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辽阳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辽宁省辽阳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凛冽(ln)俯瞰(kn)鲁莽(mn)风餐露宿(l)B储存(ch)舷窗(xun)凸现(t)五脏六腑(f)C毋宁(w)概率(l)合拢(lng)心有灵犀(x)D羸弱(li)负荷(h)迟钝(dn)忧心忡忡(ch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摇蓝喧闹字帖气势磅礴B臂膀崎岖斑澜九曲连环C斑驳高粱澎湃高山之颠D气概嗥鸣懊悔绝壁断崖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专家指出,不要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B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C
3、犯罪分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劫持人质,被我公安干警当场击毙。D张一山拍戏遭居民大爷臭骂踹车,他尴尬地笑着,低眉顺眼地躲到一边。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填空。(1)无丝竹之乱耳,_。(陋室铭)(2)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看似容
4、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_,_。(4)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_,_。(5)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
5、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6、。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白居易养竹记)1【甲】【乙】两文中四处画线句子的句式不属于下列选项的是:()A判断句B疑问句C省略句D否定句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九州之外,谓之蕃国B陶后鲜有闻寡廉鲜耻C贞以立志贞元十九年春D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
7、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 、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B【乙】文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C【乙】文“陶后鲜有闻”指的是东汉大诗人陶渊明,他又名陶潜,字元亮,江西九江人。D【乙】文中的白居易与【甲】文所说“自李唐来”中“李唐”属于同一个朝代,他是伟大的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解读黄河陈世旭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混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壤被侵蚀,一
8、年毁灭耕地550万亩,却又每年给河口输送泥沙10亿吨,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文,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黄河之于中国,是终年的哭泣流成的河。无数灾难无数忍耐无数期冀无数挫败,无数莫名的暴躁无数难以诉说的痛苦与忧烦、惊悸与困惑,一直伴着这条河在流淌。掀开阴云密布的眉睫,仰望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怒吼。北斗斟满了雷声,绿草和黄金在梦里汹涌。走向黄河,是一种惊世的悲壮。豪饮北风,伫立在高岸。倾听大漠荒原,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
9、息的声威。苍凉夕阳抚摩傲岸峡谷,抚摩黄河子民青铜质地的肤色。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空中的寒星,是谁的眼睛?水面浮动神秘的灯影,地平线撤退到时间与意识的外围,万种声音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黄河钩沉,流星划过。河水击响!节拍,一种不可违背的预约。温柔与雄浑弯曲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谁主持了秋天的全部收获?谁把千秋的史话传诸无穷的后世?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嚣.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能割舍一切,不能割舍黄河的品格。那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光辉。一代代黄河人,把血脉喷涌成黄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黄河的骨肉。不由分说的狂飙,翻卷出无尽的悲歌。就只为多年以后
10、,几女们能够如此美丽地在大地上行走: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拉网打鱼,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在宣纸上泼墨,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和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相爱。有一天老死,就埋在河岸随便哪一座山峦。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奔流到海不复回。女娲泥绳,先民石器,炎帝百草,黄帝内经,秦汉长城,唐宋诗文滚滚的波涛圣迹起伏,先哲的薪火源远流长。黄河是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是黄了天黄了地黄
11、了子民肌!肤的伟大圣河,黄河是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千百年来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它惊心动魄的急流和宽广安详的波涛,它的凶猛无忌的冲击和漫泛,它的两岸峻拔而多姿多彩的群山,堆积成山的黄土,无边无际的高原,以及同这一切相联系着的爱情和仇怨,生育与死亡,耕耘与荒芜,荣华与枯凋,收获与灾害,和平与战伐,兴盛与衰败,福祉与苦难,创造与毁灭的颂歌和叹息.所有那些肯定将永世不朽的艺术无论多么辉煌,同它比较起来,也只能是一片苍白。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一个民族的史诗。黄河就是一个民族自身。它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它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同一个民
12、族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连接得如此紧密,互为一体。(有删改)1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黄河,请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表格。解读“结果”原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1)(2)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3)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丈,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2)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器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
13、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3本文描写的对象是黄河,而第段写的却是“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有什么作用?4联系黄河颂一文中的句子,结合文意,谈谈文中的黄河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链接材料】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五、诗歌鉴赏(共5分)【甲】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甲诗通篇
14、围绕一个“_”字展开,乙诗用“_”一句侧面写飞来峰之高。2两诗的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共同之处?六、语言表达(共10分)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4)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七、作文(共40分)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见义勇为是美德,慷慨解囊是美德,惜老怜贫是美德,尊老爱幼是美德;然而,讲卫生,爱劳动,扶老携幼也同样是美德。爱护环境,低碳生活,绿化祖国,也是良好的生活态度。不要追求一举成名天下知,不要想象有朝一日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请以“美德,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