都在线粒体内进行。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和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为三个限速酶。 (2)生理意义: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也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 系的通路。为体内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如 -酮戊二 酸,草酰乙酸是合成相应的氨基酸的碳架。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
19、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5-磷酸核糖为核酸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2) 产生的 NADPH 是体内多种物质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如脂酸及胆固醇的合成。能维 持谷胱甘肽为还原状态,以维持生物膜的稳定性。 【试题 1】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A.提供能量 B.将 NADP+还原成 NADPH C.生成磷酸丙糖 D.糖代谢联系的枢纽 E.为氨基酸合成提供原料 【解析】答案:B 其意义为: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提供 NADPH 作为供氧体参与多种代谢反 应。 【试题 2】下列属于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是 A.6 一磷酸葡萄糖酶 B.丙酮酸激酶 C.柠檬酸合酶 D.苹果酸脱氢酶 E.6 一磷酸葡萄糖脱氢
20、酶 【解析】答案:B 糖酵解指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葡萄糖 分解成丙酮酸,称为酵解途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的过程,全过程发生在胞浆 中。糖酵解的关键酶是己糖激酶(肝内为葡萄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 这三种酶是糖酵解途径的限速酶。考点考点 2 2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糖原的合成 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可储存在于肝脏称为肝糖原,也可储在于肌肉,称为 肌糖原。糖原合成酶是糖原合成的限速酶。 葡萄糖合成糖原需消耗 ATP,合成过程中共消耗 2 个 ATP。 2.糖原的分解 糖原的分解是从非还原端开始,在磷酸化
21、酶的作用下分解糖链上 -1,4 糖苷键,此 酶对 -1,6 糖苷键无作用。分支处的 -1,6 糖苷键是被 -1,6 葡萄糖苷酶水解成游 离葡萄糖的。最终产物大部分是 1-磷酸葡萄糖,少部分为游离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转变 为 6-磷酸葡萄糖后,由葡萄糖-6-磷酸酶水解成葡萄糖后释入血液中。由于肌肉内没有葡 萄糖-6-磷酸酶,所以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有肝和肾可以补充血糖。由糖原分解生 成的葡萄糖供能少消耗 1 个 ATP,而单葡萄糖供能则比糖原供能多消耗 1 个 ATP。磷酸化酶 是糖原分解的限速酶。9【试题】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因为肝脏细胞内含有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激酶 C.磷
22、酸葡萄糖变位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磷酸己糖异构酶 【解析】答案:D 糖原分解需要的酶除葡萄糖-6-磷酸酶外,各组织中都有,但只能催化糖原生成 6-磷 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因此生成后不能释放血中。肝脏中有葡萄 糖-6-磷酸酶,能催化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因此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葡萄糖- 6-磷酸酶主要存在肝,其次是肾。考点考点 3 3 糖异生糖异生 1.概念 非糖化合物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肝脏为糖异生的主要器官。糖异生的主要原 料为乳酸、氨基酸及甘油。 2.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糖异生途径大多是糖酵解的逆反应。但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所催
23、化 的三个反应是不可逆的。 3.生理意义 (1)在空腹和饥饿状态下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肝糖原耗尽 的状态下维持脑组织的正常功能有重要意义;糖异生反应促进乳酸再利用,肝糖原更新、 补充肌肉消耗的糖; (2)氨基酸可通过此途径转变成糖。 (3)肾脏的糖异生作用有利于排 H+保 Na+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试题】下列有关糖异生的正确叙述是 A.原料为甘油、脂肪酸、氨基酸等 B.主要发生在肝、肾、肌肉 C.糖酵解的逆过程 D.不利于乳酸的利用 E.需要克服三个能障 【解析】答案:E 糖异生是指从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其主要部位在肝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年 考点 汇编 助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