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格尔木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青海省格尔木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崇拜(chng)彼此(b)塑像(s)中伤(zhng)B豢养(jun)不朽(xi)和谐(xi)卦辞(gu)C懒惰(du)沙漠(m)鲁钝(dn)桑叶(sng)D懦夫(nu)雕刻(dio)樵夫(jio)单调(di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疏懒勾当末胄如雷灌耳B虞候检讨瞋怪诺诺连声C倾颓喧哗漫不经心不知所措D浮燥存恤啰唣剜口割舌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
3、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已经收到捐款4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冷梅同学后期康复的治疗费用。B“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的停车位过少,以致车辆乱停乱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C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D“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体现的
4、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_、_、_、_”。(3)文中借舟子的喃喃自语来表现作者情趣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5、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6、,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B郁郁青青(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C樯倾楫摧(摧:倒下)D进亦忧(进:指上文“居庙堂之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即入正题“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B第2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C34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D第5段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4“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阅读链接】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怀疑与学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
8、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
9、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
10、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文章开头引用程颐、张载的话,有何作用?2从选文看,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对做学问有何重要意义?3文章第段划线句中“怀疑
11、”“思索”“辨别”三个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你能为课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吗?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B“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让人心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作者实写客观之景,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
12、难卜,写得伤心折肠。这两句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D尾联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与杜甫春望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六、语言表达(共10分)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1)环滁皆山也。(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七、作文(共40分)按要求作文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请以“发现”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