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模拟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q)深邃(su)萦带(yng)B潜心贯注(qin)卿大夫(qng)弥高(m)C鲜为人知(xin)澎湃(pi)阖眼(h)D家喻户晓(y)彷徨(fng)殷红(y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A悲惨稳健避免至死不懈B爆炸拨尖援助家喻户晓C暑名仰慕焦虑马革裹尸D逝世难堪呼啸锋芒必露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心情放松了许多。B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
3、,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D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国家队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一位篮球教练来我校了。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原因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填写诗句。(1)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2)大漠孤烟直
4、,_。(王维使至塞上)(3)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4)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三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
5、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注释】董遏:三国时有名的学者。讷(n):语言迟钝,口齿笨拙。苦渴无日:竭力渴望(学习),但没有时间。或:有的人。1下面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B【甲】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孤”“卿”都是敬称。C【乙】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见”,应读“xin”。D【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正确断句应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卿今者才略才略:(2)即更刮目相待 刮:(3
6、)人有从学者从: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或问“三余”之意。4上初中后,小文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肯读书。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写一段话劝导小文如何“挤”时间读书。(不少于80字)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张中行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
7、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
8、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
9、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
10、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
11、,“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
12、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1文章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为人宽,是从两个角度进行选材,是_是_2文中画线
13、的句子,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3“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作者单独提出来说说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阐释。4请依据文中“做”和“作”的使用标准填空,并具体说明你填的理由。马二先生_东,大盘大碗请差人吃着。(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理由:_这篇文章可以_教材。理由:_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人登上幽州台,产生了怎样的联想?2请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判断题。(1)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不同情景的对比来表现主题的。()(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七、作文(共40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体验,都有不同的感受。有快乐,也有苦恼;有动力,也有压力;有觉醒,也有困惑请将“成长的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