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武夷山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福建省武夷山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怡情(y)惆怅(zhng)信手拈来(nin)B劝诫(ji)真挚(zh)昧同嚼蜡(ju)C统筹(chu)寂寥(lio)诸如此类(zh)D狡黠(xi)契合(q)目不忍睹(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漂渺无踪的。B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C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珠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了?D在这种极形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堵的一顷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这样
3、或那样的缺憾,我们不应是过度狂热的追求完美无瑕,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厌世的境地。B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美丽的景色实在引人入胜,游人们不由得陶醉其中。C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无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4、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A甲骨文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B为了提高准确度,北京第四次全市范围古树名木资源调查首次实现了GPS定位全覆盖。C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
4、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D在“足球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的形势下,孝感市中小学建立了162个校园足球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1)古诗默写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_(2)默写课文 出师表中片段,从“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出师表(选段)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5、,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柿、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秭、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追先帝/遗诏B遂/许先帝以驱驰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以告/先帝之灵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于介词,
6、在)B不求闻达于诸侯(有名望,显贵)C以彰其咎(彰表彰)D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以致)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历数了先帝之殊遇,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B本文言辞恳切,感人肺腑。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C选文中作者分别明确了自己要讨贼兴复汉室、朝臣应尽兴德之言、刘禅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责任。D选文以议论为主,融合叙事和抒情,集中表达了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心情,情辞恳切,催人泪下。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现代汉语。(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
7、年矣。(2)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5选文中作者追述了哪几件事?有何用意?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
8、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9、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乙】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0、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
11、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
12、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
13、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解释下列词语。(1)怡情_(2)矫_(3)诘难_(4)不求甚解_2用斜
14、线给甲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大意。3乙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是:_4乙文第六段中加点的“这样”指5你能否为甲文划线的两个句子各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事实论据。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_,表现出词人的英武身姿,同时词人还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展现了自己的非凡气概。2这首词是千古传诵的苏轼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请从内容(题材)、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简要
15、说说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豪放的特点的。六、语言表达(共10分)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肯定了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七、作文(共40分)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眼,等我赚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翁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